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6~20页。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要引导学生在折一折、拼一拼、围一围、画一画等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做”出平面图形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注重练习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利用三维的体认识二维的面、利用已知图形认识未知图形,并在这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积木、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三角形和圆·················1课时
练习四····························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新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已经认识的立体图形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分、画、围、印等操作活动中,利用三维的“体”来认识二维的“面”,并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借助已经认识的立体图形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难点:
组织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感悟形与体、形与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谈话: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一些,你能来介绍下它们吗?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发一些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几个面?
这些是立体的物体,今天我们就用我们认识的这些立体的物体来认识一些新朋友。
二、搭积木 1、出示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请每组同学一起搭一搭,再说说用了什么形状的积木 交流
小结:你们发现平的面容易搭,弯弯的面不好搭,今天我们就请出这些平的面。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基础,对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获得的。因而一开始通过用已认识的立体图形搭积木来自然区分曲面和平面,突出平面图形的学习。】
二、认图形
1.立体引入画图形。 出示例图
谈话:把这些物体像这些小朋友一样按在纸上印一印、画一画,看看你会画出什么样的图形?
2.动手操作并交流。
①收集多个学生作品,展示于黑板上。追问:是从什么形状的积木上画下来的?(选几个说一说)
②讨论分法:那么它们是从哪个图形身上请出来的呢?(指名黑板前来分,贴在相应的立体图形图例下方)
③交流:你们分成了几组?为什么这样分?(三组) 3.体形联系定名称。
①师指第一组图形:像这样从长方体身上画下来的平平的面,就叫长方形。板书:长方形
②提问:这些从正方体身上画下来的平平的面,叫什么名字呢?你会帮它们起名字吗?板书:正方形
③这些从圆柱体(配合手指着圆柱体上下两个面)身上画下来的这两个面就叫做圆。板书:圆
④示范:三棱柱可以画出什么面?把三角形画出来。板书:三角形 4.语言描述促内化。
①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正方形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呢?圆呢?
②书空画一画这些图形。
小结:这些图形你能摸一摸它们,有几个面呢?简单介绍板书:平面图形 动态展示建表象。 游戏:图形娃娃想要为大家表演舞蹈,你们欢迎吗?一会儿谁出场,我们把它的名字喊出来,好吗?(多媒体快速展示各种摆放位置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丰富表象。)
6.联系生活找图形。
①书上17页试一试。说说各是什么图形?
②师: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图形,你能找到吗?(生举例)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面”从“体”得,体现教材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意图;再通过 “分图形”、“体形联系定名”“语言描述”以及“变式展示”等环节来学习图形的特征体形联系紧密,易于学生接受,掌握。】
四、操作 1.围一围。
①4根小棒:围一个今天学到的图形。追问:用4根小棒你能围成一个长方形吗?为什么?(正方形)
②6根小棒:围一个今天学到的图形。(长方形:可横着摆;可竖着摆。)
谈话:其实不仅小棒可以围,皮筋也可以围呢? ③出示钉子板:试着围我们认识的图形
为什么没有人围圆形呀?好围吗?
2.画一画。 ①看方格纸
师:你能在方格纸上看到一个一个的小正方形吗? 你能看到长方形吗?
你能看到大一些的正方形吗?
生:指给同桌看一看。(指四个点) ②画长方形、正方形
师:把你看到的其中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画出来。(先点四个点、再连线)
③同桌再互查:画得对不对,好不好? 出示学生把正方形画成长方形的作业,进行纠错辨析。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活动“数一数”“围一围”“画一画”来进一步凸显图形的特征,并形成一些技能。】
3.数一数(书上18页第3题。)。
①师: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读题后追问:你读出了几个要求? ②独立完成并交流展示。 五、拓展 1.正方体
① 每组选一个正方体积木,由组长开始,每人选一个面,画在白纸上。 ②观察你们组画出的图形,有什么发现? 小结:正方体的六个面是同样大的。 2.长方体
①每组选一个长方体积木,先仔细观察再猜猜这次最多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为什么?
②由组长带领组员画图验证。 六、总结全课
1.今天的数学课好玩吗?我们又交了哪些新朋友?
2.明天让我们带上小剪刀来继续玩图形!
、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平面图形。 2.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或拼一拼,加深对常见图形特点的直观认识。
3.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巩固对几种图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
巩固对这几种图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今天啊,我们将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想一想:要搭一个正方形至少要用几根同样长的小棒?(4根)
要搭一个长方形至少要用几根同样长的小棒呢?拿出6根小棒,动手试一试 1.“练习四”第1题。
(1)要求学生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搭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搭的?
(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图形?试一试,让学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3)8根小棒不仅可以搭出三角形、长方形,还能搭出正方形吗?
追问:搭一个正方形至少要用4根小棒,搭2个正方形呢?搭3个呢?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棒围一围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小朋友们会折纸吗?你知道怎样叫对折吗?
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一次会得到什么图形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动手试一试
指名展示,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对折的? 2.“练习四”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叫对折两次?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参与教科书说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练习四”第3题。
(1)活动说明:下面我们再来动手画图形。这是一张方格纸,想一想利用上面这一条条横线和竖线可以画出今天学的什么图形呢?为了画得规范、漂亮,有什么要注意的?下面就请你们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并注意指导。
(3)交流评价: 完成的小朋友请同桌评一评,说说画得怎么样。展示错误的画法让学生互相辨析。
(4 )问:你能画个三角形吗?试一试。 4.“练习四”第4、5题。
(1)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想一想怎样才能折出两个三角形,动手折一折,再交流,能折出两个长方形吗?
(2)问: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交流后播放动画展示
同桌讨论、交流,让学生先试一试,然后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在操作交流中感悟图形的特征,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和变化。】 5.“练习四”第6题。
出示第6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每组图形的排列规律,在让他们按规律接着画图形。
提醒:每几个一组?画出一组即可。 6. “练习四”思考题。
(1)先和学生一起数一数左图中长方形的个数,重点帮助他们发现图中由2个长方形所拼成的大长方形,因此一共有3个长方形。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后面两题, 7.“练习四”动手做。
(1)用书附页中的图形,照样子拼出书上的三种图形。
(2)试一试,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拼图,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四、总结评价: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