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诗歌背后的那些故事---李白

2022-12-18 来源:步旅网
 诗歌背后的那些故事---李白

写在前面的话:以下故事为空心菜通过网络资源或者查阅相关书籍获得的部分故事情节,并非胡编乱造。其次,故事有无,部分无法考证,或许是当时诗人的以讹传讹或者是“炒作”生成。故事不作为某一些诗歌的佐证。

宗旨:作为中国人应该知道和继承我们的语言文明。同时希望能够一代一代传承和发扬中华诗词文化。

目的:活跃群内气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好,下面开始讲第一个故事,他是在盛唐时期最有名的一位诗人,在古诗词中占据重要地位。先看图片大家猜猜是谁呢?

对了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李白。

李白大家知道长什么样子吗?是不是一个帅哥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则关于李白的故事

故事1、 李白之貌

李白在当时,跟他同时代有一个人,叫魏颢。魏颢是个年轻人。特别崇拜李白。他也算是李白的一个追星族。他就到处追李白。因为李白的行踪不定。后来就给他追到了。李白对他也很信任。把自己当时所做的一些诗文交给魏颢。可能是这么说的。小魏,你就帮我把这个诗文集整理整理。给我出版了吧。出版了没有我不知道。但是,魏颢,在这个诗文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小序。这个序流传下来了。在这篇序里边,他对

李白的相貌,有那么一点点描述。他说这白这个人“眸子迥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这个人眼睛炯炯有神李白张嘴的时候,就像饿虎一样,人张嘴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愤怒的时候会吼叫,高兴的时候会大笑。也包括其他的什么感情状态。 但是他意思就是什么呢?李白这个人眼睛很有神,而且发威的时候,那是有下山猛虎一样的这种气势。这是动态的一面。还有一面是什么呢?他说了后边这两句话。说 或时束带 可有的时候,他穿得整齐点,腰里挣根带子。头上挣个头巾。 >风流酝籍 。看上去还像个知识分子,比较文静。这么一种评价。他因为是真的见过李白的。李白自己在诗文里边经常也说自己什么呢?说我 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他主要是要强调心雄万夫 但是,他个子不高。身不满七尺,我估计现在也就是一米七左右,找对象可能都有问题。别人也说他身不满七尺,所以我们说,李白仅仅从外形上来讲,从形态上来讲,他不是个高个儿,但是他眼睛有神。他神采非常飞扬。

该给大家出一个题了,请大家写出这首诗的前半句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OK,就是这句“李白斗酒诗百篇”

这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有一段描述李白的。

通过这几句诗可见李白非一般人也,就是当今天子也难以叫动。同时反映出当时盛唐(天宝元年)时期诗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谁的诗文写的好谁地位就高就能做官,这和当时盛唐时期的唐玄宗推崇诗词文化有关(此不做赘述,如何繁荣的诗歌文化,待日后在讲)。这里说到的八仙,大家说说是那八仙呢?

看来大家能知道一些,他们就是:贺知章、汝阳王、左丞相李適之、崔宗之、苏晋 李白、张旭、焦遂。全文如下: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括号内的为人名,这个现在看来就是人名穿串联写诗。

就这首诗给大家出几个问

①诗中描述大家能看出来这里面谁最能喝酒嘛?而且是大酒鬼呢?答:左丞相李適之,因为“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可见是不得了的。高兴的时候花他万贯钱,喝起来像长鲸一样要吸纳整个山河。

②诗中描述大家能看出谁最不能喝酒呢?

答:草圣张旭,因为“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三杯就成草圣了,就有醉意,而且要脱下帽子才能挥毫泼墨。③诗中描述谁喝酒最奇怪呢?

答:焦遂,因为“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不够五斗是不能高超出众的样子的来,就不能言语兴即惊四座。④诗中描述喝酒后谁最帅气呢?

答:崔宗之,因为“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这个动作绝对帅呆了,放到今时足可以迷倒一大片。呵呵男同胞们以后在外面喝酒不妨找机会试试。

大家是否记住这四个人了呢?大家再次看下盛唐时期的酒中八仙吧。一句话记住这些人:贺知章和汝阳王去找左相李適(shi)之喝酒,碰见美少年崔宗之和苏晋,他们一起到李白家叫上拿三只毛笔的张旭,结果忘了还有个焦遂。

言归正传说李白吧

故事2 李白七岁给自己取名

人物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汉族。祖籍今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出生:吉尔吉斯斯坦(当时属唐朝领土称为“碎叶城”)享年61岁,死因不明(空心菜估计是酒精肝)。4岁跟着他父亲李客迁到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一带)25岁开始漫游出蜀,四海为家。

大家知道李白为什么叫李白吗?这里有一个故事的。故事是这样的:

李白周岁的时候,也给现在有地方风俗一样,给小孩面前摆很多的东西让其抓,抓到什么呢就认为以后能做什么,算是给小孩一个希望。李白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大喜,认为李白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大诗人。既然会成为大诗人,名字是不能随便取的吧怕日后笑他没有文化,于是终日都在想如何取名的事情到李白七岁的时候都没有一个名字(呵

呵 ,没名字不知道是怎么叫的呢?是不是小名叫狗娃子或者李二娃呢)。一日,他父亲兴起想做首《春日绝句》但只做好了这首诗的前两句,就叫李白母亲和李白过来要求一人和一句。

李白父亲呤道: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他母亲想了一阵到:火烧杏林红霞落

该李白了,李白不假思索指了指院中的李树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大喜过望,儿子果然有诗才继而猛然说到:“李白,李白,你就叫李白”。象征圣洁如雪。于是李白名字就这样由来了。(其实这名字一般,居然他父亲想了7年,呵呵结果弄过白字出来呵呵)

原诗全文如下: 春日绝句

作者:李白、李白父亲、李白母亲(简称:吉祥三宝)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火烧杏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

故事3 李白为什么号“青莲居士”呢?

有学者认为,青莲居士是因为李白住地 是住在青莲乡的,李白借此而号青莲居士,但又学者认为为什么又带“居士”二字呢?居士明显有佛家的味道,那么到底唐朝的的剑南道绵州有没有“青莲乡”这个地名呢?我个人比较赞同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新霞老师撰写的论文《青莲居士由来考辨》中的观点。

第一: 李白蜀中家乡考:唐宋两代的典籍中,绵州昌明县只有“清廉乡”之记载,而无“青莲乡”之名称 。(我查了地方志好像也没有这个地名)

第二:李白“生于彰明县青莲乡”之说乃明代杨慎之臆断 李白生于彰明县之青莲乡,其诗云:‘青莲居士谪仙人’是也。读书于匡山,匡山亦在彰明。杜工部寄李太白诗所谓‘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是也。 从此条看,杨慎谓太白生于彰明县之青莲乡的根据,乃是李白自称“青莲居士”的诗歌,由此便推断李白生于“青莲乡”。 是不可靠的。

第三:从唐代典籍与李白文集看“青莲居士”的佛教含义。青莲花的

洁净芬芳、一尘不染,与李白鄙弃世俗的高洁个性相一致;佛教禅静的内心追求,与李白自由无碍的心灵也是一致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与“青莲”一词相组合的“居士”之称,在唐代也主要指居家的佛教徒。

综上所述,由于唐宋两代的地理典籍,绵州只有“清廉乡”之称,而无“青莲乡”之记载,谓李白因居于“青莲乡”而为号没有根据。通过对《全唐诗》和《全唐文》中有关“青莲”一词相关语义的考察,可以 肯定该词的使用基本都与表达佛教意义的内涵有 关,加之“居士”一词在唐代专称在家奉佛之人,所以李白取号“青莲居士”应是来源于佛教的内涵,表现了诗人对洁净芬芳、一尘不染的佛教境界的向往。

大家知道李白为什么号青莲居士了,从而也可以在李白的诗中看出某些端倪了。

故事4 李白与黄鹤楼的恩怨情仇

黄鹤楼大家很多人或许去过,但就是这黄鹤楼差点让李白抑郁一生,放到现在或许就成了官司。

写黄鹤楼写的好的,首推这一首,大家知道是谁的吗?请大家对出后两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对的,下句就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是崔灏(hao)《黄鹤楼》全文如下:黄鹤楼·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迄今为止这首是大家公认写黄鹤楼写的最好的。当时李白名气已经颇大,据说这首诗是崔灏写在黄鹤楼墙壁上的,李白去了见崔灏有诗题在上于是就不想写,但是又不甘心,始终耿耿于怀。于是在登金陵凤凰台时写了《登金陵凤凰台》大家君认为此诗是在模仿崔灏之作,原诗如下: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大家看看是不是有一样的痕迹呢?空心菜 认为真有,放到现在绝对是抄袭之嫌。大家不妨细看,相同点,都是七律、都压一个韵脚。不妨做个比较:

崔灏第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飞走李白第一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也飞走崔灏第二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第二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崔灏第三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鹦鹉洲李白第三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白鹭洲崔灏第四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第四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第四句更让人觉得是刻意模仿了,李白的这首大家是不是还是有点陌生呢,就是因为受到当时大家说模仿的问题,把李白的整成了山寨版。现在广为流传的是催灏的诗。李白对此很是不满,于是站出来说我没有模仿,再次登金陵台写了《登金陵凤凰台置酒》原文如下:登金陵凤凰台置酒·李白

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明君越羲轩,天老坐三台。豪士无所用,弹弦醉金罍。东风吹山花,安可不尽杯。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置酒勿复道,歌钟但相催。

这下李白使用了五言律诗的体裁,连韵也不用了。

其实这两首都是不错的,平分秋色,造成这场风波的有一个始作俑者,这个人就是宋代的 胡仔的 《若溪渔隐丛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大家便公认为李白是抄袭的,其中有个叫丁十八的为此嘲笑李白是抄袭李白气愤之极写了《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原诗如下: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其实话说到此,有人替李白说话了说崔灏的《黄鹤楼》是效仿沈佺期的《龙池篇》

原文如下:

龙池篇·沈佺期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是是非非无从考究,暂且不说也罢。我们现在来欣赏下李白写了那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吧。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望黄鹤楼·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江夏送友人垫·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故事5 李白为何当官难

请问:“云想衣裳花想容”出自哪里?李白的清平乐三首

相传是这样的,一日李白在酒市喝酒,喝的酣然入睡,突然有冷水沃面,睁眼一看宫中乐师李龟年手拿金花筏站在他面前。原来牡丹花开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起去赏花,李龟年带领弟子前去助兴,哪只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焉能用旧府助兴,去吧李白叫来 立马做清平乐三首前来。

李白到宫中,片刻即做好三首原文如下: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首诗中有一句得罪了杨贵妃,大家知道是那一句吗?

就是“可怜飞燕倚新妆”这句。高力士一直为脱靴之事怀恨李白,诗词做完,耍过后高力士就给杨贵妃说了:娘娘,李白这首是在骂你,把娘娘你至高无上的贵体贱为赵飞燕,赵飞燕是何等下人,出身微贱,得势后飞扬跋扈,后被废自杀,这怎能和娘娘相比。原话为“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杨贵妃从此也怀恨在心,每次唐玄宗要提李白为官,杨贵妃都从中阻挠。

但三首诗事实却不是如此,将翻译如下:

见到云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滋润下的花朵更为艳浓。如此美人若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

山见到,也只能在瑶池的月光下才能遇到了。

(贵妃)您真像一支沾满雨露、芳香浓郁的盛开的牡丹花啊!传说中楚王与神女在巫山的欢会那只是传说而已,哪能比得上您受到君王的真正的恩宠呢?就算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穿上华丽的衣裳化好妆才能比得上。

牡丹与贵妃都如此美丽动人,使君王直笑着看,此时心中有再大的恨意,只要和贵妃一起来到这沉香亭畔的牡丹园,也会被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可怜的李白呀,这或许也是呆在皇帝身边侍文者的悲哀。

2013

空心菜

年11月21日於深圳宝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