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挖掘经典资源,提升思辨能力——以《孟子》选读教学实践为例

2024-03-16 来源:步旅网
I係堂.教学I

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刊 2019年03月091

挖掘经典资源,提升 思辨能力

以《孟子》选读教学实践为例

◎刘燕珍

刘燕珍,江西省南康中学教师。

恰当运用中国古代论说名篇的思辨性资 源,引导学生认识其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发 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成为思辨 性阅读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以《孟子》 选读教学为例,探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 习任务群在教学上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从论题的关键词入手,学习界定概念 的方法

多数教师教文言文,习惯于围绕文言字 词、内容理解、写作背景、作品主题等内容展 开教学。例如梳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 句子,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探究作品的主题 等等。这些教学内容实际上停留在对文本的 阐释上,即以接受为本,主要围绕“作品写了 什么”来展开,而很少探究“作品是怎么写的” 以及“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问题。而作为 “思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的古代论说文教 学,显然更重在挖掘其“怎么写”以及“为什么 要这样写”。

就拿《孟子•滕文公下》“大丈夫”这一章 来说吧,景春和孟子探讨何谓大丈夫,其中 “大丈夫”是本章节的关键词,孟子运用了哪 些方法诠释大丈夫这一概念呢?学生结合注 释理解了文章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开始分 析,归纳出孟子检释概念的方法:

师:孟子眼中大丈夫是怎样的?

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师:我们注意到,作者用分号,从三个不同的 方面介绍了大丈夫,你能归纳一下吗?

生:一方面是大丈夫践行礼义、胸怀天下;一 方面是顺境逆境,大丈夫都能坚守道义;一方面 是说大丈夫不因外界因素改变自己的气节和操 守。

师:也就是说,作者从立身处世、道德修养等 多个角度阐释了何谓大丈夫。这种诠释概念的方 法,叫多角度诠释法,可以用一方面……一方面 ……的句式表示。你还知道哪些阐释“大丈夫”的 句子,说说它是从哪个角度阐释的。

生:大丈夫顶天立地,是说大丈夫的形象; 生:大丈夫说到做到,是说大丈夫的言行; 生: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说大丈夫 的胸襟坦荡、敢作敢当;

生:大丈夫能屈能伸,是说大丈夫能忍辱负 重,懂得变通。

师:我们甚至还可以从性别、体形等多个角 度阐释。当然,我们所说的大丈夫与孟子所说的 含义不尽相同。那么文中列举的公孙衍、张仪是 大丈夫吗?

生:孟子认为他们不是大丈夫,而是“妾妇”。 师:“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有什么区别 呢?

生:妾妇之道是以顺为正,大丈夫是坚持原 则。

师:也就是说,作者诠释概念的时候,还引入 了邻近的概念进行比较,引入的概念既可以是相 近的,也可以是相反的,我们可以尝试用句式不 是……而是……来辨析,你还可以引人哪些概念 与大丈夫比较?

生:男子汉、小人、君子……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孟子所云 “大丈夫”的内涵,在这一章里,笔者还有意识地

092

I係堂•教学丨

引导学生借鉴盂子诠释大丈夫的方法,并学会 运用多角度诠释法和相关概念辨析法来诠释 概念。

二、从观点入手,探究双方背后的假设、立 场和态度

当师生通过对话的方式,理解了孟子所说 的大丈夫的内涵后,笔者便顺势让学生列举出 哪些人属于大丈夫,理解概念的外延,并顺势 抛出下一个问题,对于公孙衍和张仪是不是大 丈夫,景春和孟子的观点截然相反,这是为什 么呢?

师:景春认为公孙衍和张仪的确是大丈 夫,依据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说 明景春对大丈夫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生:有权势

师:原来,景春认为有权势的人就是大丈 夫,孟子反对他,是因为大丈夫不能有权势吗?

生:不是,大丈夫也可以有权势,但得志与 民由之,不炫耀权势,更不能为了权势,就像妾 妇顺从夫君一样完全顺从君王,没有原则。

师:也就是说,权势不是评价大丈夫的标 准。孟子称他们为妾妇,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态 度?为什么?

生:他是非常鄙夷权势的。因为这些权臣 不敢直道而行,一味阿谀奉承,讨好君王,不敢 直言进谏。

然后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实不仅对于 权臣,即使对于君王,如果不行仁义,孟子也是 非常不客气的。

师:齐宣王作为一国之君,提这个问题,他 的观点和立场是什么?

生:臣弑君,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自然 是不可取的。

师:那就是说,他是希望孟子支持他的立 场,而且孟子自己也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 义”,但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呢?两人的认识

好像并不一样,桀、纣是君吗?

生:齐宣王认为是,孟子认为不是,因为他们 残害仁义,暴虐无道,众叛亲离,是独夫。

师:商汤、周武是孟子推崇的贤君;而桀、纣 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祸国殃民。那么亡国之君 就不是君么?

生:应该也是君。

师:孟子给“君”增加了内涵,不仅是国家的 统治者,还要受百姓拥戴。这样就改变了君的内 涵和外延,这属于偷换概念。按孟子的观点,如果 “君”暴虐无道,就变成了 “一夫”,孟子对齐宣王 说“独夫可诛”,隐含了怎样的立场、态度?

生:希望统治者能实行仁义,这样才能获得 民心,不被推翻政权。

“思辨性阅读”不仅要求理解作品的观点和 思维方法,更要敢于质疑,运用批判的眼光对文 本进行“再思辨”,齐宣王和孟子探讨“臣弑君”的 问题时,孟子在两难情境之下,甩出了“独夫”说, 运用了诡辩摆脱了困境,显然犯了“偷换概念”的 错误,一味地赞扬孟子的机智善辩,恐怕并不合 适。另外,不少人认为,孟子的“独夫可诛说”是宣 扬“民贵君轻”,但不可否认,孟子并非基于百姓 立场,他主要还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劝说 统治者施行仁义。

三、从整合入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态度

和批判思维能力

笔者认为,教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 群,除了应注重发掘古代论说名篇的思辨性元 素,注重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外,同 时还应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抛弃按部就班的教 学程序,敢于大胆整合,开发利用资源。比如按论 题将不同观点的作品整合,如贾谊的《过秦论》和 “三苏”的《六国论》;也可以按论证或推理的方式 整合作品,比如《劝学》和《师说》;或将古代名篇 和当代时文整合,比如《谏逐客疏》和《拿来主 义》;将阅读与表达交流等学习活动整合,开展读

I係堂.教学I

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刊 2019年03月093

写思辨一体化的专题性学习,以综合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

为发挥阅读对写作的助推作用,让学生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在《孟子》选读 专题的研讨环节上,引入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热 点话题,引导学生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 辨能力。

如前不久,《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 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篇文章在朋友 圈刷屏。文章从摩拜单车被收购一事说起,讲 述了“同龄人”胡玮炜的“成功人生三年前 还是普通记者的胡玮炜,把企业做成了当红的 创业公司。这次收购,她可能从中套现15亿。” 并不断用“别人的成功”和“你的平凡”做对比, 强调“你的同龄人,正在无声无息地抛弃你”。

师:你认同这个观点吗?它隐含了哪些假 设、立场和视角?

生:不认同,作者认为别人成功你很平凡, 就是被别人抛弃。

师:那么,你会从解析哪个关键词入手反 驳对方?

生:成功。

师:作者n中的“成功”指的是什么?生:有钱。

师:成功等同于有钱么?你认为“成功”的 定义是什么?

生:有贡献、创造价值、实现梦想……师:也就是说,作者对于成功的定义太过 于狭隘了,因此“你的同龄人抛弃了你”这一观 点是站不住脚的。

随后,笔者引入了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 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引发观众不满,不少网 友吐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请学 生针对以上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少年娘则国娘”这个观点的关键词是 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概念?

生:娘,娘就是指女性化。

师:你能从多方面阐释这个概念吗?比如外 表、行为、性格等。

生:所谓娘,就是男生打扮偏女性化,比如化 妆;行为上矫揉造作、喜欢嘟嘴、卖萌、撒娇;性格 脆弱,玻璃心、没有担当……

师:你怎么看待“少年娘则国娘”?

生:我觉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生活水 平的提高,男生化妆、讲究打扮成为一种潮流,一

种风尚。虽然很多人看不惯,但是又不影响自己,

没必要一棒子打死。

生:我不同意,娘化明星有庞大的粉丝群体, 在青少年中很有影响力,他们的言行举止不只是 个人的私事,而是带有强烈的传播效应,会引发 大众的效仿,扭曲社会的审美观,使青少年形成 病态的价值观。

生:这其实反应了现在社会的多元化,有人 喜欢阳刚,有人喜欢阴柔;既然女孩子可以成为 女汉子、假小子,小哥哥又为什么不可以娇滴滴? 再说,就像唐朝以胖为美一样,潮流是时时会变 的,何必杞人忧天?

生:我觉得娘不娘不能光看外表,民国时期 许多文弱书生,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有的投笔从 戎,战死沙场;有的嬉笑怒骂,以笔为刀;有的威 武不屈、铁骨铮铮……不失为民族的脊梁。

生:我觉得与其说少年娘则国娘,不如说社 会娘则少年娘,是因为社会的畸形价值观——

要看颜值,只要长得美,不用努力也能受追捧,导 致了许多明星肤浅地一味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实 力的提升和品德的培养。

在新媒体发达的现在,键盘侠横行,许多人容 易被媒体带节奏,不加思考、不加辨别地接受别人 的意见、想法。上述两个观点都曾获得了很高的阅 读量和转发量,但是很显然,都不太理性,学生运 用多角度诠释概念,引人其它概念进行对比辨析, 明辨了是非,增强了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