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3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狼籍(jí) 惟妙惟肖 琐屑(xuè ) 诚惶诚恐 ..B.翘首(qiáo) 韬光养晦 热忱(chén) 恹恹欲睡 ..D.悄然(qiǎo) 安之若素 炽热(zhì) 坦荡如坻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风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山峰奇形怪状,真是别具匠心啊! ....
C.她随手把一颗石子扔进湖里,一圈圈涟漪在平静的湖面荡漾开去。 ..
D.西方文化有西方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有中国的特定思维,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应相....互包容和尊重。
3.(3分)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
C.呵斥(hè ) 殚精竭虑 黝黑(yǒu) 无动于衷 ..
B.在中美经济贸易谈判中,美方代表总是没有明确态度,他们的真实意图难以捉摸。....
B.《简・爱》中,简・爱正沉浸在筹备自己婚礼的喜悦中,梅森突然出现了,他揭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秘密﹣丹特上校的妻子还活着!
C.《水浒传》中,绰号为“青面兽”的人与一帮好汉合伙干了一件大事﹣﹣智取生辰纲。
D.《昆虫记》中,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食粪虫的劳动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他还称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 4.(3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B.这里有龙、凤、狮、虎,有白兔、彩蝶、有水中青莲、有雪地红梅、还有白云缭绕的天安门和牡丹峰。
C.是要去上海呢,还是去南京,我们暂时还没有决定。 D.“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厂长严肃地问,“同志们。”
5.(3分)语言运用﹣﹣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A.生活如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B.生活如山,循径登山,宽容为径,方知山之高大
C.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D.生活似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6.(3分)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幸。”
B.一位同学在邀请老师来家中做客时说:“下个周末,我和父母一定在府上恭候您大驾。”
C.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十分乐意。 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7.(12分)默写句子。
(1)《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 (2)《饮酒》: ,悠然见南山。 (3)《春望》:白头搔更短, 。 (4)《龟虽寿》: ,志在千里。 (5)《与朱元思书》: ,望峰息心。
(6)《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7)《白杨礼赞》: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 ;……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 ,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8)《使至塞上》中运用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戍边战士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 , 。
(9)《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敌军攻城的气势的句子是: , 。 二、阅读(50分)
8.(12分)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一块有思想的石头
王伟锋
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
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一天,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
花纹石被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捡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
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
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 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了下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
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褐色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
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
了。
(摘自《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头的遭遇,揭示了命运的多边性,表达了对世人盲目逐利行为的批评。
B.“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山里疯狂地挖掘石头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C.褐色石感激把自己带出大山的小男孩,实实在在地报答人家,这体现了它的知恩图报。
D.小说采用拟人的手法,从褐色石的角度展开叙述,赋予褐色石“人”的情态,构思新颖。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3)小说叙写花纹石被带出大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到褐色石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你认为它是幸运还是悲哀?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9.(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
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 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 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
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按照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为此有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
⑧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1)下列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范不应超过4米。 B.构成斑马线的白色粗实线须平行排列。 C.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 D.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
(2)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文章第⑧段“唯有”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0.(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2018年9月12日,习水县举办书法现场赛(含学生),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仅6岁,这成为今年遵义地区书法一个亮点。习水县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报名参观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这对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摘自《遵义晚报》,有删改)
(1)根据以上几则材料,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2)根据【调查数据】概括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 (3)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 。
A.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B.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C.有大多数人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字了。 D.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11.(11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资治通鉴•唐纪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衡于虑 .
③创业与守成孰难 .④征与吾共安天下 .
乱: 衡: 孰: 安: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译文:
(3)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何相似之处? 12.(6分)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画面。 (2)下列对于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谩”写出了词人心中的无奈。 B.这首词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直接抒发了词人对自由生活的炽热向往。
C.整首词通过对仙境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想要摆脱现实束缚的愿望和追求高远境界的豪情,气势恢宏,充满了强烈的浪漫色彩。
D.全词用豪放派的写作风格更加突出了词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彷徨之情。 四、综合性学习(10分)
13.(10分)在“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中,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10月19日在成都举行。黄坤明出席并讲话,强调要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1)请你为“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并根据这个活动主题说说开展这次活动目的。 主题: 目的:
(2)现代网络有一些术语,赋予一定含义,如“菜鸟”,意思就是指初级水平的人。请你在下列词语中任选两个说出它们的意思。
①潜水 ②点赞 ③抢沙发 ④萌萌哒 ⑤顶 ⑥闪 (3)根据下面的对话,请你代九(1)班班长拟写一则通知。
班 长:区科技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了,周六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去那儿吧。 团支书:好啊。听说里面增设了八大行星体验展台,难得一见。
班 长:是啊,那里还可以借乐高玩具,凭个人借书卡每次可借 10 天。这几天
去的人很多。
团支书:那我们就去那里做志愿者吧,帮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打扫卫生,维持秩序。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班 长:上午 8 点整,在学校门口集中出发。 团支书:好的。写通知和点名的事就归你了。 五、写作(60分)
14.(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018-2019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3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狼籍(jí) 惟妙惟肖 琐屑(xuè ) 诚惶诚恐 ..B.翘首(qiáo) 韬光养晦 热忱(chén) 恹恹欲睡 ..D.悄然(qiǎo) 安之若素 炽热(zhì) 坦荡如坻 ..【分析】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
【解答】A.错误,“狼籍”的“籍”应为“藉”,“琐屑”的“屑”应读“xiè”; B.正确;
C.错误,“呵斥”的“呵”应读“hē”;
D.错误,“炽热”的“炽”应读“ch씓坦荡如坻”的“坻”为“砥”;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风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山峰奇形怪状,真是别具匠心啊! ....
C.她随手把一颗石子扔进湖里,一圈圈涟漪在平静的湖面荡漾开去。 ..
D.西方文化有西方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有中国的特定思维,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应相....互包容和尊重。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词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词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词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使用不恰当,“别具匠心”意思是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用来形容人工的景观,此句是描述自然风景,因而不能用“别具匠心”。 BCD.使用恰当。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C.呵斥(hè ) 殚精竭虑 黝黑(yǒu) 无动于衷 ..
B.在中美经济贸易谈判中,美方代表总是没有明确态度,他们的真实意图难以捉摸。....
3.(3分)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
B.《简・爱》中,简・爱正沉浸在筹备自己婚礼的喜悦中,梅森突然出现了,他揭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秘密﹣丹特上校的妻子还活着!
C.《水浒传》中,绰号为“青面兽”的人与一帮好汉合伙干了一件大事﹣﹣智取生辰纲。
D.《昆虫记》中,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食粪虫的劳动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他还称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能力。名著阅读需要我们平时多下功夫,认真阅读原著,掌握所读小说的相关重点情节。
【解答】A.有误,记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人,不是英国人;
B.有误,梅森揭露的是罗切斯特家里关着患有癫痫病妻子的事实,不是丹特上校的妻子还活着;
C.有误,“青面兽”杨志是押送生辰纲的人,不是智取生辰纲的人,智取生辰纲的人是绰号为“智多星”吴用与一帮好汉;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这类问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4.(3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B.这里有龙、凤、狮、虎,有白兔、彩蝶、有水中青莲、有雪地红梅、还有白云缭绕的天安门和牡丹峰。
C.是要去上海呢,还是去南京,我们暂时还没有决定。 D.“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厂长严肃地问,“同志们。” 【分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解答】A.“三、四十岁”是约数,故此去掉顿号。 B.“彩蝶”“青莲”“红梅”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这是分句。 C.正确。句子是陈述句,不是选择问句。 D.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尾。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熟练掌握标点符号的运用,顿号在表示具体的数字时可以用,例:三组、四组同学留下值日。
5.(3分)语言运用﹣﹣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A.生活如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B.生活如山,循径登山,宽容为径,方知山之高大 C.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D.生活似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分析】这道题要注意句式特点,根据所给范例,所填位置词性、顺序把握好即可解答。根据“宽容是曲,和曲而歌”可知句式特点为:宽容是/为+(名词)+动词+(前一名词)+动词。
【解答】根据句式特点为:宽容是/为+(名词)+动词+(前一名词)+动词。可知,只有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满足这一句式特点,排除A/B/D。 故选:C。
【点评】这种题难度不大,主要要找到句式特点这一突破口。 6.(3分)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幸。”
B.一位同学在邀请老师来家中做客时说:“下个周末,我和父母一定在府上恭候您大驾。”
C.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十分乐意。 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的得体。
【解答】解答这道题时,我们要注意因为考查的是语言的得体,说话要分对象,看场合,有礼貌,有分寸等,分析本题。
A.有误,对象用错,“略尽绵薄之力”是自谦的话,不能用在别人身上; B.有误,“府上”敬词,称对方的住所或故乡;
C.有误,“莅临”是指来到;来临,光临。是含有敬辞的书面语!不能用于指自己; D.正确; 故选:D。
【点评】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7.(12分)默写句子。
(1)《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2)《饮酒》: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3)《春望》: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 (4)《龟虽寿》: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5)《与朱元思书》: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6)《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7)《白杨礼赞》: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 绝不旁逸斜出 ;……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 纵横决荡 ,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8)《使至塞上》中运用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戍边战士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 萧关逢候骑 , 都护在燕然 。
(9)《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敌军攻城的气势的句子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解答】答案:
(1)芳草萋萋鹦鹉洲(重点字:鹦鹉) (2)采菊东篱下(重点字:篱) (3)浑欲不胜簪(重点字:簪) (4)老骥伏枥(重点字:骥) (5)鸢飞戾天者(重点字:戾) (6)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绝不旁逸斜出 纵横决荡(重点字:荡) (8)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重点字:候) (9)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重点字:摧)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 二、阅读(50分)
8.(12分)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一块有思想的石头
王伟锋
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一天,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
花纹石被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捡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
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
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 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了下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
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褐色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
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
(摘自《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头的遭遇,揭示了命运的多边性,表达了对世人盲目逐利行为的批评。
B.“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山里疯狂地挖掘石头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C.褐色石感激把自己带出大山的小男孩,实实在在地报答人家,这体现了它的知恩图报。
D.小说采用拟人的手法,从褐色石的角度展开叙述,赋予褐色石“人”的情态,构思新颖。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3)小说叙写花纹石被带出大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到褐色石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你认为它是幸运还是悲哀?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分析】本文通过描写褐色石头的经历揭示了命运 的多变性,在获得一些东西的同时或许也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这一主题,小说意在抨击这种盲目的逐利行为和把美占为已有的自私行为。
【解答】(1)此题考察了文章分析的甄别。
“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不认识它是一块上好的翡翠,还以为它是一块没用的石头。
A、C、D三项分析正确,故选B。 (2)此题考察了句子的赏析。
赏析句子时的格式为:此句运用了xx修辞或者细节描写,生动的写出了(浅层意思),表达了(深层意思),此题的深层和浅层意思即可回答人物性格。 此处赏析的句子运用环境描写,再从浅层和深层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3)此题考察了情节对于全文的作用。
一般说来,一个故事情节对于全文的作用,往往从主题方面或者对于其他情节的作用来分析,此处的情节的作用为:褐色石原本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正是花纹石被带出大山,
打破了褐色石平静的生活,它开始对自己的命运感到“不平”,这样写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整个故事曲折有致。
(4)此题考察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
回答该题有很多角度,可以认为褐色石是悲哀的,也可以认为是幸运的,注意要答出理由。回答理由时,越深入越好。 答案: (1)B。
(2)示例1:环境描写,描写了山间小溪旁边动物们玩耍、嬉戏的自由生活,突出了褐色石居住环境的美好和它的幸福、满足之感,并与文末褐色石被关进保险柜生活在黑暗中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示例2:本段文字句式整齐,节奏欢快,有一种韵律美;语言生动有趣,描摹各种动物活动情态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从而强烈感受到褐色石生活环境的美好。
(3)褐色石原本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正是花纹石被带出大山,打破了褐色石平静的生活,它开始对自己的命运感到“不平”,这样写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整个故事曲折有致。 (4)①我认为褐色石是悲哀的。
第一层:理解肤浅,仅仅摘抄或引用或化用小说中的有关语句得出结论,缺乏思考。(1~2分)
示例1:因为褐色石最后被锁进了保险柜。
示例2:因为褐色石最终生活在一片深沉的黑暗中,没人理会它。 示例3:因为褐色石失去了原先美好的居住环境和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二层:理解较为深刻,有一定的思考,能从人生观或价值观方面揭示出悲哀结局产生的原因。(3~4分)
示例4:因为褐色石追求自身价值被发现(人生价值的实现),但最终还是被锁进保险柜(被“埋没”)。
示例5:因为褐色石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但最终却失去自由、美好的生活,也失去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第三层:理解深刻,思考深入,能对其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追求进行批判,从而揭示出悲哀的深层原因。
示例6:因为褐色石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内心不平。开始追求自身价值的被发现,最后又无法接受被锁进保险柜的结局。它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说明它并不清楚自身最宝贵的价值是什么、内心的真正追求是什么,这揭示了其更深层次的悲哀。 ②我认为褐色石是幸运的。
第一层:理解片面,仅仅看到小说的部分情节以及表面现象而得出结论。(1分)
示例1:因为褐色石想要被带出大山的愿望实现了。 示例2:因为褐色石是一块翡翠,最终被发现了。
第二层:对小说有一定的理解,有一定的思考,能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揭示幸运的原因。(2~3分)
示例3:因为褐色石有见识世面、出人头地的梦想,最终它如愿以偿了。(褐色石是一块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其自身的价值被发现了。)
示例4:因为褐色石是一块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它有着自己的梦想:见识世面,出人头地。她被雕刻大师精心雕琢成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赢得了很多人的掌声和赞美。
第三层:思考深刻,能从其经历引发的反思中得到更深刻的人生感悟。(4分) 示例5:褐色石不安于现状,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虽然最终结局并不完美,但这一经历促使它对自己人生追求(人生价值)有所反思和感悟。这种感悟和反思才能体现出它是一块真正的“有思想”的石头,这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能获得这笔财富,也是一种幸运。
【点评】此题考察了文章分析的甄、句子的赏析、情节对于全文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
9.(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
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 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 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
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按照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
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为此有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
⑧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1)下列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范不应超过4米。 B.构成斑马线的白色粗实线须平行排列。 C.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 D.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
(2)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文章第⑧段“唯有”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斑马线。第一段提出说明对象。第二段到文末依次介绍了斑马线的起源,斑马线之“最”和斑马线的作用。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的能力。
A.有误,原文说的是“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不是说“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范不应超过4米”; B.正确。
C.有误,原文说的是“按照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而不是说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
D.有误,原文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并不是说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 故选:B。
(2)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看划线句,这里运用了数据,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然后按照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模式解答即可。从具体的数据“三年、1.4万、3898
人”准确说明了,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数量之多,致死人数之大,突出强调了斑马线的重要性,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说明对象。一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会在题目处或首段提出。根据本文第一段的内容可知说明对象是斑马线,第二段到文末依次介绍了斑马线的起源,斑马线之“最”和斑马线的作用。
(4)本题考查说明语言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唯有”意思是只有,是说守法守序,才能守护好“斑马线”。强调“守法守序”的重要性,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答案: (1)B
(2)具体说明近三年来,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之严重,强调了重视斑马线作用的重要性。
(3)了斑马线的起源,斑马线之“最”和斑马线的作用。
(4)不能删。“唯有”强调了“守法守序”对守护斑马线的重要,如果删去,就不能突出“守法守序”的作用了。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点评】本阅读第(4)题是说明文阅读的典型题,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0.(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
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2018年9月12日,习水县举办书法现场赛(含学生),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仅6岁,这成为今年遵义地区书法一个亮点。习水县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报名参观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这对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摘自《遵义晚报》,有删改)
(1)根据以上几则材料,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2)根据【调查数据】概括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 (3)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 C 。
A.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B.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C.有大多数人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字了。 D.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分析】本题是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话题背景】给出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学的要求;【调查数据】是一项网络调查的数据统计。【精选案例】是戴敏对自己练习书法经历的回忆;【各方声音】是网友们对书法学习的不同评论;【新闻现场】报道了习水县举办书法现场赛,以及此次比赛的意义。 【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了解材料,并对每则材料进行提炼总结。“调查数据”中的统计数据表明,“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精选案例”中戴敏及“各方声音”中沙如的话,可以看出练习书法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并提高学习效率。“新闻现场”的报道则表明学习书法可以“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
(2)本题考查数据的分析与结论概括。解答此时注意题干中的“三条”“有意义的结论”等关键字眼即可。材料共给出四组不同的数据,抓住阅读的主题“书法教育”,“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可得出书法教育决定一个人的气质的结论,“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表现了练习书法十分必要;“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可得出练习书法在互联网时代依旧重要。
(3)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根据调查数据以及精选案例的内容,可以看出有大多数人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而不是认为“没有必要学写字了”; 故选:C。 答案:
(1)①提升一个人的形象气质;②使人静心,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③发展特长,培养自信;④传承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化。
(2)①练习书法可提升一个人的气质;②互联网时代,练习书法依旧十分重要;③参照字帖练习是书法学习的必要步骤。 (3)C
【点评】概括材料内容及提取材料主要信息答题要点:①组合要点法。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语段中每层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②整体归纳法。提炼出所有信
息,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概括。③进行推论法。寻找文段中的关键句子,综合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推论。④提取中心法。提取最能体现材料信息的中心句或关键语句。⑤分层归并法。针对有两层或两层以上意思的文段,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各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⑥比较分析法。对相应材料进行比较分析而得出相应结论。 11.(11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资治通鉴•唐纪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衡于虑 .
③创业与守成孰难 .④征与吾共安天下 .
乱: 错乱
衡: 通“横”,梗塞,不顺 孰: 哪一个 安: 安定,管理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译文: 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 (3)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何相似之处? 【分析】参考译文:
【甲】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
唐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
①句意是: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乱,错乱。
②句意是: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衡,通“横”,阻塞,不顺畅。
③句意为: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孰:哪一个; ④句意为: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安:安定,管理。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所以,用来……;曾,同“增”,增加;益,更加。句意为: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②句中重点词有:然,然而;之,的;往,往事。句意为: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拓展能力。解答时,结合选文中唐太宗关于“创业”与“守业”的看法,体会他的治国思想,并联系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论述,找到两人治国思想的相似点进行分析整理。【乙】段中唐太宗与房玄龄和魏征探讨关于“创业与守成孰难”的问题时,提出“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说明唐太宗认为国家安定后,(君主)因为富贵而变得骄奢淫逸,因为忽视治理而产生祸乱,这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不谋而合。唐太宗和孟子都认识到了君主需要居安思危,才能守住基业。 答案:
(1)①错乱 ②通“横”,梗塞,不顺 ③哪一个 ④安定,管理 (2)①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②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
(3)唐太宗和孟子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代指这件事)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舜发于畎亩之中(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12.(6分)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画面。 (2)下列对于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谩”写出了词人心中的无奈。 B.这首词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直接抒发了词人对自由生活的炽热向往。
C.整首词通过对仙境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想要摆脱现实束缚的愿望和追求高远境界的豪情,气势恢宏,充满了强烈的浪漫色彩。
D.全词用豪放派的写作风格更加突出了词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彷徨之情。 【分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解答】(1)本题考查描绘画面。先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再运用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景物连在一起,语言要优美。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写的景物有:云雾、水、星河、千帆等。此句描绘了一幅拂晓海上乘船,海天相接,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磅礴豪迈,辽阔壮美、瑰奇雄伟的画面。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错误,这首词写的是“梦境”; 故选:C 答案:
(1)拂晓,蒙蒙云雾笼罩在水面上,朦朦胧胧,水天相连。抬头仰望天空,小舟摇摆,只觉得漫天星河都在转动一般。千千万万的舟船随着风浪飞舞着快速前进,我的小舟也一同随波逐流。 (2)C 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四、综合性学习(10分)
13.(10分)在“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中,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
10月19日在成都举行。黄坤明出席并讲话,强调要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1)请你为“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并根据这个活动主题说说开展这次活动目的。
主题: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目的: 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2)现代网络有一些术语,赋予一定含义,如“菜鸟”,意思就是指初级水平的人。请你在下列词语中任选两个说出它们的意思。
①潜水 ②点赞 ③抢沙发 ④萌萌哒 ⑤顶 ⑥闪 (3)根据下面的对话,请你代九(1)班班长拟写一则通知。
班 长:区科技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了,周六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去那儿吧。 团支书:好啊。听说里面增设了八大行星体验展台,难得一见。
班 长:是啊,那里还可以借乐高玩具,凭个人借书卡每次可借 10 天。这几天去的人很多。
团支书:那我们就去那里做志愿者吧,帮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打扫卫生,维持秩序。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班 长:上午 8 点整,在学校门口集中出发。 团支书:好的。写通知和点名的事就归你了。
【分析】(1)本题考查活动主题的确定与活动目的阐述。根据题意,是为“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确定活动的主题,所以主题应以网络安全为主,如“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然后抓住“为”“靠”来表述活动的目的即可。
(2)本题考查网络词的理解与阐释。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日常积累。所给的六个网络词的意思分别是:“潜水”指QQ中不上线(上线)或者隐身登陆及不发表言论的行为。“点赞”指表示赞同或喜爱;“抢沙发”指抢第一个发帖或回帖;“萌萌哒”指特别可爱;“顶”是支持、赞同的意思;“闪”就是闪人,走了,回见,88,再见的意思。选择其中的两个,表述出其在网络中的意思即可。
(3)本题考查应用文“通知”的拟写。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通知”写作的正确格式,然后按题干所给的对话内容,写清活动的内容、时间及地点即可。 【解答】答案:
(1)主题: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目的: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2)示例:点赞,指表示赞同或是喜爱。 (3)
通知
我班本周六社会实践活动是到区科技图书馆做志愿者,帮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打扫卫生,维持秩序。请各位同学周六上午8点整准时在学校门口集合,不得有误。
九(1)班 XXX X年X月X日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要多练习,做题时方能得心应手。 五、写作(60分)
14.(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从材料的提示语分析,“亲属”是指所读书中的人物,包括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从“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句话分析,材料提倡我们从其身上学习应有的高尚精神、品质,并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记叙散文等文体。
【构思选材】可以通过读名著《红岩》一书,从中感受先烈们不畏惧牺牲,同敌人顽强拼搏的事迹,从中感受其爱国情怀;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通过主人公的所作所为,从中感受到他身上具有的顽强精神。
【写法指导】本文如果写作记叙文,应该关注人物的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对话、神态等描写方法,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在选材上,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该人物的主要事迹,彰显其精神品质及其给我带来的影响。
【误区点拨】本文是写人的文章,切忌过度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本文应在叙事基础上,将写作的重点放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上,从而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切忌空发议论,缺少真情实感。另外,所写之人不是平凡之人、身边之人,应是大家熟悉的伟大人物,其对我们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 【解答】【范文】
我在书中找亲属
暑假里,我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叫保尔•柯察金身残志坚的故事。主人公保尔小时候生性顽劣,被神父赶出学校,小小年纪便开始了打工生涯。因为家境贫困,受尽了欺辱。一次偶然,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这一翻言论,使他暗下决心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常年的奔波,劳累,使他的身体状况很糟糕,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的暗伤也十分严重,最终瘫痪了。已无法上前线战斗的他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开始创作,自强不息。
其中有这样一处情节,“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还有一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使我看到,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那股顽强的毅力不但使他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可我带来了无穷的力量,使我清醒的认识到:毅力乃成功之本,是一种韧劲,一种积累。毅力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地惊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更会坚强地去面对。
我也应该以保尔为榜样,不断用毅力战胜人生中遇到一些坎坷,我想,只有战胜困难、坎坷之后,才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一种考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在的一些孩子,都有父母宠着,很难遇坎坷,一直生长在“温室”里。可是当他们踏上社会时,许多困难就会接踵而至。而父母也不会永远地陪伴他们,所以我奉劝那些孩子,应以保尔为榜样,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坚持,不放弃,用顽强毅力战胜它们! 【点评】这整篇文章叙议结合,能够将主人公的事迹高度概括出来,表达了自己对于保尔的敬佩之情。文章加入自身对主人公的理解与看法,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对“毅力”的认识。同时,本文联系现实较为紧密,号召大家学习保尔•柯察金的“用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的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