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特色
关于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特色,行家们作了许多见仁见智的归纳。这些归纳虽然给了语文教学以太多的启发,但总感觉到言未尽意。综观这套教材,笔者认为其基本特色似乎有下述五个方面。
一、教学要求——阶段性
所谓阶段,就是在事物发展进程中所划分的段落。义务教育初中教学大纲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和“基础知识”以及“思想教育”诸方面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作了较为具体的描述。这些要求通过教材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总揽初中语文教学的依据。从全套教材的总体构思来看、“阶段性”这一特色是十分突出的。
在宏观上,编辑者按“总——分——合”模式,以广阔的生活画面为背景,把全套教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册为第一阶段,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如“说自己想说的话”、“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反映生活”、“展开想象,拓宽思路”等。这一阶段是“总”。第二、三、四册为第二阶段,联系生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即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的读、写、听、说能力。这一阶段是“分”。第五、六册为第三阶段,针对生活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一阶段是“合”。“总——分——合”这一教学要求的阶段划分。由简到繁,从宏观上展示了这套教材的“阶段性”特色。
在微观上,这套教材在相应的文体阈限内,其单元构建也体现了教学要求的阶段性。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小“阶段”。
二、单元构建——综合性
所谓综合,就是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特色的主要凸现是:
基本训练的统筹安排。就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基本训练是主体。第一阶段侧重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一般的语文能力。第二阶段着重训练记叙、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使第一阶段的训练得到提高和加深。第三阶段着
重进行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训练,落脚点在实际运用上。这种“总——分——合”的统筹安排基本上展示了它综合性特色的基本轮廓。
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这套教材共47个单元。在表达方式的安排上异常活跃。在47个单元中,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各占6个单元,小说2个单元,戏剧1个单元,文言文3个单元,古今诗词2个单元,其余21个单元均根据单元需要安排有两种以上的表达方式。如第三册第一单元。这是一个融记叙、说明两种表达方式并由记叙文向说明文过渡的过渡性单元,其记叙和说明的对象都是桥。《中国石拱桥》着重说明桥的特征和造桥的科学道理;《北京立交桥》侧重描述了桥的美丽风貌;《短文两篇》和《巴黎的桥》则以深情的笔触讲述了有关桥的故事。读了这个单元的课文,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关联与区别是不难把握的。
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这套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说明丰富多采,其综合性更是不言而喻。
三、素质教育——全面性
九年义务教育是以培养“四有”公民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义务教材的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具有国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在整个义务教育中,语文是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方面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而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在这套教材中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所谓全面,就是各个方面的总和。
四、语言训练——科学性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一任务的基本点就是理解和运用语言。其科学性主要在于:
——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语体以及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维等。这套教材传授语言基础知识的渠道是多向的;有在教读课文之后分点介绍的,如语法知识;有列于单元集约之后的,如写作知识;有写成知识语文附录于课本之后的,如阅读知识;有点缀于注释之中的,如文学知识;有近似于知识卡片穿插于单元教材之中的,如文史知识等。这样安排,其科学性是自不待言的。比如语法知识,栖身于教读课文的基本训练之中,做到了难点分散;综合于每册课本之末,相对集中。先分后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语言能力。即读、写、听、说四个方面的语言能力。语言教学的着力点是促成学生将所拥有的语言基础知识转化成读写听说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包括吸收和表达两个方面。前者含读、听两项,后者含写、说两项。这套教材在语言能力训练的安排上是颇具匠心的,而且均以语言基础知识为依托。《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读的语言能力训练共18项,写的语言能力训练共13项,听的语言能力训练共7项,说的语言能力训练共8项。全套教材的语言能力训练都据此而循序渐进展开,形成了比较科学的语言训练序列。
五、走向生活——导向性
贴向生活,是这套教材的显著特色。所选课文,其生活涉及古今中外,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生活空间。按照教材构思,这套教材展示给学生的生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人以及由人构成的各种事件,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历史事件等;二是事物的形态、性能、演化以及关于事物的道理,如自然景物、文化生活、经济生活、科学世界、想象世界等;三是由各种生活引发的思想和情感,如有的论述改革,有的论述理想,有的论述做人,有的论述做学问等。以上内容虽然不是学生走向生活的全部,但却揭示了这些未来社会的主人们的生活走向;语文必须贴向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