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沛 (二〇〇九年七月三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学校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中山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中山教育现代化。刚才,周信副局长“三问精细化”的专题报告,相信使大家对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东区、古镇镇教办和坦洲实验中学、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介绍了他们的管理经验,此外,还有小榄教办、板芙教办、市侨中、中山华附、小榄镇一中等为大会提交了书面交流材料。这些经验材料准备得很认真,很充分,理论联系实际,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本镇区和学校的管理特点和办学特色,对全市各中小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本人也深受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他们的经验,取长补短,共促发展。下面,我谈两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进一步增强管理强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顽强拼搏,我市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近几年,教育系统认真实施教育发展“七大方略”,重
内涵,“精管理”,使全市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一)加强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人才支持。
一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在全市教育系统大力弘扬“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高度负责,无私奉献;同心协力,精诚团结;创优争先,增光添彩”的五种精神,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加大优秀教师的引进力度,扎实推进“三名工程”,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全市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二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长队伍基本形成。近年来,我市逐步建立健全了校长管理制度和校长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特别是依托国家级校长培训机构和全国重点师范大学举办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校长提高培训班和高级研修班,并选派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中学校长到上海、江苏等地名校跟班学习,全面实现了3年内(2006-2008)“全市中小学校长到省外高校或培训机构轮训一遍”的目标。还通过学校优质化工程,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为校长办学诊断把脉,使校长治校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育管理行政干部队伍基本形成。近年来,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扎实地开展“六要六努力”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和“三在”(在岗、在行、在状态)、“四心”教育(热心、尽心、专心、精心),各镇区教办也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学校,了解实情,满腔热情地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谋划教育、干事创业,创优争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工
作水平、工作质量、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实行规范管理,奠定了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基础。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范学校内部管理,逐步形成了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在认真落实校长负责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和教育行风评议制度,加强了对学校财务、基建、招生、采购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2008年,全市共评选出了5所省依法治教示范校和34所中山市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学校依法办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精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以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职级制,以及教师聘任制、干部竞争上岗制等,有效增强了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了校长、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根据新的形势,我市还积极推进学校管理架构改革,转变管理模式,着力提高管理效能。特别是在规模较大的中学积极推行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的年级整体负责制,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整体负责制,以科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研组整体负责制和教师个人教学质量全程整体负责制等“四个整体负责制”,实行全体教师对年级、科组、班级整体负责,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负责,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管
理,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益,涌现出了市实验高中、中山二中和桂山中学等一批以落实“四个整体负责制”为核心,深化学校管理制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先进典型。
(四)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工作,逐步建立了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机制。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了素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强化了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导向功能,丰富了督导评估的内容,改进了评估手段和评估办法。通过开展创建教育强镇(区)、教育强镇复评、镇区教办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及等级学校创建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督政”、“督学”的力度,引导和促进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工作由局部优化到整体优化,教育竞争由单纯升学竞争到办学水平竞争,教育对象的自身发展由单纯追求高分数到追求高素质的转化,有力促进了教办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我市还逐步建立了全程跟踪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初高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发展性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执行新课程标准、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也促进了全市办学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全市等级学校达到了254所,其中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6所,优质学位覆盖率近85%,其中,普通高中优质学位比例达到96%,中职优质学位比例超过90%,大大缓解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高考成绩连创新高,今年更是全线飘红。全市高考上线人数首破12000人大关,达12050人,重点上线人数首破1700人大关,达1708人,本科上线人数首破6000人大关,达6075人,比去年增加929人。重点本科、本科、专科三条线上线
人数均位居全省前列,被全国重点院校免试录取的学生人数连续4年名列全省第一。各普通高中普遍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无论是6所示范性高中,还是龙山中学、小榄中学、濠头中学、东升高中、杨仙逸中学、东区中学,甚至横栏中学、古镇高中、南头中学都取得重大突破,为中山高考作出了巨大贡献。全市还涌现出一批管理优、质量高、有特色的先进镇区和学校。其中,既有小榄镇、古镇镇、开发区、东区、三乡镇等教育现代化程度高、教育综合实力强的镇区,也有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管理水平高、质量优的石岐区、沙溪镇、板芙镇等镇区;还有党政重视教育,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进步明显的三角镇、东升镇、西区等。神湾、南朗、横栏等镇区也通过创建教育强镇奋力追赶,使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中山纪念中学等市直属学校继续在全市领跑,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镇区学校也呈现出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大好局面。特别是海洲中学、坦洲实验中学、小榄一中、石岐一小、雍景园小学等一批独具办学特色的学校脱颖而出,为镇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了榜样,坚定了信心。民办学校的发展也令人鼓舞,中港英文学校、三鑫双语学校、广东博文学校等早期举办的民办学校继续保持办学优势和特色,华师中山附属学校、广外中山附属学校、侨中英才学校、石岐中心小学大信学校、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小榄广源学校、丰华学校等新办的民办学校也异军突起,跻身省、市一级学校行列。更为可喜的是,一批主要服务于外来工子弟的中低收费的民办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有的甚至接近或超过当地中等水平的公办学校。今年上半年已有4所这类学校被评为省规范化学校。民办学校的等级学校比例也从年初的12%提高到目前的20%。 在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中,还涌现了一大批精于管理、善
于育人的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和教师先进代表。去年我市开展评选“感动中山的人民教师”活动,在全市教师队伍乃至全市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树立了中山教育和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教育局对各镇区教办和学校领导多年来为中山教育事业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学校的管理水平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上级领导和家长的期望、社会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校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仍不适应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我市部分学校的办学仍处在制度建设的起步阶段,制度不健全或与校情不相适应,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执行力。一些学校在文化建设上未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缺乏个性和特色,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待增强。
(二)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仍不均衡,教育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尽管我市等级学校所占比例较高,优质学位也在不断增加,但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以管理、质量、特色为核心的综合实力差距仍然比较明显,由此产生的择校热仍未降温。
(三)规范管理没有落实到位,一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课程方案得不到有效执行。一些学校随意增减课时,挤占非中考科目时数。二是补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常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补课,甚至提前授新课,助长了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三是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较重。一些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过长,作业量过大,各种形式的单元考试、阶段考试和学科竞赛十分频繁,考试排名也越排越细,给师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四是体育卫生工作落实不
到位。部分学校存在挤占体育课和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现象,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近视率偏高的情况令人担忧。
(四)教育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管理干部和校长存在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扎实,知识不够系统完备;战略思维、系统思考能力偏弱;精细化管理意识不强,按老经验、老套套办学,工作比较随意;有法不依,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干部队伍的品德修养、作风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强化管理,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对中小学办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学校管理来规范和落实。
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客观需要。新《义务教育法》和相关规范学校管理的国家政策法规的出台,对中小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法律规定和文件精神,只有纳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才能更好地得以落实。
三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在以往注重对校园环境、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现在更加注重遵循教育法律法规的依法管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民主化管理,更加注重以校为本的自主管理,更加注重教育教学过程的精细管理,对管理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实施精细化管理也是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对学校的热切期盼。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更是前所未有。要办中山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中山人民自豪的教育,惟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着力破解教育的发展难题,办好每一所学校,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五是先进地区都把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为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最近,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区都陆续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的政策措施,推动教育健康发展。
因此,全市教育系统必须认清形势,大力倡导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和习惯,做好教育的每一件事,实施好教育的全过程,实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的管理目标,达到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效能,以精致创精品,以精品求发展,全面提高中山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再创中山教育新辉煌。
(二)遵循规律,依法办学,进一步夯实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管理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管理单位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学校章程统领下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将教育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提高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具体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要求具体、管理程序规范、评价体系科学、奖惩合理适度、纪律作风严明。为此,教育管理制度建设要努力实现三个“全覆盖”:
一是管理对象全覆盖。管理制度要覆盖所有的工作环节。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就是要把握好行政决策、工作运行、信息公开、公共财政管理、民生工程管理、教育收费、信访制度、学生学籍、招生考试、廉政建设等方面;从学校来说,要完善民主决策、校务公开、财务、收费、招生、教师、学生、教学、后勤、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二是管理程序全覆盖。要对每项管理制度进行精雕细琢,使每项制度内部目标明确、内容合理、逻辑严密,程序环环相扣,体系井然有序。三是责任体系全覆盖。要与对象全覆盖、程序全覆盖相适应,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责任体系,把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位。
二要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制度执行。一是落实德育常规。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规律,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德育与学生的心灵无缝对接,让德育富有效力和魅力。二是落实安全工作常规,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在学校管理中要突出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制订新形势下的学校安全管理规范,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三是落实教学常规,努力实现“减负增效”。要认真落实新修订的“减负”文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均衡配置校内资源,实行均衡、常态编班,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作业量,加强对学生用书的严格管理,落实双休日、节假日休假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推广应用优秀教改成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改进教师的教法,加强学生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做到
减负增效。各镇区教办、学校要制定严格的“减负”规定,并落实专人负责督查。市教育局也将建立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在加强综合督导的基础上,加大专项督查、常规督查的力度,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实施奖惩、评先选优的依据。四是规范收费、招生、招标等工作,加强廉政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和维护教育形象的高度,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招生、招标等工作,做到公开、透明,取信于民。
三要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干部和教师的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干部、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同志关系、师生关系,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四要完善教育评价机制。要引导教育系统和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正确看待和评价每所学校、每个老师、每个学生。要制订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发展的评价方案,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精细管理,以文化人,进一步提升管理品位和水平。 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管理,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周到细致、精雕细刻的管理,是既注重细节、过程,又重视结果的管理,是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的管理。因此,一要制定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各镇区教办和学校要围绕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镇区和学校的年度、学期的管理目标,学校各部门、年级、班级、教研组、班主任、行政干部、教师都要以学校的管理目标为纲,分别制定各自详细的、可行的努力目标,使各个部门和年级及其教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到位、事事到位。二要科学构建学校精细化管理体系。要将学校的先进理念、工作任务、工
作标准、工作分工、监督评价办法等要素合理地融入精细化管理的体系之中,不断堵塞管理漏洞,加强薄弱环节,让质量和效率意识渗透、贯穿于每件事、每个人的行为之中,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学校的常态化管理,持久地坚持下去。三要完善精细化管理过程。学校管理不同于体育比赛,不能只看输赢,只有把结果与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不能只用及格率、升学率及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工作成绩,而应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在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上,要立足于教师的长远发展,慎重地选择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改变那种单纯给教师简单贴标签,把教师分等分级的方式,而代之以激励性的评价方式。
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精细化管理最核心的就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虽然要有规章制度的约束,但更需要沟通、理解和关怀。要借助非强制性的方式和非权力性的影响力,靠群体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进行管理。因此,我们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三心二意”,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教职工成为学校的主人。“三心二意”即知心、关心、贴心;诚意、敬意。学校管理者要想拥有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就必须把师生常怀在心,理解师生、赏识师生、尊重师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贴心人,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真心诚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惟其如此,才能赢得师生的尊重、信赖和拥护,才能产生情感合力,从而收到一呼百应的“人和”之效。如果我们每位教育管理者对待师生,教师对待学生都能奉献“三心”,践行“二意”,学校上下必将温馨雅和,充盈人性关怀,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也必将充满希望和蓬勃生机。
同志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中山教育人多年来的梦想和追求,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每一个步骤都做得精心,每一个环节都做得精细,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的管理意识,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效益,营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不断提升中山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再立新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