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在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图6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23~24题。
23. 1962年
-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解析】: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C多. 【答案】:D
2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解析】: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答案】C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7十一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德地质成因
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诸断 B。褶皱凹陷 C. 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解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渭河平原为断裂陷落的地堑。 【答案】C
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难坡耕地面积增加
【解析】:此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们为了要开垦荒地,增加耕地,大量破坏了植被,使得古长安“陆海”不复存
在 . 【答案】A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27-28题。
27.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
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 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解析】:此题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此区域为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铁矿运往上海,轮船在航线过程中需要经过北印度洋,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7月盛行偏南风,所以总体顺风顺水. 【答案】:A
28.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 A.森林锐减 B. 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解析】:此题考查区域生态问题.由于此区域地处南回归线附近,气候干旱,铁矿石开采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沙漠化. 【答案】B.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
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9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 º、经度为117.2179 º、高度为96m。 29~30题。
29.隔25小时再次观测
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 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
【解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材料和图可以看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位于北半球,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了,高度角减小,影子向楼上移动;且太阳向西边移动,所以甲楼阴影将向东移动。所以选B。 【答案】B 30.此后一个月内
A.法国进图冷饮畅销期 B.广东省进入雨季 C.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D.云南省昼短夜长
【解析】此后一个月,即12月22日,为冬至日。法国、广东省、云南省均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为南半球。所以AB不对;澳大利亚播种小麦的时间为3—5月,C不符合。所以选D。
【答案】D
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头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图10北太平洋沉积物种中石英行量分布。完成31——32题。
31 北太平
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 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 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 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 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解析】:考查风力作用与地貌.根据题意可知,北太平洋沉积物应当为风力作用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中纬度盛行西风的结果,所以选C 【答案】C
32 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 大气环流 B 大洋环流 C 水循环 D 岩石圈物质循环
【解析】此题考查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石英粉尘的移动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是大气环流的结果.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2分)
33.(28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
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
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
迁移的原因。(15分)
【解析】考查工业区的变化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服装加工基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这些优势;加之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服装加工基地向安徽转移.而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所以人口向广东等省迁移.
【答案】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分)
【解析】考查产业转移的意义.产业转移有利于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城市化水平.
【答案】: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
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分)
【解析】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陆地。所以该区域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向东北方向扩展;由于泥沙不断在增加,所以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答案】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
【解析】考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容易受到暴雨、洪涝等灾害的影响。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答案】: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
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分) 【解析】:考查黄土高原国土整治。针对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生产结构等。
【答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产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图6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23~24题。
23. 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
降
幅
超
过
升
幅
B.
逐
年
上
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答案】D
2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C
【分析】气候变化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所谓的热点,本卷考查点在于对图表的解读,以及全球变暖后果的了解。 关于“波动上升”的情况,从曲线的走势就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波动”,就不是持续变暖,因而AB都是不正确的,D项和本题信息无关。由于气温的波动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关注新闻的同学,会很敏感地注意到这些。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7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 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答案】C
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答案】A
【分析】秦岭---淮河线是今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内容,也是历来中国区域地理教学的重点之一。2010年安徽卷本题组的立意是既考
查必要的基础知识,即关于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也考查了必修三的区域地理环境发展演变问题,是以小见大的好题目。
25题题干指向明确,渭河平原的地壳运动状况怎样?这是课本表述的常识,是“地堑”的经典范例。当然题干可以修改为“长安所在的渭河平原地区,其地壳”,这样理解上就不会出现偏差。
26题,水系的形成和分布受地质和地貌基础的影响,也受气候变迁,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地区的湿地大量减少,以至于“不复存在”,在较短的时期内可能是气候变化、植被破坏、过度垦殖、水利建设等因素造成的。作为选择题,本题比较容易。AD两项是个位置判断问题,要明确渭河平原位于秦岭北侧,介于秦岭和黄土高原之间。从水系的分布看,应该是南有秦岭。B项不影响水量和分布,C项虽然有三门峡工程的影响,但不会影响到本地区。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27~28题。
27.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 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答案】A
28.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
A.森林锐减 B. 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答案】B
【分析】简洁明快地考查世界地理是安徽卷的精彩亮点,学习世界地理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简单地了解情况,而是重在强调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和市场、信息和交通、人力和科技,众多的要素得以优化组合。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也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本题组的命题意图鲜明,渗透着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而又不大喊大叫。
在给出了经纬网的背景前提下,本区域是澳大利亚西北部是不难判断的。7月的亚洲和澳大利亚季风图,也是大家应该熟知的内容。这并不是简单的记忆问题,而是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的具体应用。关于季风问题的考查,几年来高考题中多有体现,比如北京卷宋代中日之间的海上贸易、广东卷的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贸易等。
27题不能拘泥于洋流的分布,而是重点强调风向问题。世界各大洋的洋流运动,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的,因而盛行风必然驱动洋流随之运动。7月份,南半球是冬季,这时澳大利亚的北部盛行东南风,东南亚盛行西南风,而我国沿海盛行东南风。所以,一路上顺风,当然也 顺水的。
28题,同心分布的区域位于南纬20°到南回归线之间,从自然带的分布看,应该属于从热带荒漠到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具有生态的脆弱性。大规模的露天开采,必然有剥离表土、破坏植被的问题,造成土地沙漠化的推论是顺理成章的。当然,B选项是否可以修改为“荒漠化”,这样和课本的表述一致,也符合大家的习惯。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9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N、经度为117.2179 °N、高度为96m。 29~30题。
29.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 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
【答案】B 30.此后一个月内
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B.广东省进入雨季 C.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D.云南省昼短夜长
【答案】D
【分析】从去年山坡(向阳和背阴)接受太阳辐射的变化,到今年楼房的采光问题,安徽卷在地球运动方面的考查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恰当地体现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值得表扬。
25题稍微增加了一些思考的难度,“隔25小时”就是相当于当前的1小时后。明确图示的时刻是正午,剩下的问题就是1小时后太阳偏西一些,高度降低一些,日影偏东一些,遮挡北楼的高度增加一些。至于为什么不选D,主要是“1小时后”,而不是更迟以后。这里不需要进行计算,否则就不是地理问题了。当然,一定要算,也是可以得出结论的。高考题的素材选择是没有问题的,不用怀疑。
26题是简单的季节问题,冬至日前后怎样?各项描述都是常规的问题,考生是不陌生的。
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图10为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31~32题。
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 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 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 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 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答案】C
3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 大气环流 B 大洋环流 C 水循环 D 岩石圈物质循环 【答案】A
【分析】网上对于本题组议论热烈,老师们有认为石英的来源是火山活动造成的,其分布有大洋环流的影响。这里姑且不论太平洋海底火山分布的状况如何,石英沙尘呈现纬度的差异分布就不可能得出火山成
因的结论。由于图像中只选择了“石英分布”,并在太平洋西部出现“断层”,因而产生了理解的不同。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 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 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15分) (2) 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分)
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 ,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分)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