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是为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而编写的。高中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优化教学过程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基本特征,全面贯彻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提出的“一个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四个调整”(调整课堂教学目标;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调整课堂教学的教授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课堂教学新理念,为实现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指导意见。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现代英语课堂教学是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要素优化、教学过程整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为此,在教学中要贯彻以下基本理念:
1.着眼学生发展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情感的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能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以便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就是承认并照顾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感受成功,防止只顾“优生”,忽略“差生”的倾向。
3.采用活动方式,倡导体验参与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收获的喜悦。
4.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必备的素质。教师通过探究式等学习方式的设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的良好思维品质和勇于动手、动口,大胆实践的良好习惯。 5.注重过程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对教学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丸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涵盖两个方面:
1.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1)目标导向性原则。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它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又要符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大胆质疑,发表观点和意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交互主体,二者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3)全面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分类推进,满足各个层面
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全方位提高,使他们不但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而且在智力、思想、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学生的全面 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4)知情并重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的协调发展,时时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和意志品质,以期与学习过程协调一致,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5)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要打破“教材中心”的传统模式,要以教材为媒介,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的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反映当代科技新成果,注意跨学科知识综合和跨文化交流,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 2.着眼于语言习得
(1)情景原则。情景是指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背景。语言活动离不开情景,语言只有在情景中使用才有真实感,学生也只有在情景中才能真切地感知语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设情景,激活语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多种器官参与认知,以形成长久记忆。
(2)交际原则。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外语课堂应充满外语交流,使语言成为交际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交际任务,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交际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外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综合素质。
(3)阶段侧重原则。语言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具有阶段性。一般说来,初中阶段侧重听说,高中阶段侧重读写,尤其是阅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当加大阅读量,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是指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正确教育思想指导下,应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的诸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内容一般包括:构建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和组织教学评价等。 1.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 (1)目标构建的原则。
1)准确性。教学目标应明确指出教学对象通过学习后,在哪一认知方面,达到何等认知,防止模糊的泛泛陈述。
2)客观性。教学目标既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不可追求超越教学对象实际能力的“高要求”。
3)可测量性。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尺度;有利于测定教学效果;有利于进行教学评价。 4)完整性。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能领域,也包括过程领域和情感、价值观领域。
(2)目标领域。目标领域是指预期教学对象在学习之后发生变化的行为领域。现代教育观认为: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准确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并以此完成听、说、读、写的基本任务。 2)迁移所学语言知识,达到尽可能真实的交际目的。 3)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4)识别和纠正常见语言错误,使用地道英语。
5)熟悉并掌握《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6—8级规定的话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能积极、主动、认真参与教学活动。 2)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
3)学生对所学内容能进行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综合化、主题化。 4)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再创作。 5)学生能运用网络、媒体等信息工具收集、整理和利用信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4)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精神。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为中华振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上述内容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总目标,具体到某一节课时,则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情制定课时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是教学对象:目标是针对哪一类学生;
二是学生行为:应用可观测到的术语说明学生在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知识和能力,态度会有什么变化; 三是行为条件:能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 四是预期程度:即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低衡量依据。 例一:
在具体语境中 学生 能正确 使用现在完成时态。
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
例二:
中等生 通过表演对话, 增强 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对象 条件 程度 行为 2.划分课时,组织教学内容
课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大纲,但同时也要考虑以下因素: (1)教学内容的容量、特点和难易程度。 (2)教学内容与其前后知识的关联程度。
(3)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准备情况,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 (4)教学条件的允许程度。 (5)教学目标的制约。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为蓝本,结合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在操作过程中,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能结构。学习语言应该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照顾学生学习的全方位需要,不可偏废。高中阶段在侧重读写的同时,要注意听、说技能的巩固和发展。
(2)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口、笔头的交际能力是学生终身必备的最重要的语言能力,高中阶段的一切英语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两项技能进行。教学内容则是发展这两项技能的重要载体,因此要精选教学内 容,为更好地发展口、笔头交际能力服务。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反
映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科技新成果,以及社会发展的脉搏,使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4)注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语言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教学内容要反映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1)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条件不同,决定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同,而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又各有其特点和局限性。一般说来,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两大类。
直接交流:是指师生面对面地从事教学活动。常见的有以下三种形式:
1)集体形式(如班级授课或集体讲座)。此种形式的优点是一人讲授,多人同时受益,既节约教学资源,又有利于合作和探究。缺点是不利于照顾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分组形式。分组形式可以用于课堂上问题的讨论和集体表演或竞赛,也可用于选修课,兴趣小组或专题辅导等。
3)个体形式。主要用于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或个别辅导。 间接交流:是指师生不见面的教学活动形式。常见的有:
1)小组或个人按照教师的布置从事社会调查或为特定的目的收集、整理信息等。 2)网络远程教育,即通过电视台或网站获取信息。
(2)高中英语教学方法。高中英语教学方法之多是难以数记的,而且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型均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多源自于国外,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改良和发展。这里就国外的主要教学模式、教学流派和目前国内高中英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些介绍。 1)国外教学模式。目前国外有七种重要的外语教学模式:
a.克拉申(S.D.Krashen)模式。它主要描述习得过程。这一模式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外语能力是在较低的情感过滤条件下,通过足量的可理解输入,以可预测的顺序习得的。这一模式是:
b.贝立斯托(E.Bialystok)模式。它主要说明在形式外语能力过程中的三个层次的有关因素的作用和组成方式。这一模式是:
输入 知识
监察 第2类 推断 推断 其他知识 明确的 外语知识 形式练习 推断 第1类 隐含的 外语知识 形式练习 情感过滤 学得的能力(监察)
输入 语言习得装置 习得的能力 输出
语言接触
输出
过程
c.斯特恩(H.H.Stern)模式。它确定了外语学习的5个要素及其在内在的关系。这一模式是:
d.艾伦—豪沃(Allen-Howard)模式。它是一种多中心模式。根据交际的话题、题目或任务制定外语教学大纲,并采用FSE三角形学习模式。这一模式是:
F: functional practice; S: structure practice; E: experiment practice
e.坎特林(C.N.Candlin)模式。它把学习外语看做是语言形式、概念意义和人际关系的三个知识体系的结合。这一模式是:
语义学的:意念 概念 逻辑关系
语言大纲 交际场景(话题、题目或任务) 策略
2.学习者特点
年龄 认知特点情感特点 个性特点 1.社会背景 社会语言、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 4.学习过程 策略、技巧和大脑活动 5.学习结果
3.学习条件 课堂教学: 自然接触 目的 内容 步骤 教材 评估 教学法 F S E 共存大纲
f.哈伯德(C.R.Hubbard)模式。它是一种学习外语的交际模式,要求在客观事物的环境中进行愉快的交往。这一模工是ARC三角形模式:
g. 蒂东尼(R.Titone)模式。它是力图吸收其他模式之长的一种综合模式。这一模式是:
交际能力 交际意愿
交际行为
A 亲近力
R现实
交际C
A:affinity; R: reality; C: communication
表层结构
交际中语言符号的实际使用 战 术 策 略 个人动力 2)外语教学流派。目前对国内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影响较大的教学流派是:
a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目前仍流行在某些学校的某些课堂的语法翻译法大多数是不同程度的改革了的语法翻译法其教学模式是:教师带读生词一教师讲解课文一切合原意的课文翻译一课文句子结构分析一语法项目练习一翻译练习一学生背诵课文
b.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认知法提倡“先理解,后操练”。其教学模式是:理解(句子结构和所学内容)一形成(语言能力)一运用(语言行为)
c.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语言学和行为心理学。其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述教学内容(学生听)一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一学生复述一句型替换、转换和扩展练习一口语交流活动
d.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法又叫功能法,以社会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其教学模式是PPC模式:呈现(presentation)一操练(practice)一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e.结构一功能法(structure-function approach)。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Longman出版社合编的JEFC和SEFC倡导RPDPC模式:复习(revision)一呈现(presentation)一操练(drill)一实践(practice)一巩固 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常用的教学方法。依据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和途径,教学方法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a.语言的方法。语言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谈话法(启发式谈话、问答式谈话、指导性谈话)。
b.直观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c.实践的方法。实践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操作练习)、实验法(准备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巩固性实验)、实习作业法。
d.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方法包括读书指导法(讲读、半独立性阅读、独立性阅读)、讨论法。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又出现了许多比较具体的教学方法。例如:视听法、情景法、交际法、讨论法、归纳法、导读法、发现法、暗示法、随机进入法、协作探究法等。 除此之外,不同课型也常采用不同的微型教学法.以“阅读课教学”为例,就有以下多种教学方法: a“语篇微型情景环式”教学法 b.“导、读、练”阅读教学法 c.“导练式阅读”教学法
d.“课文整体教学三步法”教学法 e.“课文整体教学四步法”教学法 f.“课文教学读、讲、译、练四步”教学法 g.“课文教学讲、读、查、补四步”教学法 h.“语篇五说法”教学法 i.“阅读整体教学五阶段”教学法 j.“六步循环”教学法
k“阅读整体教学三阶段十二环节”教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生特点、教师态度以及环境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见图1),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图1 教学方法、媒体、师生间等关系示意图
a.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选择与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有时一节课要完成几项教学任务,则应采用几种教学方法融合的方法。
b.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学科的内容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也要相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要紧紧依据学科特点及内容性质。
c.依据学生年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因其年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其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教师态度 教学环境 学生特点 实际设计约束 学习目标类型 方法选目标受众 学科内容与要求的学生媒体选
d.依据实际条件。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时,还要考虑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班级特点、学生素质、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时间等因素。要做到全面、具体、综合的考虑。实事求是地采用可行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所选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都必须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化过程体验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优化组合运用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中,用来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代化设备以及记录、储存信息的载体。为了使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有必要了解教学媒体的分类;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选择媒体的原则和程序;以及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媒体的分类。教学媒体的分类有多种。一般说来,可分为(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表1)。
(2)教学媒体的作用 教学媒体
表1 现代教学媒体的分类 分类 媒 体 设 备 扩音、广播 电 声 类 光 学 投 影 类 电 视 类 计算 机类 录音机 唱 机 幻灯 投射式 反射式 投影机 电影机 电视接收机 录像系统 视盘系统 程序学习机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软 件 录音带、唱片 录音带 唱 片 幻灯片 不透明图片 投影片 电影片 影片 录像片 电视唱片 固化程序 外存磁盘类 语言 实验 室 组 合 系 统 教学播音系统 单听室 听答室 听答对比室 遥控听答对比室 系统媒体:语音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
现代教学媒体
视觉媒体:幻灯、投影等
听觉媒体:录音、激光唱盘、广播等 视听媒体:电影、电视、录像、激光视盘等
直观教具:仪器、实物、标本、模型、黑板、印刷材料等
传统教学媒体
示意教具:图片、地图、表格等
普通 电教 教室 综合电教教室 闭路 电视 系统 计算机网络 1)展示事实。媒体提供有关科学现象、形态、结构,或者是史料、文献等客观真实的事实,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事实性材料,便于识记。
2)创设情景。根据字习内容,媒体提供一些有关情节、景色、象,或模拟真实的、相近的画面(如古诗词的意境画面),使教师与举之间建立共同经验。学习者通过对媒体提供的资料的观察、感知,形 表象,以便作为归纳、概括知识和形成概念的依据。有时候,也可以作为验证或进行练习的实例。
3)提供示范。媒体提供一系列标准的行为模式(如语言、动作、书写或操作行为),学习者将通过模仿和练习来
进行技能的学习。
4)呈现过程,解释原理。媒体提供某一典型事物的运行、成长、发展的完整过程,并借助语言的描述,帮助学习者对典型事物的特性、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有所了解,并可以此作为演绎或类比学习的前提,以使学习者突破学习的难点,掌握科学原理。
5)设疑思辨,解决问题。媒体提供某一事物典型的现象或过程,利用文字或语言设置疑点和问题,供学生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6)提供评价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元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实质是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业成就,以提供教学改进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媒体为多元教学评价提供了评价分析的素材、方式、工具和结果。 (3)教学媒体的选择。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媒体。 2)有效性原则。能清晰、完整、高效地传递所需信息。 3)动态性原则。尽可能采用动态影像,以增强视听刺激效果。 4)经济性原则。尽量采用准备时间短,所需财力较少的媒体。 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
如图2所示,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可分为四步:
分析
1)确定必须由媒体来表现的教学内容; 2)甄别可供选择的媒体类型; 3)选定高效低耗的媒体;
4)设计媒体出示的时机、方式、步骤和次数。
(4)教学媒体的应用。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可以用两个“最佳”来表述。
1)找准最佳作用点。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是指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最适合发挥其优势的地方。 a.突出、强化教学重点。利用投影、电视等色彩反差强烈的媒体,将重点内容以文字形式展示给学习者,以加深印象;利用投影、电视等能提供画面的媒体,将反映重点内容的画面形象地展示给学习者,以加深理解。 b.突破、解决教学难点。利用教学媒体将教学难点内容或变集中为分散,或变抽象为具体,或变模糊为直观,从而由难变易。
c,创设情境,引发动机。利用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创造亚真实情境,调节课堂气氛、消除紧张情绪,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d.提供事实、建立经验。运用教学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帮助学习者建立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经验。
图2 媒体选用程序图
必须由媒体表现的内容 可供选择的媒体类型 高 效低耗的媒 体 媒体出示的时机、方法、步骤 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心理 掌 握媒体教学功能特性 了解媒体教学效 能 应 用施拉姆公 式 应 用教学结构流程
e.设置问题、引起思辨。运用教学媒体设置问题,引导学习者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引起思辨。
2)找准最佳作用时机。
a.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转换。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学习中,主要是有意注意在起作用,但长时间集中注意,会引起疲劳和厌烦。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起到有意注意所不易起到的调动积极性、加强学习效果的功效。
h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的转化。处于抑制状态下的学习者,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活动。教师要运用教学媒体,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
c。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的转化。学习者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所以知道某一教师要讲课时的状态,心里就会想:“还是那一套”。
然后就产生平静地在教室里等待这样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教师只有采取学习者意想不到的方法,才能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习者活跃起来。
d.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学习者处于兴奋状态只是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媒体,自然地将兴奋状态升华到 新的理性境界。
e.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教师应从心理方面给学习者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在对新鲜刺激的感知与尝试中,增强自信心,集中注意力,克服畏难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教学媒体会起到这一作用的。 f:满足合理的表现欲望。满足学习者的合理愿望和要求,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如讲完一篇课文后,并不要求他们课后一定要读多少遍,而是要求他们第二天交一盘自己朗读的录音带。结果,学习者在家读了许多遍,直至自己认为满意时才录下来。
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是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确定发挥现代教学媒体优势的地方;而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则是从学习者学习心理的角度,确定发挥现代教学媒体作用的时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作用时机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如果解决了两者的配合问题,就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教学媒体。
5.编制教学流程图,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流程图是采用类似于计算机流程图的形式,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几个环节,明显地显示出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采用教案的形式来体现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现代教学设计则多采用流程图表示。
符 号 表示的意义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应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的逻辑判断 过程进行的方向 注意:1)在框内,简要说明此步的内容; 2)在框图上可注明需了解的信息;
3)反馈回路应是闭路循环,不能断开。
(2)教学流程图类型。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流程图形式,这里只介绍四种语言学习常用的流程图模式: 1)逻辑归纳型。主要用于显示特征,建立概念的教学(图4)。 开始上课 导引
2)逻辑演绎型。主要用于教师借助典型事实,进行分析、推理、演绎,使学生知识迁移(见图5)。
图5 逻辑演绎型教学过程流程图 判断 3)练习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来描述观察对象(见图6)。
学生描述 提出要求 投影 (录像) 提供简单的观察对象 导言 开始上课 导引 典型完整事实或过程 分析特点 类似案例 类似案例 类似案例 应用分析 开始 评析 判断
图6 练习型的课堂教学结构示意图
4)探究发现型。适用于探究原因、寻找规律(见图7)。
判断 图7 探究发现型教学过程流程图 类似问题的过程 分析 分析 应用分析 带有问题的过程 导引 开始上课 6.教学过程实施
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以 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教师要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创造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综合语言技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2)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情感。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使学生能体验到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教学相长。
(3)倡导“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有利于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 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有利于提高用英语获取、整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4)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展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1)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2)综合语言技能运用能力; (3)学习兴趣、态度; (4)情感、策略发展状态。 2.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原则,一般可采用以下方式: (1)课堂学习内容小测试; (2)课堂学习活动评比; (3)学生谈本节课学习体会; (4)本节课学习效果自评; (5)学习小组内互评;
(6)师生共同评价课堂教学教与学的情况; (7)问卷调查; (8)评价量化表。
3.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发展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分出“好”与“差”,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1)评价应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
(2)评价要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策略和价值观;
(3)评价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4)评价要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调控。 4,评价要使教师不断成长
(1)通过评价检验教师课堂教学理念;
(2)通过评价检验教师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调控能力; (3)通过评价校正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4)通过评价使教师明确自己提高的方向。 5.课堂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评价不宜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
(2)评价要力求简便实用,避免过于繁琐的程序;
(3)不要为评价而评价,要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002.中学英语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广州:新世纪出版社
徐英俊.2001教学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