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四章民间音乐

2021-02-05 来源:步旅网


第四章.说唱音乐

一.说唱音乐:又叫曲艺,它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的艺术题材,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说唱音乐以叙述功能为主,兼有抒情功能,并有与语言音调密切结合的特征。

二.按艺术风格,说唱曲种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评话、相声、快书是只说不唱的)

按主奏乐器,说唱曲种分为:鼓词(主要流行在北方,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沧州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潞安鼓书、陕北说书、梨花大鼓、河南坠子以及南方的温州鼓词、湖北大鼓等),弹词(主要流行在南方,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四明南词,长沙弹词、木鱼歌),道情(如晋北说唱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情),牌子曲(如北京的单弦,福建的南音、山东聊城八角鼓、广西文场、兰州鼓子、青海平弦),琴书(如北京琴书,安徽、徐州琴书、湖北恩施扬琴、四川扬琴)五大类。

三.说唱音乐的艺术形式。

1.单口唱。由一个演员演唱,有自兼伴奏(陕北说书、浙江道情)和专人伴奏(大鼓,单弦),歌唱者主要是故事的讲唱者,有时也模拟不同的角色。

2.对口唱。由二人担任演唱,如弹词,山东琴书,河南坠子。两个歌唱者必须在必要时可做适当的角色分工,同时又具有充当多个角色的灵活性。

3.帮唱。4拆唱5.群唱6走唱。

四.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

1 .叙事性,这是区别于民歌的一个重要方面。

2.叙事和代言相结合的表现方法。(说唱音乐采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在讲唱故事当中,即使用第三人称的叙事体,也使用第一人称的故事人物的代言体)

3.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

它主要体现在三点:声调、节奏、音色。

五.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类型。

板腔体、曲牌体、单曲体和主插曲四种类型。

板腔体:板指节奏,腔即曲调,它的音乐以上下句结构为基础,用节拍变化的手段来组织唱腔结构,同时在曲调上也有变化。

六.汉族说唱音乐的代表曲种

1.单弦牌子曲又叫单弦或八角鼓,流行于北京、天津等地,当时在北京的八旗弟子中广泛的兴起了一种自娱、娱人的说唱艺术“八角鼓”,以演唱者所用的击节乐器八角鼓而得名,八角鼓又有岔曲,群唱,拆唱,单弦等几种称呼。 代表作小岔曲《春景》,大岔曲《松月绕》,《杜十娘》。

2.四川清音由明,清两代的时调小曲和四川各地的民歌、戏曲音乐发展而成,流行于

四川各地,过去曾名“唱琵琶、唱月琴”。它过去以女演员为主,男演员为辅,坐唱不表演,演员自弹乐器,现仍以女演员为主,改为站唱,略有表演,另有演员担任伴奏,并由演奏员兼任配角或帮腔。伴奏乐器有琵琶,月琴,竹板,三弦,二胡,中胡,扬琴。代表曲目《断桥》,《思凡》,《昭君出塞》,《木兰从军》,《放风筝》等,在传统曲目中,演唱内容分为两种,一类是历史剧和民间传说,如《秋江》,《抢伞》,《尼姑下山》,《贵妃醉酒》,另一类是抒情诗词,多描写爱情和生活,如《悲秋》,《绣荷包》,《忆我郎》。

此外还出现了新的曲目《羞月亮》《布谷鸟咕咕叫》。

四川清音的唱腔有:小调,可以单独演唱(鲜花调,小桃红,四季调)牌子,不能独立演唱,常夹在大调中使用(半边月,平板),大调(是大型题材,一般用来演唱历史戏剧和民间传说故事。

七.京韵大鼓

也叫“怯大鼓”,“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于河北省,华北、东北地区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改革而成,木板大鼓是一种说唱音乐形式,由半职业的农民艺人演唱,伴奏鼓,板。

演唱名家:刘宝全(有鼓王之称),张小轩,白云鹏。 白凤鸣,骆玉笙。

刘宝全的成就:1为适应听众习惯,将河间府的口音改为北京话,使“怯大鼓”成为“京韵大鼓”,2曾一度学唱京剧老生,吸收了梆子腔,马头调,石韵书等戏曲、说唱形式的声韵、唱法。3借鉴京韵的表演程度,形成一套适合于说唱艺术的表演技巧,加进了表演、动作,使大鼓的表演改变了呆板、拘谨的形式。4将木板大鼓以一板一眼四二拍和有

板无眼四一拍为主的唱腔结构,改为以一板三眼四四拍的慢中板和有板无眼的紧板。5精于音律,善于创制新腔,逐渐形成“说中有唱,唱中有说”。6在北京结识庄荫棠,在其帮助下修订了《白帝城》《活捉三郎》《徐母骂曹》等大鼓书。

京韵大鼓的代表作;《丑末寅初》《战长沙》《博望坡》

伴奏乐器:大三弦与四胡。

艺术形式:1.唱词

押韵,除了每个唱段第一句的尾字为“起韵”必须押韵外,其他的句式为上句不押韵下句押韵。押韵的字为平声,有时为了情节变化需要换韵,叫做“花辙”。

基本句式变化和形式

京韵大鼓的唱词为上下句形式,基本句式是七字句,一般分为“二二三”三个词逗。在句式的基础上,有时还加衬词和嵌词。

2唱腔。京韵大鼓的音乐属于板腔体结构形式,基本为慢板,一板三眼,紧板,有板无眼,垛板,一板一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