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杨氏之子》教学体会【精品范文】

2020-09-21 来源:步旅网
《杨氏之子》教学体会

《杨氏之子》教学体会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求年轻教师执教一节课,而我也在其中,去年我选择执教《全神贯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我也在上课之前浏览各师的实录,有幸也看见于永正老师也曾执教过该篇课文,但无论我怎么模仿也模仿不出大师之范,也模仿不出精髓,于是,我们学校经验丰富的朱老师给了我一本《于永正教学实录I阅读教学卷》,让我好好看看,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打开这本书,我拜读了其中的一篇《杨氏之子》再次领略了大师之范。

这是一篇文言文,如果换成我来执教,也许就是初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接下来,讲一讲文章体裁,属于文言文,可能会忽略了文言文的和白话文的区别,就是语言简练,其次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结合课标,五年级要求孩子们要会概括课文内容,所以,会按照这个要求,接下来也许,会让孩子们抓住第一个句子“吴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聪惠”,通过孩子们的分享来读一读,最后,就是对用现在的语言来复述课文吧 ,而于老师却不同,课文一开始就是借助表情朗读,来为朗读做好铺垫,因为于老师的课堂里充满了有情朗读,所以铺垫是必不可少的。

表情朗读示范后,对文言文和白话文进行区别,做到语言的简练,其实平时在孩子们的作文中也要求孩子们做到语言简练,简洁,其实,在文章中就有,就应该如于老师一般引导,了解区别后,抽取孩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而这也是我们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对课文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课文的学习,对孩子的学情都还掌握不好就开始提问了,就担心自己后面的设计完成不了,而撵着孩子们往前走,就连痕迹都没有,这是值得我思考的;而本篇课文中,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是循序渐进的,在咬文嚼字里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声声诵读中感知杨氏子的机灵,文言文教学,不能囫囵吞枣,必须落地有声,扎扎实实。修订后的课标要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防止“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在于老师的课堂里,读始终贯穿整个教学,整个课堂,而我以前只是一味地分析课文,一味的提问,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到底学到了什么,自从接触了于老师的课堂实录,我才开始慢慢转变自己的教学,以学生为本,老师为辅,设计孩子的朗读,抽取一个孩子的读,再抽取不同孩子的读,结合对文字的理解加深读,全班读,这样不同层次的读,让孩子们更有感觉,更有语文味。

在执教《杨氏之子》中,最后一个环节是:读写结合,丰满文本。这也是于老师的特色。在高段,语言的运用显得尤其重

要,在本学期,我也在读写上思考着,于老师曾说过:“读与写是我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读与写的过程,是不断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过程,也是不断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的确,只有在反反复复的读与写中,才能提升自己,孩子们也是一样,从四年级开始,基本在课文中选取可练写点,给孩子们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练写,在练写中成长,孩子们既得到了锻炼,又提升了自己的语用,一举两得,但是,我觉得自己还达不到于老师那种处理课堂的有效机智,那种“一览众山小”的高度,但是,我想我会努力的。

从《杨氏之子》这节课中,更加要求我们现在的年轻教师,应熟读文本,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应高度重视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方法和能力,把读写、读说融为一体,真正做到课堂的扎扎实实,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