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2-08-09 来源:步旅网
 七年级(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走进xī来攘往的大卖场,五光十色的商品看得我眼花liáo乱。我逛到很晚才回家,归途中经过一片田野,四周一片静mì,像我这样心胸坦荡的人,自然无须担心邪魔鬼suì的出没。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地一尘不染 B.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已于2016年1月1日在中国大陆正式施行 C.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富丽 D.“现在请皇帝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3.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天宫二号”实验室,是第一个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B.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C.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他是个锱铢必较的人,所以最好不要跟他有金钱上的往来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 ,桑榆非晚。 ②差之毫厘, 。 ③天上的明星现了, 。 ④ ,切问而近思。 ⑤古诗词中很多诗句蕴含人生哲理,如苏轼《水调歌头》中“ , ”一句告诉我们世间没有十全十美之事,总有坎坷缺憾;再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一句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第1页(共17页) 5.名著阅读。 (1)“如果你告诉大家:‘我看见一幢漂亮的红砖房子,窗前摆着天竺葵,鸽子在屋顶栖息……’他们便无法想象这是一幢怎样的房子。你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 ①这段文字出自 (国籍)著名作家 (姓名)所著的《小王子》。 ②这一情节讽刺了什么? (2)选出对《小王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小王子居住的星球上那朵难伺候的花儿,一直折磨小王子的原因是这朵花敏感多疑,爱慕虚荣。 B.小王子所拜访的第三个星球上住着一个酒鬼,他因为喝酒而羞愧,又为了忘却羞愧而喝酒。 C.书中“蛇”是以循循善诱的智者形象出现,它提出了“驯养”这一概念。 D.小说叙述者是飞行员,他讲了六年前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春节前往往是各种盗窃案件的高发期。某学校组织学生志愿者参加“公交防扒宣传进社区”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组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某同学从交通网上搜集了上面两幅图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两幅图表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公交扒窃的情况。 (2)为防止乘坐公交车出行被扒窃,请你根据以上图表,给即将离城返乡的奶奶提个醒。 (3)在宣传交流活动中,社区一位居民饶有兴致地给出了一副对联的下联,请你结合链接材料补写上联。 【链接】举国警民合力出击,将会减少甚至杜绝公共交通工具、公众场所的扒窃现象,创造出良好的乘车环境与公共社会秩序,使社会治安得到极大的改善,社会风气得到极大的转变,人民群众更加安居乐业,进而使“天下无贼”的理想不再遥远。 对联: ,天下无贼享太平。 7.阅读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完成题。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第2页(共17页) 【注】苏轼官居杭州,酒后在望湖楼偶遇一场大雨,于是写下此诗。 (1)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填写: 黑云翻滚、 、风吹云散、 。 (2)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注】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卖药于市 ②先以一铜佛置案上 ..③举国信之 ④其佛手必磁石为之 ..(2)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先以一铜佛置案上 A.以丛草为林(《幼时记趣》) B.可以为师矣(《论语》) C.不以疾也(《三峡》) D.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佛 作 引 手 取 物 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谈谈你从选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 9.阅读孙道荣的《爱的证据》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群年轻人,在野生动物园内参观。 一枯的草地上,跑过来两匹马。解说员说,这两匹马,是一对母子。你们能分辨出,哪匹是妈妈,哪匹是孩子吗? 第3页(共17页) 年轻人盯着两匹马看,大小差不多,斑纹差不多,胖瘦差不多,年龄似乎也差不多,就连神情看起来都差不多,怎么辨别啊? 解说员拿起一把青草,向两匹马扔了过去。连续的干旱,使原本丰腴的草地,变得干枯了,荒芜了,这把碧绿的青草,因而显得特别醒目,特别翠,特别诱人。 两匹马看见青草,飞跑过来。它们几乎同时跑到了青草边。一匹马迫不及待地低下头,伸出舌头,卷起青草,美美地咀嚼起来;另一匹马站在一边,舔着舌头,看着他的同伴,却并不急于吃草。 解说员指着两匹马说,先吃草的那匹,是孩子,而默默站在一边的,是妈妈。如果只有一把草,一口粮,妈妈总是会让给自己的孩子的。人是这样,动物也是这样。 年轻人似有所悟。 继续参观。 两只雄狮跑过来。年轻人一阵惊叫。 解说员指着两只狮子,对大家说,这是一对父子,你们能分辨出,哪只是爸爸,哪只是儿子吗? 年轻人盯着两只狮子看,一样大小,一样健壮,一样彪悍,一样威风凛凛,就连脸上象征雄狮的鬃须似乎都一模一样,根本无法辨别。 解说员拿起一块牛肉,扔了过去。 两只雄狮同时嗅到了牛肉的腥味,同时扑向空中,争夺那块牛肉。一只狮子咬住了牛肉,可是,还没等它站稳脚跟享用,另一只雄狮就发出了凶猛的吼声,凌厉地从它的口中,夺下牛肉,并威吓性地竖起全身的鬃毛,毫不客气地赶走了同伴。被赶走的狮子,很不服气地站在一边。 这回,年轻人争先恐后地指认:后面那只看起来凶悍而蛮不讲理的,一定是儿子,因为孩子往往霸道,自私。 解说员笑着摇摇头,你们说错了,后面那只看起来凶悍一点的,恰恰是爸爸。 年轻人不明白了,怎么爸爸和儿子抢食物,一个爸爸,不是应该呵护自己的孩子的嘛?难道动物界和人类不同? 一个狮群,一般只能有一个成年雄狮,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一旦长大了,就会被狮爸爸毫不客气地赶出狮群。解说员说,也许正是为了让它日后能够单独生存,狮爸爸才对自己的儿子特别凶狠,特别不留情面,特别不照顾,其实,那也是一种爱啊。 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爱,是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表达的。 (选自《意林》2016年第18期) (1)根据文意,将年轻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第4页(共17页) → 似有所悟 → 不明白了 → (2)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匹马迫不及待地低下头,伸出舌头,卷起青草,美美地咀嚼起来;另一匹马站在一边,舔着舌头,看着他的同伴,却并不急于吃草。 (3)请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分析,身为父母,文中的母马、雄狮和《卖白菜》中的母亲,他们爱孩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卖白菜》) 二、作文 10.请以“退一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 (2)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第5页(共17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走进xī来攘往的大卖场,五光十色的商品看得我眼花liáo乱。我逛到很晚才回家,归途中经过一片田野,四周一片静mì,像我这样心胸坦荡的人,自然无须担心邪魔鬼suì的出没。 【考点】根据拼音写字词.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要注意形近字、易错字,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 【解答】熙 缭 (注意与“瞭”区别) 谧 祟(注意和“崇”区别)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地一尘不染 B.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已于2016年1月1日在中国大陆正式施行 C.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富丽 D.“现在请皇帝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考点】标点符号. 【分析】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解答】A.正确; B.“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法律,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C.正确; D.正确. 第6页(共17页) 故选:B. 3.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天宫二号”实验室,是第一个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B.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C.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他是个锱铢必较的人,所以最好不要跟他有金钱上的往来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语序不当,改为中国第一个;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 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②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 ③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 ④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⑤古诗词中很多诗句蕴含人生哲理,如苏轼《水调歌头》中“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一句告诉我们世间没有十全十美之事,总有坎坷缺憾;再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一句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古词和现代文的连续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答题时要注意题干提示的关联语句,要做到字迹清楚,书写正确,不要出现错别字. 【解答】①东隅已逝(易错字:隅) 第7页(共17页) ②谬以千里(易错字:谬) ③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易错字:街) ④博学而笃志(易错字:博、笃) 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易错字:阴晴、圆缺) 5.名著阅读。 (1)“如果你告诉大家:‘我看见一幢漂亮的红砖房子,窗前摆着天竺葵,鸽子在屋顶栖息……’他们便无法想象这是一幢怎样的房子。你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 ①这段文字出自 法国 (国籍)著名作家 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 (姓名)所著的《小王子》。 ②这一情节讽刺了什么? (2)选出对《小王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C A.小王子居住的星球上那朵难伺候的花儿,一直折磨小王子的原因是这朵花敏感多疑,爱慕虚荣。 B.小王子所拜访的第三个星球上住着一个酒鬼,他因为喝酒而羞愧,又为了忘却羞愧而喝酒。 C.书中“蛇”是以循循善诱的智者形象出现,它提出了“驯养”这一概念。 D.小说叙述者是飞行员,他讲了六年前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小王子》相关知识的了解能力. 【解答】(1)①本题考查对《小王子》作者、或作品情况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靠平时记忆,平时阅读要牢记名著作者还要能正确书写.②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及主题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人们只能看到“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说明人们只关注房子的价值,而不关注房子是什么样的.讽刺了人们认识事物方面的缺憾.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选项C:《小王子》中狐狸是以循循善诱的智者形象出现的.它提出了“驯养”这一概念.所以选项C表述不正确. 答案: (1)①法国;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 ②讽刺了人们只关注抽象的数字而不注重问题的实质. (2)C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春节前往往是各种盗窃案件的高发期。某学校组织学生志愿者参加“公交防扒宣传进社区”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组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第8页(共17页) (1)某同学从交通网上搜集了上面两幅图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两幅图表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公交扒窃的情况。 图意表明,行窃者一般选取外衣兜作为行窃点,重点行窃的物品是手机; (2)为防止乘坐公交车出行被扒窃,请你根据以上图表,给即将离城返乡的奶奶提个醒。 (3)在宣传交流活动中,社区一位居民饶有兴致地给出了一副对联的下联,请你结合链接材料补写上联。 【链接】举国警民合力出击,将会减少甚至杜绝公共交通工具、公众场所的扒窃现象,创造出良好的乘车环境与公共社会秩序,使社会治安得到极大的改善,社会风气得到极大的转变,人民群众更加安居乐业,进而使“天下无贼”的理想不再遥远。 对联: 警民合力反扒窃. ,天下无贼享太平。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此题属综合题,(1)属图文转换题,解答此题,要细读图意,结合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 (2)属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结合图意,语意明确,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注意礼貌用语. (3)属对联题,解答此题,要紧密结合材料内容,结合对联的语意连贯,词性相对等要求作答. 【解答】(1)两幅图表从被窃物品构成(盗窃手机最多)、行窃部位(外衣兜最多)两个方面介绍了公交车扒窃的特点,注意把两个内容有机连接,语句通顺连贯. (2)属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结图意,找到表达点,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注意礼貌用语,小偷很容易从外衣兜里窃取钱物,乘公交车时最好不要将手机、现金等贵重物品放到外衣兜. (3)属对联题,解答此题,要紧密结合材料内容如“警民合力”这一重点,结合对联的语意连贯,词性相对等要求作答. 答案: (1)图意表明,行窃者一般选取外衣兜作为行窃点,重点行窃的物品是手机; (2)奶奶,你出门时,可要随时注意你的外衣兜啊,再是要看管好您的手机等贵重物品,提防着小偷. (3)警民合力反扒窃. 第9页(共17页) 7.阅读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完成题。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苏轼官居杭州,酒后在望湖楼偶遇一场大雨,于是写下此诗。 (1)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填写: 黑云翻滚、 大雨倾盆 、风吹云散、 水天相接 。 (2)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考点】即事感怀诗. 【分析】这首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解答】(1)本题是对写作顺序的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时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作答.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全诗采用时间顺序来描写西湖雨景的.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作答.乌云上涌,就如打翻的墨汁,还未来得及把山给遮住 乌云密布,暴雨骤至,雨花四溅,水珠犹如天上倾倒下的无数珍珠,纷纷溅入船中.其中的跳球珠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内心喜悦的心情. 答案: (1)大雨倾盆、水天相接 (2)“跳珠”运用比喻的修辞,将“雨珠”比作“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雨来临时水花飞溅的情态;烘托了诗人赏雨时喜悦的心情. 翻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打入船内.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注】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第10页(共17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卖药于市 集市、市场 ②先以一铜佛置案上 放、放置 ..③举国信之 全 ④其佛手必磁石为之 做 ..(2)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先以一铜佛置案上 A.以丛草为林(《幼时记趣》) B.可以为师矣(《论语》) C.不以疾也(《三峡》) D.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佛 作 引 手 取 物 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 后来,有人在他(或和尚)住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研磨铁屑.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5)谈谈你从选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做人要诚实,因为骗人的手段只能迷惑人一时,不会让人永远上当的. 。 【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译文: 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和尚,在集市上卖药.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旁边盘子里盛着药丸,那铜佛伸手像是要拿东西的样子.来买药的,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药盘靠近铜佛.如果病可治,盘中药丸就会跳到佛手里;如果病难治好,盘中药丸就不动.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后来有人在和尚住宿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和尚盘中的药丸,一定有一半混有铁屑,有一半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一层金(以掩人耳目).经过检验,确实是这样,那和尚骗人的花招也就败露了. 【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在集市上卖药.市:集市、市场. ②句意为: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置:放、放置. ③句意为: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举:全. ④句意为: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为:做. 第11页(共17页)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以”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句意为:先把一个铜佛放在桌子上.以:把. A项,句意为:把草丛当作树林.以:把. B项,句意为:可以凭借这个作为老师.以:凭. C项,句意为:不如水流迅疾.以:比. D项,句意为:这一年秋收时 (因为子方虫全被消灭)因此获得了大丰收.以:因此. 故选:A. (3)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句子译为现代汉语,根据汉语的意思判断停顿的地方. 该句大意为:那铜佛伸手像是要拿东西的样子.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于:在.其:代指和尚.句意为:后来,有人在他(或和尚)住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研磨铁屑. ②句重点词语有:罔:迷惑.殆:疑惑.句意为: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5)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理解文章寓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通晓文意基础上,围绕和尚的做法谈给人们带来的启发即可. 答案: (1)①集市、市场、做买卖的地方 ②放、放置 ③全 ④做 (2)A (3)佛 ∕ 作 ∕ 引 手 取 物 状. (4)①后来,有人在他(或和尚)住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研磨铁屑. ②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5)示例:做人要诚实,因为骗人的手段只能迷惑人一时,不会让人永远上当的. 9.阅读孙道荣的《爱的证据》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群年轻人,在野生动物园内参观。 一枯的草地上,跑过来两匹马。解说员说,这两匹马,是一对母子。你们能分辨出,哪匹是妈妈,哪匹是孩子吗? 第12页(共17页) 年轻人盯着两匹马看,大小差不多,斑纹差不多,胖瘦差不多,年龄似乎也差不多,就连神情看起来都差不多,怎么辨别啊? 解说员拿起一把青草,向两匹马扔了过去。连续的干旱,使原本丰腴的草地,变得干枯了,荒芜了,这把碧绿的青草,因而显得特别醒目,特别翠,特别诱人。 两匹马看见青草,飞跑过来。它们几乎同时跑到了青草边。一匹马迫不及待地低下头,伸出舌头,卷起青草,美美地咀嚼起来;另一匹马站在一边,舔着舌头,看着他的同伴,却并不急于吃草。 解说员指着两匹马说,先吃草的那匹,是孩子,而默默站在一边的,是妈妈。如果只有一把草,一口粮,妈妈总是会让给自己的孩子的。人是这样,动物也是这样。 年轻人似有所悟。 继续参观。 两只雄狮跑过来。年轻人一阵惊叫。 解说员指着两只狮子,对大家说,这是一对父子,你们能分辨出,哪只是爸爸,哪只是儿子吗? 年轻人盯着两只狮子看,一样大小,一样健壮,一样彪悍,一样威风凛凛,就连脸上象征雄狮的鬃须似乎都一模一样,根本无法辨别。 解说员拿起一块牛肉,扔了过去。 两只雄狮同时嗅到了牛肉的腥味,同时扑向空中,争夺那块牛肉。一只狮子咬住了牛肉,可是,还没等它站稳脚跟享用,另一只雄狮就发出了凶猛的吼声,凌厉地从它的口中,夺下牛肉,并威吓性地竖起全身的鬃毛,毫不客气地赶走了同伴。被赶走的狮子,很不服气地站在一边。 这回,年轻人争先恐后地指认:后面那只看起来凶悍而蛮不讲理的,一定是儿子,因为孩子往往霸道,自私。 解说员笑着摇摇头,你们说错了,后面那只看起来凶悍一点的,恰恰是爸爸。 年轻人不明白了,怎么爸爸和儿子抢食物,一个爸爸,不是应该呵护自己的孩子的嘛?难道动物界和人类不同? 一个狮群,一般只能有一个成年雄狮,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一旦长大了,就会被狮爸爸毫不客气地赶出狮群。解说员说,也许正是为了让它日后能够单独生存,狮爸爸才对自己的儿子特别凶狠,特别不留情面,特别不照顾,其实,那也是一种爱啊。 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爱,是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表达的。 (选自《意林》2016年第18期) (1)根据文意,将年轻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第13页(共17页) 疑惑不解 → 似有所悟 → 不明白了 → 恍然大悟 (2)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匹马迫不及待地低下头,伸出舌头,卷起青草,美美地咀嚼起来;另一匹马站在一边,舔着舌头,看着他的同伴,却并不急于吃草。 运用动作描写和对比的手法(答到一种手法即可),生动形象地写出两匹马吃草时的不同情态,突出了母马对孩子的爱. (3)请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划线句子交代了因为天气的干旱,一把嫩草显得格外珍贵,格外诱人,为下文母马把嫩草让给了孩子作铺垫,突出了母马对孩子的谦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分析,身为父母,文中的母马、雄狮和《卖白菜》中的母亲,他们爱孩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卖白菜》) 【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这篇文章以动物园中分辨母马、雄狮为例,表现了人与动物一样,爱是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表达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 年轻人似有所悟”),叙述动物园中解说员教大家分辨母马与小马的方法,引人深思;第二部分(“继续参观”到“其实,那也是一种爱啊”),叙述解说员用相同的方法来区分雄狮与小狮,却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结果;第三部分(“年轻人恍然大悟”到结尾),由两种区分的方法,得出爱是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表达的主旨. 【解答】(1)本题考查情感的梳理与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关键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写作思路,按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从中找出有关年轻人的描写,提取出符合题意的词语作答即可.当解说员让年轻人分辨怪马母子时,年轻人感到难度很大,无法辨别;解说员用争草的表现进行解说后,年轻人恍然大悟;可是当解说员以相同的方式区分狮子父子时,得出的结论却完全不同,令年轻人不明白;解说员一番解说后,他终于恍然大悟.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第14页(共17页) 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这句话从描写的角度看,用了动作描写,从写作手 法看,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匹马争草时的不同表现,表现了母马对小马的疼爱.(3)本题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划线句子从内容上交代了一把嫩草的珍贵与诱人,为下文母马把嫩草让给了孩子作铺垫,突出了母马无私奉献的精神. (4)本题考查不同文段内容的比较.从本文内容来看,母马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要把难得的嫩草让给孩子,表现了它的无私的爱;雄狮和孩子争抢食物,是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竞争,让孩子学会独立.而链接材料《卖白菜》中的母亲,从文段中的她的语言和神态可以看出,她是在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人要讲诚信,要自尊自爱,要正直善良. 答案: (1)疑惑不解(无法辨别)、恍然大悟.(意思相近即可) (2)运用动作描写和对比的手法(答到一种手法即可),生动形象地写出两匹马吃草时的不同情态,突出了母马对孩子的爱. (3)划线句子交代了因为天气的干旱,一把嫩草显得格外珍贵,格外诱人,为下文母马把嫩草让给了孩子作铺垫,突出了母马对孩子的谦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4)母马忍着饥饿,把难得的嫩草让给孩子,把最珍贵的东西都留给了孩子,是对孩子无私的、毫无保留的爱;雄狮和孩子争抢食物,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竞争,只有学会独立,才能生存下去;《卖白菜》中的母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言传身教式的教育告诉孩子:人要讲诚信,要自尊自爱,要正直善良. 二、作文 10.请以“退一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 (2)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考点】命题作文. 【分析】=【审题立意】以“退一步”为题可以分析出:一个是写“退一步”的原义,写某一次的“退一步”,一个是写比喻义,写有原则的退让一下,为了更好的前进;只要围绕着以上思路来写即可. 【思路点拨】首先分析这个中心,侧重点是退步,那么后退在这里是要理解成隐忍,适当的放弃,这第15页(共17页) 些看起来是后退,其实有了这个后退才能进行后面的进步,这是思路,明白思路就不难写了. 【思路点拨】“退一步”体现一种变化,所以运用对比的手法,一个人或者一个物表现前后的变化,对比现在的特点. 【细节描写】写“退一步”的原义时,文章应以细节描写为主,特别是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退步动作),一定要使用. 【创新指导】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几个事件,使文章层次清晰,也很好.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也适合写议论文. 【解答】【例文】 退一步 春光明媚的大地,一方方的稻田水清如镜. 田里的秧苗,整齐地排列在农人的身前,好似它们很享受农人为它们做的规划,一行行,一道道,不歪不斜,均匀如织.几个插秧人,俯首躬腰,疏疏落落地散落在田野里,一步一弯腰,一步一后退,左手执苗,右手插秧,动作娴熟而有节律;他们的倒影,与青天白云一同映倒在水中,在一波一波的涟漪中,构成自然的水墨作品.这情景不禁让我想到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短短几行字,渗透着几分禅意.这世间,何人不是把目光投向前方?何事不是将脚步迈向未来?或许,只有农人插秧,才是一步一步地往后退,退一步,便向丰收的秋日靠近一步. 试想一下,若是农人一直向前插秧,插出的秧苗有那番境界吗?或许,刚插下的秧,因为急于向前,而被践踏于泥水之中.原来,就像插秧这样看似寻常简单的动作.退一步,背后竟然也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善男信女应该知道,寺院中都有一个规矩,在香客离开寺院时,不能阔步向前,而要一步一步退出庙门,退下阶梯,并双手合十,诚心祷告,净身回到生活中来.这个规矩,与农人倒退插秧竟如出一辙.祷告者一步步后退着离开后院,却是离佛越来越近,离道越来越近,离自己的本心越来越近,再看看这些插秧人,与其说农人是那些虔诚的香客,不如说这些秧苗是佛的化身,农人一次次地弯腰,一次次地后退.插出满田的碧绿,插出满心的希望.可想而知,当他们看到眼前的一片新绿,会是怎样舒朗的心境! 第16页(共17页) 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人们为名奔波劳累,为利碾转忙碌,在沉沉浮浮、起起落落之间徘徊,看起来,他们似乎在大步流星地前行着,可回头一看,不禁黯然发现,自己虽付出了许许多多,却还是站在原地.想得到的,或是曾经得到的,但猛然发现,这些都成过眼云烟,自己耕作的那片心田,此刻却凌乱不堪. 阳光洒满田野,心同时被照亮了.看着插秧的农人,我明白了,一切执念都是心魔,曾经过分看得很重的事,随着时光的逝去都会云烟俱散,唯有内心的那一片宁静是亘古不变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当我们被红尘俗世所扰时,不妨再去看农人插秧,看他们在退步之间,海阔天空的享受. 沉思间,退一步,又有几行秧苗,随农夫后退的脚步延伸开来… 第17页(共1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