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会成本=平均现金持有量×机会成本率=C/2×K 2. 交易成本=交易次数×每次交易成本=T/C×F 3.最佳持有量及其相关公式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应收账款的成本
1.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1)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提示】只有应收账款中的变动成本才是因为赊销而增加的成本(投入的资金) (3)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即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2.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
主要是指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时,所增加的费用。主要包括:调查顾客信用状况的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等。 3. 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赊销额×预计坏账损失率
增加的税前损益>0,可行。 1.计算增加的收益
增加的收益=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 =增加的边际贡献
=增加的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增加的销售额×(1-变动成本率) (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①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②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新信用政策占有资金的应计利息-原信用政策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2)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存货增加量×单位变动成本×资金成本 (3)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成本增加的抵减项) 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增加×资本成本 坏账损失一般可以根据坏账损失率计算,然后计算增加额。 第三:计算现金折扣的增加(若涉及现金折扣政策的改变) 现金折扣成本=赊销额×折扣率×享受折扣的客户比率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
=新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新的现金折扣率-旧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现金折扣率 3.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增加的税前损益
增加的税前损益=增加的收益-增加的成本费用 【决策原则】 如果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0,则可以改变。 相关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余额/平均日销售额 平均逾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信用期天数
三、最优存货量(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
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D/Q)×K
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单位储存成本=(Q/2)×Kc
由于变动订货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与订货量是反方向变化的,因此,令二者相等,即可得出经济订货量的基本公式。
①经济订货量(Q*)基本公式
②每期存货的相关总成本
再订货点=平均交货时间×平均每日需要量 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设每批订货数为Q,每日送货量为P,则该批货全部送达所需日数即送货期为: 送货期=Q/p
假设每日耗用量为d,则送货期内的全部耗用量为:
当变动储存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相等时,相关总成本最小,此时的订货量即为经济订货量。
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
R=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 =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
商业信用
(1)计算公式:
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折扣率/(1-折扣率)×360/(信用期-折扣期) (2)影响因素:同向——折扣率、折扣期 反向——信用期
2.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决策
①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率大于短期借款利率,应选择享受折扣; ②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率小于短期借款利率,应选择放弃折扣。
短期贷款利息的支付方式有收款法、贴现法和加息法三种,付息方式不同,短期借款成本计算也有所不同。 1.收款法
收款法是在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法。银行向企业贷款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收取利息。
【提示】采用收款法时,短期贷款的实际利率就是名义利率。 2.贴现法
贴现法又称折价法,是指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到期时借款企业偿还全部贷款本金的一种利息支付方法。 【提示】在这种利息支付方式下,企业可以利用的贷款只是本金减去利息部分后的差额,因此,贷款的实际利率要高于名义利率。
3.加息法
加息法是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采用的利息收取方法。在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情况下,银行将根据名义利率计算的利息加到贷款本金上,计算出贷款的本息和,要求企业在贷款期内分期偿还本息之和的金额。
【提示】由于贷款本金分期均衡偿还,借款企业实际上只平均使用了贷款本金的一半,却支付了全额利息。这样企业所负担的实际利率便要高于名义利率大约1倍。 收款法、贴现法、加息法、补偿性余额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比较 收款法 贴现法 加息法 补偿性余额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