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术语英译策略研究
2023-05-23
来源:步旅网
2014年4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pr.2014 第31卷第4期 Vo1.31 No.4 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术语英译策略研究 彭昌书P (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福州350122) 摘要:目前国内外的中医术语英译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中医术语英译中的文化缺损现象也屡见不鲜。本研究通过引 入文化翻译理论分析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并结合中医术语之特色,探讨中医术语英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及中 医术语英译的五种可行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术语的英译质量。 关键词:文化翻译;中医术语;英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4)4-0120-03 基金项目:2013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3165S);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X2012060) 作者简介:彭昌柳(1979一),女,福建周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一、弓I言 篇环境等 j。 每个民族的语言均根植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土壤, 充分反映该民族的信仰与感情,体现了该民族文化的 现实和需求。可以说语言是民族文化表现的重要形 式,是文化的载体,每种语言都反映出该语言民族的特 殊文化。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又反过来影响着语言的变 化发展,语言和文化形影不离、不可分割。 翻译是双语活动也是双文化活动,文化在翻译中 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影响翻译原则、翻译意识 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根据文化翻译理论,翻译不仅仅 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不同文化的一种交流和移植, 2O世纪7O年代以来,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理论 内涵、合理的诊疗思想、良好的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世 界的广泛关注,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兴趣,这为 中医的发展,为中医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然而,由于东、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中医本身包罗 万象的复杂性,加上中医翻译者们的文化、专业背景的 差异,目前国内外的中医术语英译存在方法的不统一 性和译文的不规范性,中医术语英译中的文化缺损现 象也屡见不鲜,关于中医术语英译的理论研究虽已起 步,但还未形成系统。本研究旨在通过引入文化翻译 理论分析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并结合中医术语之 特色,探讨中医术语英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及中 文化翻译的目的是通过翻译活动进行文化信息的传递 以及文化精神的传播。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了 解原文中不同民族文化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 原文所包含的文化语义,分析隐含在原文背后的文化 医术语英译的五种可行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术 语的英译质量,促进中医英译事业的发展,进而加速中 医药国际化的进程,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搭建更广阔 的舞台。 二、文化翻译理论 因素,在不违背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再现其文化底蕴。 三、中医术语英译的文化视角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经数千年的 社会变迁和医疗实践,它已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一个 自从1980年以来,文化与翻译间的关系受到前所 未有的关注,翻译不再是静态的语言活动,而是动态的 文化活动。文化翻译,即从文化视角进行翻译,指的是 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特有 诊疗思想和奇特的临床疗效,还源于其具有民族文化 任何综合文化、语言因素的翻译。“从文化层面进行 翻译的译者应意识到每一种语言包含源自其文化的因 素,每一篇文本均根植于具体的文化,语篇的输出和输 内涵的术语。中医术语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首先,中医起源于古代中国,深受古代哲学影 响,中医学的很多术语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具有哲 入规则因文化而异。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将使我们更能 够将翻译看作是文化间的传递而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 换。”¨ 比利时学者Lefevere是从文化层面研究翻译的 重要翻译家之一。他把翻译置于一个大文化背景之中 强调文化与翻译间的密切关系。他的文化翻译理论的 学特征,如:术语“气”、“五行”、“阴阳”等等 。其 次,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与中国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中医 很多术语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如:术语“闭门留 寇”、“正邪相争”是用军事现象比喻病因病理。“闭门 留寇”意思说在有病邪在内的时候,若先进行补虚,无 收稿日期:2014—02—27 核心认为翻译是一种“改写”(rewriting),受具体因素 支配,这些因素包括文字依赖、意识信仰、诗学机制,语 ・1 20・ 异于关了门将病邪留在体内,告诉人们邪盛体虚时治 疗首当祛邪,不可贸然进补。术语“君臣佐使”表达方 剂的配伍原则是从政治现象取象命名。再次,中医与 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医学中还存在许多来自生活 实践的术语。如:术语“五脏六腑”则从生活现象“藏 府”(仓库、宫府)中取象命名;术语“木生火”、“火生 土”、“木克土”、“火克金”则是人们对日常生活实践的 认知和总结。这些中医术语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 现,蕴含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因此,在选择翻 译方法时必须考虑其独特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准确 传达中医的内涵及其蕴含的中国文化。 论及翻译方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直译法、意译法 和音译法。这三种公认的翻译法在中医翻译实践中也 十分常用。不过,由于中医语言的深奥难解,要对所有 中医术语进行翻译只用这三法还不够,还需增加一些 能有效解决中医翻译难题的其它译法,比如我们下面 要讨论的简化译法和音意结合译法。下面我们将从文 化视角系统地谈论这五种译法。 1.直译法 很多译者认为直译法是最重要也是最普通的一种 翻译方法,它不仅能够保留语言原文的意义和形式,包 括语言修辞手段,而且还能保留原文的民族文化和地 域特征。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直译法也被广泛使用。直 译法主要用于中医基本理论术语、疾病术语以及生理 学相关术语的翻译实践_4 Jl 。下面列举的中医理论术 语的英译就是字对字直接翻译。 经络学说:meridian and collateral theory 五行学说:ifve elements theory 辨证论治: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水之上源:upper source of water 命门之火:life gate fire 心肾相交:heart.kidney interaction 中医中带有强烈中国文化特色的人体疾病术语和 生理术语具有独特的内涵且很难找到对等的英文表 达。在目前翻译实践中多用直译法来翻译,并对其结 构稍作调整。比如: 心血淤阻:heart blood stasis 月经不调:menstrual irregularities 津液亏损:lfuid—humor depletion 心营过耗:overconsumption of heart nutirent 午后潮热:afternoon tidal fever 脾胃湿热:spleen—stomach dampness.heat[ ]’ 。 2.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放弃原文形式和风格把原文的真正意 思表达出来的译法。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意译 法是对直译法的补充。当译文不能直译时才可以用意 译法进行翻译。总体而言,汉英两种语言的相似性大 于二者的差异性,因而需要意译的语言单元其实是有 限的。但有些句子尤其是那些富含修辞手法不适合直 译的句子则需要用意译法加以翻译。在翻译中医术语 时,意译法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医医学体系 是中国特有的,在理论和实践上均与西医体系不同。 比如,“乌风内障”是描述眼睛病变引起胀痛的术语, 如果按其字面直译成“black wind interior barrier”,读 者将完全无法理解它的真正意义,因此该术语宜用意 译法译成“glaucoma”(青光眼)较为贴切。有些译者 把“白虎力节”,“牛皮癣”,“天行赤眼”分别直译成 “white tiger joint running”,“oxhide lichen”和“heaven current red eye”。其实“白虎力节”所指症状类似急性 关节炎应意译成“acute arthritis”更适宜;“牛皮癣”是 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名描述的是皮肤患此病后 的样子,可意译成“psoriasis”;中医里“天行”是指流行 性疾病,“赤眼”是指眼睛患病感染的情形,此术语所 指病变相当于西医中的流行性结膜炎,故可意译成“a. cute contagious conjunctivitis”㈤ 一 盯。 上述术语如果采用直译法,那么其英译文不仅不 可读而且歪曲原文本意,这将会使读者感到迷惑、混 乱、无法读懂原文真正涵义,更不用说把中医传播到世 界。所以说意译法在中医术语翻译实践中是不可缺 少的。 3.音译法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也常常用音译法来翻译一些 反映中国独特文化的术语。这些术语在英文中找不到 对等译文,不管用直译法还是意译法都没法完全表达 它们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音译法是最好的选择。我 们知道世界上任何语言的多数词汇短语都可以在其它 语言中找到对等的译文,这些词汇短语是所有人类语 言共同的核心,它们反映了世界上所有国家共同拥有 的事物和现象。但是,一种语言中还存在一些反映国 家民族特色的词汇短语,它们在其它语言中找不到对 等。比如:中国道家的“道”,儒家的“礼”,中医的 “气”和“阴阳”等等。虽然这类词汇短语在一种语言 中只占一小部分,然而它们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反映 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色。中医的多数 术语在英语中都可以找到对等,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具 有中医特色的,它们反映了中医基本理论和辨证论治 思想。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很难将它们的真正内涵 传达出来,这时我们可以采用音译法来避免造成误解 和语义缺失。以“气”的翻译为例,中医中的“气”含 “功能之气”“物质之气”“先天之气”“后天之气”“元 气”“宗气”“营气”“卫气”“真气”心气”“肺气”等等。 那么我们该怎么翻译这个“气”呢?过去,人们常把它 翻译成“energy”,“material force”,“matter”,“matter. energy”,“vital force”,“life force”,“vital power”,“nov— ing power”,“vital eneryg”,等等。但是所有这些英译 版本现今几乎都不被采用了,而音译版本“Qi’’正被越 来越多从事中医翻译的专家学者们认可和采纳,上述 不同种类的“气”可以翻译成“functional qi”,“material ・121・ qi”,“prenatal ql”’,“post—natal”,“original qi”,“pectoral qi”,“nutrient qi”,“defensive qi”,“healthy qi”,“heart qi”,“lung ql”’,等等。再比如“阴阳”“推拿”“太阳” “少阳”“寸口”“合谷”“人迎”“命门”“三焦”这类带 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术语也应采用音译法进行翻 译。总而言之,音译法是中医翻译中一种合理可行的 翻译方法,决非权宜之计,翻译者应合理有效地使用该 法才能带给读者好的译作。 4.音意结合译法 在对中医术语英译的过程中,有时还需用到音意 结合译法。比如:“五脏”(five zang—organs),“六腑” (six fu—organs),“元气”(original qi)“肾气”(kidney qi),和“肺气”(1ung qi)的翻译都用到了此法。事实 上,这种译法并非中医术语翻译原创,它在其它领域中 也广为运用。比如:探戈舞(tango)、雪茄烟(cigar)、卡 片(card)、吉普车(jeep)、啤酒(beer)等的翻译就属于 这一类。这些汉语词汇我们都非常熟悉,而且几乎认 为它们都是汉语本来就有的词汇,实际上它们都是通 过音意结合译法翻译过来的外来词汇。这些词汇的前 半部与汉语拼音相似,后半部是词汇的功能解释或属 性。像“吉普车”中的“吉普”是“jeep”的音译,“车”则 是“jeep”这种车的功能解释。在中医术语翻译实践 中,音意结合译法主要用于各种脏腑、气以及各种处方 的翻译。以“失笑散”的翻译为例,有人把它翻译成 “powder for lost smiles”,但《医方发挥》对它的解释是 “本方具有行血止痛祛瘀、推陈出新的作用,前人用此 方,每于不觉中病悉除,不禁欣然失声而笑,故名失笑 散” 。从该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述把“失笑散”翻 译成“失去笑容的粉末”是多么滑稽可笑。其实,“失 笑散”是疏通淤血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粉。因此,应使 用音意结合译法在拼音翻译后加解释。 5.简化译法 面对一些冗长的中医术语英译文,一些学者提出 简化翻译法,所谓的简化译法是将一些用其它译法翻 译的中医术语译文进行简化的方法。比如:“伤寒”的 英译文为“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温病”的英译文 为“seasonal febrile disease”,“针灸”则被译成“acu— puncture and moxibustion”,这三个译文与三个汉语术 语的意义是一致的,但是它们在结构上显得有些冗长, 如能进行简化则更好。 “针灸”是个常用术语,其英译文“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已被广为接受的,然而近几年有些专家认 为可用“acumox”对其进行简化,这种简化的译法也逐 渐被医药界所接受。“伤寒”和“温病”的英译文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和“seasonal febrile disease” 也类似地被简化成EFD和SFD。实际上,在现代医学 英语中常常用到简化法。比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的简化为SARS;猪 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简化为SIV;获得性免 .1 22. 疫缺乏综合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简化为AIDS等等。 这些术语的简化译文被人们普遍使用而其原来的 形式则几乎没人用。除了复合简化法还有其它一些简 化译法,比如首字母缩略法,短化法,派生法,功能移位 法等等。以短化法为例,中医术语“里虚”刚开始被译 为“asthenia—syndrome in the interior”,显然这个译文 作为术语有点冗长。后来,有些学者就用短化译法把 它译成“interior—asthenia”。同样,中医术语“得气”和 “温针法”分别用短化法译成“acupuncture feeling”和 “warmed acupuncture”而不用原来的“getting the acu. puncture feeling”和“acupuncture with warming the nee— dle by moxa roll”。简化译法使中医术语的译文简洁易 记,其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以上五种方法在中医术语翻译中常分开使用,但 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也和其它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合理使用翻译方法可帮助译者形成好的译文,但译法 终归不是灵丹妙药,好的译文不仅需要译法得当更离 不开译者扎实的语言运用技能和深厚文化背景知识。 四、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医药学在国际上越 来越受欢迎,中医药研究和教学,以及中医药学方面的 学术交流也广泛开展起来。中医翻译不仅仅承担着传 达中医语言信息的任务,更肩负着中西文化交流与传 播的重要使命。同时,翻译过程中医文化特色能否得 以保留以及如何保留不仅关系到中医在世界的推广和 解读,还关系到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问题。 因此,本文从文化翻译的视角探讨中医术语英译策略 不仅可以指导中医翻译者的翻译实践,提高中医术语 翻译质量,也有利于推动中医、中医文化乃至中国文化 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 参考文献: [1]Shuttlewo ̄h,M.and Cowie,M.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35—63. [2]Lefevere,A.eds.Translation,Rewriting,and the Manipulation ofLiterature Fame[M].London:Routledge,2001. [3]兰凤利.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的哲学思考[J].医学与哲 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7):72—73. [4]李照国,朱忠宝.中医英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175. [5]郑玲.中医英语译写教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3:79. [6]郑玲.中医英语译写教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3:79—80. [7]李照国,朱忠宝.中医英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185—187. [8]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5.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