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06二模生物试卷分析. doc

2020-03-19 来源:步旅网
济南市2005中考理综(生物部分)考试情况分析

济南市2005年中考生物学命题,遵循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域2005年初中结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执行《济南市2005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意见》,依据生物学教学大纲(非课改区试卷)或生物学课程标准(课改区试卷),学生使用过的教材以及济南市的实际情况,强调生物学学科的特点,在继承“重视基础、突出重点,重视方法、强调能力,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试题在开放性、创新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一定突破。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探究、实践、实验、知识迁移、学科内综合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达到的基本生物科学素养,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注重设置与学生生产生活相关的情境,使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初中生物教学,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优生选拔,以期达到“以考定教,以考促教,教考统一”的积极导向作用。

一、试题的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生物学中考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更应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实施铺路架桥,素质教育要求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便是考查的基本要求。生物学试题中,要把着眼点放在灵活多样地考查生物基础知识和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上,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本次试题把对双基的考查作为重点,重点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基本观点。例如:非选择题47题(1)(3)考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概念和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的情况。

2.注重各种能力的考查

试题突出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目的是防止学生死记硬背,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防止出现一些偏、难、怪的内容,譬如让学生死记一些数字、繁难的计算等,保证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1)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例如:非选择题44题考查学生对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主要特征的理解。

(2)考查学生处理信息及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非选择题45题,系考查学生在新的情境材料中获取信息,得出正确知识答案的能力。

(3)注重识图及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如非选择题45、47题都是以图片立意与命题,考查相应知识及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读图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注重设置具体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及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和杜绝简单地、机械呆板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要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灵活的理解、领悟和运用已掌握知识,培养迁移运用能力,本次试题在此方面也有不同层次的体现。例如非选择题47题,将所学的生态系统的知识迁移到具体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体现试题的灵活性,努力实践“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致力于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问题的表达、语言的概括能力,体现了试题的灵活性。

4、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根据已有的实践,选择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运用知识的水平和各种探究能力。如:非选择题46(1)、(2)问考查了对照实验中单一变量的确定和控制问题,通过对实验目的的思考,对照表格找准变量“光”,除这一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侧重于考查学生某一个方面的探究,而不求全面考查。

5、在试题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体系中之一,其重要性和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是等同的。本试题在考查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注意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非选择题45题对学生用眼卫生的关注;47题,农田水中有毒物质的积累情况等。不但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6.注重学科内的综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总要求,也是今后选拔性考试的趋势和方向。同时,生物学中考复习范围广(有五本书),知识点多,而考查分数只占30分。因此,每个题目都力求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扩大题目的覆盖范围,多角度,多侧面考查学生对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例如:非选择题44题,是以填表的形式将无脊椎动物——昆虫,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的主要特征集中呈现出来。46题考查探究实验的同时,将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知识综合在一起,均是考查学生综合、系统知识的能力。

7、进行了学科间知识渗透的探索。例如非选择题45(2)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与眼球的结构对照,考查了眼球瞳孔、视网膜的作用,利用物理方面透镜成像的知识模拟眼球成像,把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考查了学生学科间知识渗透以及迁移、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试题有一定的开放性。

科学、技术与社会含有大量的生物学知识,树立学生生活即知识,知识即生活的意识,

结合这类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例如非选择题47(4)以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过调查后,联系现代科技生产可降解的“再生纤维共混膜”,减少白色污染,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环境污染这一情境设置,引导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保护等。

9、为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进行了初步探索。

本次试题注意通过设置试题情境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意图,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如非选择题45、47题,均属此类情况,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济阳县模拟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参加模拟考试的考生共有7780人。成绩统计分析如下: 一、试卷总体情况统计表

总分 及格率(18分以上) 优秀率(24分以上) 平均分 难度系数 30

1、I卷得分情况分析地:

总分 及格率(6分以上) 优秀率(8分以上) 平均分 难度系数 12 2、II卷抽样调查(一个学校)各小题得分情况表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由以上数据可知,本次考试题难易比较适中,符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符合课标要求。同时又有一定量的难度较大的题目,体现了一定的选拔性,有比较好的区分度和信度。阅卷教师普遍对试卷给予了较为肯定的评价。

二、试卷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44题:本题设计相对简单,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但全部是学生应知应会的,由于去年中考出过类似试题,学生做起来比较应手。本题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个别学生对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区别不清。

45题:此题设计较了,符合课标新理念,试题将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科学素养、探究学习等考查内容结合在了一起,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点:1是设置了

44 4分 3.68 0.92 45 4分 2.675 0.67 46 5分 1.258 0.257 47 5分 2.742 0.548 总分 18 9.14 0.508 80.41 60.06 7.987 0.667 最高分 最低分 30 0 51.15 11.93 17.127 0.58 最高分 最低分 30 0 “学校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这一问题情景,使问题走近学生,知识取自生活,考察了眼球的结构、照相机成像与眼球结构的联系以及合理饮食等知识,旨在引起学生对用眼卫生的重视,关注生活,合理膳食等。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将“态度、情感、价值观”置于问题情景中考查的新的尝试。本题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错别字较多。如晶状体的“晶”字写成“镜”,“状”字、瞳孔的“瞳”字、视网膜的“膜”字写错等等。(2)审题不认真,知识点模糊。如“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结构是”许多学生误填成“睫状体”,原因是学生明白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是受睫状体调节的,忽略了题中“成像”过程起调节作用的是晶状体。(3)知识构建不准确,书写不规范。如题中第三问学生填维生素C、维生素B1的较多,写成“维A”、“Va”的也有不少同学。

46题:该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具体了解,考查实验中单一变量的确定和控制问题。通过对实验目的的思考,对照表格找准变量“光”,除这一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侧重于考查学生某一个方面的探究,而不求全面考查,考查的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而不是简单重复探究的步骤,并..用表格形式呈现,既对照清楚,又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富有创新性。另外,该题恰当的将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整体把握教材、整体系统知识综合知识的能力。该题学生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1)表述不准确。如第二问学生虽知道意思却表述不准确。(2)情境迁移能力待提高。学生受试题大情境的影响,对后三问的回答,思维转换慢,情境迁移能力差,表现在第三问大部分同学答成“光合作用”。(3)知识综合能力需进一步加强。本题系统考查了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知识,许多学生认为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萌发所需养料是由胚乳供给;种子的胚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4)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胚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有写成“枝和叶”的,有单写“枝”或“叶”的,也有的写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与胚轴混淆。

47题: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本题设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的调查”问题情境,感觉知识就在身边,问题就是生活,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科学态度,试题取材于生活,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有一定的开放性。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各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但相同的题型不同的问法,试题设置了新的情境,虽须重点掌握的知识学生丢分却依然很多,说明在教学中缺乏情境变换的训练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本题主要失分因素有:(1)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学生不会表达。(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多数学生在第五问上丢分,明白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写不出标准答案的要求;“缺水对蛙的影响”,许多学生只考虑到缺水对蛙皮肤辅助呼吸的影响,未考虑对生殖发育的影响。(3)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失分。如“竞”写成“竟”等。本题第(2)问对课改区学生和非课改区学生问法不同,非课改区学生回答较好,课改区学生失分较多,这与师生对该知识点的重视程度不够有较大关系。

五、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1、 认真把握教材,适度拓展,注重对基本知识的提炼、对基本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总结。

本次试题,题目看似比较简单,大部分题目源于我们平时做过的一些练习题。这些题目或是立意新颖,或是情境新颖,或是设问角度与设问方法灵活多变,但都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在不同条件、不同情境或不同方式下的“变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高度重视教材,适度拓展教材,用好用活教材,重视陈题改造,重视“变式”教学,注重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既可帮助学生免受题海的困扰,又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素质的提高。

2、 加强双基的落实,培养学生坚实的生物学科基本功。

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仅仅重视是不够的,关键在于怎样落实。对基本知识一定要

夯实,澄清“模糊知识”。例如,对于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的学习,决不能限于一知半解,应使学生真正理解,并会灵活运用。要能正确书写、正确使用专业术语、专用名词。要特别注意规范要求、规范书写、规范答题。 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次试题分值少(只有30分),覆盖知识点多,每道试题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根据现象、条件进行推理的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处理信息、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

4、 注重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

自然科学应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思维严谨。本次试题中不少题目解题思路并不难,但许多学生由于审题不严或理解错误或表述不严谨、不规范而导致丢分。这就要求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求实、勇于探索、思维严密的科学素质。具体到平时的学科练习中,则要力求达到完美,尽可能用规范、精练、专业语言表达问题。

5、 教学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内容,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生物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1)在知识点的传授上,要尽量围绕实际应用展开、深入,努力将实际与理论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以致用。(2)在例题教学和习题训练时,应注意选择一定量的与实际密切结合的题目,应注意尽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实际。这也便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教学水平。(3)教学要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关注生物与科技、生物与社会、生物与生活的联系,将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新观点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 注意规范要求。

在答卷中发现,有的考生从整个卷面情况来看,知识扎实,能力较强,可就是不能得分,究其原因往往因为习惯不好。应该注意的问题没有注意,该按要求做的地方做不到。因此必须重视规范要求,严格要求,杜绝错别字的出现。 7、 注意审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卷过程发现,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一是没能按照题目的要求去做,二是对题目的隐含语或已知条件理解不到位,三是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意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新课程背景下,试题开放程度提高,“理科文考”的现象普遍,从某种程度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关键作用。 8、 注意情境的设置、迁移训练。

在新情境下考查已有知识是目前考试较为普遍的现象,试题往往通过设置新的情境,变换视角,考查原有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情境教学,进行情境转换、情境迁移训练,提高学生已有知识下的情境迁移和新情境下的知识迁移能力。

生物学科阅卷组 2005.6.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