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文:提高汽车使用安全性的研究

2021-07-13 来源:步旅网


论文题目:提高汽车使用安全的研究

摘 要

汽车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多,交通事故率也节节攀升,汽车的安全性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首要话题。很多消费者以为只要汽车配备了ABS、气囊、安全舱结构等装置,自己的安全就万无一失了。其实不然,了解汽车的安全配置及其工作原理、正确使用这些安全配置,是确保交通事故发生时人身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居世界第一,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人数,把火灾等等情况都加起来一共是14万,其中有10万人是汽车交通死亡,相当于每天有一架300人的大型客机坠毁。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只占全世界的不到2%,只占美国的不到九分之一,日本的六分之一,而全球15%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中国。从另一方面这也同时表明,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对公众的教育和其他手段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伤亡。因此 ,如何提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汽车安全,性能,使用

提高汽车使用安全的研究

目录

一、--------------------------------------------------------------------绪论

二、-----------------------------------------------汽车安全性能的内容

三、-----------------------------------分析构成汽车使用安全的因素

四、--------------------------------------------如何提高汽车使用安全

1、安全意识:最好的安全装置 2、政策法规:有效的规范手段 3、企业责任:技术产品保证安全-

五、-------------------------------------------------------------------结论

一、绪 论

在现代社会没有任何发明像汽车那样集全人类宠爱和憎恨于一身。现代人类社会

的政治、经济及生活等活动无不与汽车发生联系,现代交通涉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它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交通日新月异的发展,汽车在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等负面效应。战争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有时间性和地域性,而交通事故则是一场永不休止的全球战争。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人参与交通,就存在涉及交通事故的危险性。汽车诞生后的1899年,世界上第一起汽车交通事故发生在美国,轧死了一位叫蓓雷斯的妇女。在此以后,随着汽车工业和汽车运输的迅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道路交通事故和伤亡人数大幅度上升。统计资料表明,自汽车诞生到现在,全世界已有近400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这个数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2倍多,已经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第一次世界大战约死亡170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3760万人)。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涉及千家万户乃至每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98年全世界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超过117万人,地球上平均每15s就有1人死于交通事故。据估算许多国家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GDP的1%,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因道路交通事故再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

单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是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每年都有10多万人因交通事故致死,按照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后的新口径统计,2004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7889起,有107077人死于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将近40亿元。虽然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只占全世界的不到2%,只占美国的不到九分之一,日本的六分之一,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球的15%左右。

由此可见,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国防建设的生命线。而汽车运输又以特有的优越性而得到大力发展。汽车自诞生以来的100多年间,为人类发展生产、改造环境、建设物质文明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因车祸造成的人员伤亡数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提高汽车使用的安全性是我们必须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二、汽车安全性能的内容

我们往往把汽车安全性能,划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前者是指,要从汽

车设计时,就要考虑,提高安全性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后者是指万一发生了事故,如何更好防止乘员的伤亡。当前,在主动安全性方面,有大家比较熟识的防抱死装置(ABS),而近年增加了一系列电子控制制动方面的技术,如牵引力控制系统(TCS)、防测滑控制系统(ESP)、车辆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紧急辅助制动系统(EBS)等。还有四轮转向、全球定位系统、车辆雷达测距、四轮驱动等。据说设计师还发明一种酒精测定传感器,可放在方向盘上,当酒后驾车者,座上驾驶室时,就无法发动汽车。还有一种很精灵的智能感应装置,会测定出驾驶人员的情绪波动情况,监控器会针对情况自动采取对司机和车辆的防事故措施。最近,在一些车辆上,加装车载故障诊断系统(OBD),使司机能提早知道车辆可能发生哪些故障,以便及早维护。

在被动安全性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不仅是对车内人员,而且对行人也要求提出保护。我们现在比较普遍的装有安全气囊系统(SRS),就是要把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协调应用,在碰撞时,更好保护人身安全。如果碰撞时,不带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可能产生100%的死亡时,再系上安全带,死亡率可减少40%,如再加上安全气囊,再减少30%,就是说装上SRS,可能减少70%的伤亡。为了防止车辆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螺旋式滚翻。现在安全气囊已增加测置,顶置,后座的安全气囊,为保护行人安全,正研发行人保护安全气囊。一辆乘用车,可装有10多个安全气囊。还有一些轿车,当严重碰撞时,发动机不应向乘员冲撞,会按轨道向下滑动,方向机也会自动折起来,不至撞到司机。同时还研究,当车祸发生时,能自动启用呼救装置,通过车辆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指示事故发生具体地点,以便指派最近的急救中心,进行抢救支援。还有在车辆上的头枕,有人误为是为乘员靠靠头部,休息用,而实际是防止车辆追尾时,保护乘员的劲部,不至于对劲部造成过度伤害。对车上儿童的保护也很重要,儿童保护约束系统成为重大课题,不断提高保护能力。

特别要指出的是,目前很多报刊资料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时,大都忽略了现代汽车对外部人员(指行人、自行车和摩托车乘员)的保护措施,以为汽车的安全性能里里外外都是为汽车乘员考虑的,甚至连某些汽车厂的设计人员也这样看,这是很不全面的。一旦发生汽车撞人事故,车内车外都是同等无价的生命。因此被动安全性必须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汽车外部安全性,它包括一切旨在减轻事故中汽车对外部人员的伤害而专门设计与汽车有关

的措施。例如塑性保险杠、凹进式流水槽,内藏式门把手,减少凸出物体、物体外形采用园弧形,增大点接触面,等等。另一个就是生产厂家十分强调的汽车内部安全性,它包括一切旨在减少在事故中作用于车内乘员的冲击力,事故发生后能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而专门设计的防范措施。例如车厢的变形程度,乘员的生存空间尺寸,约束装置(安全带)、转向装置,乘员的解救等。其中车厢的变形程度是重中之重点,设计者要分析当汽车受到撞击时冲击力的分解走向,车厢各部件的承受强度。因此当汽车造出来后,就要进行一系列撞击试验以验证其安全性能。据分析在汽车碰撞事故中,发生正面碰撞的约占64%,侧面碰撞占20%,尾部碰撞占6%,因此汽车撞击试验重点是正面碰撞,考虑到汽车正面碰撞中以左侧为多,因此有些车厂在车前左侧进行偏差迎面撞击试验。按照欧洲试验方法,就是规定被检验汽车以48.3公里/小时的速度驶向一个刚性障碍物所得出的结果,正面碰撞测试的目的是检查冲击动能被保险杠、车厢前部前围板区域所吸收的程度及车厢结构强度,而侧面碰撞测试的目的是检查车侧支柱、顶/底支柱联结和门联结等结构强度。因此,车身是整个汽车安全系统的保护卫士,它可以在受到撞击时,保护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分析构成汽车使用安全的因素

汽车安全包含三个因素:一是人,二是环境,三是车。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汽车安全。三者之间不是毫无关系的,而是协同、相互影响的。就人的因素来说,现在所说的“人”,主要还是指汽车驾驶员和乘员。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它可以包括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安全意识以及遵守法规的素质,以及乘员的安全意识。绝大多数的车祸都是因为违章驾驶造成的,如果驾驶者的安全意识再强些,其实很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发生,也不会上演这么多的人间悲剧了。酒后驾车,随意变换车道,超速行驶已经成为危害行车安全的毒瘤,虽然各国家都有严格的法规来制约这些行为,但还有很多司机仍不以为然,认为这些事故不可能发生在自己头上,麻痹大意,而车祸就常常在你疏忽的时候发生。环境包括道路环境、道路管理;道路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对行车的影响也很大,像如冰雪路面、雨天湿滑路面等特殊天气情况也是发生事故的诱因之一。最后就是汽车本身的安全性能了,虽然汽车安全性能的提高并不能降低社会上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但在车祸不可避免的发生后在保护乘员安全上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三个因素中,尤其是人的因素占很大比例。对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发现,大约90%的交通事故与驾驶员的错误行为有关,道路环境因素引起的事故大约为35%,车辆故障引起的事故约为10%,这些百

分数的和大于100%,说明5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由两个以上原因造成的。

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道路环境三要素组成的,该系统的工作实质是完成客、货安全、迅速地转移的过程。因此保障道路安全,务必以道路交通系统为前提,以交通法规为依据,以管理为手段。目前各国政府均根据本过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从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对汽车交通事故采取对策,其中汽车的安全使用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因此,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出现的次数、减少交通事故的后果、提高交通安全,着重从立法管理、交通安全教育和工程措施三个方面着手,加强汽车安全使用与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四、如何提高汽车使用安全

1、安全意识:最好的安全装置

勿庸置疑,先进的汽车安全设施是行车安全不可或缺的保障。从汽车诞生的那一天起,各大汽车制造商就开始为设计打造安全设施更完善的汽车而不断努力着。但如果驾驶者安全驾驶的意识淡薄,不懂得或者没有正确运用这些安全设施,甚至违反行车安全的规则,那么即使所驾汽车的安全配置再先进,驾驶安全也无从谈起。如果驾驶者有很强的安全意识,那就拥有了最好的安全装置。如果每个司机都能随时遵守交通规则,保持防御驾驶法,就拥有了安全。

“驾驶者系好安全带、冷静驾驶和禁止超速行驶是安全性提高的保证。”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专家黄世霖教授在广州本田汽车安全技术交流研讨会上谈道。安全带被称作“生命的纽带”,可是仔细观察一下,又有哪个司机真正有着上车就系好安全带的习惯。安全带是最基本也是最实际的保护乘车人手段。根据专家的相关资料显示,不系安全带的人死亡人数10倍于系安全带的人。安全带在行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要因为勒得紧就不愿意带,出了事情便后悔莫及。

道路交通事故多是由不安全的驾驶习惯造成的。例如,驾车不系安全带、酒后驾车、开“斗气车”、夜间滥用远光灯、并线前不打转向灯、长时间占用超车道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驾驶细节,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驾驶者的素质和不良的驾车意识。

对于驾驶员来说,提高自身“车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驾车心态都是很重要的安全因素。尤其是随着道路交通的快速建设和机动车辆不断普及,学习汽车安全驾驶的基本知识、加强安全驾驶意识都是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行车安全驾驶员需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 作为汽车驾驶员应熟练和掌握汽车安全行车系统; (2) 作为汽车驾驶员要熟练和掌握“信息处理特性”; (3) 努力提高驾驶员安全行车素质; (4) 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措施。

2、政策法规:有效的规范手段

近几年来,随着有关汽车安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的执行,国内汽车厂家新上市车型必须达到强制性标准,才能列入国家发改委汽车产品公告,而在产在销车型如果满足不了“双碰”标准,则必须在2009年1月18日之前的“缓冲期”内达到标准,否则到时也不得入市销售。 这个安全标准将以全方位的、严格统一的规则保证汽车产品的安全技术质量。

一般情况下,汽车安全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主观上的,即通过加强汽车驾驶者的主观安全意识来减少事故发生率;二是客观方面的,即提高汽车本身的安全标准,生产出质量更可靠、安全性能更高的汽车。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新车频出,但实际上,有些车辆根本没有做过碰撞试验,其安全性能达不到国家要求。从目前国内厂家的产品来看,有很多车型暂时还达不到碰撞强制性标准,而这些产品,却一直在市场上销售,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但是在“双碰”标准的监督下,它们要么尽快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要么只有退出市场。

侧碰、后碰标准的实施,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国要真正实现汽车社会的前提条件。在汽车企业提高自身技术的同时,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对于规范市场、强迫一些本土品牌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交通情况,道路特点,交通工具多样性,非机动车量大,混合交通模式特殊情况。在交通事故中,骑乘摩托车、自行车和行人的死亡数字已超过一半,比重相当大,我们

必须从中国交通特点,研究进一步提高汽车安全性和充实强制性安全法规问题。

3、企业责任:技术产品保证安全

汽车在中国进入家庭,中国进入汽车社会开始的时间还不是很长,随着保有量的增加,逐渐拥有越来越多的汽车消费者,传递有关安全的信息和制造安全放心的产品的责任便义不容辞地承担在企业身上。

死亡人数比例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车辆本身有相当大的视觉死角,家庭轿车的后视镜,仅能提供不到50度的后视空间。而重型车辆(如混凝土车)基本上根本就看不到正后方,侧边死角范围也比一般轿车广,况且吨位又重,一旦撞上很少有人可以全身而退,这也激发出各种改善视觉死角的解决方案。而SUV、MPV的盛行,更是加大消费者对于改善视觉死角的需求,可见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汽车安全性成为中国汽车制造商迫切解决的问题。 消费者在购车时认为最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汽车的安全性,它比汽车性能、车载娱乐和燃油效率都更重要,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关注促使汽车厂商开发更多、更强的安全防范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设计者从以下六个方面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1)碰撞减缓和吸能技术

开发各种新型材料,在此基础上提高车体的吸能性;采用缓冲碰撞及吸能材料,如碳素纤维强化塑料与钢材混合的车架大粱,并填充泡沫充填物及其它新材料。 (2)驾乘人员保护系统

开发各种安全气囊,从最初的正面安全气囊、侧置安全气囊发展到今天的二次爆发式安全气囊、智能安全气囊以及气囊式安全带。并用新型气囊气体取代旧式气囊的NaN3,因为这种气体有毒且气体转化率低。在发达国家,正面安全气囊已经是轿车的标准装备。 (3)汽车控制及轮胎压力检测系统

目前汽车除装备ABS外,还研制安装ESP及更先进的汽车稳定控制单元VSC,极大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在转弯及雪地滑湿地面也行驶自如,完全可代替雪地轮胎和防滑链。轮胎压力测测系统根据车轮转速的不同或直接用传感器测量气压的方式来判断轮胎气压是否过低、过热及损害程度,向驾车者报警。

(4)汽车环境识别系统

通过安装车内的路况传感器、激光扫描雷达、摄像监视器等准确探测汽车前方的障碍物与车辆的距离,并根据探测结果作出指令,尽量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5)驾车者状态识别技术

利用探测器监视驾车者精神状态,并根据监测结果用发出警报声、冷风及振动座椅等方式提醒驾车者,直至自动刹车。 (6)GPS救援系统

利用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通过GPS地图确认事故地点,及时告知救援基地进行抢救。

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人心,汽车的设计会越来越会人性化,越来越关注人的安全。

五、结论

总之,汽车安全可以说是造就和谐社会一项因素,人类的最大愿望,不仅是获得时空的自由,而且要获得生命的自由。需要加强重视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汽车,所能提供的安全保护毕竟都是有限的。现实社会中要做到汽车安全问题的改善、人员伤害的减少和经济损失的降低,除了要继续努力提高汽车产品本身的安全性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升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做到安全驾驶和安全操作,实现安全共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