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阴阳易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原文】
傷寒陰易①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裹急,或引陰中拘攣②,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花一作眵。膝脛拘急者,燒褌散主之。[392]
婦人中褌③,近隱處,取燒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陰頭微腫,此為愈矣。婦人病取男子褌燒服。
大病④差後,勞復⑤者,枳實梔子湯主之。[393]枳實三枚,炙
梔子十四個,擘
豉一升,綿裹
上三味,以清漿水⑥七升,空煮取四升,內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溫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內大黃加博碁子⑦五六枚,服之愈。
傷寒差以後,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一作緊。者,以下解之。[394]
柴胡八兩半夏半升,洗
人參二兩
黃芩二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二兩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大病差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395]牡蠣熬洗,去咸
澤瀉
蜀漆煖水洗,去腥
葶藶子熬
商陸根熬
海藻
栝樓根各等分
上七味,異擣,下篩為散,更於臼中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後服。
大病差後,喜唾⑧,久不了了⑨,胸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396]人參
白术
甘草炙
乾薑各三兩
上四味,擣篩,蜜和為丸,如雞子黃許,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服。
傷寒解後,虛羸⑩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397]竹葉二把兩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麥門冬一升,去心
人參二
甘草二兩,炙
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病人脈已解⑪,而日暮微煩,以病新差,人強與榖,脾胃氣尚弱,不能消榖,故令微煩,損榖⑫則愈。[398]
学术交流:shanglichao@foxmail.com
【名词解释】
①阴易:《玉函》卷四、《注解伤寒论》卷七作“阴阳易”。②引阴中拘挛:牵引阴部拘急痉挛。
③中裈:内裤。中,内也。裈(kūn昆),有裆之裤。颜师古注《急就篇》卷三:“合裆谓之裈,最亲身者也。”
④大病:指伤寒热病而言。⑤劳复:疾病新愈,因劳累而复发。⑥清浆水:即酸浆水或淘米泔水。⑦博碁子:即棋子。注见107条。⑧喜唾:即时时泛吐唾沬。⑨久不了了:延绵不已的意思。⑩虚羸:虚弱消瘦。
⑪脉已解:病脉已除,即脉搏平和的意思。⑫损谷:指节制食物的意思。
【原文析义】
本节论述了阴阳易证治及差后劳复病的辨治、调养。
临床治疗疾病,应当重视患者精神情绪的异常,加以正确的引导与心理暗示,可使其病而解,此节论述的阴阳易的情况即表此。阴阳易是原本无病者与伤寒恢复期病人交接,从而出现诸如眼中生花,身体沉重,感觉气少,少腹紧张急迫,甚至阴部拘挛等症状,方用烧裈散。细审其方,不难理解阴阳易之出现的原因。概由于患者精神紧张、心存惊恐,故现上述之状。仲师用烧裈散,以安神定志,实则从心理角度来安抚患者,从而病失。现代医学亦肯定了精神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这对理解阴阳易之相关条文也有一定启发及借鉴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外感病初愈,阴阳未平,气血未复,余邪未尽,因调养起居不慎,常引起寒热虚实种种证候。因劳复发者,谓之劳复;因饮食而复发者,谓之食复。若差后起居不慎,邪热因劳而发,扰于胸膈,而现烦热痞满,治用枳实栀子豉汤,以清热除烦,宽中下气。
差后发热与一般发热不同,前者则为病后正虚,后者则多属邪实正亦不虚;治疗原则上亦异:前者治当袪邪不伤正,扶正不助邪,使邪去正复为目的;后者一般可以应用麻、桂之剂,从而使邪从外汗解。如若因病后体虚,余热未尽,出现差后发热者,致少阳机枢不利,治当以小柴胡汤,以扶正达邪,疏利和解。如果是病后复感外邪而致,当用汗法发之;若为阳明里实而致,则当用攻下实结之
学术交流:shanglichao@foxmail.com
法。临床论治疾病的时候,根据具体出现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大病差后,发热虽退,水肿未消,见腰以下肿,因湿热壅滞,气化不利,水湿之邪停聚于下而成水肿实证者,治以逐水清热,宜牡蛎泽泻散。大病差后胸上有寒而喜唾者,宜理中丸温中健脾。差后肺胃余热,气阴两伤,痰阴气逆,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治以竹叶石膏汤清肺胃余热,益气生津。大病差后胃弱不胜谷气,应当节制饮食,以保胃气。
竹叶石膏汤具有益气生津,清肺胃热的功效。现代临床上常常将此方加减后用于多种发热疾病的治疗。如乙型脑炎后期发热不退,麻疹并发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的发热,证属气阴两伤者,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感邪初愈,起居、用药应当谨慎,除严格遵循辨证论治法则之外,尚须注意祛邪不宜峻猛,以防正虚而致病反复,故可依据临床情况,酌以补正,以防邪恋。从全书编排来看,本节殿于六经病证之后,不仅扩大了六经证治的范围,而且开拓了辨证论治的领域,更以此提示人们要不仅重视疾病的证治,也应该注意心理方面及疾病后期的治疗与调理。只有综合地来对待患者,方能收全功之效,医者应诫之、从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