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女大学生犯罪原因剖析及预防

2023-07-30 来源:步旅网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女大学生犯罪原因剖析及预防 覃翠玲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更重要。但当前 女大学生犯罪现象有增多的趋势,对女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控制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的基 础上,提出了对女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女大学生犯罪预防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O592(2oo9)o3—103—01 女大学生犯罪是指以女大学生为犯罪主体的犯罪。在我国,以前 个方面来实旌预防和控制: 女性罪犯文化层次普遍较低,近年来,高学历女性犯罪有所增加,一些 (一)探究有针对性的教育机制,重塑女性精神,提高女大学生社 具有大中专甚至研究生学历的女性走了了犯罪道路,据统计,1997年 会的承受能力 至2002年,全国在押女犯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女犯上升了56.3%, 高校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下研究新的l仃针对性的教育机制,针对 且犯罪的形式、种类等都开始多样化。 女大学生设立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女性 一、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 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使女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 (一)从社会环境因素看 观、价值观、感情观和法治观,引导女大学生站出来找寻生命中应仃的 一是社会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的消极影响。在“做得好,不如嫁得 平等和公正,普遍提高女大学生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品质,重塑 好”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与社会角色的 女性精神,提高其立足社会的能力。 转变,一些女大学生私欲膨胀,加之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心理,就容 (二)家长应改变自身的行为及教育理念,为女大学生营造宽松、 易走上卖淫、贩毒、盗窃等犯罪道路;二是双重文化的冲击。随着改革 亲和的家庭环境 开放,我们在传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式的同时,西方的文化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大本营,是施行早期智能开发,培养兴趣点、引 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也趁虚而入。三是社 发求知欲,培养良好行为道德习惯、健康人格等的场所,也是女大学生 会生活空间的拓宽,交友不慎。社会的多元化,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常 们倾诉解困的地方。女大学生成才动机强烈,渴望通过社会实践提高 易于信任他人的性别特点则增加了其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多数女大学 个人综合素质,但知识面窄,应用能力欠缺,加上她们情感的困惑增 生正是在上当受骗以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四是各类媒体不良文化的 多,她们经常会郁闷,如果家庭给予正确的引导,她们就可以更多的避 传播,家庭学校教育欠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类媒体的发展也 免因受骗、报复而犯罪的情形。 相当迅速,给人们提供了方便,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家 (三)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建立利于女性的社会环境,为女大学生 庭是个人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之一,是每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 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良好的家庭环境则可以促使人健康成长,抵制犯罪心理的产生和发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长期的、综合性的庞大工程。建构良好的社会 展,反之则会导致犯罪的产生,在女大学生犯罪中也不例外。 环境能够有力地减少犯罪。在女大学生工作方面,发挥各方面的联动 (二)从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看 作用,做好女大学生“维权工作”,尊重妇女,制止轻视、歧视女性的现 l女大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对犯罪的影响,主要也有三点:一是特 象发生,消除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大力提倡男女平等的同时,赋予女大 殊生理时期。女性在其生理时期中具有三个特殊时期,即月经期、怀 学生应有的权利,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半边天”的作用:在社会经济 孕期和绝经期。生物学原因认为处于期间容易产生违反犯罪行为。 发展的同时,多搞健康积极的娱乐活动,鼓励女大学生多参加,从而丰 因为在此期间,女性会出现植物神经紊乱,大脑皮层失调,心烦易怒, 富业余生活,使其感悟到社会的美好,主动地去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 情绪失控等现象,如果有不良刺激和诱因,容易越轨。学者K・DAL. 社会不良文化产生厌恶感;要控制女大学生犯罪,女大学生就业这一 TON指出,经前紧张使女性更容易激怒或者懒散而实施越轨行为。 问题无疑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安置工作, 二是心理上的依附性。依附心理是女性固有的心理,女大学生生来性 对于减少其犯罪发生率的作用是巨大的。 格内向,性情温和,体力和认识能力又不如男性,在社会上适应性较 (四)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政策,形成针对犯罪 差,并易于受周围人的暗示,服从于权威,缺乏主见和掌握自我命运的 女性的矫治工作措施 能力,很多女大学生就是由于如此轻信他人、盲目听从他人,受他人指 美国“地区自力更生学会”的创建人戴维・莫里斯在他于1983年 使,被他人教唆,最终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三是丰富的情感和不稳定 写的一篇文章《有本地特色的经济》中指出:“预防疾病比医治疾病容 的情绪。女大学生的情感非常丰富,心软,遇到事情很容易动感情,情 易并且花费较少。同样,预防犯罪也比处理犯罪容易和较少花费。”党 感的复杂多变,情绪变化迅速,波动幅度大,很小的事情常常会引起轩 的十五大指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最终创 然大波,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悲观心理,从而报复他人,报复社会,引 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我们在对待犯罪人和犯罪现象时,也要施行 起犯罪:四是虚荣、妒嫉心理的影响。女学生的虚荣心会导致其走向 “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所以,暂时有效的打击不如长久有效的预防, 另一个极端,当她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偏偏又碰到了一些在 这样省事、省时、省力、省费用,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对待女大学生犯 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好的人。从而导致自己的虚荣心受挫,产生嫉妒 罪分子,我们对其要进入积极的预防状态,这样才能从长远意义上解 心理,进而诋毁别人,甚至产生仇恨,寻找机会报复,引起女大学生犯 决女大学生犯罪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罪。 二、现代女大学生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参考文献: 预防女大学生犯罪,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动员全社会 【l】王骏新时期女性犯罪原因论鄂州大学学报.2004(1) 【2】肖兴政,犯罪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的力量共同参与,本人认为应从学校教育、家庭示范和社会引导等几 作者简介:覃翠玲,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 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