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的拖延现状及原因分析

2020-10-23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的拖延现状及原因分析

作者:郑亚杰

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21期

一、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理解及现状

拖延行为作为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在人群中是十分普遍的,同样也存在于我国的大学生群体中。他们刚从高中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中脱离出来,走进自主且更多自由空间的大学生活,这种环境更易成为拖延行为的温床,所以应该对大学生的拖延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可表现在学业、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并对其心理、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拖延行为形成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自我控制能力指的是个体对于外界诱惑的抵抗能力,要求一个人能够按照理智判断行事,克服追求一时情感满足的本能愿望,尤其是在面对干扰和诱惑的时候,还能够控制自身的行为,做该做的事情。自我控制能力与拖延之间呈负相关,自我控制能力低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拖延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遇事就拖延,形成习惯性拖延;另一种则是自我设限,即面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有意为自己设置实现目标的障碍,达到保护自我价值,防止心里受伤的目的。

2.个性特征原因。个性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的形成与环境、教育、社会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联系。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对其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低自尊、低尽责性、“反抗”情绪、完美主义、懒惰都是造成大学生拖延行为产生的个性特征原因。

3.角色冲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学习者的同时,他们还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构筑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各种角色。他们的人际角色和学习者角色之间有时会存在冲突,例如,学生可能遇到复习备考与参加朋友聚会之间的冲突,如果选择参加聚会,就难以维持最初的学习目标,导致复习活动的推迟。

在学习者和人际角色中具有自我决定能力的学生,能够灵活的处理这样的冲突。反之,如果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学习活动受外部调节控制,缺乏自我决定的能力和机会,就很容易产生角色冲突,可能会导致拖延行为的产生。 (二)客观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大学生拖延行为产生的最早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父母如果采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消极的教养方式,而非情感、温暖、理解这类积极的教养方式,那么对于经常受到严厉惩罚或者拒绝、否认、冷淡不理解的孩子来说,直接的反抗太过冒险,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拖延行为来间接违抗父母的命令,期望以此来逃避严厉的惩罚或否认,进而保护自身。

2.学校管理与引导不足。第一,在学生刚入校期间内,学生因为刚刚脱离紧张封闭的高中生活,初到大学各项事务均有自己掌控,拖延行为就已经开始萌芽。高校通常会在入学初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军训,规范学生的作息时间和行为习惯,但是缺少应对拖延行为的讲解。而且近年来很多高校将军训放在第二个学期进行,使大学生缺少了一个缓冲过渡期。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每年的课业情况也发生着和大的变化,而在这一期间,大二学年无疑是一个转折点,是拖延行为从低到高的迅速转折期。在这一学年,课业量以及专业深度都有所增加,但是老师对课业的监督检查却在减少,这两点导致了学生的拖延程度大大增加。 3.任务特征原因

(1)难度。大学阶段影响学生拖延行为比较重要的客观原因是任务的难度,因为大学生活的自主和自由给了学生逃避困难任务的可能性和余地。当学生面对一项困难任务时,更倾向于从当前利益出发选择逃避,以此来减轻自己压力和焦虑感。

(2)重要性。任务的重要性是个体决定是否要将其完成的必要前提,因为现实中存在一些无关任务,对于这些无关任务当然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之下,必须要完成的任务给予人压力感和紧迫感。因为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的,当人们不能回避这样的任务时,他们便会尽量去延迟,将必须要完成的、有压迫感的任务推迟完成,以期在任务完成前期拥有些许的轻松。 (3)喜好程度。个体对任务的喜好程度往往是其拖延行为的有力预测因子,拖延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个体在众多可供选择的活动和行为中选择了某一项而延迟了其他活动,而个体对任务的喜好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这种选择。人们对任务的一种兴趣程度,若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感兴趣则通常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行为,但若任务本身比较枯燥乏味且个体又缺乏兴趣,则会表现出更多的拖延行为。 参考文献:

[1]纪芳.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3,(1):49-51. [2]徐爱红,徐梦吟.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23).

[3]曾月秀.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业拖延的相关研究[J].理论前沿,2013,(4):14-1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王秀芳,刘朝晖.大学生就业拖延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 [5]甘良梅,余嘉元.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及原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 作者简介:

郑亚杰(1980-),女,汉族,内蒙古赤峰市人,硕士,吉林建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大学生心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