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机制构建
吴金铃
[摘要]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紧扣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指明了新时代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校企合作中既要重视企业的“教育属性”,也要重视企业的“市场属性”。文章分析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角度提出补偿机制的构建,推动校企合作长足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成本;产教融合型企业;成本补偿机制
[作者简介]吴金铃(1979-),女,江苏如皋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江苏
苏州
215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典型案例研究”(项目编号:192112568)和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大数据时代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创新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1429)的阶段性成果,还得到了2018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项目批准号:苏教师[2018]12号)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2-0048-07
性”,实现校企共赢。
一、相关研究概述
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现代学徒制,其中以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最为典型。Williamson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归结为交易成本,它包括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和监督交易成本;BeichtU等对德国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和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GambinL等对英国五个行业的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学徒培养的收益展开了深入研究。
国内对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成本的研究主要有冉云芳、石伟平等在对上海、浙江等67家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成本及收益构成;王红英、胡小红等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现代经济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保障职业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提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需要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尽管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但是很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有效需求仍然不强,主要表现为参与的积极性不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投入成本大于有效收益,这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有悖其经营理念,参与职业教育对企业来讲得不偿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就需在校企合作中,既重视校企合作的“教育属性”,也重视校企合作的“市场属482020年1月下教育管理对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程培堽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范式进行了研究。
笔者以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个案,以博世集团参与建设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三星集团参与建设的三星工科大学、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同程学院等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过程的成本构成并对补偿机制构建提出建议。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本构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必然会发生相关的成本,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所发生的各种资源耗费就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比较,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本比较高,既包括校企合作初期固定资产的投入,也包括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变动成本的投入;既有校企合作过程中人员流失造成的沉没成本,也有企业对合作院校选择不当所造成的机会成本等(见表1)。
表1
校企合作主要成本构成要素
校企合作阶段
成本主要构成要素固定资产投入成本
校企合作初期
合作保障机制建设成本校企接洽产生搜寻成本合作院校选择产生机会成本人才培养成本
校企合作中期
企业运营产生变动成本学生中途流失产生沉没成本
校企合作后期
学生实习转就业的挽留成本参与学校科研及项目建设成本
(一)校企合作初期投入成本
1.固定资产投入成本。无论采用哪种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在合作初期都会产生固定资产投入。以“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为例,虽然企业
第2期(总第954期)参与建设的产业学院一般位于职业院校内,且不同性质的企业在产业学院建设初期投入的固定成本会有一定的差异,但一般都要产生场地的租赁费用、布置费用、设施设备的投资建设费用等。例如,同程学院建设初期的固定成本投入就包括公司场地的租赁费用、用于旅游电子商务运营的电脑设备及各种在线软件的投入费用等;三星工科大学的建设成本包括各种大型设备的购置装备费用、各种生产设计软件的投入费用等,这些都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的范畴,一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2.合作保障机制建设成本。为了保障校企合作能够顺利开展,在项目进行之前校企双方会建立一整套的合作保障机制,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建立需要投入一定的建设成本。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无论是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还是“产业学院”模式,在校企合作初期保障机制的投入既包括聘请第三方机构审定“校企合作协议”及“校、企、生三方协议”的投入成本;还包括拟定校企合作期间《学生管理条例》《学生激励条例》的投入成本;也包括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管理人员的培训成本,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及宣传成本等。
3.校企接洽产生搜寻成本。搜寻成本的概念最初是在金融学中出现的,指的是在金融市场中搜寻活动本身所要花费的成本,有的时候也包括在搜寻过程中等待下一次机会所要付出的代价。搜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例如,投入广告寻找合作对象为显性成本,而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定位合作对象则为隐性成本。
在我们国家,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的人才对接一般是在毕业阶段通过举办针对就业的人才招聘会来实现,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校企合作的第三方服务平台。职业院校和企业由于属性不同,面对的是不同的市场,平常信息交流不多,所以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企业在合作院校的选择上会产生广告、接洽、商谈、谈判等搜寻成
2020年1月下49“产业学院”第2期(总第954期)本及决策成本。
4.合作院校选择产生机会成本。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在生产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其选择一种用途,便放弃了在其他替代用途上可获取的收益,而所放弃的收益中最大的就是这一特定用途的机会成本。企业选择一家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意味着它将会放弃其他合作机会,除非本次校企合作项目非常成功,所取得的经济收益远远大于它的成本,否则机会成本就会很大。生产性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机器对学徒进行培训,那么由于学徒的机器利用效率低导致废品率增加也是机会成本的一种。当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时,由于师傅在带学徒过程中会对自身工作效率造成影响,由此带来的自身工作效率的降低也属于机会成本的范畴。
(二)校企合作中期投入成本
1.人才培养成本。一旦校企合作协议达成,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将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无论是“现代学徒制”模式,还是“产业学院”等其他模式,企业在合作中作为教育主体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课程的设置、学校教师的企业培训等,都需要付出成本。对于主要实践基地在职业院校的,如产业学院的建设,企业还需派出专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制造出不合格产品造成的损失或者在企业服务中由于业务不熟练造成的投诉赔偿费用、争议解决费用等也构成成本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会为表现优秀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奖学金和奖教金,如同程奖学金、奖教金等,也是企业人才培养成本的组成部分。
2.企业运营产生变动成本。在经济学中,随着产量变动而动的成本是变动成本。根据企业性质不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变动成本会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包括生产材料成本、人工费用、管理费用等。生产性企业如和苏州工业园502020年1月下教育管理区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德国博士集团、三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生产制造业为主,在校企合作中的变动成本主要表现为生产材料的耗费、参与学生的培训费用、工资福利费用等;服务性企业比如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旅游电子商务作为主要业务,主要为旅游者出游提供在线服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它的变动成本主要表现为员工的培训费用、劳动报酬、福利等。
3.学生中途流失产生沉没成本。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沉没成本是学生在经过前期培训上岗后由于岗位不适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期望值过高等原因选择中途退出校企合作项目所产生的成本,主要表现为前期投入搜寻与决策成本、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管理成本等。由于学生中途流失致使前期的成本付出付之东流,从而产生沉没成本。
(三)校企合作后期投入成本
1.学生实习转就业的挽留成本。“搭便车”现象是指参与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在培养成熟后却被未参与校企合作培养的企业以各种优惠条件挖走的现象。为了防止“搭便车”现象产生,防止自身培养的优秀学员被竞争对手挖走,企业在学生实习转就业期间一方面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企业文化宣讲,加深学生的企业认同感;另一方面要以更优厚的薪资和福利来挽留学生在本企业就业,这些都构成校企合作后期的投入成本。
2.参与学校科研及项目建设成本。随着校企合作的阶段性结束,合作院校会将校企合作过程进行总结或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会协调合作企业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以及成果奖励的申报,这也需要企业投入人力资源协助完成。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同程学院在阶段性建设结束后,就把校企合作成果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主要合作团队成员也联合申报了相关省、市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并开展了
教育管理跟踪研究,这些都需要企业的配合和投入。除此之外,根据校企合作成果,还会进行校企合作教材的开发、在线课程的建设等,也会产生一定的费用。以上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所花费的成本既可能表现为外显成本,也可能表现为内隐成本,但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将会影响企业收益。
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付出的成本一方面要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满足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付出的成本有以下影响因素:
(一)政府政策导向及扶持方式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等进行管理时,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地位,此后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办法也规定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激励手段是税费减免。有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和税费减免的扶持,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数量大规模增长。根据《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2017)》调查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职业教育集团数量已经达到1406个,共有成员35945个,其中行业企业占比近73%。
(二)行业的服务意愿及服务能力
在我们国家,行业组织的名称一般称为“行业协会”。根据民法的规定,行业协会属于社团法人,是一种民间组织,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属于非营利性机构。作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桥梁和纽带——行业协会,应该具备较强的服务意愿和服务能力,对于政府颁发的政策法规能够及时解读并号召行业贯彻实施,对于企业和职业院校的需求及时把握并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从而有效减少校企
第2期(总第954期)合作的搜寻成本,降低机会成本。
(三)校企合作的规模及周期
在企业合作初期投入固定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的规模越大,企业所获取的净收益就越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周期也会影响企业的收益率。根据冉云芳、石伟平等的研究,当学生实习周期满3个月时,企业的短期收益=短期成本,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的状态;当学生实习周期达到12个月时,企业的收益达到最大化。因此,只有当校企合作的周期和规模达到一定的量,才能更大限度地补偿企业成本。
(四)职业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
服务企业是职业院校的本职要求之一。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校企合作双赢的目标。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借助企业环境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投入一定的成本。为了补偿企业投入成本,职业院校要提高自身服务企业的能力。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熟练人才,从而降低企业的员工培训成本;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可以借助自身所拥有的先进技术条件、人力资源条件等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市场分析、技术攻关、项目咨询等服务,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来补偿校企合作中的投入成本。
(五)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诚信度
所谓诚信度,是指一个人诚实和讲信用的程度。一个人诚信度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人格品德,另一方面取决于期望值的实现程度。根据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的观点,期望不等于现实,期望与现实之间会出现三种结果,即期望大于现实、期望等于现实、期望小于现实。当期望大于现实时,人们往往由于对现实的失望诚信度会急速下降。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参与校企合作一旦诚信度下降,就会出现单方面不履行校企合作协
2020年1月下51第2期(总第954期)议而中止校企合作项目、中途退出校企合作的行为。站在教育的立场,学生退出校企合作基本不需要承担任何损失或承担的损失较小。但是对于企业而言,校企合作初期投入的相关搜寻与决策成本、学生招聘和培训成本将付之东流,产生沉没成本。
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本补偿机制构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校企双赢的模式。为了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意愿度,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应共同努力、多点出发,共同构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成本的补偿机制。
(一)政府:积极转变扶持方式,降低企业合作初期投入成本
1.进行“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助推企业以品牌促效益。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校企合作实施比较好的西方国家,均对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企业角色有着明确的法律定位,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经过行业认证的企业才有资格成为“教育企业”。
我们国家对于校企合作中的企业要求不高,只要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有校企合作意愿的企业都可以参与职业教育,这就导致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数量较大但质量不高。2018年出台的首次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这有利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获得一个特殊身份,可以获得一定的企业荣誉和社会声誉;有利于企业的品牌建设和文化推广,更好地在行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从而实现以品牌促进效益的增长。
2.针对行业差异,合理制定企业补偿机制。企业根据在国民经济中从事业务性质的不同,分属不同的行业。不同行业因为生产模式和从事业务等的不同,其成本投入会有不同的差异。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522020年1月下教育管理同程学院和三星工科大学为例,同程学院的合作企业是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以提供在线旅游服务来获取利益,所以在校企合作中前期投入主要以培训员工产生的培训成本为主。而三星工科大学的合作企业是三星集团,以生产制造业为主,在校企合作产业学院的初期建设中的投入既包括人力资源的投入,更多的则是固定资产的投入,其初期的投入成本远远大于同程学院的初期投入成本。因此,政府在制定校企合作企业补偿机制时,应考虑行业的不同特点,合理制定企业补偿机制。
3.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项补贴。补贴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给企业发放的财产性资助行为。目前我国政府对于企业的补贴主要有财政贴息、研究开发补贴、政策性补贴三种。针对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补贴,建议政府借鉴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政府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区域设计不同的补贴体系的做法。同时,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进行专项补贴,从而冲减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
(二)行业:规范行业秩序,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减少校企接洽及竞争成本
1.规范行业秩序,杜绝“搭便车”现象,减少企业竞争成本。缩减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渠道之一。为了从市场上获取薪资低又具备其生产或服务所需的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源,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往往是企业青睐的对象。但是,竞争对手往往以高于校企合作企业的薪资和待遇将学生从合作企业挖走,俗称搭便车”现象,造成校企合作企业的人才流
失。为了挽留自身所培养的学生,合作企业往往也要以对等或高于竞争对手的薪资或福利来挽留学生,导致企业竞争成本增加。因此,行业组织、行业协会应规范行业秩序,制定行业标准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育管理来规范企业竞争行为,杜绝“搭便车”现象等恶性竞争。
2.有效协调校企合作,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市场中的供需双方由于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存在一方信息掌握充分而另一方信息缺乏的情况。一般来讲,信息掌握充分的一方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信息掌握不充分的一方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校企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亦会影响校企双方的合作关系,导致企业在获取职业院校信息时产生比较高的时间成本和搜寻成本。
为解决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获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建议各地行业组织、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第三方组织的作用,牵头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面向企业、职业院校、学生三方主体,有针对性地提供三方所需的信息。具体来说,为企业提供职业院校办学资质、院系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毕业生情况等信息;为职业院校提供企业资质认定、企业人才需求等信息;为学生提供岗位需求等信息。
(三)企业:选择对口合作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归属感,减少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1.选择对口合作职业院校,采取多样化培养模式。职业院校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教育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根据行业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性职业院校和专业性职业院校。例如,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侧重于培养旅游类人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侧重于培养农业类人才;无锡商业职业学院侧重于培养商科类人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是综合培养类学校。校企合作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学校的层次。例如,以一线操作或服务需求为主可以选择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合作对象;以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为主可以选择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合作对象。除此之
第2期(总第954期)外,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所在的行业,重点选择与行业人才培养一致的学校作为合作对象,减少合作院校选择中产生的机会成本。
校企合作有现代学徒制培养、企业学院培养、订单班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培养周期,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举,从而使自身的人才培养成本降到最低。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组织成员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组织文化,包括表面层的物质文化、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核心层次的精神文化。校企合作中,为了减少在校企合作中期学生流失产生的沉没成本和校企合作后期学生实习转就业期间的人才流失所造成的挽留成本,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树立企业形象,建立企业品牌,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文化培训、团队拓展、企业激励等形式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价值感,这些感觉最终会转化为学生的归属感,而归属感一旦形成,会使校企合作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最终产生投桃报李的效应,可以有效杜绝人才流失产生的沉没成本。
(四)学校:提升软实力,合理制定实习周期,降低后期合作成本
1.提升软实力,加强学校服务企业的能力,补偿企业成本。约瑟夫·奈教授把构成职业教育的因素归为两大类:硬实力和软实力。校企合作中,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派遣专业师资进企业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横向科研项目,帮助企业突破生产性技术瓶颈,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可以开设网络在线共享课程,实现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共享,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操作水平,从而减轻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成本。职业院校可
2020年1月下53第2期(总第954期)以从以上两方面着手,提升自身软实力,服务企业,从而补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投入的成本。
2.制定合理校企合作周期,提升企业收益率。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校企合作周期满3个月,企业才达到盈亏平衡状态;校企合作满12个月,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如果校企合作时间太短,则无法深入开展各项活动,校企合作效率将会受到影响,因此,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合作的周期应该大于3个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可以采用“2+1”教学模式,即学生2年时间在职业院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1年去企业进行企业实践。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产业学院”模式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学生在“产业学院”内一边学习,一边企业实践,3年的企业实践时间累计达到12个月。通过这样两种方式,确定最佳的校企合作周期,从而使企业在校企合作周期内收益达到最佳。
3.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减少流失成本。对于校企合作后期产生的学生流失,一方面,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前期应全方位进行项目宣传,让学生全面透彻了解项目的实施方法、管理体制、薪资待遇等,从而客观评估自身参加校企合作项目的可行性,降低自身参与项目的期望值。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在校、企、生三方协议签订以后,教育学生遵守协议相关规定,诚实守信,按照协议有关规定完成校企合作项目。对于学生出现的中途退出等破坏协议的不诚实守信现象,学校应制定违约赔偿机制,提高学生退出成本,防止学生中途流失,从而减少流失成本。
五、结语
根据《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要求,校企合作要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迈入新时期的历史潮流下,仍然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认识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既具有“教育属性”,也具有“市场属性”。542020年1月下教育管理在国家“放管服”改革中,政府和行业对于校企合作要采用多样化引导手段,发挥政府和行业市场参与者的角色,拓展政府补偿校企合作企业成本的渠道;尝试将金融资本融入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推向市场,以市场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1]程培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分析:交易成本范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4(34):27-32.
[2]韩亚召,熊旭《.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年度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召开[EB/OL].(2017-12-04)[2018-10-08].http://edu.people.com.cn/GB/n1/2017/1204/c1006-29685296.html.
[3]李素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壁炉现象”的成因与补偿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4):5-11.
[4]冉云芳,石伟平.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成本、收益构成及差异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9):56-66.
[5]冉云芳,石伟平.企业参与办学成本收益几何[N].中
国教育报,2016-07-12(5).
[6]石伟平,王启龙.促进校企规范合作全面推进产教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15-18.
[7]王红英,胡小红.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成本与收益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23):58-62.
[8]王启龙,石伟平.德、奥、澳三国现代学徒制补贴政策:经验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7(1):66-73.
[9]BEICHTU,WALDENG,HERGETH.KostenundNutzenderBetrieblichenBerufsausbildunginDeutschland[M].Bielefeld:Bertelsmann,2004.
[10]GAMBINL,HASLUCKC,HOGARTHT.RecoupingtheCostsofApprenticeshipTraining:EmployerCaseStudyEvidencefromEngland[J].EmpiricalResearchin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2010(2):127-146.
[11]Williamson,OliverE.TheEconomicsofOrganization:TheTransactionCostApproach[J].The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81(3):548-577.
[参考文献]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