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教育特征研究

2023-07-10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教育特征研究

作者:李玲

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2年第07期

摘 要:学生艺术社团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优质形态。本文从对高校艺术社团的优势及作用分析入手,结合实例,从建构主义角度对高校艺术社团的教育特征进行了学理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社团教育管理理念,以期使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者切实重视艺术社团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高校学生艺术社团 艺术教育 建构主义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是由具有艺术特长或艺术兴趣的大学生自发组建的学生团体,它与艺术课程教育体系同为高校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艺术课程体系教育相比,高校学生艺术社团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一种优质形态,在引导学生培养独立自主和开放性的艺术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向主动的艺术实践转变,培养学生的艺术应用和艺术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自身性质决定了在艺术教育的组织形态、教育的认知特性、教育的成效体现等方面具有着明显的特征。

一、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教育优势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学生艺术社团除具备以上特征外,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化育学生艺术品格,涵养学生艺术底蕴,强化学生艺术实践能力方面较之艺术课程体系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 1.教育成本低

社团性艺术教育和艺术课程体系教育都承担着艺术教育的任务。但高校学生艺术课程体系教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单位成本高,占用资源量大。在这一点上,相比于社团性艺术教育,其优势乏善可陈。

艺术社团由学生基于兴趣爱好或自身艺术特长的基础上自发组建而成,参与热情高,内部凝聚力强,不需专门占用过多的学校教育资源。其教育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师资力量要求灵活多变,有利于挖掘潜在艺术教育资源。艺术社团的指导教师一般多为兼职,可以是专职艺术专业教师,也可以是校内具有艺术理论和实践专长的行政管理人员,或是校外兼职的专家或业内人士,作为社团指导教师,其在艺术实践指导过程中的费用报酬远较课程教育费用为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是交流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有利于整合全校教育资源。艺术社团的学习交流和实践活动一般利用课外时间,可以利用课程教学闲置的资源,在“潜件”资源上的效能利用发挥是不容忽视的。

三是资金来源渠道宽泛,有利于提高艺术实践活动的覆盖面。社团的活动资金来源包括社团会员缴纳的会费、学校对学生社团拨付的扶植基金和社团争取的各种商业赞助。艺术社团在自主交流学习、举办艺术类社团活动过程中借助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具有课程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事实证明,一些组织得力、影响力大、群众基础好的社团举办常规的艺术活动已经不需要或极少借助社团管理部门的资金拨付和扶植就能开展。

因此,充分发挥社团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功能,鼓励艺术社团多方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对于保障艺术教育资金来源,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实现高校艺术教育成本最低化和艺术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覆盖大

艺术课程教育一般包括艺术类专业课程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艺术类专业课程教育具有系统、深入的突出优势,但受限于专业课程的设置,学生所属专业的限制,师资力量的匮乏,实践活动资金和场所的不足,限定其只能面对特定对象,在特定环境和时间范围进行,属于典型的“小众”教育。艺术课程纳入到大学公共教育后,虽然更多的学生可以接受到艺术教育的熏陶,但仍难满足广大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渴求。比如, “复旦大学每学期有2700人左右选修艺术类课程, 但授课的教师只有18位;浙江大学每学期有3000多名同学选修艺术课程, 教师也只有28名。”目前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以及不同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教师和教学设施的限制,公共艺术教育的开课门类较少,所教授的内容也大多难以突破“概论”“欣赏”“基础”等层次,教学方式也以课堂理论教授为主,在艺术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上特别是在艺术实践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近年来艺术社团也得到了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其比重一般占到一个学校社团总数的六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不等,在某些艺术院校要高达三分之二以上。艺术社团成员组成突破了艺术课程教育的以学院、年级、班级为单位,并且打破了专业壁垒,其艺术教育的对象面对全体学生,涵盖不同专业,且加入社团门槛较低,既可以吸纳有一定艺术实践基础的学生参与,也可以仅凭兴趣爱好参加,有利于实现艺术教育在学生中的大范围覆盖。 3.专业领域宽

艺术社团所涉及的艺术门类繁多。部分社团具有传统的形式和基础,如大学生艺术团、管乐团、合唱团、舞蹈社团、美术协会、吉他协会、话剧社、戏剧戏曲类社团等,这些学生艺术社团参与人数多,起到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高文化修养、稳定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部分社团与当代艺术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具有了新形式与新内容,如DV社团、影视(戏曲)表演协会、街舞协会、服装设计与模特表演社团等,此类社团专业性增强,对学生某方面的特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素养要求更高,在艺术社团中发挥着生力军的先锋带动作用,推动艺术社团向专业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艺术社团的种类可不受到学校专业、师资的限制,校内外的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以高校的京剧表演社团为例,虽然鲜有高校开设京剧表演相关专业和具备专业师资,但在社会资源(戏曲团体、艺术机构)的有力支持下,京剧艺术这门国粹已在高校中以社团的形式得以植入和加以发扬。

二、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教育作用研究

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兼具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 促进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艺术社团教育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重在实践的特征决定了其在充分调动学生艺术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艺术教育成效及个性化教育和全面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艺术社团教育在充分调动学生艺术理论学习及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性方面作用明显 在教育过程中,学习者是最主要和最活跃的因素,学习的主要动力来自学生本身。尊重学习者的自由学习能力、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艺术社团的成员是具有艺术特长或艺术兴趣的大学生,他们自发组建形成社团,成为社团性艺术教育的主动学习者。布鲁纳强调,学习在于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艺术社团中的学习者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他们的艺术兴趣和特长以及学习态度首先成为了学习者的良好素质和条件,更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社团艺术活动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学习者一是会主动采取各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查阅书籍、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二是会主动寻求指导教师的答疑解惑,三是会积极寻求具有专业特长学生的帮助,四是通过社团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取长补短,以及个人或小组不断尝试与练习等方式以获得相关知识技能。与课程教学相比,艺术社团更符合“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的要求,学习者对于艺术学习的主动需求显著,这在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中尤为重要。

2.艺术社团教育在提升学生艺术教育成效方面的受传与传授作用明显

艺术社团的各种教育活动也是信息的传播过程。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艺术社团中的学习者作为受传者,除了在社团的各种艺术教育和活动中接收信息,成为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信息反馈者。艺术社团的学习者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具有不同的前期知识结构、不同的专业基础,学生接收到同一层面或不同层面的信息时,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共存并得到尊重,学习处于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开放式的局面,学生自由地从深度和广度接受着艺术教育,“眼高”了才可能“手高”。由于艺术社团传播中的受传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自觉性,人与人之间处于一个相互协调和合作的关系,这里的传播是高效的。同时,在艺术社团的许多艺术活动中,如在艺术比赛、艺术展演、对外艺术交流等过程中,受传者还会扮演传授者的角色,社团成员成为了信息传递者与受传者,这里的反馈是及时、有效的信息,传播效果得到了极大保证。这对于提高艺术教育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艺术社团教育在全方位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一般都具有较为完备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极大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这也就维持了社团性艺术教育的旺盛生命力;社团作为高校团委“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在校园文化活动和艺术教育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艺术类社团正日渐成为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承办者和主要的参与者;在各级各类艺术大赛和展演活动中,学校越来越多地直接从艺术社团中选拔选手或艺术作品代表学校参赛。学生接受艺术知识教育、参加和组织艺术活动、建立和运作艺术社团,见多识广,个性化特长得以培养和发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教育特征研究

“学习是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图式。”艺术社团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建构内部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一建构过程的客观存在决定了艺术社团教育具有突出特征。下面,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角度出发,旨在通过研究学习者即社团成员如何通过艺术社团这种途径获取艺术理论知识和提高艺术实践能力,以探讨出更为行之有效的艺术社团教育路径。

1.艺术社团教育提供情境性学习环境

现代高等艺术教育以艺术传承为主要内容,以艺术实践为学习的重要形式甚至是主要形式,突出艺术实践的重要性。艺术实践意味着艺术教育要求情境性的学习环境。高校的专业艺术课程教育由于对专业深度有既定要求,又受到课程设置的限制,学生很难根据其兴趣爱好从广度和深度上去尽情享用艺术教育,抽象的经验和观察的经验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而公共艺术课程注重艺术理论知识的普及,课程教学上又是浅尝辄止,理论讲授和欣赏成为主要教学形式,艺术实践难以在课堂上实现。

学生艺术社团学习的目的性明确,主动学习和实践的热情较高,学习和活动形式种类多样、内容丰富。一方面艺术社团的排练和演出给社团的学习者们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合唱团要排练合唱曲目,舞蹈社团要排练舞蹈,话剧社要排练剧目,并有可能上台演出或参加比赛,这本身就是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依据戴尔的“经验之塔”对人类获取知识方式的划分,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参加演剧等教育形式,一方面使学习者在真实的或按原样复制的情境中获得体验;另一方面,演示、校外考察旅行(访问)、参观展览以及广播影视等多媒体(间接的情境)在艺术社团的教学和活动中应用也非常广泛,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艺术学习和实践情境。艺术社团教育的方式更为直接而具体,学习者首先直接在实际艺术活动中作为一名参与者和观察者,积累具体经验,然后通过艺术观摩和实践进一步理解艺术的具象到抽象表现形式,逐渐上升到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审美的更高层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艺术社团为学习者提供协作机会

高等教育倡导培养人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合作能力,与知识本身相比,协作和参与能力是最重要的,而个人积极主动地寻求参与和协作,也是人的知识与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协作是艺术社团教育和活动采用的重要甚至是主要方式。在合唱、戏剧表演、舞蹈、乐器演奏、影视作品创作等大多数的社团活动中,单以个人的力量难以进行,必须组成团队完成学习和实践。学生常常自发组成小组,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或需要在小组中担任不同角色,学生群体在教师或小组负责人的指导和组织下实现交流和协作。这既培养了个体能力,展示了个性,又在协作中使群体的智慧为小组的每一个个体所共享,拓展了个体知识视野,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形成学习成果。

一般而言,课程体系教学中多采用传统教学的由下而上,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而在艺术社团学习中,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这表现在首先呈现的是整体性的学习任务,其次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重在由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以某DV社团为例,在明确“创作DV作品”这一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分解为不同的子任务——创作剧本、写出分镜头稿本、拍摄画面(录制声音)、后期剪辑制作,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得到了进一步明确;为了完成子任务,学生要掌握编剧、摄影、照明、录音、剪辑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完成DV创作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分工和协作得到了充分体现。

协作不仅限于艺术社团内部,社团之间以及社团与校内外其他职能部门、学术团体或组织机构之间的协作交流也很常见,如学术讲座、交流演出、艺术展演比赛等,这时艺术社团的教育呈现出一种开放式教育的格局。开放促成了协作的机会,协作在学科之间以及内部各流派之间展开,进行跨学科、跨流派的学习、对话、讨论,有利于学习者扩大知识面和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激活艺术思维、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使创新人才的培养得以真正实现。

3.艺术社团教育采用多元化评价

在艺术课程教育中,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多为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包括是否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在学习活动中的出勤、纪律及课堂提问等表现,最后落实到课程考核的分数上,给艺术教育的评判带来局限性。艺术社团教育由于其形式多样化,其评价除了指导教师给予的评价外,还包括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非社团成员给予社团成员和社团活动的评价,等等。除了评价的来源不同,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也多种多样,比如艺术社团活动中社团成员和非社团成员的参与度,社团活动的后续影响力,社团成员对群体活动的个体贡献,等等。关注和重视学生在各种艺术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发现和认知及创新能力的评价,提倡开放的、多解的、多元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艺术社团教育的水平,推动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上所述,艺术社团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一种优质形态,在承担高校艺术教育任务中有着其他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毋庸置疑,在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囿于管理者的理念、学校资源的配置、社团成员的能力、社团发展资金和愿景设计等客观问题的存在,导致艺术社团的教育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固而有必要创新思维挖掘潜能更好地发挥艺术社团的教育作用。有鉴于此,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管理部门更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优势、作用及教育特征,在艺术社团合理设置和正确引导上坚持三个“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应牢牢把握艺术社团教育中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审批艺术社团时注重类型的涵盖,搭建好普及型的兴趣爱好类社团和专业型的艺术特长类社团的合理结构,指导时注重有的放矢地针对不同受众,搭建好分层次、分方向的师资配置结构,以满足艺术教育广度和深度的有机结合;二是应牢牢把握理论知识学习和艺术活动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强调在艺术理论知识传递的过程中,通过指导训练、组织开展艺术展演活动、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艺术竞赛等形式的演练,为学生搭建更多更好的展示和锻炼平台,使其在反复的高水平实践中践行理论知识,接受艺术教育;三是应牢牢把握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成果创作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吸引、遴选、指导、培训、锻炼等多种途径充分发现和挖掘艺术人才,指导学生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参与或独立创作艺术作品,在训练、参赛、演出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为高校艺术人才培养、艺术教育发展及和谐高雅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钱海红,华巍.依托艺术类学生社团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J].徐州工程学院2011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编号YGJ1130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2]万明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团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