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0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怀山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16期
作者单位:456761 河南省淇县高村中心卫生院 通讯作者:赵怀山
【摘要】 目的 研究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5例,口服依那普利10 mg,2次/d,同时口服氢氯噻嗪12.5 mg,1次/d。对照组45例,口服依那普利10 mg,2次/d。两组患者均用药8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降压效果好,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依那普利; 氢氯噻嗪; 降血压; 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采用联合用药越来越受临床关注。两种不同降压机理的降压药联合,可以达到最佳疗效,减少每种药物用量及副作用,降低治疗成本氯噻嗪治疗高血压9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0年6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即坐位血压水平收缩压(SBP)≥140 mm Hg,舒张压(DBP)≥90 mm Hg
[2]
[1]
。本文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氢
,且治疗前2周内均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排除
继发性高血压、痛风、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5~75岁,平均(54.8±9.4)岁,病程5~19年,平均(6.6±3.8)年。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3~71岁,平均(56.1±9.2)岁,病程3~15年,平均(6.8±4.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口服依那普利10 mg,2次/d,同时口服氢氯噻嗪12.5 mg,1次/d。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10 mg,2次/d。两组患者均用药8周。治疗期间禁用其它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定期进行血压测定,采用水银血压计测定,两组患者均在上午9点定时测定肱动脉血压,定期每天测定3次血压,取其平均值,观察两组患者血压下降情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20 mm Hg以上;有效:患者治疗后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在10~19 mm Hg,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患者治疗后血压与之前比较,没有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测定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测定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是有效的控制血压,使血压处于平稳状态,减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利尿剂均为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的首选药。
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高度特异性,其药效时间长。其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生成减少,外周血管扩张,同时还通过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氢氯噻嗪初期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减少血容量而起到降压作用,而后是通过利尿作用减少动脉壁细胞内的钠离子含量,并通过钠离子和钙离子交换的减少,引起细胞内钙含量降低,诱导动脉壁细胞产生保护血管物质,而发挥持久的降压效用。
依那普利和氢氯噻嗪合用是常见的降压药联合用药方式之一。两药联用,有显著的降压协同作用,同时两种药物的某些不良反应可相互抵消,氢氯噻嗪具有排钾作用,依那普利有升高血钾作用,两者合用会对血钾等电解质影响变小
[3]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能够显著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降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崔周敏,杨丽莉,李君智,等.小剂量国产依那普利和氢氯噻嗪联用治疗高血压29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1,6(3):241.
[2] 姜淑芳,赵克虎,苗中云.依那普利联用氢氯噻嗪对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中国疗养医学,2008, 17(3):172-173.
[3] 杨平林.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104例临床疗效观察.吉林医学,2010,31(8):1037.
(收稿日期:2011-03-18) (本文编辑:车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