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是全国重点产茶区,全市茶区广阔,茶业经济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掌握好先进的茶树栽培技术,对于不断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增强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茶树良种
良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等优点。茶树是多年生经济作物,新茶园建成后,往往要连续投产许多年时间,所以在发展新茶园时,一定要因地制宜选好良种,为建立高产优质茶园创造条件。
一、良种繁育
茶树的繁殖方法分为二种,即有性繁殖(种子直播)与无性繁殖。以往我市多采用茶树种子直播来进行繁殖,而目前我市基本上改用短穗扦插这一无性繁殖的方法进行繁殖,用种子直播的方法已基本淘汰,因此,这里着重介绍短穗扦插育苗技术。
短穗扦插育苗工作主要包括采穗母树培育、苗圃地选择与整理、剪穗与扦插、苗圃管理等几个方面。
(一)采穗母树培育
选长势旺盛、无检疫性病虫害的茶园为母本园。为培养供扦插用的健壮枝条,对采穗母树要进行修剪,用于夏季扦插的母树在春茶前修剪,用于秋季扦插的母树在春茶采摘后马上进行。另一方面,还应加强母本园的管理,要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新梢枝叶健壮、完整。
(二)苗圃地选择与整理 苗圃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易于排灌的农地或水田,要求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透气性良好的微酸性壤土作苗圃。前作为烟草、麻类、蔬菜的园地不宜作苗圃。苗地进行全面翻耕后平整作畦,畦面宽100-120厘米,高10-15厘米,沟宽30-40厘米。苗圃四周开设排灌沟与贮水池;苗地每亩施腐熟饼肥100-15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或1-1.5吨腐熟栏肥作基肥,与畦面土充分拌和后平整畦面,再在其上铺盖3-5厘米厚疏松的黄泥心土,铺好后,灌水或浇水,使其充分湿润,待稍干,用扁平的木板略加敲打使其稍实。然后搭建遮荫棚,棚面比畦面宽20厘米左右,棚高不限,视方便操作与能够遮荫而定。
(三)剪穗与扦插
从茶树母树上剪下健壮无病虫为害、呈棕红色或黄绿色的半木质化至木质化的枝条,放置于阴凉潮湿处,以防水分散失过多,要当天剪当天插。剪取的插穗,目前生产上多为“一芽一叶一寸长”的短穗,就是每个穗上具有一个饱满的腋芽和一片健全的真叶,每穗长3厘米左右,茎粗约0.3厘米,上下剪口平滑,插穗下端剪口与叶片倾斜方向一致,位置紧靠节点。上端剪口应高于腋芽0.2厘米。但有的茶区采用“二叶插”,每个穗上有二片健全的真叶和二个饱满的腋芽。剪穗的其它要求同一叶插相同。“二叶插”的好处是插穗提早发根,苗木质量好;但是茶树枝条的利用率不高,苗圃单位面积的出苗率低。
扦插应在太阳光较弱时进行,先用清水喷湿畦面,待泥土不粘手时,根据扦插茶树品种叶片大小,按行距10厘米左右的规格划行,株距视叶片宽度而定,以不重叠为宜。扦插时,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插穗上端,轻轻地直插或斜插入土中,以露出叶柄为准。边插边用手指将短穗基部泥土压实。插穗叶片的方向应顺着当时主要风向排列。插后及时洒水、遮荫。
扦插适宜季节为3-10月,但最适季节是8月-10月份, 此时期插穗长根快,成苗率高,管理周期短,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茶苗长势均匀,高度适中,出圃茶苗合格率高。
(四)苗圃管理
扦插结束后转入苗圃管理,前期抓好水分管理,后期则以除草、追肥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
1、水分管理。插穗在未发根前,要常浇水,晴天早、晚各1次,阴天每天浇1次;发根后,隔天或几天浇1次,以保持畦面表土湿润为宜,遇到大雨要及时排水。
2、施肥管理。当插穗根长至5-6厘米形成第一回根群时,进行第一次施肥,以后每隔20-30天施一次追肥,肥料可用稀薄腐熟人粪尿或浓度0.5%的硫酸铵溶液;施肥结合浇水进行,肥料浓度可逐次提高。
3、除草除蕾。畦面上长出的杂草,要及时用手拔除,除草后洒水一次;当茶苗出现花蕾时,应用手指将其轻轻摘除。
4、荫棚管理。短穗扦插后即进行遮荫,发根后应根据茶苗生长情况,逐渐降低遮荫程度。春、夏插的在旱热期后可拆除荫棚,秋插的在次年5-6月拆除。
5、病虫防治。苗期常见的病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蚜、叶螨类与叶病等,应注意观察病虫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二、主栽良种
选用良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肥力条件以及所要加工的茶类而定;同时应注意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现将适合绍兴市栽培的主要茶树良种介绍如下:
(一)迎霜
国家级茶树良种。是绍兴市茶区目前栽培面积最多的几个茶树良种之一。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长势旺盛,育芽能力强,生长期特长,“霜降”时仍可采茶;持嫩性好,茸毛尚多;抗逆性稍弱,产量高,红、绿茶兼制,尤其适合制名优茶,制成的绿茶香气高,味浓鲜。栽培上宜适当密植,压低定型修剪高度,夏、秋季适当增施肥料,早春注意预防晚霜危害,加强对叶螨类与茶芽枯病的防治。 (二)乌牛早
浙江省级茶树良种。原产浙江省永嘉县,系茶农单株选育而成。是绍兴市茶区目前栽培面积最多的几个茶树良种之一。发芽特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2月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下旬;发芽密度较大,轮次分明,育芽能力强,芽叶较肥壮,茸毛中等,新梢持嫩性较强。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尤适制扁形茶,香气高鲜,滋味甘醇爽口。栽培上应加强苗期管理,早施催芽肥,注意防冻及预防早春晚霜危害。
(三)龙井43
国家级茶树良种。是绍兴市茶区目前栽培面积最多的几个茶树良种之一。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能力特强,芽叶短壮,茸毛少,耐采摘,抗寒性强,抗旱性稍弱,持嫩性差,适制绿茶,尤其适制龙井等扁形茶。根据龙井43的基本性状,栽培上宜选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秋、冬季适当增施有机肥,生产季节增加采摘批次,注意预防早春晚霜危害。
(四)浙农117
发芽早,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旬,与迎霜同期,育芽能力强,茸毛少,抗寒性、抗旱性强,适制绿茶、红茶,制作名优茶时,应注意及时偏嫩采摘,以防茶芽生长过快,芽叶偏长。
(五)龙井长叶
发芽早,春季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底,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
能力强,持嫩性好,茸毛较少,抗寒性强,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尤其适制龙井等扁形茶。制高档龙井茶,苗锋好,色泽绿翠,香气清高,滋味嫩鲜,汤色嫩绿明亮。
(六) 浙农139 发芽特早,春季一芽一叶开采期一般在3月上旬,较乌牛早品种稍迟,芽叶短小、肥壮、深绿色,茸毛尚多,芽叶生育能力强,持嫩性强,抗寒性、抗旱性均强,但抗病性较差。产量高,适制绿茶。宜种植在高燥、地层深厚的园地和海拔高度相对较低的地区。
(七)浙农113
发芽早,春季一芽一叶开采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芽叶短小、肥壮;茸毛较多,育芽能力强,持嫩性好;单产高,适制名优绿茶;制成的扁形茶香气清香持久,色泽长时间保持绿翠,抗旱性、抗病虫性强,抗寒性特强,适宜在高山寒冷地区种植。
(八)翠峰
发芽尚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能力强,芽叶肥壮,茸毛特多,抗寒性、抗旱性强,产量高;适制绿茶,尤其适宜加工毛峰类名优茶,茶叶绿润显毫,香高味鲜。栽培上应加强苗期管理。
(九)平阳特早 发芽特早,春季一芽一叶开采期一般在3月上旬,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节间较短,茸毛少;抗逆性强,产量高;适制龙井等绿茶,品质优良,尤其是香气特高,色泽黄中带绿。但春季制龙井茶芽叶较瘦薄。栽培上应加强苗期管理以培育壮芽。
(十)安吉白茶
原产浙江省安吉县。中生种,春茶前期幼嫩芽叶呈玉白色,叶脉淡绿色,随着叶片成熟和气温升高逐渐转为浅绿色,夏、秋茶芽叶均为绿色,春季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底至4月初。叶质较薄软,茸毛较少; 芽叶生育力中等,持嫩性强,抗寒性强,抗高温较弱。适制绿茶。制高档扁形茶色泽嫩黄透绿,香气幽雅,滋味鲜爽,叶底玉白色,品质优,颇有特色。但白茶产量较低,栽培上特别要加强肥培管理,高温季节适当遮阳。
(十一)鸠坑种
原产浙江省淳安县,有性繁殖系,中生种。春季一芽一叶开采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能力较强,芽叶较肥壮,茸毛少;抗逆性和适应性均较强;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品质好。
适合绍兴市茶区栽培的茶树良种还有其它一些,而且在不断选育出来的茶树良种中,亦会有适合绍兴市茶区栽培的品种,因此,从事茶叶生产的经营者应注意有关情况,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合理选用。
第二节 茶园建设与改造
一、茶园建设
茶园建设工作包括选址、规划、开垦、种植、苗期管理等方面,要认真把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关,为建设优质高产茶园打好基础。
(一)园地选择与规划
在选择园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周围生态环境要好,即产地环境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中对空气、土壤和灌溉水质量等自然条件的要求;二是土壤条件,土层要深厚,土壤通透性良好,呈酸性或弱酸性,PH值4.5-6.5。一般长有映山红、铁芒箕(狼箕)、杉树、油茶、马尾松等植
物的土壤为酸性,但正式选定时应测定PH值。土壤地下水位在100厘米以下;三是地形条件,宜选择坡度在25°以下的丘陵和山地缓坡地带,以坡度3-15º最为适宜。坡向对茶树生长也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背风向阳的南坡,适宜种植耐寒性较差的品种,但夏季易受干旱威胁,要注意抗旱保水。朝北坡冬季降温快,温度低,易发生冻害。山顶由于土地瘠薄,建园后一般较难获得高产;坡脚地段土壤较深厚肥沃,茶树长势旺盛。其它还应考虑水源、交通等条件。
园地的规划设计要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利于水土保持,成园后生态环境良好;便于茶园管理。重点是规划好道路网、排蓄水系统。
道路网规划。园地设置用于运输和茶园管理的干道、支道和步道,相互连接成道路网。干道应连接茶厂、园外公路,路面宽4-5米,路旁植树,修筑排水沟。支道应与干道相连接,要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需求,路面宽2.5-3米,路旁植树,修筑排水沟。步道是茶园地块和梯层间的道路,路面宽2米左右。梯式茶园每隔若干梯层设一横步道,每隔一定距离设一直步道。
排灌系统规划。茶园应设置隔离沟、排灌蓄水沟、蓄水池。茶园与森林或荒地交界处、茶园的边缘,设深0.50米、宽0.60米,沟壁为60°倾斜的隔离沟,以拦截大雨天气时出现的洪水,防止林木、竹、杂草的根系侵入茶园。平地茶园在步道二侧开排灌蓄水沟,坡地茶园在直步道二侧和横步道内侧开排灌蓄水沟,沟宽0.20-0.30米、深0.20米;每隔3-5米挖一小水潭,以积蓄雨水,缓和急流,减少水土流失。土地面积较大时,每15-30亩茶园建一容积为5立方米-8立方米的蓄水池;一般设在纵沟及横沟的出口处,或设在排水不良的积水处。
(二)开垦
选定园址并搞好茶园规划后,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画成效果图,然后按地块逐步进行开垦。茶园开垦前应清理地面的柴草、树桩、乱石、坟墩等。开垦时期,浙江茶区以秋、冬季为好,开垦深度应在50厘米左右。如表土层有隔离层,应将隔离层彻底捣碎,以防积水,影响根系生长。
1、平地、缓坡地开垦
平地的开垦方法比较简单,如果是熟地,经过深翻平整即可划行种植。缓坡地在开垦时应由下而上,按横坡等高进行。生荒地分初垦和复垦。初垦深度在50厘米左右,不必整碎土块,以利蓄水。初垦时应将柴根等清出园外。复垦应在茶树种植前进行,深度一般在25-30厘米,碎土平整,以利划行种植。
2、陡坡地开垦 坡度15º-25º的山坡地,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应修筑梯田,垦成水平梯级茶园。梯田尽可能做到等高、环山、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外高内低,外梗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梯面宽度视坡度不同应有所区别,一般坡度小于15º的,可修筑宽幅梯田,梯面也不必整成水平,茶行可顺坡等高布置。坡度大于15º的应修成窄幅水平梯田。
陡坡地的开垦应自下而上。开垦后,应将上一级梯田的表土翻下来铺于面上,然后再开垦第二级,然后再将上一级表土翻下,依次类推。再上一级的表土可从隔离沟中挖取。
梯壁主要有石坎、泥坎和草皮坎三种。以石坎为最好,但工本大,一般坎的高度为1-2米,倾斜度在75度左右。
(三)种植
茶树种植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成园的快慢及今后能否优质、高产。在茶树种植时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选用良种
选用发芽早、产量高、品质好、适制性广的无性系茶树良种为主。同时必须安排好品种布局。品种合理布局,一是有利于合理调剂采摘与加工,不至于因单一品种旺季集中而来不及采摘、加工。二是可相对减少霜冻的危害,因春季茶叶采摘初期,绍兴市茶区常有低温天气出现,茶树芽叶易遭受晚霜冻危害,品种合理搭配,错开了开采期,受霜冻危害只是一、二个品种,不至于遭受全军覆灭的损失。品种布局应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的原则,选好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通常当家品种应占70%以上,以早、中生品种为主;搭配品种占30%左右。良种茶园每个品种均应做到集中连片种植。
2、合理密植
通常单条植的种植规格为行距1.5米,丛距30厘米左右,每丛茶苗2株,每亩苗数3000株左右。双条植的种植规格为大行距1.5米,小行距40厘米,丛距30厘米,每亩茶苗6000株左右。为促进提早成园,新昌等地采用单条密植方法种植。即行距为1米,丛距25厘米。这种栽培方法,在较好的肥培管理条件下,3足龄可正式投产,也能获得高产优质。
3、整地与施基肥
园地经开垦整理形成茶行后,按茶行开种植沟,深50厘米,宽60厘米。如果是荒地,要把操作行的面土回填沟内,以提高沟内的土壤肥力。如在熟地上栽植,要进行底土与表土的交换,即将表土埋入底层,底土留在表面,以防根结线虫病与杂草危害。在种植沟内施足底肥,每亩施饼肥150千克-200千克,磷肥50千克-100千克,与土拌匀,覆上15厘米-20厘米的土层,间隔一段时间后再种植。
4、茶苗移栽
茶苗移栽的最适时期是在秋末冬初的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与早春的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这段时期,选择空气湿润,土壤含水率较高的阴天或雨后初晴的天气移栽效果最好。要避免在刮西北大风的晴燥天气和下雨天移栽。
移栽时,要注意选用植株大小适中,根系良好,生长健壮的茶苗。一般中小叶种要求苗高达30厘米上下,基茎粗0.5厘米左右。为了提高移栽茶苗成活率,一是做到茶苗带土移栽,使茶苗根系多带土。在起苗前1-2天浇灌一次透水,使苗床土壤湿润,以减少起苗时根系损伤。出圃茶苗要及时栽种,最好做到随起随栽,避免风吹日晒。出圃茶苗如果不能马上定植,则应进行假植。茶苗如需长途运输,应采取保护措施,可采取黄泥浆水蘸根,再用湿草包扎根部保湿,运输途中还要注意覆盖,防止茶苗过度失水。二是掌握好茶苗移栽技术要领。在茶苗定植时,根据规划确定种植规格,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种植沟和种植穴。最好是做到现开现栽,保持沟(穴)内土壤湿润。因扦插苗无主根,根系分布浅,定植时要适当深栽,一般栽到超过原泥门3-5厘米。栽植时,要一手扶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穴)中,将土覆至不露须根时,再用手将茶苗向上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与土壤密接。然后再适当加点细土压紧揿实,随即浇足定根水,再在茶苗基部覆盖些松土,使植后雨水便于渗入根部。三是移栽定植后要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的材料,可用干茅草、稻草、麦秆等。每亩覆盖的干草用量为1000-1500千克。干草应铺在茶苗基部行间的地面上,作用是保墒保苗,防止土壤冲刷和板结,调节土壤温湿度,促进茶苗根系生长。这是一项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重要栽培技术措施。除了喷灌和灌溉外,铺草比其他许多抗旱措施更为有效。
5、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指对一、二年生茶园的管理,其中心工作是保证全苗、壮苗,主要内容是浇水抗旱、遮荫防晒、清除杂草、补苗等。
(1)浇水抗旱。茶树苗期既怕干,又怕晒,特别是移栽茶苗根系损伤大,移栽后必须及时浇水,以后每隔3-5天浇一次水,直至成活为止。在绍兴茶区,每年7-8月份是“伏旱”季节,最易使茶苗受害,这时若遇久睛干旱天气,应做好浅耕保水和灌溉抗旱,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在行间铺草,栽种以后立即铺草效果最好,但在夏季来临前必须加铺一次,一般每亩铺干草
1000千克或鲜草2500千克。铺草前必须进行除草施肥,草铺在茶行两边,特别是小行间一定要铺上。有条件的可施一些发酵过的稀薄人粪尿,以提高苗期的抗旱能力。
(2)遮荫防晒。茶树是喜湿耐荫作物,在幼苗期由于茶园防护林、行道树和遮荫树未长成,生态条件差,相对湿度小,夏天阳光强烈,会使茶树叶子灼伤,严重的会使整枝茶苗晒死 。在移栽的头一、二年夏季必须做好遮荫,遮荫材料就地取材,可用松毛枝、麦秆,一般钭插在茶苗西南方向,高温干旱季节过后,及时清除遮荫物。
(3)清除杂草。茶树苗期土地裸露面积大,种植行间常有杂草生长,与茶苗争夺肥水,影响幼龄茶苗生长。应做到见草就除。如一时错过季节,部分杂草较大,也要尽量在不伤苗的情况下拔除杂草,栽种当年,种植行内严禁松土,以免伤根。可适时喷施对茶苗安全的除草剂。
(4)补苗。新建良种茶园,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株,必须抓紧时间在建园后1-2年内将缺苗补齐。最好采用同龄的茶苗补。补苗要注意质量,沟开30厘米深,要施底肥,选择生长一致的茶苗,每穴补植2株。补植后要浇透水,在干旱季节还要注意保苗。同龄苗来源:一是在建设新茶园时,事先有计划地在附近的土地上种植一部分同品种、同年龄的预备茶苗供今后缺株补植时用。二是同龄苗归并带土移植补缺法。当遇到缺株、断行较多而预备茶苗不足时,将同品种和树龄的茶苗依次移掉几行,通过带土移栽的方法归并到缺丛断行的茶园中去。然后在移掉的空地上栽上新茶苗。
二、老茶园改造
目前,在绍兴市茶区,还有许多老茶园;而且随着年代的推移,每年都会有一部分茶园成为老茶园。应根据这些茶园的具体情况,分期分批进行改造,重建园相,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老茶园改造的措施有台刈、换种改植、嫁接等。 (一)台刈
1、台刈时期与方法。台刈宜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目前绍兴市茶区一般在春茶后进行。台刈时,将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3-5厘米处全部刈去,要做到切口平滑、倾斜、枝干不开裂,以利伤口愈合。 台刈下的枝条应及时清出园外,另作处理。
2、台刈后管理。要保证台刈改造老茶园的成功,关键是做好台刈后的管理工作,概括起来,台刈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树。台刈后的茶树,要像新种植的茶园一样进行定型修剪与轻修剪。春茶后台刈的茶树,当年新梢生长一般可达50-60厘米,在当年秋末或次年早春在离地30-40厘米处进行定型修剪,第二年秋末或第三年早春在离地50-60厘米处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以后则每年进行轻修剪,将茶树高度控制在70-80厘米,树幅在130厘米以上。
(2)改土。老茶园台刈后的改土工作十分重要,改造方法主要有深耕改土与加客土改土。
①深耕改土:深耕改土应结合施用有机肥,一般在台刈前一年的秋季,进行行间深耕,深耕深度因土质而异,一般要达到30-50厘米,同时施足有机肥料,以及每亩施用20-25千克的过磷酸钙。若在台刈前一年来不及深耕,亦可在台刈前后进行,但最迟不应超过当年秋季。
②加客土改土:加客土可增厚茶园土壤的活土层,改善土壤表层的理化性质,促进表层土壤中茶树根系的发育,有利于地上部枝叶的生长。
(3)改管。主要内容是及时除草,合理施肥,抗旱铺草以及防治病虫害。
①及时除草:茶树台刈后,行间易滋生杂草,应及时清除,减少茶园土壤养分与水分的消耗。
②合理施肥:在施肥上,应做到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基肥应每年或隔年施一次,追肥在改造当时及三茶前追施氮肥2次,每亩施入纯氮量分别为3-4千克、
2-3千克,同时结合治虫喷洒叶面肥1-2次。改造后第二年在定型修剪后及夏茶前追施氮肥2次,每亩施纯氮量分别为5-6千克、2-3千克,夏、秋季喷洒叶面肥2-3次,改造后第三年可按投产茶园的要求进行肥培管理。
③抗旱铺草:春茶后台刈的茶树,在7-8月的高温干旱期,正是新梢生长期,因此要做好抗旱工作。台刈改造茶园在改造后即可铺草,铺草数量以行间不露土为宜。有条件的茶区在高温干旱季节应进行灌溉抗旱,保证茶树的水分供应。
④防治病虫害:茶树台刈后,应及时进行清园,将枯枝落叶清出园外。蚧类为害严重的茶园,对台刈后的茶树树桩应适时进行喷药防治。新梢生长期间,特别要注意对茶蚜、假眼小绿叶蝉、螨类等吸汁型及食叶型害虫的防治,以保证新梢的正常生长。
(4)改采。台刈后的茶园,要严格做到采养结合,按照采摘标准及时分批采茶。台刈后实行机采的茶园,应按机采的要求进行管理。
在培养树冠期间,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春茶后台刈的,可在当年秋末进行打头采。改造后第二年春、夏茶末期打头采,秋茶留鱼叶采。改造后第三年春茶留2-3叶采,夏茶留1-2叶采,秋茶留鱼叶采。改造后第四年春茶留鱼叶采,夏茶留1叶采,秋茶留鱼叶采。此后,按投产茶园的要求进行采摘。 (二)换种改植
原来茶园基础差,或茶树已相当衰老,或品种混杂,或由于转产新的茶类,现有茶树品种不适应,在这些情况下,应对茶园换种改植,进行彻底改造。
换种改植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掘除老茶树、深翻清园、土壤消毒及改良、选用良种与重新规划种植。
掘除老茶树。就是把需改造茶园的老茶树全部连根挖除。目前茶区一般采用手工方法掘除老茶树,少数地方已采用机械化作业,即用挖掘机将整株老茶树掘起,随即进行土壤深翻与整理工作。
深翻清园。原来茶园基础差,或茶树已相当衰老的老茶园,在掘除老茶树后,应对茶园进行一次深度在50厘米以上的全面翻耕,同时施入足量的有机肥。
土壤消毒及改良。在浙江茶区影响换种改植后茶树生长的病虫主要是茶苗根结线虫,对存在此虫为害的茶区,在换种改植时应进行土壤消毒,消毒药剂可用10%克线丹颗粒剂(每亩2-3千克),或10%克线磷颗粒剂(每亩3-4千克),或3%紫丹(每亩4.5千克)。同时,换种改植茶园应施足有机肥,对于长期施用酸性化肥造成酸度过高的茶园,还应施入石灰,以降低土壤酸度。换种改植茶园在掘除老茶树并深翻清园后,最好在前1、2年内种植绿肥,待提高土壤肥力后再种植茶树。
选用良种与重新规划种植。这方面工作同新建茶园基本相同;但由于换种改植茶园的茶苗成活率不及新垦植茶园的高,因此要特别注重苗期管理,多准备预备苗,并及时补植,努力提高改造质量。
(三)老茶树嫁接换种
目前我市还有不少群体品种茶园,这些茶园,虽然不甚衰老,但性状参差不齐,对于这种茶园,可以采用嫁接办法进行更新。嫁接前,先对茶园进行修剪改造,然后将接穗嫁接在砧木上。目前,我市对需要嫁接换种的茶园,一般进行台刈方法进行改造。
现有茶树嫁接方法主要有腹接、切接与劈接,由于用劈接培土代绑更易为茶农掌握,所以应用最为广泛。
1、砧木劈切
将待改造茶园的茶树(砧木)在齐地面处剪断或锯断。剪截砧木时,要使留下的树桩表面光滑,并将茶园杂物及时清理干净。剪锯后的砧木,有些剪口较粗糙,可用刀、剪将其削平。根据粗度,用劈刀在纹理通直处的砧木截面中心或1/3处纵劈一刀。剪切时不要用力过
猛,可以把劈刀放在劈口部位,轻轻地敲打刀背,使劈口深约2厘米左右。注意不要让泥土落进劈口内。
2、接穗切削
接穗应削两面,呈侧对称的楔形削面,接穗长约2-3厘米,带有完整的1芽1叶,削面长约1-1.5厘米左右。接穗的削面要求平直光滑,粗糙不平的削面不易接合紧密,影响成活。操作时,用左手握稳接穗,右手推刀切入接穗。推刀用力均匀,前后一致。一刀削不平,可再补一二刀,使削面达到要求。
3、插接穗
用劈刀前端撬开切口,把接穗轻轻插入,若接穗削面一侧稍薄,另一侧稍厚,则应薄面向内,厚面朝外,务必将插穗形成层和砧木形成层对准,然后轻轻撤去劈刀,接穗被紧紧地夹住。
4、保湿遮荫
接穗插入后,在接口处培上不易板结的细表土,接穗的芽、叶露在土层外。培土之后,马上浇水,保持接口处湿润。嫁接时要及时浇水、遮荫,嫁接工作做到哪里,浇水、遮荫工作就应进行到哪里。
三、嫁接茶树的田间管理
茶树嫁接后的田间管理许多方面与扦插育苗及新茶园建立初期相同,主要有浇水、遮荫、除草、打顶、修剪、防冻、防旱等。同时需及时进行耕作、施肥、防治病虫害工作。只有精心管理,才能保证嫁接茶树有高的成活率,实现早成园。
第三节 茶园管理
生产茶园的管理,基本上可分为土壤管理与树冠管理两个方面。土壤管理主要包括耕作、除草、施肥、灌溉等,树冠管理则主要包括修剪、采摘、病虫防治、冻害防治等。
一、茶园耕作与除草
合理的耕作、除草,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水、气状况,减少茶园养分和水分的消耗,有利于茶树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适时耕作、及时铲除茶园杂草,还能减轻茶园病虫发生;所以耕作、除草的作用十分重要。茶园耕作又可分为浅耕、深耕两种。
(一)浅耕
浅耕一般在生产季节进行,深度一般为3-6厘米,避免大量损伤茶树吸收根,无公害茶园要以浅耕为主,破除表土板结,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与清除杂草。
浅耕时期及次数,应根据当地茶园的土壤状况,土壤保水蓄水能力,杂草生长情况及茶树年龄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土壤板结,保水蓄水能力差,杂草丛生,茶树处在幼苗期的,浅耕次数就应相对地多,反之可减少浅耕次数。一般生产茶园每年浅耕3次是不必可少的,即分别在春茶前、春茶后和夏茶后各浅耕1次。
春茶前浅耕,浙江茶区一般在2月份进行。茶园经过冬季几个月的雨雪,土壤已较板结,此时土温较低,通过浅耕,可以疏松土壤,表土易于干燥,使土温升高,有利于春茶提早萌发。
春茶后浅耕,在春茶结束后进行,浙江茶区约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此时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多,茶园土壤经春茶采摘已被踩得板结,雨水不易渗透,同时也是夏季杂草开始萌发、生长的时期。此时浅耕可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减少夏季杂草滋生。
夏茶后浅耕应在夏茶结束后立即进行,时间约在7月中旬。此时天气炎热,处在高温干
旱期,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又是夏季杂草的旺盛生长期。及时浅耕可铲除杂草,减少土壤养分和水分消耗;同时可切断毛细管,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幼龄茶园丛间宜浅耕,深为3-4厘米,茶行间耕深为10厘米左右。
浅耕方法可用人工作业,亦可用机械作业。人工作业,即用锄头和刮子耕锄。机械作业即采用小型茶园耕作机,可提高工效8-10倍。
(二)深耕
深耕一般在秋季茶园停采后,根系活动旺盛时,并结合施基肥进行。深度一般在20-30厘米。
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但深耕时大量损伤了茶树根系,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茶树生长,甚至造成茶叶产量下降。因此,深耕必须配合施基肥。一般在行间空隙较大的茶园深耕是必要的。密植茶园,树冠郁闭,落叶层厚,土壤松软,杂草稀少,一般不深耕,可以在结合树冠改造时深耕。
深耕一般在茶季结束后的9-10月间进行,这样有利于茶树根系迅速恢复生长。如在10月份后深耕,则对茶树根系的恢复生长极为不利。
深耕方法同样有人工深翻和机械深耕两种。人工深翻即用锄头等工具进行深翻,行中间可略深,树冠下应略浅,以免过多地损伤根系。机械深耕,即用茶园作业机进行耕作,可节约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三)除草
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茶园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消耗,是实现茶叶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茶园杂草可按季节分为春草、夏草、秋草,茶园中的许多恶性杂草大多生长在夏季。清除茶园杂草一般可与茶园的浅耕和深耕结合进行,但在杂草旺盛生长季节应单独进行人工除草或喷施草甘膦(农达)、克芜踪等除草剂进行除草。
二、茶园施肥
茶树以采收嫩叶、嫩梢为收获对象,一年中又多次采收,养分消耗大,为了保证茶树新梢不断地旺盛生长,需要源源不断地供应养分。施肥就成为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关键措施。
(一)施肥原则
各种作物都有各自的需肥规律,茶树亦然。根据茶树对营养物质需求的特点,在茶园管理工作中,应掌握以下施肥原则。
1、重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有机肥肥效长,分解慢,养分不易流失。可为茶树提供全面营养;它能促进微生物繁殖,丰富土壤中的养分;能有效地改善茶园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有利于耕作及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能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提高茶树抗旱耐涝能力;有着无机肥不可代替的作用。绍兴茶区的茶园土壤多为红黄壤,有机质含量低,因此更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无机肥肥效快速,针对性强,在生产季节与茶园存在缺素症状的情况下,能及时补充营养,保证茶树生长发育的需要。
2、重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基肥是指秋冬季茶芽生育处于休止期前后施用的肥料,其作用是提供足够的能缓慢分解的营养物质,为茶树冬季根系活动和下一年春茶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同时,起到改良茶园土壤的作用。基肥是促进茶树生长发育,获取优质高产特别是获得高质量鲜叶原料的重要保证,因此无论是幼龄茶园,还是成龄茶园,都要重视基肥的施用;在此基础上,于生产季节根据实际情况配施速效化肥,才能在年周期内满足对养分的需求。
3、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在一年的茶叶生产中,春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春茶产量最高,一般为全年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同时质量亦最佳。正因为春茶期间茶树新梢长势旺盛,生长速度快,产出多,所以消耗的养分就多;因此在全年茶园追肥的分配上,春茶前的追肥数量理所当然的要多一些;夏、秋茶由于生产季节长,在夏茶、秋茶前亦应适当施用一些追肥。
4、重氮肥,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研究表明,茶树叶内含有大量的氮素,采摘后,相当一部分氮素被带走,为使茶树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应当及时补充。生产实践证明,氮肥对茶叶增产的效果最为明显。特别是采摘茶园,一定要重施氮肥。但茶树对肥料的需要是
多方面的,不能长期大量地单一施用氮肥,还应适当施用磷、钾肥,茶树如缺磷或缺钾,就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降低茶树的抗逆性。此外,茶树如缺乏其它微量元素,亦应及时加以补充。
5、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茶树有发达的根系,其分布既深又广,壮龄茶树的根系可深达2米,其水平分布可以满布1.5米宽的行间。茶树根系有很强的吸收水分与养分的能力,这是茶树获得水分与养分的主要途径。所以,茶园施肥主要采用根部施肥。除根系外,茶树叶片亦具有吸收养分的能力,尤其是土壤发生旱害或湿害的时候,由于根系吸收受阻,施用根肥的效果不佳,这时可以用叶面施肥的办法补充茶树所需的养分。 (二)施肥方法 1、施肥量的确定
目前,我国茶区茶园施肥量的确定,一般是按照茶叶采收后所带走的氮、磷、钾数量,同时考虑肥料施入茶园后的自然挥发损失与雨水的淋溶流失情况而确定的。根据茶园生产水平的高低,在生产实践中,茶园施氮量有以下3种:
低用量:每采收100千克干茶,年施纯氮10千克,其中1/3作基肥施用;2/3作追肥施用。
中用量:每采收100千克干茶,年施纯氮12.5千克,基肥与追肥比例与低用量相同。 高用量:每采收100千克干茶,年施纯氮15千克,基肥与追肥比例与低用量相同。这种施肥量一般用于亩产干茶250-300千克的高产茶园;这类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好,肥效高。 磷、钾肥的施用量,严格而言应根据当地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加以确定。我市生产绿茶的茶区,一般可按氮肥与磷、钾肥4︰1︰1施用;少数红茶产区按3︰1.5︰1施用。幼龄茶园以培养树冠为主,氮肥与磷、钾肥按2︰1︰1施用。磷、钾肥一般在秋冬季作基肥施入。
2、基肥施用
基肥的种类较多,有以各类秸杆、落叶、人畜粪便堆积而成的堆肥,堆肥的原料在淹水条件下进行发酵而成的沤肥,畜禽栏肥,多种绿肥,沼气液或残渣,未经污染的河泥、塘泥、沟泥,菜籽饼、棉籽饼等饼肥以及商品有机肥等。 基肥每年或隔年施一次,亦可进行隔行施,于秋茶结束后施入。施基肥一般要开沟深施,沟深0.20-0.30米,施入肥料后覆土。我市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施用为宜。
3、追肥施用
在全年茶叶生产中,施追肥次数为2-4次,产量高的施用次数多。年施2次追肥的,分别在春茶前(60%)与夏茶前(40%)施入,年施3次的,分别在春茶前、夏茶前与三茶前施用,施肥量各为40%、30%、30%,或50%、25%、25%;年施4次的,分别在春茶前(40%)、夏茶前(20%)、三茶前(20%)与四茶前(20%)施用。施肥时开深0.10米的施肥沟,施入肥料后覆土。
叶面肥(根外追肥),有时可作为根际施肥的辅助措施加以应用,但应用不能过多,浓度要掌握得当。在茶树新梢生长至一芽一、二叶开展时,选阴天、多云天气或傍晚进行。将树冠叶片正背面均匀喷湿。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过磷酸钙0.5-1.0%,硫酸钾0.5-1.0%。
三、茶园水分管理
茶树的水分含量,一般占全株重量的60%左右,在旺盛生长季节,嫩芽叶的含水量可高达75%-85%。水分不足和过多,都会对茶树的生命活动带来不良的影响。在旱季,茶树在高温及光照条件下,若水分不足,轻则出现芽叶凋萎,重则叶片枯焦,以至枝条枯死。而在水分过多时,尤其是地下水位高的情况下,则造成土壤供氧不足,直接影响茶树根系生长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此以往,会导致烂根。轻则发育不良,叶片发黄,育芽能力差,芽叶生长缓慢,重则可使茶树死亡。一般认为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70%-80%范围内,对茶树生长最为有利。
因此,茶树的水分管理工作是茶叶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在于为茶树创造适宜的水分条件,保证与促进茶树正常的生长发育。 (一)茶园灌溉
我市夏、秋季节常会发生旱害,茶区降雨不足,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当及时灌水补充。在旱季进行茶园灌溉,是提高茶叶品质与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干旱持续时间越长,灌溉的增产效果越显著;同时,灌溉使茶叶的自然品质有了保证。更值得指出的是,在旱季对茶园进行灌溉,避免了茶树由于旱害而导致树势衰退,维护了茶树的正常生长,对下一年春茶的产量、质量十分有利。
茶园灌溉的方法主要有喷灌、漫灌、滴灌。 1、喷灌
把灌溉的水通过机械压力,由特别的喷头射向空中,似自然雨降落在茶园中。茶园的喷灌系统主要是由水源、动力、水泵、输水渠道、压力输水管及喷头等部分组成。按各部分的组合情况与可移动的程度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两种。固定式使用时操作方便,节省劳力,适用于灌水期长的茶园和苗圃地,生产效率高,容易实现现代化。但投资大,要专门设计,在茶园中铺设管道,合理安装喷头。移动式使用方便,较为灵活。但它在使用时,转移搬动多,路与渠道占地较多。喷灌用水较省,水的利用率高,在高温季节喷灌可以降低土温和叶温,有利于茶树生长。
2、漫灌
又称流灌,即在茶园中修筑水渠,一般利用地形让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让其自然渗透。漫灌水的有效利用率较低,灌溉均匀度也较差,一般适用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3、滴灌
滴灌是滴水灌溉的简称,其原理是在一定的水压作用下,使水通过一系列管道,最后由滴水器(滴头)向茶树根部附近缓慢滴水,使土壤保持有利于茶树生长的含水率,达到灌溉的目的。滴灌的优点是省水,不破坏土壤的物理结构。但投资大,对水的清洁要求高,不然会造成滴水器阻塞。
(二)茶园铺草
茶树行间铺草是一项传统的栽培措施。旱季铺草的茶园,其土壤耕作层的含水率比不铺草的茶园一般可提高5%-10%。据试验,秋季茶园铺草不但可增产,而且对来年春茶大有好处;高山茶园铺草后,夏季可降低地表温度,冬季则能提高地面温度,冻土层浅,土壤湿度提高,茶树长势明显比不铺草的茶园好,茶叶增产显著。
茶园铺草以铺盖后不见土面为宜。一般草层厚度在10-15厘米,每亩铺草料2000千克左右。铺草材料就地取材,可用稻草、麦秆等农作物秸秆,也可用细嫩杂草、幼嫩枝叶,还可利用周边杂地、路边、沟边种植一些绿肥,收割后作为铺草材料,茶园修剪下的枝叶,若无病虫害,亦可留园覆盖。
茶园铺草全年都可进行,以防旱为目的的铺草,宜在旱季来临之前进行。在我市的气候条件下,一般应在出梅前铺草。铺草前应先清除茶园杂草。平地和梯地茶园,可进行散铺。坡地茶园应采用顺坡横向铺盖,并稍加泥土压盖,以达到阻断地表泾流,提高茶园接纳雨水的能力。
四、茶树修剪
茶树修剪是培养树冠、更新复壮树势的关键技术。根据修剪的不同方法与不同目的,茶树修剪可分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等几种。
(一)定型修剪
定型修剪是奠定优质高产树冠基础的中心环节。通过对幼龄茶树和台刈后茶树的定型修剪,剪去主枝和部分高位侧枝,控制树高,培养健壮骨干枝,促进分枝的合理布局和扩大树
冠。经几次定型修剪后,茶树分枝层次明显,有效生产枝增多,树冠覆盖扩大,为茶叶的优质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种植的茶树,一般要经过3次定型修剪。
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修剪高度为离地15-20厘米,工具用整枝剪较为合适。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第一次修剪一年后进行,高度为离地30-35厘米;工具用整枝剪或平型修剪机。第三次定型修剪一般在第二次修剪一年后进行,高度为离地45-50厘米。3足龄以后开始采用轻修剪。为了采摘一些早茶,提高茶树幼龄期的收益,一些茶区往往将定型修剪的时间推迟至春茶结束后进行。
(二)轻修剪
轻修剪是生产茶园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修剪方法。轻修剪的目的主要是刺激芽叶萌发,解除对顶芽的抑制作用,使树冠冠面整齐,发芽粗壮有力,便于采摘和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幼龄茶园经过3次定型修剪后,应再经过2次轻修剪,其作用是扩大采摘面,增加发芽密度,为茶叶高产打下基础。第一次轻修剪在第三次定型修剪后的当年秋末或次年春芽萌发前进行,下年度再进行第二次轻修剪。每次修剪可在原剪口上提高8-10厘米,等茶树高度达到70厘米左右时,按采摘茶园轻修剪的要求进行。对于成龄茶园,为了调节新梢密度和保持冠面平整,必须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轻修剪。采摘龙井茶等名优茶的茶园,宜将常规的春茶前修剪改为春茶适当提前结束后(5月上旬)修剪。在气候温暖、冬季无冻害的茶区,也可在深秋时结合封园对茶蓬面进行一次3-5厘米的轻修剪。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结果:春茶前不轻修剪与轻修剪比较,春茶开采期要提早4-6天,每亩可多产龙井茶5千克左右。而夏茶前轻修剪与不修剪相比,则对当季新梢的抑制作用和产量影响不明显。
(三)深修剪
茶树经多次轻修剪和连年采摘,树冠逐年增高,冠面上的分枝密集而瘦弱,形成鸡爪枝,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育芽能力弱,萌发的芽叶瘦小,对夹叶增多,产量和品质下降,采摘十分不便。对这种树冠常采用深修剪的措施,剪除“鸡爪枝”,使之形成新的树冠,恢复树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深修剪的修剪深度因树冠面貌而异,以剪除“鸡爪枝”为原则,一般要剪去绿叶层的一半,约10-15厘米。茶树深修剪的时期与轻修剪相同。但由于深修剪后当年茶树处于恢复生长期,茶叶减产,尤其是春茶产量损失大,为了减少损失,宜将深修剪时间改在春茶提前结束后(5月上中旬)进行。春茶可实行强采,做到早停采、早修剪。因这时期剪后新梢萌发期巧遇梅雨季节,水温、气等自然条件好,有利于新树冠的养成。
(四)重修剪
重修剪的对象主要是未老先衰的茶树和一些树冠虽然衰老但骨干枝仍然较强壮的茶树。这类茶树仍具有一定的绿叶层,但枯枝较多,育芽能力极弱,芽叶瘦小,叶张薄,对夹叶多,鲜叶自然品质差,产量低。通过重修剪改造后,重新培养生机旺盛、枝叶繁茂、优质高产的新树冠。重修剪的深度一般离地30-40厘米处剪去较为合适。重修剪的时期以春茶结束后较好,一般应在5月中旬前结束修剪。
生产名优茶与剪取插穗相结合的母本园,常在春茶结束后进行重修剪。此法一般养的插穗枝条较长,增加了插穗的数量,一般每亩可剪取插穗500千克以上,可获得一定的收益,只要加强管理,翌年的春茶不会受到较大影响。
第四节 茶树保护
茶树保护的内容包括病、虫、草害的防治与灾害性天气的预防。杂草的防除与旱害的预
防已在前面的章节中作了介绍,这一节主要介绍病虫的防治与冻害预防及遭遇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一、茶树主要害虫防治
我国已记载的茶树害虫(螨)约430种。在生产上,茶树害虫的发生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目前我市茶区的主要害虫有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叶害螨、茶尺蠖、蚧类、茶叶象甲、蓑蛾类等。
在茶树病虫的防治上,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掌握病虫发生规律,加强预测预报,采取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做好防治工作。
茶树是一种饮用作物,所以在化学防治时,对农药的选择有较严格的要求。在茶叶生产中严禁使用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氧化乐果、杀虫脒等农药。对于茶园适用的农药,施用后要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以确保茶叶质量和饮用者的健康。
(一)茶小绿叶蝉
成、若虫均用刺吸式口器吸食芽叶汁液,雌成虫嫩梢内产卵,破坏输导组织。受害芽叶沿叶缘变黄,叶脉变红,叶片卷曲粗老,严重时,芽叶、叶缘红褐焦枯,芽叶生长停滞,甚至全叶焦枯脱落。 该虫一年发生有两个高峰期,浙江茶区第一个高峰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在10-11月上旬。时晴时雨的天气有利于发生,高温干旱或降雨过多,则不利于发生。
防治方法:
1、清除茶园杂草,及时分批采摘鲜叶。
2、药剂防治。在春茶结束至夏茶期间若虫高峰期之前进行防治。可选用40%乐果1000倍液(75-100毫升/亩)、50%辛硫磷1000倍液、2.5%天皇星3000-4000倍液(15-25毫升/亩)防治。在成虫高峰期喷洒25%扑虱灵(优乐得)1000-1500倍液(50-75克/亩),药效可保持约一个月。
(二)螨类
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和茶短须螨。
茶橙瘿螨:主要为害成叶和幼嫩芽叶,亦为害老叶。被害叶片黄绿色,无光泽,叶正面主脉红褐色,叶背形成锈斑,叶片变厚,嫩芽叶萎缩,严重时茶园呈现一片铜红色,状如火烧,后期大量落叶。在浙江一年有两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在8月份。对夏茶为害严重。连续降雨和高温干旱则不利于发生。
茶叶瘿螨:主要为害老叶,亦为害成叶、嫩叶,初期有灰白色尘末物(即脱皮壳)散落在茶叶上,当这种尘末增多后,叶片逐渐失去光泽,呈紫铜色,芽叶萎缩,质地硬脆,且常沿中脉向上卷曲,最后全叶脱落。一年发生十余代,由于繁殖速率快,代数多,世代重叠现象十分严重。
茶短须螨:主要为害老叶和成叶,亦为害嫩叶。被害叶主脉变褐色,叶背有较多的紫褐色突起斑,后期叶柄霉变引起落叶,形成光杆。
防治方法:
1、及时分批采摘可带走大量的成螨、卵、幼螨、若螨,是十分经济且有效的防治措施。 2、药剂防治。在茶树生长期可选用速螨酮类杀螨剂3000倍液(25-30毫升/亩)、1%阿维菌素(20毫升/亩)、73%克螨特1500-2000倍液喷施。在茶季结束后的秋末,喷施45%的晶体石硫合剂150-200倍液进行封园。
(三)黑刺粉虱
以幼虫于叶背吸取茶树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病发生,严重时茶树一片漆黑,育芽
能力差,发芽迟,芽叶瘦弱,茶树落叶严重。该虫一年发生4代,在茶树郁蔽、阴湿的茶园中发生严重,窝风向阳洼地茶园中的虫口密度往往较大。
防治方法:
1、加强种苗检查,严防黑刺粉虱和煤病随种苗传入新区;加强茶园管理,结合修剪、松土、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
2、在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和幼龄幼虫发生盛期,可选用10%吡虫啉3000-4000倍液(20-30克/亩)、98%巴丹1000-2000倍液(40-50克/亩)、50%辛硫磷1000倍液(100毫升/亩)喷施。成虫期防治可选用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50-60毫升/亩)。
(四)茶尺蠖
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叶片和新梢均被食尽,形成秃枝。一般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各代幼虫发生期:第一代4月上中旬;第二代5月下旬-6月上旬;第三代6月中旬-7月中旬。以后约每月发生1 代。以第三四代危害严重。成虫具有趋光性,初孵幼虫常聚集在树冠面上,形成“发虫中心”。
防治方法:
1、在发生严重的茶园中,冬季结合深耕,将越冬虫蛹深埋入土内,或翻至土面增加死亡机会。
2、药剂防治:3龄幼虫前,可选用2.5%三氟氯氰菊脂2000倍液(即功夫菊脂),2.5%溴氰菊脂2000倍液(即敌杀死,20-25毫升/亩),35%赛丹1000倍液(80-100毫升/亩),1%阿维菌素(20-25毫升/亩,宜在阴天或晴天傍晚使用)喷施。施药方式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全面施药的重点代是第四代,其次是第三、五代,第一、二代提倡挑治。
3、喷施病毒:全年以第一、五、六代致病率最高,每亩用量150亿-700亿个多角体,施毒时期掌握在1、2龄幼虫期。
(五)蚧类
若虫和雌成虫常年附着在茶树枝叶上,用针状口器吸取茶树汁液,使树势衰弱,叶片脱落,枝干枯死。主要有长白蚧、红蜡蚧、角蜡蚧等。
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及时剪除虫枝,发生严重的茶园可进行台刈,留下的茶树应在第一、二代若虫发生期喷药,以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掌握在幼龄若虫期进行药剂防治,即孵化率70%-80%时(5月下旬和7月下旬)进行防治。可用25%亚胺硫磷800-1000倍液(125毫升/亩),10%蚍虫啉2000-3000倍液(25-30克/亩),45%马拉硫磷800倍液(125毫升/亩),48%毒死蜱1000-1500倍液(60-70毫升/亩)喷施。施药方式以低容量喷雾为宜,但应喷至长白蚧栖息部位。利用农药防治长白蚧应重点抓第一代,第二、三代只能作补救防治。
3、保护天敌:应尽量减少茶园施药次数,尤其是在瓢虫、寄生蜂、寄生真菌等天敌高峰期应尽可能避免施药,以保护天敌繁殖。
(六)茶小卷叶蛾
幼虫吐丝将嫩叶卷结成苞为害。叶片出现枯褐色膜状斑。一年发生4-5代,除第一代发生较整齐外,其余各代重叠发生。
防治方法:
1、摘除虫苞:结合采茶摘除有卵的虫苞。早春结合轻修剪剪去虫苞,将剪下来的枝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在幼虫结苞前(1、2龄期)喷洒8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的天皇星30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3、生物防治: 在雨湿季节,1、2龄幼虫期喷洒白僵菌液50升/亩或趁雨季喷菌粉0.5-1
千克/亩,可以有效地抑制虫害发展。
(七)茶丽纹象甲
成虫咀食嫩叶,被害叶呈现不规则形的缺刻,大发生时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幼虫咬食茶树及杂草根系。一年发生一代,成虫有两个取食危害高峰,即产卵前期和产卵高峰期。
防治方法:
1、茶园耕除与人工捕杀:在7-8月份或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清园和行间深翻,其防效可达46%-71%,对于虫量在防治指标上下的茶园,可通过这一措施,次年免于施药防治。同时,可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用振落法捕杀成虫,以减少发生量和减轻为害程度。
2、药剂防治:施药适期掌握在成虫出土盛末期(6月中旬),此时成虫大多仍处在产卵前期,可取得优异的效果。可选用2.5%天皇星750-1000倍液(60毫升/亩)、98%巴丹800-1000倍液(50-60克/亩)喷施。施药方式采用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
(八)茶黑毒蛾
幼虫取食茶树成叶和嫩叶,1、2龄幼虫大多在老叶和成叶背面,取食下表皮和叶肉,被害叶呈黄褐色网膜枯斑;3龄幼虫残食叶片后留下叶脉;3龄后则食尽全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结合茶园培育管理,清除杂草,制作堆肥或深埋入土。特别是冬季,清除茶树根际的枯枝落叶及杂草,深埋入土,可消灭大量的越冬卵。同时,结合重修剪或台刈,控制树高在80厘米以下,减少产卵场所。
2、药剂防治:掌握在3龄前幼虫期,选用2.5%天皇星3000-4000倍液(20-25毫升/亩)、80%敌敌畏1000倍液(100-150毫升/亩)、25%喹硫磷(25-30毫升)、25%灭幼脲1500倍液(50-60毫升/亩),若用天皇星,其防治适期可提前到卵孵化高峰期施药。喷雾方式以低容量侧位喷雾为佳。
二、茶树主要病害防治
我市茶区的主要病害有茶煤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云纹叶枯病、茶根结线虫病、茶芽枯病、炭疽病等。
(一)茶白星病
主要危害成叶和嫩叶,先在叶片上产生园形褐色小斑,中央凹陷呈灰白色,边缘暗褐色或紫褐色,合并形成不规则大斑。叶柄发病可引起叶片脱落,新梢发病病斑可扩展到茎的全部,上面有时散生黑色小点。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当气温20°C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发病严重,高山茶园较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肥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及时采摘和修剪,增强树势。
2、在春茶初展期,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在重病区间隔7-10天,再重复喷药1次。
(二)茶芽枯病
茶芽枯病主要为害幼嫩芽叶,有时还为害嫩梢。病斑开始在叶尖和叶缘发生,呈黄褐色,以后扩大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褐色细小粒点,以正面居多,病叶易破裂扭曲。属低温高湿性病害,仅在春茶期发生。
防治方法:
1、在春茶期间实行早采勤采,尽量少留嫩叶在茶树上,减少病菌的侵害,抑制发病;利用品种间的抗病性,在重病区改种换植,尽量选择抗病良种。
2、药剂防治:感病品种可在春茶萌芽期和发病前各喷药一次,药剂可选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停采茶园可喷洒
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 (三)茶炭疽病
先从叶缘或叶尖产生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后沿叶脉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红褐色,后期变灰白色。病斑与健壮部位分界明显。病斑正面密生许多黑色细小突起粒点,病斑上无轮纹。发病严重的茶园可引起大量落叶。全年以霉雨期和秋雨期发生最重。一般偏施氮肥或缺少钾肥的茶园、幼龄茶园及台刈茶园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培育管理,做好积水茶园的开沟排水,秋冬季清除落叶。同时选用抗病品种,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
2、药剂防治: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防治适期。在新梢1芽1叶期喷药防治,可选用50%苯菌灵1000-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非采茶期还可喷施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
(四)茶煤病 该病发生时,先在叶片表面发生园形或不规则形黑色霉层,并扩大至全叶及小枝和茎杆上。发生严重时,茶园呈现一片乌黑,芽叶生长受阻,致使茶叶产量明显下降,茶叶品质受到一定的影响。煤病常与黑刺粉虱、蚧虫或蚜虫的严重发生密切相关。低温潮湿的生态条件、虫害发生严重的茶园均可引发此病。
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适当修剪,以利通风,增强树势,可减少病害;加强茶园病虫害防治,控制粉虱、蚧类和蚜虫,是预防茶煤病的根本措施。
2、药剂防治:早春或深秋茶园停采期,喷施0.5波美度石灰硫磺合剂,防止病害扩散,还可兼治蚧、螨;也可喷施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抑制病害发展。
(五)茶根结线虫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茶苗和3-4年生以下的幼龄茶树根部。茶苗根部色泽变深,形成象油菜籽或蚕豆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无须根,植株发黄,矮小,生长衰弱,严重时全株枯萎死亡。线虫在砂性土壤中比粘性土壤中发生重,熟地栽种茶树发病较生地为重。一般三年生以上茶苗表现抗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苗木,严格种苗检查,发现病苗,立即予以销毁,以防病苗随苗木调运而蔓延。并选择生荒地种植茶树。
2、土壤处理:种植茶苗前,在盛夏期深耕土壤,将土壤中的线虫翻耕至土表,使其在45ºC以上烈日下曝晒,隔10天后再翻耕一次,以杀灭土壤中的线虫。 三、茶树冻害防治
冻害是茶树遭受的主要天气灾害。茶树遭受冻害后,轻则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重则造成严重落叶乃至全株枯死。
(一)冻害类型
根据茶树冻害发生的季节可分为越冬期冻害和萌芽期冻害,按不同的受害成因,可分为冰冻、干冻、雪冻和霜冻。
1、越冬期冻害
(1)冰冻。茶树在越冬期,遭遇雪后连日阴雨结冰天气,气温低于-5ºC,成叶细胞开始结冰,若再加上空气干燥和土壤结冰,土壤中的水分移动和上升受阻,叶片由于蒸腾失水过多而出现寒害,受寒叶呈赤枯状。茶苗则由于土壤结冰,将苗抬起,根部松动,细根拉断而干枯死亡。
(2)干冻。在强大寒潮袭击下,温度急剧下降,伴之干冷的西北风,叶片被吹落,茶
树体内蒸发过速,叶片多呈青枯状卷缩,而后脱落,枝条也干枯开裂。
(3)雪冻。下雪后,在融雪时吸收了茶树和土壤中的热量,再遇低温时,地表和叶面都可结成冻壳,出现覆盖-融化-结冰-解冰-再结冰的现象 ,这种骤冷骤热,一冻一化,使茶树部分细胞遭到破坏,造成冻害。受冻多出现在上部树冠,向阳面往往受害较重。
2、萌芽期冻害
茶树萌芽期冻害主要是霜冻。霜冻分早霜冻和晚霜冻。早霜冻多发生在秋末。对名优茶影响最大的是晚霜冻。生产名优茶的产区常遭受晚霜冻危害。晚霜冻多出现在3-4月份。此时大地回春,茶芽开始萌发,有的早生品种已到收获季节,若遭晚霜危害,轻则造成芽叶叶尖变红,重则造成成片芽叶焦枯,严重影响名优茶的产量和质量。
(二)冻害预防
预防或减轻茶树冻害,应以提高茶树本身对低温的抵抗力和改善环境条件着手。 1、越冬期冻害预防
(1)加强肥培管理,施足基肥。 生长季节加强肥培管理,注意病虫防治,实行采养结合,促进茶树健壮成长,以积累较多的有机物质,提高对低温的抵抗能力。秋冬应重施基肥,尤其是注重有机肥的施用,以利提高地温。
(2)掌握好留叶时期。 高山茶园的留叶时期与茶树冻害关系密切,秋茶后期留叶,因过冬时叶质柔嫩,易遭冻害。留叶时期应在春茶末或夏茶初,这些叶子过冬时已成熟,抵抗低温的能力强,利于茶树安全过冬。
(3)茶园铺草。 茶园行间铺草,即可抗旱,又可防冻。铺草茶园冬季地温比不铺草茶园可提高1-2ºC,可减轻冻土程度和深度,保持土壤水分。
(4)套种绿肥。 秋季在茶园行间套种越冬绿肥,覆盖地面,可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减轻冻害,春天这些绿肥又可以当肥料。适宜套种的绿肥有豌豆、苕子、苜蓿等。
(5)建立防护林。 茶园建立防护林能降低区域内风速,调节温度,提高湿度,减少蒸发量,能明显地改善茶园小气候。高山茶园在迎风口种植防护林带,可有效地抵御寒潮袭击。
2、晚霜冻的预防
晚霜冻对龙井茶等名优茶的影响大,积极做好晚霜的预防十分重要。晚霜冻的预防,除采取越冬期冻害的预防措施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
(1)熏烟驱霜。 熏烟的作用是在茶园空间形成烟雾,防止热量的辐射扩散,利用“温室效应”预防晚霜冻,效果明显。方法是当晚霜来临之前,根据风向、地势、面积设堆,气温降至2ºC左右时点火,即防晚霜冻又积肥,一举两得。
(2)喷水洗霜。 有水源及喷灌设备的茶园,可利用这些设备,当晚霜危害时,进行喷水,把附着在茶树芽叶上的霜洗去。
(3)覆盖防霜。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用稻草、草帘、遮荫网等覆盖蓬面,以保护茶树,抵御霜冻。
第五节 茶叶采摘
采收茶叶是种植茶树,建设茶园的主要目的,由于茶树是多年连续采收的农作物,采摘是否合理,既影响当年的产、质量,又关系到今后茶叶的收成。所以,采茶不但是一个收获过程,而且是茶树栽培的重要技术内容之一。实践证明,茶叶采摘不仅关系到制茶原料的质量,而且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因此,在生产上,合理采茶十分重要。
一、采摘与留养
茶树采收的对象是新梢,采下的新梢多,产量就高;但同时茶树制造养分的能力就削弱了,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关键是要做到采、养结合。
如何做到采、养结合,在不同的茶树发育阶段应当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幼龄茶园主要是培养树冠,应以养为主,同时根据情况适当采收一些茶叶,采摘应当服从以培养树冠为目的的留养需要。生产茶园则以采为主,适当留养。在春、夏、秋三个茶季中,春茶叶片质量好,留养春叶有利于树势,但对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秋茶留叶,因叶片生长期短,越冬期易遭冻害;因此,在生产上,在春茶后期或夏茶季节安排留叶较为合理。留叶以树冠面上的叶片相互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
二、手工采摘
手工采摘是目前我市大部分茶区采用的茶叶采收方法,特别是名优茶产区全部采用手工采摘。正确的手工采茶方法有掐采、提手采、双手采等。近年来,由于劳力紧张等原因,手工采茶质量普遍下降,产区出现了捋采、抓采等不科学的采摘方法,对茶叶质量与茶树树势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应当加以纠正。
(一)采摘标准
采摘标准是指采茶时应遵循的芽叶的大小规格。生产上大致可分为3种,而目前在我市,根据加工的茶类,一般有2种采摘标准,即细嫩采与适中采。
细嫩采是指茶芽初萌发至第1叶或第2叶初展时进行采摘,一般名优绿茶采摘均属此类标准。
适中采的标准是1芽2-3叶及相同嫩度的对夹叶,是目前我市各种大宗茶的采摘标准。 (二)手工采摘的技术要求
手工采摘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按标准及时采与分批多次采2个方面。
1、按标准及时采。茶树具有不断萌发新芽的能力,其采期长,可以多年、多季和多批次采摘。在生产上,及时采下符合标准的新梢,能加速腋芽与潜伏芽的萌发,缩短采摘间隔期,有效地提高茶叶产量。另一方面,茶叶采收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从春茶中后期开始至秋茶期间,我市茶区气温较高,芽叶生长快,若不及时采下符合要求的新梢,芽叶就会很快老化,自然品质变差。因此,实行按标准及时采茶,是取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
按标准及时采茶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具体地说,一要看气温变化;尤其是春茶期间更要注意。二看降雨情况;夏、秋季气温高,若降雨多,则茶芽萌发多。三看新梢生长状况。一般在每亩茶园能有2-3千克鲜叶可采时就进行撩头采,当新梢中有10%-15%符合采摘标准为开采适期。 2、分批多次采
由于茶树发芽的不一致性,为了使加工的鲜叶原料整齐均匀,就应当进行分批采茶。分批采茶还有利于采摘、加工的劳力安排与茶厂的合理利用。
1个茶季或1年的采摘批次受品种、气候、土壤、肥培水平、所加工的茶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有差异。如条件相同的茶园,采摘名优绿茶的批次就比采摘大宗绿茶要多;春季气温相对较高时的采摘批次就比气温平常的年份要少。目前在专业生产龙井茶的产区,春茶采摘5-12批,夏茶4-8批,秋茶10-16批,全年20-36批。
三、机械采摘
在我市的大多数茶区,采茶是茶叶生产中耗工最多的一项工作,在采摘大宗茶的产区,采茶所需用工量占总用工量的60%以上,而且季节性强,必须及时采摘才能保证茶叶的产量与品质。同时,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我市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了许多茶区采茶劳力的紧张,出现了采摘粗放与采茶成本大幅提升的现象,影响了茶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推广机械采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实行机采,不但提高工效,降低成本;而且机采茶叶的质量能达到较高水平,明显优于手工粗放采摘的茶叶。
(一)机械采摘应具备的条件 1、茶园条件
符合机械采摘的茶园应是平地或坡度在15º以下的缓坡条栽茶园,梯级茶园梯面宽在2米以上。茶园的种性较纯,发芽整齐、生长势强。树高保持60-80厘米,行间保留15-20厘米。
新种植的茶园,在3次定型修剪后,即可采用机械采摘。生产茶园投产已有较长时间,或因其它原因导致树势衰败的,应通过重修剪等措施进行改造,待符合要求后再实行机械采摘。
2、采茶机械选型及配套
采茶机械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应根据茶园的立地条件,区分是幼龄茶园还是生产茶园,合理地加以选用。平地茶园、缓坡茶园,可选用双人抬式采茶机,坡度较大的茶园则选用单人操作的小型采茶机械较为合适。幼龄茶园以扩大树冠为主,宜用平型采茶机,生产茶园以采摘鲜叶获取产量为主要目的,宜选用弧形采茶机(平型树冠的茶园只能选用平型采茶机)。 机采茶园一般采用修剪机进行轻修剪。修剪机的选型应与采茶机相配套,即弧形采茶机配弧形修剪机,平型采茶机配平形修剪机。 3、机手与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机械采茶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参加机采工作的机手及操作人员应接受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机采茶园的树冠培育与肥培管理技术,机械的结构、性能与使用,机械常见故障及排除,茶园采茶与修剪的田间实际操作技术等,机手及操作人员在培训合格后才能进行实际工作。
(二)机械采茶的技术环节
1、机采适期、批次及留叶。采摘大宗红、绿茶的产区,春茶期间当8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夏茶期间当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为机采适期。为提高经济效益,在春茶机采之前,可以先进行人工采摘,采下早发芽,加工名优茶,能够增加茶园的收益。机采茶园的采摘批次较少,一般春茶采摘1-2次,夏茶1次,秋茶2-3次。长期机采后,会造成叶层变薄,叶形变小等现象,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当叶层厚度小于0.1米时,应在秋季留一轮新梢不采或留1-2张大叶采。 2、机械采茶的作业方法
采茶铗。使用采茶铗时,左手、右手分别握住下方与上方的刀片木柄,右手同时应抓住集叶袋的出叶口,一条茶行分2次在二侧采茶。铗茶时先靠左侧向前采收,到茶行终点后,接着靠另一侧往回采收。
单人采茶机。单人采茶机由2人配合进行操作,一人双手持采茶机头采茶,另一人提集叶袋协助机手工作。采茶时,机头在茶行蓬面作“Z”字形运动,从茶行边部采向中间,分别在二侧各采1次。作业时,一般采用机手倒退、集叶手前进的方式在茶行间行走。一般1台单人采茶机可管理茶园25亩左右。
双人采茶机。双人采茶机一般需3-4人共同工作,其中主机手1人、副机手1人、集叶手1-2人。采茶时,主机手与副机手分别在茶行的二侧,主机手背向机器前进方向倒退作业,并掌握机采切口的位置;副机手在面向前进方向,略滞后主机手40-50厘米的距离,使采茶机与茶行保持15-20度的夹角;集叶手走在主机手一侧的茶行间,协助机手采茶或装运采下的茶叶;每条茶行在二侧来回各采1次。一般1台双人采茶机可管理茶园80亩左右。
(三)机采茶园的配套修剪制度 1、掸剪
机采茶园在机采后,由于萌发较迟的茶芽徒长等原因,常引起采摘面上部分枝叶突出。为使采摘面平整,保证下次机采的质量,每次机采后一星期左右应进行一次掸剪,剪去树冠
面突出的枝条。
2、轻修剪
为维持茶树生长势,调节发芽密度,机采茶园每年春季应采用机械进行轻修剪,修剪深度3-5厘米。
3、深修剪
茶树连年机采后,树冠上层形成密集的细弱枝,叶层变薄,茶树的生长势明显变差,需要采用深修剪的办法来恢复树势,一般修剪深度10-20厘米。
4、重修剪
经过长期的机械采摘后,茶树分枝衰退,生长势减弱,产量、品质显著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应对茶园进行重修剪,重修剪程度为离地30厘米左右。
表1-1 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
农 药 品 种 80%敌敌畏乳油 35%赛丹乳油 40%乐果乳油 50%辛硫磷乳油 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 2.5%联苯菊酯乳油 10%氯氰菊酯乳油 2.5%溴氰菊酯乳油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98%巴丹可溶性粉剂 15%速螨酮乳油 20%四螨嗪悬浮剂 0.36%苦参碱乳油 2.5%鱼藤酮乳油 20%除虫脲悬浮剂 99.1%敌死虫 Bt制剂(1600国际单位) 茶尺蠖病毒制剂(0.2亿PIB/毫升) 茶毛虫病毒制剂(0.2亿PIB/毫升) 白僵菌制剂(100亿孢子/克) 粉虱真菌制剂(10亿孢子/克) 20%克芜踪水剂 41%草甘膦水剂 45%晶体石硫合剂 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0.6%)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使用剂量 克(毫升/亩) 75-100 75 50-75 50-75 12.5-20 12.5-25 12.5-20 12.5-20 20-30 50-75 20-25 50-75 75 150-250 20 200 75 50 50 100 100 200 150-200 300-500 75000 75-100 50-75 稀释倍数 800-1000 1000 1000-1500 1000-1500 4000-6000 3000-6000 4000-6000 4000-6000 3000-4000 1000-2000 3000-4000 1000 1000 300-500 2000 200 1000 1000 1000 500 200 200 150 150-200 ─ 800-1000 1000-1500 安全 间隔期 (天) 6 7 10 3-5 5 6 7 5 7-10 7 7 10ª 7ª 7 7-10 7ª 3ª 3ª 3ª 3ª 3ª 10ª 15ª 采摘期不宜使用 采摘期不宜使用 10 10 施药方法 每季最多使用次数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 喷雾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定向喷雾 定向喷雾 喷雾 喷雾 喷雾 喷雾 a表示暂时执行的标准。
表1-2 浙江省无公害茶叶的卫生指标
项 目 指 标 标 准 依 据 砷(毫克/千克以As计)≤ 铅(毫克/千克以Pb计)≤ 铜(毫克/千克以Cu计)≤ 六六六(毫克/千克)≤ 滴滴涕(毫克/千克)≤ 三氯杀螨醇(毫克/千克)≤ 氰戊菊酯(毫克/千克)≤ 甲胺磷(毫克/千克)≤ 乙酰甲胺磷(毫克/千克)≤ 甲氰菊酯(毫克/千克)≤ 氯氰菊酯(毫克/千克)≤ 联苯菊酯(毫克/千克)≤ 溴氰菊酯(毫克/千克)≤
0.5 2(紧压茶:3) 60 0.2(紧压茶:4) 0.2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0.2 3.00 5.00 5.00 GB/T5009.12-1985 GB14963-1994 GB9679-1988 GB/T5009.19-1996 GB/T5009.19-1996 农药使用准则 农药使用准则 农药使用准则 农药使用准则 GB/T17332-1998 GB/T17332-1998 GB/T17332-1998 GB/T17332-1998 表1-3 浙江省出口茶叶卫生指标
(马腾、孙利育、李建华、钱晓东)
项 目 砷(毫克/千克 以As计)≤ 铅(毫克/千克 以Pb计)≤ 铜(毫克/千克 以Cu计) 六六六(毫克/千克)≤ 滴滴涕(毫克/千克)≤ 三氯杀螨醇(毫克/千克)≤ 氰戊菊酯(毫克/千克)≤ 甲胺磷(毫克/千克)≤ 乙酰甲胺磷(毫克/千克)≤ 甲氰菊酯(毫克/千克)≤ 优乐得(扑虱灵)(毫克/千克)≤ 乐果(毫克/千克)≤ 三氟氯氰菊酯(毫克/千克)≤ 氯氰菊酯(毫克/千克)≤ 联苯菊酯(毫克/千克)≤
0.5 2(紧压茶:3) 60 0.20(紧压茶:4) 0.20 0.10 0.10(德国0.02) 0.10 0.10 0.20(德国0.05) 0.02 0.02 0.02 0.50 5.0(德国0.05) 指 标 标 准 依 据 GB/T5009.12-1985 GB14963-1994 GB9679-1988 GB/T5009.19-1996 GB/T5009.19-1996 GB/T17331-1998 GB/T17332-1998 GB/T17331-1998 GB/T17331-1998 GB/T17332-1998 GB14970-1994 GB/T17331-1998 GB/T17332-1998 GB/T17332-1998 GB/T17332-19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