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共艺术专业中室内设计的作用

2020-06-13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公共艺术专业中室内设计的作用

作者:钟华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8期

摘要:公共艺术专业中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对空间的合理规划,对使用者产生重要的影响。室内设计不仅给人们提供功能适宜、赏心悦目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构筑和谐幸福的社会大环境。本文通过探讨公共艺术专业中室内设计的作用,进一步的挖掘室内设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期望不断的改进和加强公共艺术专业中室内设计的教学研究和促进室内设计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艺术;专业;室内设计;作用

公共艺术专业中室内设计,是一种空间设计艺术,艺术本身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室内设计更为生活增添了色彩,室内设计能让生活中充满艺术,让人们能在住房内感受到舒适与方便,从而提升为幸福,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对空间的合理规划,对使用者产生重要的影响,室内设计不仅给人们提供功能适宜、赏心悦目的空间之外,更重要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构筑和谐幸福的社会大环境。公共艺术中的室内设计的艺术能展现它装饰的艺术效果,符合大众的审美观;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享受;使美学与生活达到完美的统一。公共艺术专业中室内设计甚至可以影响到家居风格的设计和潮流。

1公共艺术发展现状

公共艺术是一种“空间媒介”,当然离不开艺术的个性,但同时,它的特定构筑物或艺术单体使得整个环境形态中更具有个性化的特定的创作方法和审美原则。在信息时代,未来公共艺术的主要课题是多元性和地区文化的个性的完美结合,城市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可以看作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体现。就公共艺术本身的价值来看,它是人文精神和审美效应统一协调的体现,并具有独立的观赏价值;也是地域历史文化的延续以及精神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与当代的时尚追求、精神生活、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成为视觉的焦点和时代的象征。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的造型艺术,包括了物质上的公共和空间上的共享,更具精神内涵上的文化意愿与审美特点。 从公共艺术设计的目的来看,公共艺术是为了辅助环境形态构成,去实现人与物以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对话关系。为人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既有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也传递出一定的形式风格,丰富和提高了整体市民的文化素养。就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来看,其具有美化社会、愉悦心情、陶冶情操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雕塑等景观艺术更多显现出政治斗争为导向的说教,而没有真正成为社会真、善、美的代表,公共空间也没能成为市民自由交流、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场所。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商业化的竞争必然会影响着城市中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空间,以及生活方式与文化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艺术就成为城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并受到广泛的重视。无论是在街道、商业步行街,或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在社区、广场,乃至于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公共艺术的踪迹,其为市民休闲娱乐营造了一种现代与历史对话的空间氛围,因此具有传承历史、凝聚人气、抚慰心灵、启迪来者的教育意义。为市民的学习生活,以及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生机和活力。 2公共艺术专业中室内设计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2.1室内设计的现实作用

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

2.2室内设计的现实意义

随着现在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家”的要求会一步步增高,而室内设计便会往更远的方向发展,室内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也会进一步深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买房热”就是现实生活中正存在的一个现象。家,是人们温馨的港湾,回到家中,感到特别的自由和放松,而不是紧张与压抑之感,这样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是特别重要的,不然快速发展的社会没有一个平静的场所,人们的身体、精神等各方面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所以家的装修和装饰对室内设计而言很重要。人们都希望自己装修的家,美观又经济实惠。现在有了一个新理念:轻装修重装饰,同时这个理念也是近年来在装修行业中广泛响应的一个理念,现在很多的设计师也非常推崇这个理念。“轻装修,重装饰”已经成为现代人家居布置的主导理念。倡导基础装修从简,重点在陈设装饰上下工夫,即减少硬装饰的使用,增加软装饰的消费。“装修”只是给家增添必要的轮廓,是冷冰冰的装修。但“装饰”却是给家增加表情,让家变得生动,有“人情味”。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室内设计的风格有欧式、中式、古典、现代简约、田园、地中海、美式等风格。而各种风格都可以再细分,比如欧式又可以分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等等。此外室内装饰设计与植物、風水、家具陈设、色彩、采光照明等因素息息相关。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 3室内设计的发展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的室内设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与世界相融指日可待。室内设计与其他行业都有关系,可以说室内设计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下产生的新的设计。室内设计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在建筑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表面上,它是作为建筑设计的附属而存在的,其实它有着自己独立的属性——空间使用上的要求。包括精神使用上的要求和实际使用上的要求。特别是由于房地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这就为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推动了建筑装饰行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室内设计的发展是一个难得机遇,随着住宅产业的发展,室内装饰业也越发活跃。室内设计专业推动了建筑装饰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化工、纺织、五金、家电、木材加工、卫生陶瓷、劳动力等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但当前的室内设计行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市场混乱、管理无序等。此外,室内设计专业在我国还是近十几年的事,而有关中国古代室内设计的理论,到目前为止,还是凤毛麟角,并没有形成完整、系统、权威的史论体系。室内设计目前在中国是一个很热门的行业,然而关于室内设计理论的研究落后于实践的需要。就其发展的历程来说,室内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它自人类文明萌芽之初就已伴随着建筑设计的诞生而存在了;说它年轻,是因为真正将室内设计作为专门的学科来研究,室内艺术的发展无论是从平面功能、空间组织形式、室内建筑材料、室内陈设,还是从装饰手法、装饰色彩、美学思潮等方面,风格都发生过变迁,而且在不同的历史年代都有各自的特点,室内设计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的一份努力。室内设计有时会与建筑形式相契合,有时又与建筑形式相背离。而往往是后者推动了建筑的发展,要么产生了新的建筑形式,要么加速了某种建筑形式的灭亡。从这方面来说,室内设计其实与建筑设计是互为因果的。 4总结

公共艺术专业的室内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美的追求的体现,它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新兴边缘性科学,其设计的范畴包括人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人类为了创造并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而必然会不断的发展室内设计,并不断地创造和研究。公共艺术专业的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同时也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室内设计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更是一种传承历史,文理兼容,创造新文化的途径和手段。 因此要不断的发展公共艺术专业的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及手段,并且适当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法,发展适合我国国情和教育现状的室内设计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的探索室内设计教学的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环境的改革与发展,探讨当代室内设计教育的理念及改革发展途径。研究世界各国的室内设计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对人类室内设计所作的贡献,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成果。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和市场化的发展背景下,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建立起交叉融合、科学实用,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室内设计教育体系,为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和辉煌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树老.室内设计系统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董赤.设计方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J].装饰,2002(11).

[3] 裴继刚,范劲松,周伯军.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装饰,2002(08). [4] 焦成根.关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J].装饰,2002(07).

[5] 熊微.关于当前设计教育的思考[J].江南大學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3). [6] 孙湘明.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装饰,2002(06).

[7] 曹磊,董雅,刘江峰.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J].装饰,2002(05). [8] 李绵璐.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趋势探讨[J].装饰,2002(01). [9] 黄维.关于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J].装饰,2002(01). 作者简介:钟华(1981—),重庆人,助教,工作于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