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慈母情深 》的教学设计

2022-12-07 来源:步旅网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整个单元围绕“父母的爱”这一主题编排课文的,《慈母情深》是继《地震中的父与子》后表现母爱的文章。课文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本课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到平凡母爱的伟大。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能力,但对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困难。如何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比较难。课文发生的背景离学生也比较远,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相对来说比较优越,对于课文中一块五毛钱买书等情节的感悟上上存在距离,学生无法与作者和书本进行无障碍的对话,需要一定的背景资料作为铺垫。 【设计理念】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的提升。在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独立阅读,分析重点语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慈母情深,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难点:体会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 【教学课时】

预设本课将以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揭示课题 1.揭示背景

出示《青年近卫军》这本书的图片。 导入语:

同学们,屏幕上的这本书是《青年近卫军》,在六七十年代的苏联很流行,是一部反映苏联人民在法西斯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业绩的杰出作品。这本书当时的价格是一元五角钱,对于现在而言是很便宜的。然而在当时的六七十年代,却是一笔大数额。当时大多数老百姓家境很贫寒,作者梁晓声家里也是这样。他的父亲常年在外地,三年才回家一次。而母亲是在一个加工棉胶鞋帮街道小厂里上班,为了省钱,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就去上班了。母

亲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才27元,而这27元就是他们一大家子一个月是生活费。

一个月当30天算的话,平均算下来一家人一天的生活费才9毛钱。可一本《青年近卫军》就要一元五角钱,有时候相当于家里好几天的生活费。如果我们现在家庭的收入一个月有5000元,那就相当于拿出300左右去买一本书。可见当时买这本书是多么的昂贵与奢侈啊。母亲赚来的27块钱,能养活几个孩子吃喝都已经很不容易了,要买这样一本书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在这样的家庭中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但在课文中,梁晓声第一次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给了,还说“我挺高兴他看书的”。但后来梁晓声拿去买了水果罐头,母亲又主动给了他一元五角钱去买书。为了让满足梁晓声读书的愿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花了3元钱。这些钱可以供家里花多少天啊,要母亲在嘈杂的机器声下忙碌多久才能赚来啊。这么贫寒的家境,居然还拿出钱来支持他看闲书,这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母亲啊?

今天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感受母亲深深的爱吧!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齐读课题。

我们一起齐读课题——慈母情深。 (2)突出慈母情“深”。

想一想,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想想你要怎么读这个课题?要着重突出哪里?

读得很好,突出了“深”说明你对语言文字有着很强的敏感度。

为什么用“深”字形容慈母的情,这个情到底深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与课文背景距离比较远,通过对背景的充分介绍,让为全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对课题的解读,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情感。并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质疑。 二、生字新词,整体感知

1.出示句子,根据课文大意填空。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们先来做一道练习题,在括号里填上课文中出现过的词语。 出示: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来是要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2.认识字形,理解字意。 谁来读读这段话?

有一个字的读音听起来怪怪的。龟裂是个多音字,平时读—— “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有一个字笔画特别多,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画? 3. 总结:

其实,今天我们要学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浓缩在这样一段文字当中了,而且我们填的这些词语就是这篇课文的生字。你看,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句子中学习字词,这就是语文学习的方法。

4. 出示句子: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

他爱看书的!”

过渡语:这样贫寒家境,这样一大家子人要养,只有这么点工资,可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居然还支持梁晓声看闲书,前后两次3块钱买《青年近卫军》,这钱要从哪里来啊?母亲要多忙碌才能赚到这些钱。让我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母亲为了赚钱艰辛的工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在课文中学习字词,理解意思。抓出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看书的”作为文章的线索,与母亲艰辛的工作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会更容易体会到母亲的艰苦。 三、重点探究,体会感情 (一)主题展开,自主探究

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母亲为了赚钱工作很艰辛?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静静地读,可以关注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用波浪线划出。 (二)合作探究,感受母亲工作的艰辛

看到同学们在书上画了很多地方,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母亲为了赚钱工作很艰辛,谈谈你们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关键句:

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说一说你的理解,为什么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母亲工作的艰辛? 母亲工作的环境很不好。 (2)感悟“震耳欲聋”。

“震耳欲聋”什么意思?(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同学们有感受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你愿意呆在那个地方吗?这噪声只是响一会儿吗?把这种感觉带进去,再读这句话。

(3)总结:看到母亲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想必她的工作肯定很艰辛。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母亲的工作很艰辛? 2.“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说一说你的理解,为什么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母亲工作的艰辛? (2)思考:那是一个怎样的背?

我忍着噪音找到母亲时,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背? (3)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看到母亲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下工作,脊背极其瘦弱而弯曲着,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是啊,看到这些怎么能不心酸啊!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板书:瘦弱) (4)朗读体会。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想想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作者的心酸。 看到母亲这样的背,想必她的工作肯定很艰辛。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母亲的工作很艰辛?

3.“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说一说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母亲工作的艰辛? (2)发现倒装句的特点。

同学们一定在这段话中发现了特别的地方?发现什么了?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看来你是个细心的孩子。

(3)换位置体会不同之处。 出示:“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每一话的后面都有一个“我的母亲”,几个“我的母亲”?按照我们平时说话的习惯,这“我的母亲”应该放在句子的前面。那我们把它放在句子的前面,读读这段话。

你感受到了与原句有什么不同?(后面的速度感觉起来更慢一些) (4)换成诗句排列,想象感悟情感。

①同学们,细细的看,慢慢的看我的母亲。你看到了母亲怎么样的背?(弯曲的背,瘦弱的背)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背是怎么样的?母亲挺直的背哪里去了?读第一句。

②转过身来了,慢慢的看,你看到了母亲的脸,那是一张怎样的脸?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脸不是这样的啊,应该是怎么样的? 带着这样的情感读第二句。

③再仔细的看,同学们,你看到的是一双怎么样的眼睛?在我们的记忆里应该是怎样的眼睛?读第三句。 (5)合作朗读,体会情感。

男生读前面的,女生读“我的母亲”,想想老师为什么要把它排成诗的形式,要怎样读?

(6)体会倒装句的好处。

①你现在能不能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了突出什么呢? (放在后面更能突出母亲工作的艰苦,表现我心里很难受)

②最后一个“我的母亲……”后有个省略号,是作者话没有说完?还是他心情难过到极点写不下去呢?那当时我看到这样的母亲心里是如何想的呢?

(7)总结:同学们,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板书:辛苦)我们从母亲的外貌(板书:外貌)感受到了母亲的辛苦。

看到母亲这样的身影,这样的面容,想必她的工作肯定很艰辛。 还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母亲为了赚钱工作很艰辛? 4.“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从你读的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理解“立刻”。

立刻是什么意思?(时间快)“立刻”的近义词有什么? (3)换词语,对比朗读。

出示:“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迅速又弯曲了背,立即又将头伏在了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①你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梁晓声是一位大作家,他的词汇居然这么贫乏,有那么多的词他居然不用,那好他不用我们来用。

②生读!比较一下,哪一句显得用词更加单调、更加枯燥?

那为什么作者还要用上这样四个单调枯燥乏味的“立刻”,他想说明什么?(母亲的活多,母亲很累,母亲的工作枯燥、单调、乏味)我们把这种感觉读进去。

(4)体会作者的心里想法。

①母亲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这样单调、枯燥、乏味的工作着。看到母亲如此忙碌,如此单调枯燥地挣着钱,“我”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②为了供我们吃供穿、供我们上学,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板书:忙碌) 我们从母亲的动作中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板书:动作)再读这段话。 (5)过渡语:这就是一位辛劳的母亲。看到母亲这样忙碌的工作,想必她的工作肯定很艰辛。 设计意图:教学这个片段时,紧扣四个“立刻”,给文字换词,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既体会到作者谴词运句的精妙,又感受作为儿子,生平第一次看到母亲这样挣钱,心为之揪紧。 5. 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我的母亲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着,脊背弯曲了,面颊苍老了,眼神疲惫了,她这样辛苦的赚钱。可我跑去向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从文中找一找母亲给钱时是什么样的表现,用“——”划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母亲工作艰辛句子的分析,对母亲的辛苦、劳累有个整体认知,与后来母亲给钱时的爽快形成鲜明对比。 (三)合作探究,感受母亲给钱时的毫不犹豫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关键句:

1.“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理解“龟裂”。

同学们,母亲掏出了怎样的钱塞给我?(皱皱的毛票)这说明什么? (2)我看到了怎样的一双手?龟裂说明了什么? “龟裂”是什么意思?(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龟裂”的手是什么样子?母亲的手为什么会是“龟裂”的?

(3)总结:母亲攒了这么久的钱,当我书要买书的时候,她却好不犹豫的拿出来给我了,还有什么地方写到了母亲给我钱时的表现? 2.“女工不让母亲给钱,“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同学们,这句话中的哪个字让你的感受特别深? (2)理解“塞”字。

①母亲的这一“塞”是怎样的塞?(毫不犹豫的一塞、快速的塞) ②请你把毫不犹豫(快速)送进去,读这句话。

③母亲的塞是快速的塞是毫不犹豫的塞,还是怎么样的塞啊?

(3)想一想,母亲塞到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母亲塞给我的还有什么呢?还有母亲那辛勤劳动的心血,是母亲对我的那一份爱啊,我们再来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在处理本环节教学时,我紧抓一个“塞” 字,体会其中所饱含的深情,又通过理解“龟裂”词义,再次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 3.升华主旨 (1)挣钱这么艰辛,钱对于一家人是那么的重要,可母亲还是将钱毫不犹豫的塞给了我,为什么?(为了支持儿子看书,这是母亲对儿子的一种爱。母亲不会因为家里穷而剥夺了我爱看书的权利与兴趣。不仅仅局限于满足我吃饭生存的需要,更是满足我精神的需求。) (2)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母亲?

从中你看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还仅仅是一个辛劳、贫苦的母亲吗?

我们从母亲的语言中(板书:语言)感受到了这还是一个有智慧的母亲,懂得爱孩子的母亲。(板书:有智慧、懂得爱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母亲工作的艰辛与给钱时的爽快做对比,让学生明白这不仅仅是以为辛苦的母亲,更是以为有智慧懂得爱孩子的母亲,她知道读书满足精神的需求比物质的满足更重要。 (四)合作探究,母亲的爱对我产生的影响。 过渡语:我们刚才已经走进课文,从母亲的动作、语言、外貌深深的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爱。从文中找出我深受感动的句子。

1.“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这句话中你理解到了什么?

(2)看到这一切,我震惊了、我明白了,我懊悔了、我应该长大了。是吗? 为自己不成熟的举动懊悔不已,当时的“我”——,读“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2.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1)我真的长大了,从哪里可以看出?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出示梁晓声的简介。

提问:梁晓声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母亲有什么关系吗?说说你们的理解。 总结:当时家里这么穷,梁晓声还是有书读,取得这样的成就与母亲对他的爱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这是一位有智慧的母亲、懂得爱孩子的母亲,才使梁晓声有这样的成就。 设计意图:用梁晓声的成就来反衬出母亲的伟大,让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在慈母情深中我不断成长,是慈母情深教育我长大。”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同样拥有母亲的深情,只是生活的平凡让我们忽略了对她的感受。相信学了这篇文章,我们能和作者一样长大了!

2.配乐写话。

我们大部分是住校生,一周才回家一次。妈妈肯定会很想你们,回到家后妈妈肯定给我们比平时更多的爱。能不能写上几句暖心的话语,送给妈妈,也让她知道我们是爱她的。让我们也赶紧拿起笔,也像作者梁晓声一样在字里行间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那份感激、崇敬和热爱之情吧。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首小诗。

3.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个小练笔,是想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结合生活体验,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写话,再次体会“慈母情深”、“母慈子孝”。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外貌 瘦弱 动作 辛苦 语言 忙碌

有智慧、懂得爱孩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