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7-安全预评价报告

2021-09-01 来源:步旅网
扬子石化年产55万吨对二甲苯项目

安全预评价

浙江大学 怦然心动 团队

李盛巧、喻虹羽、王挺、王啸、蓝佳龙

目录

1.4.4主要设备清单 ..................................................................................................

3.3.2有关文件依据 ..................................................................................................

3.5评价单元划分 ...........................................................................................................

第一章 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

1.1企业简介

本公司为扬子石化有限公司分厂,生产装置建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建厂时间为2015年。 该公司概况见表1-1。

表1-1 企业概况表 企业名称 企业性质 法人代表 注册资本 地址 产值 安全负责人 厂区总面积 经营范围 扬子石化公司分厂 国企 17亿人民币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 94亿人民币/a 66676m2 工商注册号 隶属关系 企业人数 注册日期 邮编 电话 职务 建筑面积 扬子石化 207 2015年7月20日 211500 总经理 13901 m2 主产对二甲苯,副产粗苯、精苯、邻二甲苯 1.2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南京地处我国东南部的长江下游, 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州,南靠宁镇丘陵,西倚皖赣山区,北连江淮平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频江近海,腹地广阔,位于中国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带交汇处,是长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重要城市和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南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拥有一流的禄口国际机场,现已开通 80 多条国际、国内客货运航线;南京港是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年吞吐量 6000多万吨、集装箱吞吐量 45 万标箱;铁路、高等级公路连接中国主要城市,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程控电话、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光纤数字通信、宽带网,构成了南京立体的现代化通信网络,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华东地区重要的通信枢纽。 (2)自然条件

本项目厂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位于北纬 31o13′—32o36′,东经 118o19′—119o24′。滨临长江,东距出海口 360 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特殊冷热气象和自然灾害,年平均降雨量 1000mm,无霜期 230天左右,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建厂和居住。

在气候区划上,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南京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着,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

1.3企业周边环境

厂址周边为化工厂罐区以及村落。

1.4生产装置概况

厂区总占地面积:66676 m2; 建筑面积:3901 m2; 道路用地面积:9692m2; 绿化面积:7917 m2; 主要产品:对二甲苯 生产能力:55吨/年

主要原辅材料用量及供应见表1-2。

表1-2主要原辅材料用量及供应 序号 1 2 3 4 名称 混合芳烃 氢气 甲醇 催化剂 表1-3 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设备名称 填料塔 分隔壁塔 板式塔 压缩机 泵 换热器 反应器 立式浮顶储罐 卧式储罐 立式储罐 气液分离器 数量(台) 1 2 5 5 10 26 3 8 4 4 3 消耗量 90.9万t/a 1130.0m3/hr 16.4万t/a 33t/a 主要设备清单见表1-3。 1.5公用辅助设施

消防、生产、生活给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水压:0.3MPa,引入厂区管管径为DN125,压力:0.3MPa,消防给水管网设计为环状。

本公司生产装置系统电源电压为380/220V,单回路供电,电源由城区工业园的变压器通过埋地电缆引入厂内。

总用电设备容量为220KW。低压柜选用GGD2交流低压配电柜(4只),车间内及办公楼内设有动力箱。 本厂有仓库,主要储存催化剂。原料及产品储罐有专门的储罐区,露天放置。 消防设备及报警设施见表1-4。

表1-4 消防报警系统设施一览表 备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2 3 4 5 6 地上式消防栓(附水枪水带) 室内消防栓(附水枪水带)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MFZL8)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MFTZL35) 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 可燃气体探测器(DTQB-518点型) 3组 8只 16只 4只 1台 9个 车间和仓库各4只 车间6仓库3 1.6定员、班次及年运行时间

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 班次:三班;

公司总定员:207人,其中管理人员50人,生产操作工157人。

1.7安全管理制度

本分厂建立有安全管理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并建立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第二章 生产工艺说明

2.1工艺流程图 2.2工艺说明

该项目技术为甲苯甲醇新工艺联合异构化和甲苯歧化传统工艺,生产产品可销往下游PTA产家,盈利空间大。

整个生产工艺非常简单:

混合芳烃通过三苯分离工段分理出苯进行销售,甲苯和C9芳烃进入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工段反应产生C8芳烃送往异构化工段产生邻二甲苯,另一部分甲苯和甲醇进入甲苯甲醇烷基化工段产生对二甲苯。

第三章 评价方法选择和评价程序

3.1评价目的

本评价项目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现状评价导则》等法规要求,对本分厂生产装置进行的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是对在用的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的一种综合性安全评价。它根据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或是根据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的管理要求进行的。

安全现状评价是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期,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危险度的评价,查找该系统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系统在生产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内。

3.2评价范围

本安全现状评价范围如下: (1)生产装置;

(2)与生产装置相关的原料、产品的贮存与运输;

(3)与生产装置配套的相关工程设施,包括供电、仓储等设施; (4)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础管理、现场管理。

本生产装置所涉及的环境保护、消防、危险化学品运输等方面的内容,以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消防和运输方面等文件为准。

3.3评价依据

本评价依据相关的法规、技术文件、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理》(2002年,国务院令第344号);

(3)《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02年,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

(4)《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3]38号);

(5)《安全评价通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

(6)关于印发《安全现状评价导则》的通知(安监管规划字[2004]36号); (7)《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2001年8月,江苏省人民政府第181号令); (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大通过);

(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5月12日公布); (10)《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373号令,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11)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通知(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12)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的通知(安监管危化字[2004]127号) (1)本分厂的生产装置系统安全现状评价有关资料; (2)本分厂安全管理制度及规定;

(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改版);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4)《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6)《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7)《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

(8)《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

(9)《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颁发[1999]154号); (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11)《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 (1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总则》(GB50160-92)(2001版); (1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1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15)《噪声作业分级》(LD80-95); (16)《安全色》(GB2893-82);

(17)《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

(18)《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规定》(GB16483-2000);

(1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 (20)《毒害品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

(21)《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

3.4评价方法选择

确定采用安全评价方法的论述详见附件1。 本评价报告选择的主要评价方法有: (1)预先危险性分析; (2)危险度评价法;

(3)格雷厄姆——金尼法;

(4)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5)安全检查表法;

3.5评价单元划分

评价单元的概述见附件1。

本评价报告根据评价方法的需要,对评价单元进行了如下的划分:

(1)在预先危险性分析中,将整个生产装置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再根据危险、有害因素的伤害形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子评价单元,如:火灾、触电、机械伤害等。并评价其发生条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等。

(2)在“危险度评价法”中,将生产装置各工序作为评价单元,并根据其物质、容量及操作条件的不同进行危险度评价,以确定其危险度等级。

(3)在“格雷厄姆——金尼法”中,将生产装置各工序作业及通用检修等各类作业作为评价单元,并根据其作业特点的不同分别评价其危险等级,并进行评价小结。

(4)在安全检查表中,将整个生产装置系统划分安全管理制度、现场管理、设备、及危险化学品仓库等单元,然后逐一对其进行检查,并提出有关整改建议。

(5)对危险程度较高的设备单元,用道化法做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评价,评价其固有危险性及等级,并得出事故预测结果。

3.6评价程序

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现场检查 图3-1 现状安全评价程序 和标准 管理制度等有关资料收集 南京扬子石化分厂评价项目 第四章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4.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分析

4.1.1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本厂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危险有害物质是:苯、甲苯、二甲苯、C9、甲醇、氢气,是产生火灾、爆炸,对人体产生毒害等的危险、有害因素。 其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详见本报告附件2。

4.1.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危险特性综述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危险有害物质按其危险、有害性可分为下述几类: (1)易燃、易爆物质

按HG20660-91划分,属爆炸危险性物质的有: 苯、甲苯、二甲苯、C9、甲醇、氢气 按HG20660-92关于火灾危险性划分:

苯、甲苯、二甲苯、C9、甲醇属于易燃液体,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类别。 (2)有毒物质

按HG20660-91毒害危害分级划分:

苯、甲苯、二甲苯、C9、甲醇等属中低度危害,对人有一定程度危害性。 (3)小结

通过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危险特性分析,可以看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易燃易爆物质及对人体有毒害物质。其主要危险性是火灾、爆炸、中毒。

4.2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根据石油化工行业有关规定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参照同类企业情况,对项目中危险部位划分及可能发生事故的性质作初步判定,分析见表4-1。

表4-1 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单元名称 危险源 物质 危险特性 生产车间 反应器、精馏塔等 芳烃、氢气、甲醇 火灾、爆炸、中毒、机械伤害 仓库 催化剂 ZSM-5、HAT-96、SKI-400 粉尘 原料罐区 储罐 混合芳烃、甲醇 火灾、爆炸、中毒 成品罐区 储罐 PX/OX/苯 火灾、爆炸、中毒 4.3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

 火灾爆炸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芳烃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在遇到明火、静电火花、电气火花、冲击摩擦热等火源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火灾甚至爆炸。

另电气装置也可能因为接地措施失效或电器设备线路绝缘损坏、线路短路或者没有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器以及防爆场所电器设备、线路、照明不符合防爆要求,均有可能产生电器火花而引发电气火灾和电气爆炸事故。

 机械伤害

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工具等,如人员失误或违章,对人体容易造成碰撞、夹击等各种机械性伤害。

 触电及电气伤害

生产过程中的变配电设备、电动机等带电设备由于设备漏电、绝缘损坏、未安装漏电保护设施或损坏、检修作业安全距离不够、停送点失误等原因,人体触及带电体或空气击穿造成触电事故。

 物体打击

在生产过程中物件或物料会发生因放置不稳而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另物料堆放过高、不稳,极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 车辆伤害

由于该企业产品、原料主要靠公路运输,如道路状况差、司机注意力不集中、误操作、装卸不规范或恶劣气候条件,都有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4.4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4.4.1 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及使用等不能满足有关要求,也会造成设备损坏,物料的泄漏,引起火灾甚至爆炸的危险性。

4.4.2 自然条件的危险、有害因素

(1)在防雷、防静电等方面措施未落实,也会受到雷击、静电危害,引发火灾等事故。

(2)根据历年资料,所在地区地处长江边,如发生水灾、地震、风灾等,在这些方面如果缺乏防范措施,也会由于自然灾害的来临,对设备、设施的破坏而引发二次事故。

4.5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 品名 临界量(单位:t) 50 甲苯等芳烃 100 甲醇 本厂为连续生产,产量较大,按 式中: 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计算,远大于1.

因此罐区构成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的存放量,达重大危险需向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申报及备案。

第五章 生产装置系统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5.1预先危险性分析

5.1.1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详见本报告附件3。

5.1.2 生产装置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按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本分厂生产装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以表格形式给出,见本评价报告附件3表3。

5.1.3 预先危险性分析小结

级别 Ⅳ级 危险程度 破坏性的 危险危害因素 火灾、爆炸 电气火灾 触电 Ⅲ级 危险的 中毒 水灾 物体打击 Ⅱ级 临界的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总计 8 3 4 数量(项) 1 5.2危险度评价

危险度评价方法详见本报告附件4。

5.2.2 生产装置的危险度评价

按生产装置的危险度评价方法对本分厂生产装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以表格形式给出,见本评价报告附件4表3。 级别 危险程度 单 元 预处理单元 Ⅱ级 危险 生产单元 5 数量(项) 仓库 原料罐区 成品罐区 总计 5 5.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详见本报告附录5。

5.3.2 生产装置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按生产装置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对本分厂生产装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以表格形式给出,见本评价报告附录5表5。

根据对本分厂生生产装置各单元及其他通用作业等12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危险情况如下表:

危险程度 比较危险 稍有危险 单元数 11项 1项 5.4安全检查表

评价组根据现场检查情况,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评估的有关要求,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评估标准》进行打分评价。见附件7。

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评估等级划分标准》划分见下表。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安全评估等级划分标准 等级 好 一般 差 不合格 划分标准 得分≥85 85>得分≥75 75>得分≥60 得分<60 第六章 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测结果

该企业没有重大危险源,事故预测按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危险品仓库单元作出可能事故的危害预测,详细评价过程见附件8。

单元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评价分析计算结果汇总如下表: 序号 内 容 工艺单位 1 单元名称 危险品库 2 79 火灾爆炸指数F & EI 3 危险程度 较轻 4 20 暴露半径(M) 400 5 暴露区域面积(M2) 6 A 暴露区域内财产价值 7 0.63 危害系数 0.63A 8 基本可能最大财产损失(基本MPPD) 9 0.76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10 0.50A 实际可能最大财产损失(实际MPPD) 60 11 补偿后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 & EI' 12 补偿后危险等级 最轻 由上表可以得出结论: (1)危险品库单元虽然很易发生火灾、爆炸危险,但危险等级不大,再由于该企业采用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防爆设施等措施后,经安全措施补偿,危险等级降到最轻。所以只要保证防爆、报警装置完好,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那么危险等级将减少,能有效的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 (2)若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那预测结果为: 危险品库单元:危险暴露半径为20米。

危险暴露区域为400平方米的一个圆周内,高度为20米。 实际财产损失为0.22×当年该单元的财产值。

第七章 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7.1综述

本分厂生产装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混合芳烃、甲醇、氢气等危险品的贮存、输送及使用。工艺过程中火灾甚至爆炸成为主要危险;其他还存在着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的可能性。本评价报告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生产装置进行了危险、危害因素分析等评价工作,同时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对企业提出以下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7.2建筑场地及布置方面的对策措施

(1)企业应加强生产装置作业区内道路的管理,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并设立必要的交通标志;生产区域内要严格管制车辆进入,并应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要求。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等规范要求,企业应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测与更换,确保其完好状态。

(3)按照厂区规划办公生活区与生产区严格区分的原则,生产运行中,企业应加强管理。严禁在生产区设置职工宿舍等生活设施(即使是临时性质)。严禁生产用房、仓库、职工宿舍“三合一”的现象发生。 (4)道路的管理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97,2001修改版)的要求,不得将原料或产品堆放于道路上,必须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及消防设施的完好可靠。

(5)生产装置的临时电缆、仪表线应加强管理,生产现场不应使用临时线,并结合检修对不符合要求的电缆、仪表线及时进行更新,电缆、仪表线等进行更新排布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7.3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1)严格执行生产装置各岗位工艺安全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不断教育职工必须做到:

①除了能够正常开停车、正常操作外,还应熟练掌握异常操作处理及紧急事故处理的安全措施和能力。 ②工艺操作中,应正确穿戴防护用品,防止危险有害物料造成人身伤害。

③严格控制工艺过程的加料速度等工艺指标,并尽可能采取具体的防范措施,防止工艺指标的失控。 (2)对于生产装置使用的临时输送物料的泵、管线,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当必须使用时,其接头必须紧密、牢固,以免在输送途中,受压脱落泄漏,同时临时管道使用后应及时拆除。 (3)加强生产装置设备的管理,对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应“三证”齐全。做到:

①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必须建立其技术档案及其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从事特种设备操作的人员应进行考核、持证上岗。

②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应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核验。

(4)虽然生产装置使用的设备较新,但企业应有计划地进行保养和维修,以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 (5)加强设备日常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对现场漏下的物料应及时清除。维护设备卫生,加强设备完好管理。

(6)生产装置的供电、供水等公用设施必须加强日常管理,确保满足正常生产和事故状态下的要求。

7.4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1)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各级领导负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应进一步细化安全责任制,明确每个员工的安全职责,做到有岗必有责,并应持证上岗。 (2)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台帐。

项目评价组通过对企业生产装置系统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方面的检查时,因企业生产装置系统刚投入使用,企业虽制订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但应在生产过程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使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更能适应企业的安全管理实际,更具有操作性。

(3)切实加强对工艺操作的安全管理,确保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尤其要加强对工艺过程指标控制,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加强管理,确保安全作业。

(4)不断加强对全体职工职业培训、教育。使职工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慎密的态度,并且要熟悉相应的业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有关物料、设备、设施、防止工艺参数变动等危险、危害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999]第13号令)和《江苏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细则》,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保持生产装置特种作业人员的相对稳定性。

(6)特别要重视生产过程中、检抢修及抢险时、异常天气情况下等紧急情况的作业,事前要有完备的方案,作业时要遵守各项规定(如高处作业、动火等规定),确保万无一失。

(7)要重视作业人员异常情绪、异常行为的出现,发现问题要及时疏导并妥善处理。

(8)不断健全各种设备管理制度、管理台帐和技术档案,尤其要完善设备的检维修管理制度。健全主要设备、特种设备及压力容器档案,应作到一台一档。

(9)严格执行各种安全装置、安全附件管理制度,并按有关规定严格管理,定期进行检测及校验工作,使之处于可靠状态,并积累有关记录台帐。

(10)加强动火、起重、电气等检修作业的安全管理。

①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动火前应进行检测,必要时专人监护,并准备适用的消防器材。

②起重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遵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等有关规定、要求。起重机操作期间,运行区域内地面不允许有人员操作或通行。划定警戒线,并有专人监护。

③电气作业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电工作业人员应经常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禁止非电工作业人员从事任何电工作业。

(11)加强易燃、有害物质贮存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原料溶剂、树脂及产品印墨等危险化学品应加强储存及运输过程中的防火、防高温措施。防止遇高温、明火引起燃烧,甚至爆炸,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强化管理,并提高有关人员对其危险特性的认识。 (12)根据江苏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做好防护用品的配备和发放工作。

(13)对应急预案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及时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备案。同时定期组织演练,使每个职工都会使用消防器材,有效地扑救初期火灾,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八章 评价结论

8.1概述

本评价报告根据对本分厂生产装置以及生产过程中原料、产品的危险、危害性分析。可以看出:生产过程使用的混合芳烃、甲醇和氢气等属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主要危险性是火灾甚至爆炸。此外,还存在着触电、机械伤害等危险、危害性。

项目评价组根据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和办法,依据《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制定了安全检查表,组织了有关技术人员,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现场管理均进行了现场安全检查和评价。主要情况说明如下: (1)企业安全管理方面,通过现场检查,企业已经建立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但还有需要完善的方面。可认为能达到基本符合安全要求。

对于制订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其重点是在严格执行上下功夫,并在执行中不断积累台帐。虽生产装置系统刚投入生产,各种基础台帐及记录应尽快的健全及完善。同时结合制度执行情况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可操作性,使之能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安全生产。

(2)企业基础设施方面,能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由于企业生产装置较新,企业应有计划地对设备、电气等设施进行检测和维修,以保证装置的本质安全性。

(3)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要求,对生产装置定期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8.2综合结论

本分厂生产装置当前安全状态水平评价结论为:基本符合安全要求。

该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和本评价报告提出的各类安全对策措施,能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附件1:评价方法的简介和选择

一、评价方法概述

安全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危险性、有害性及其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目前,已开发出数十种不同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的评价方法。按其特性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定量安全评价和综合安全评价。 (1)定性安全评价

定性安全评价是借助于对事物的经验、知识、观察及对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类方法。运用这类方法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一步根据这些因素从技术上、管理上、教育上提出对策措施,加以控制,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

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SCL)”、“危险度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性可操作研究(HAZOP)”、“如果……怎么办(What……if)”、“人的失误(HE)分析”等分析评价方法。 (2)定量安全评价

定量安全评价是根据统计数据、检测数据、同类和类似系统的数据资料,按有关标准,应用科学的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化评价的一类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①以可靠性、安全性、卫生性为基础,先查明系统中的隐患并求出其损失率、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然后再以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比较、量化。

常用的方法有:“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机械工厂固有危险性评价方法”、“原因—结果(CC)分析法”等等。 ②以物质系数为基础,采取综合评价的危险度分级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美国道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的“ICI/Mond火灾、爆炸、毒性指标法”、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法”、“单元危险指数快速排序法”等。

(3)综合性安全评价

综合性安全评价系指两种以上评价方法进行组合的评价。 二、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就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的有限、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

评价单元的划分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的,为便于评价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准确性;评价单元一般根据生产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等因素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

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组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并根据现状安全评价导则的要求: (1)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评价,以安全检查表的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2)其他方面的安全评价,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国际、国内通告的安全评价方法。 由此确定评价的方法和模式,而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

(1)本安全现状评价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各生产装置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性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2)对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度评价”,以确定系统危险度等级;

(3)对作业频率较高、潜在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及安装、维修、高处等作业运用“格雷厄姆——金尼法”进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4)本评价根据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管理规定,制订安全检查表,对本分厂生产装置系统基础管理、现场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采用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及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进行整改意见的复查工作。

(5)事故预测则按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作出可能事故的危害预测。 四、评价步骤

(1)在对生产装置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系统进行安全分析,即对系统中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生产装置系统的主要危险、有害性结论。 (2)对生产装置系统各单元采用“危险度评价法”进行评价,确定其危险等级及程度。

(3)对作业频率较高、潜在危险性较大的单元作业及安装、维修、高处等作业采用“格雷厄姆—金尼法”进行评价。

(4)对生产装置系统的基础管理、现场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采用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及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进行整改意见的复查工作。

(5)按“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生产装置系统危险等级比较高的单元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并作出可能的事故后果预测。

(6)经过数据汇总和综合分析,得出评价结论,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完成本项目的安全评价报告。

附件2: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物化性质及危险特

一、甲苯

C6H5CH3 92.1 Toluene

别名:甲基苯,Methacide,Methylbenzene,Phenylmethane,Toluol

危规分类及编号:易燃液体,GB3.2类32052。UN No.1294。IMDG CODE3384页。3.2类。 规格:试剂级,含量:分析纯≥99.5%、化学纯98.5%;工业级,焦化精甲苯(GB2284—80)馏程109.8~111.0℃;焦化溶剂甲苯(GB2284—80)馏程109.0~112.0℃,焦化硝化用甲苯(GB2284—80)馏程110.0~111.0℃,石油甲苯(GB3406—82)分一号、二号。

用途:有机合成、药物、农药的原料。溶剂、燃料添加剂、植物成分浸出剂。 物化性质:无色透明有苯样气味的液体。 相对密度:0.867 熔点:—95℃ 沸点:110.6℃ 折射率:1.497

临界温度:318.6℃ 临界压力:4.11×106Pa 蒸气压:4892Pa(30℃) 蒸气相对密度:3.14

极微溶于水。溶于二硫化碳、丙酮、汽油。能与苯、醇、醚混溶。 危险特性:易燃。闪点4.5℃。自燃点552℃。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37%~7.0%。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着火、爆炸危险。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大鼠吸入LD50: 7000mg/kg。 #吸入:

急性危害/症状:头晕、昏沉、头痛、恶心、神志不清、虚弱。 预防:通风,局部排气或呼吸防护。

急救/消防:新鲜空气,休息,必要时人工呼吸,并给予医疗护理。 #皮肤:

急性危害/症状:干燥。 预防:防护手套。

急救/消防:脱去污染的衣服,冲洗,然后用水和肥皂洗皮肤。 #眼睛:

急性危害/症状:

预防:安全护目镜或面罩。

急救/消防: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摄食:

急性危害/症状:腹痛、昏沉、头痛、恶心、神志不清、虚弱。 急救/消防:大量饮水,不要诱发呕吐,休息并给予医疗护理。

溢漏处置:大量溢漏时,因有爆炸危险,撤离危险区域,通风。收集溢漏液于密闭容器中,用砂土或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转移至安全场所,不得冲入下水道(额外个人保护:自给式呼吸器)。 注解:饮用含酒精性饮料增强有害作用。根据接触程度须作定期医疗检查。

爆炸/预防:防止静电累积(如接地)。不得使用压缩空气进行灌装、卸料或转运。 运输应急卡:TEC(R)—30G37 美国防火协会法规:H2;F3;R0。 储存:防火,与强氧化剂分开存放。 包装与标志:

F符号,Xn符号。R:11—20 S:16—29—33 联合国危险性类别:3

联合国包装级别:Ⅱ 二、二甲苯 1,2-二甲苯

C6H4 (CH3)2 106.2 1,2-Xylene

别名:邻二甲苯,1,2-二甲基苯,o-Xylene,1,2-Dimethylbenzene

危规分类及编号:易燃液体。GB3.3类33535。UN No.1307。IMDG CODE3292、3394页。3.3类。 规格:工业级,含量≥一级品90%,二级品85%;试剂级,化学纯,相对密度:0.878~0.881。 用途:制取苯酐、染料、杀虫剂、药物。可用作航空汽油添加剂、溶剂和通用试剂。 物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 相对密度:0.8760(25℃) 熔点:—25.2℃ 沸点:144.4℃

折射率:1.503(25℃) 临界温度:357.1℃ 临界压力:3.73×106Pa 蒸气相对密度:3.7

不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 危险特性:易燃。闪点17℃。自燃点495.5℃。蒸气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09%~6.4%。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相当远,遇火源会回燃。有毒。大鼠经口LD504300mg/kg。吸入高浓度蒸气能产生眩晕、头痛、恶心、神志不清等症状。蒸气与液体能刺激眼睛和黏膜。并可经皮肤吸收。

应急措施、消防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小面积可用雾状水扑救;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急救: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溅入眼内的严重患者须就医诊治;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储运须知、包装标志: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Ⅲ)类。玻璃瓶外木箱或钙塑箱加固,内衬垫料或铁桶装。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热源、火种,避免阳光曝晒;与氧化剂隔离储运。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受损。

泄漏处理: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对被污染地面进行通风,蒸发残余液体,并排除蒸气;大面积泄漏周围应设雾状水幕抑爆。 1,3-二甲苯

C6H4 (CH3)2 106.2 1,3-Xylene

别名:间二甲苯,1,3-二甲基苯,m-Xylene,1,3-Dimethylbenzene

危规分类及编号:易燃液体。GB3.3类33535。UN No.1307。IMDG CODE3292、3394页。3.3类。 规格:工业级,含量≥95%;试剂级,化学纯,含量≥95%。

用途:用作溶剂,制造间苯二甲酸、间甲基苯甲酸、间苯二甲酯等。也可用医药、香料、染料中间的原料和彩色电影油溶性成色剂。 物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 相对密度:0.860(25℃) 熔点:—47.9℃ 沸点:139.1℃

折射率:1.495(25℃) 临界温度:343.8℃ 临界压力:3.54×106Pa 蒸气相对密度:3.7

不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丙酮、苯、石油醚、四氯化碳及其他有机溶剂混溶。

危险特性:易燃。闪点27℃。自燃点527℃。蒸气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09%~6.40%。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相当远,遇火源会引起回燃。有毒。吸入高浓度蒸气能产生眩晕、头痛、恶心、神志不清等症状。蒸气与液体能刺激眼睛和黏膜。并可经皮肤吸收。

其他参见1,2-二甲苯 1,4-二甲苯

C6H4 (CH3)2 106.2 1,4-Xylene

别名:对二甲苯,1,4-二甲基苯,p-Xylene,1,4-Dimethylbenzene

危规分类及编号:易燃液体。GB3.3类33535。UN No.1307。IMDG CODE3292、3394页。3.3类。 规格:工业级,含量≥优级品99.2%,一级品99%;试剂级,化学纯,相对密度0.860~0.862。 用途:用作聚酯(涤纶)纤维、树酯、涂料、染料和农药的原料。通用试剂。 物化性质:无色液体。 相对密度:0.853(25℃) 熔点:13.3℃ 沸点:138.4℃

折射率:1.493(25℃) 临界温度:343.0℃ 临界压力:3.52×106Pa

蒸气压力:1333Pa(27.3℃) 蒸气相对密度:3.66

不溶于水。能与醇、醚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

危险特性:易燃。闪点25℃。自燃点529℃。蒸气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1%~6.6%。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相当远,遇火源会引起回燃。有毒。吸入高浓度蒸气能产生眩晕、头痛、恶心、神志不清等症状。蒸气与液体能刺激眼睛和黏膜。并可经皮肤吸收。

其他参见1,2-二甲苯

附件3: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率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造成的损失。 一、步骤

(1)对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3)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或危害程度。 (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果的危险等级。 (5)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二、危险性等级

按危险、有害因素导致的事故的危险(危害)程度,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危险性等级划分 级别 危险程度 可能导致的后果 Ⅰ级 安全的 可以忽略 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尚不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予排除Ⅱ级 临界的 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级 危险的 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Ⅳ级 破坏性的 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预先危险性分析采用如下的表格形式(见表2)提交结果 表2 危险性预先分析(样表) 触发事形成事故 事故 危险 潜在事故 危险、危害因素 现象 措施 件 原因事件 后果 等级 三、生产装置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1)评价结果

按表2形式对本分厂生产装置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本分厂生产装置预先危险性分析 潜在 危险危害因素 触发事件 事故 现象 1、装置非密封生产,遇明火易发生火灾; 火灾、芳烃等易燃、2、撞击、人为破爆炸 可燃物遇明火 坏或自然灾害等造成容器等破裂而泄漏; 遇高热、明火燃烧甚至爆炸 形成事故 事故 危险 原因事件 后果 等级 1.点火吸烟; 2.抢修、检修时违章动火、焊接时未按有关规定动火; 3.其他火源,电动机相间短路; 4.电气线路陈旧老化或受财产到损坏产生短路火花; 损失、5.静电放电; 人员Ⅳ 6.雷击(直接雷击、雷电二伤亡、次作用、沿着电气线路、金停产 属管道侵入); 7.机动车辆未戴阻火器等; 8.焊、割、打磨产生的火花等; 9.其它 措施 1、生产车间及原料、产品仓库严禁吸烟,厂区严禁游烟; 2、动火时必须严格按动火手续办理动火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加强电机等电气设备维护,防止摩擦或相间短路等引起高热; 4、对装置及仓库等区域的电气线路加强维护检查; 5、防雷、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查、检测,确保完好可靠; 6、机动车辆加强管理,进入生产区及库区必须戴好阻火器; 7、明火源安全距离符合规定要求。 1.建筑物要用非燃烧材料建造; 2.配电箱要采用消除静电措施; 3.电缆沟要采用防潮和防鼠咬的措施,电缆线与配电箱的连接要有锁口装置或采用焊接加以固定; 4.配电箱外应有良好的防雷设施,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 5.凡属电气改线或临时用线必须由正式电工进行安装操作; 6.对职工进行电气安全培训教育,以及急救方法; 7.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查,严禁“三违”; 8.对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查、检测,保持完好装态,使之有可靠的保护作用; 9.做好变、配电室、电气线路和单相电气设备、电动机、电焊机、手持电动工具临时用电的安全作业和运行。 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过载、短路、绝缘损坏 1.电气线路不合规格及超负荷运行; 2.配电箱违反规程私拉乱接临时线; 3.电气线路、接线盒等缺乏检查维修,未能及时排除事故隐患; 4.接地不良。 绝缘被击穿、稳压电源短路或高阻抗元件因接触不良接触点过热 1.元器件突发故障,未能及时排除; 2.静电火花; 3.雷击等。 人员伤亡失火造成Ⅲ 停产,经济损失 表3 本分厂生产装置预先危险性分析(续1) 潜形成事故原因事件 危险触发事件 现象 事故危险措施 在事故 危害因素 1.设备漏电; 2.绝缘老化、损坏; 漏电、3.安全距离不绝缘够; 损坏、4.保护接地、接雷电 零不当; 5.手持电动工具绝缘损坏; 6.雷击。 1.手及人体其它部位、手持金属物体触及带电体; 2.使用的电气设备漏电、绝缘损坏; 3.雷电(直接雷、感应雷、雷电侵入波)。 4.在潮湿环境、狭小间电焊等作业,无人监护; 5.电工违章作业、非电工违章电气作业。 1. 未带安全帽; 2. 在起重或高处作业区域行进或逗留; 3. 在高处有浮物或设施不牢固,将在倒塌的地方进行或停 留。 后果 人员 触电、 伤亡 等级 触电 1.人体触及带电体; 2.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超过30MAS Ⅲ 1.按规定设备、线路采用与电压相符,使用与环境和运行条件相适应的绝缘体,并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2.使用有足够机械强度和耐火性能的材料,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防护装置,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防止人体接近或触及带电体; 3.根据要求对用电设备做好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4.电焊机接线端不能裸露,绝缘不能损环,注意检测有否漏电现象,电焊时要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应注意防触电问题,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焊割要有监护,并有抢救后备措施; 5.根据作业场所要求正确选择手持电动工具,并做到安全可靠。 6.建立和健全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物体打击 高处有浮物等 高处有未被固定的浮物,因被碰或风吹等因素坠落; 坠落物击中人体 财产 损失、 人员 伤亡 Ⅱ 1.高处作业要严格遵守“十不登高” 2.高处不能有浮物,需要时应固定好; 3.将要倒塌的设施要及时修复或拆除; 4.作业人员戴好安全帽及穿好劳动防护用品; 5.加强防止物体打击的检查和安全管理工作; 6.加强对职工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1.加强抗涝的排水能力,特别是较低处要考虑到防雨水进入,要有足够的排水沟,抽水泵等设施; 2.根据全厂地形、地势,历年最高水位,考虑防止洪水涌入及暴雨积水; 3.制订应急预案,并要考虑防止引发二次事故。 水灾 1.雨季暴雨成灾; 2.两水期水位暴雨积雨季,高于地面高度; 水、洪汛期 3.循环水池循水涌入 环系统出问题,形成谩池。 1.无排水系统或排水量小; 2.洪水大量涌入。 产品损失,停产,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Ⅲ 表3 本分厂生产装置预先危险性分析(续2) 潜在 危险危触发事件 事故 害因素 1.车辆有故障(如刹车阻火圈失灵等); 2.车速太快; 3.道路管线、管架等在马路边无防止车辆撞击设施; 4.路面不太好(如缺陷、障碍物、冰雪等); 5.超载驾驶,车辆存在故障。 现象 车辆伤害 原料、产品等运输作业 车辆撞击人体、设备、管线等 形成事故 原因事件 1.驾驶员违章行驶; 2.驾驶员精力不集中(如抽烟、谈话等); 3.酒后驾车; 4.疲劳驾驶; 5.驾驶员心境差,激情驾驶。 1、工作时发生“三违”; 2、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3、劳保用品未正确穿戴。 事故 后果 危险等级 措施 1.非经许可厂内应禁止车辆入内; 2.增设交通标志(包括限速行驾标志); 3.保持路面状态良好; 4.管线等不设在紧靠马路边; 5.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不违章行驾; 6.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和管理(如在行驶中不抽烟、不谈话、不疲劳驾驶等、不激情驾驶); 7、不超载、超速行驶; 8、车辆保证完好状态。 1、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 2、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3、集中注意力,工作时注意观察; 4、转动部位应有防护罩; 5、危险场地周围应设防护栏; 6、机器设备要定期检查、检修,保证其完好状态; 7、进行设备检修作业,要严格执行设备检修作业的管理规定,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1、严格生产中有毒物的挥发量,保持挥发气体检测仪的正常工作; 2、作业人员要穿戴防护用具。 3、组织管理措施 (1)加强对毒物的检测,有毒设备的检查,有否跑、冒、滴、漏; (2)教育、培训职工,掌握有关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的方法,中毒后如何急救; (3)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4)设立危险、有毒标志; (5)设立急救点(备有相应的药品、器材)。 4、加强通风 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Ⅱ 机械 伤害 1、在生产检查、维修设备时,不注意; 2、衣物等被绞入转动设备; 绞、碰、3、旋转、往复、滑动物撞击人体; 戳、压4、切割工具、突出的机械部分毛伤人体 坯及工具设备边缘锋利处碰伤; 5、机械旋转部分缺少防护罩; 6、进行设备检修作业时,电源未切断,他人误起动设备等。 人体碰到转动、移动等运动物体。 人体 伤害 Ⅱ 中毒 吸入甲苯、二甲苯、丙酮等有毒挥发物质 1、有毒物挥发。 2、作业时接触到有毒物; 3、缺氧。 (1)有毒物料超过容许浓度(2)毒物摄入人体(3)缺氧 1、毒物浓度超标; 2、通风不良; 3、不清楚或不懂人员物料毒性及其应中毒 急预防方法; 4、未正确佩带防护用品; 5、救护不当。 Ⅲ 附件4:危险度评价

一、危险度评价法概述

“危险度评价”是借鉴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的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2001年修改版)、《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等有关标准、规范,编制了“危险度评价取值表”,见表1。 表1 危险度评价取值表 分值 10分(A) 5分(B) 2分(C) 0分(D) 项目 物质(系指1.乙类可燃气体; 原材料中1.甲类可燃气体; 1.乙B、丙A、丙B 类2.甲B、乙A及液态烃间体或产2.甲A及液态烃类; 可燃液体; 不属A—C项类; 品中危险3.甲类固体; 2.丙类固体; 物质 3.乙类固体; 程度最大4.极度危害介质 3.中、轻度危害介质 4.高度危害介质 的物质) 气体1000立方米以上; 液体100立方米以上; 气体<100立(1)有触媒的反应,应气体500—1000立方气体100—500立方方米; 容量 去掉触层所占空间; 米; 米; 液体<10立方(2)气液混合反应应按液体50—100立方米 液体10—50立方米 米 照其反应的形态选择上述规定。 (1)1000℃以上使(1)在250~1000℃使用,但操作温度在燃用,但操作温度在燃在低于250℃1000℃以上使用,其操作点以下; 点以下; 使用,操作温温度 温度在燃点以上 (2)在250—1000℃(2)在低于250℃使度在燃点之使用,其操作温度在用,操作温度在燃点下 燃点以上 以上 20—100MPa(200—1MPa(10公100MPa(1000公斤/平方1—20MPa(10-200公压力 1000公斤/平方厘斤/平方厘厘米)以上 斤/平方厘米) 米) 米)以下 (1)中等放热反应(1)轻微放热反应(如烷基化、酯化、(如加氢、水解、异加成、氧化、聚合、构化、磺化、中和等缩合等反应)操作; 反应)操作; (1)临界放热和特别剧烈(2)系统进入空气(2)精制操作中伴有的放热反应操作; 无危险的操操作 中的不纯物质,可能的化学反应; (2)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或作 发生危险的操作; (3)单批式,但开始其附近的操作 (3)使用粉状或雾用机械等手段进行程状物质,有可能发生序操作; 粉尘爆炸的可能; (4)有一定危险的操(4)单批式操作 作 规定单元危险度由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5个项目共同确定。其危险度分别按A=10分;B=5分;C=2分;D=0分赋值计分,由累计分值确定单元危险度。详见表2。 表2危险度分级 总分值 ≥16分 11~15分 ≤10分 等级 Ⅰ Ⅱ Ⅲ 危险程度 高度危险 中度危险 低度危险 二、危险度评价 生产装置各单元按“危险度评价法”逐个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表格形式给出。

附件5: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对本分厂生产装置各产品存在的作业频率较高,潜在危险危害性较大的操作以及安装、维修、高处等通用作业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格雷厄姆——金尼法)进行分析评价。 一、评价方法简介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是作业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进行作业时的一种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由美国人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L、E、C的分值分别见表1、表2、表3。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见表4)。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10 6 3 1 分数值 0.5 0.2 0.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会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2 每月暴露一次 7 严重伤残 可以设想,很少可能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有伤残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E 10 6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连续 每天工作时环境的频繁暴露 间内暴露 程度 表3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100 40 分数值 事故造成的后果 十人以上死亡 数人死亡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15 一人死亡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1 轻伤,需救护 表4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危险性分值≥320 D 危险程度 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整改 ≥70~160 显着危险,需要整改 ≥20~70 比较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以类比作业条件进行比较为基础,由熟悉类比作业条件的专家按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计算出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二、评价内容及评价结果汇总

根据格雷厄姆——金尼法采用的评价程序和原则以及各生产装置的具体情况,对各单元作业及安装、维修、高处等12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见表5。 表5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汇总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作业名称 预处理 反应 分离 原料罐 产品罐 检维修中起重吊装作业 管、架、桥、电缆线检查、保养作业 电器设备、电缆安装、维修作业 管道、设备维修作业 L 1 1 1 1 1 3 3 3 3 E 6 6 6 6 6 2 2 2 2 C 7 7 7 7 7 7 7 7 7 D=L×E×C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危险等级 比较危险 比较危险 比较危险 比较危险 比较危险 比较危险 比较危险 比较危险 比较危险 10 11 12 建、构筑物维修作业 焊割作业 原料等车辆运输作业 3 3 1 0.5 2 6 7 7 7 10.5 42 42 稍有危险 比较危险 比较危险 附件6:现场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 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1、安全管理责任制: 有各类人员安全管理责任制,各级安全责任制要落实到岗、落实到人。 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3、消防安全制度(防火、动火、用火制度)。 4、安全检修制度。 一 基础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 查制度 5、危险化学品储运管理制度(剧毒品应有采购、运输、贮存等五双管理制度)。 6、安全检查制度(包括值班、交接班、巡回检查等)。 7、事故管理制度。 8、劳保用品管理制度。 9、其他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例会、安全奖惩、安全活动等制度)。 1、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各种设备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 3、厂区其他作业安全规程。 如:动火、登高、进设备等。 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检查方法 检查情况 结论及整改建议 符合要求。 有各级安全责任制度。 有三级安全培训制度; 无动火、用火管理制度; 有公司设备维修及各项操作规程。 有: 危险化学品储运管理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 无: 安全例会、奖惩及活动制度。 有各岗位操作规程。 查规程及措施 有各设备操程序及注意事项; 有厂区作业安全规程。 有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 事故应急预案要报当地安全监督部门备案,并定期演练。 应建立安全例会、奖惩及活动制度。 应建立动火、防火、用火安全管理制度。 二 安全规程、措施 1、设备检维修、维护保养制度。 2、锅炉、压力容器管理制度。 3、设备台帐、锅炉、压力容器台帐(原始资料、定检记录)。 4、各种安全附件台帐(定期检测、检验记录)。 5、电气安全规程及记录(应包括检修、运行试验、作业及事故处理内容)。 1、安全组织及网络: 以主要负责人为第一安全责任人,是否设有专职或兼职安全员,防火负责人。 2、人员配置。 有车间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已建有设备明细目录表; ①建立较完善的在用设备一览表; ②主要设备(含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单台建档。 有: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员; 符合要求 安全检查表(续1) 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 检查方法 查资格证 检查情况 ①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已参加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上岗资格培训。 ②其他从业人员经本单位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 结论及整改建议 符合要求。 五 基础管理 从业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经本单位专业培训或委托专业培训,查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 台 帐 3、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 如:焊工、电工等。 4、建立职工安全健康档案台帐,是否定期体检。 5、是否建立毒物登记台帐,开展监测工作。 符合要求。 查资格证及台电工外请有资质的人员。 帐 查记录台帐及作业票 无 严格执行制度,遵守台帐记录规定。 建立完善的职工健康台帐,定期体检。 六 安全记录、台帐及作业票 1、安全会议、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记录; 2、事故台帐; 3、安全考核及奖惩台帐; 4、各类作业票; 如:动火、电气等。 安全检查表(续2) 类别 现场管理(生产装置)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1、与相邻建筑物间防火间距。 2、使用门窗、朝向。 3、建筑物耐火等级,是否防爆结构。 4、楼梯、平台、栏杆存在问题(无防护、无围栏、无标志、有孔无盖等)。 5、其他 检查方法 检查情况 结论及整改建议 一 厂房建筑物 查现场 与相邻建筑满足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爆结构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二 设备及安全附件 三 工艺方面 1、设备主体及部件是否完好齐全(缺螺栓,长短不齐,液面计,视镜等是否完好)。 2、减速机、传动部位、泵防护(有无防护罩,是否可查现场 靠)。 3、安全附件是否完好(压力表有无校验标签、有无警示红线、液位计上下液位红线,外部保护)。 4、其他。 1、岗位原始记录、检查情况。 2、管线阀门标志走向。 3、安全色。 查现场 4、玻璃管线保护。 5、现场跑、冒、滴、漏状况。 6、其他。 设备完好齐全。 (全部为新设备) 符合要求。 工艺简单,无岗位操作、检查台帐记录。 主要操作规程应该上墙。 安全检查表(续3) 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1、电气设备防爆选择,是否符合规范。 2、电气仪表检验、标签有效期。 3、照明灯具防爆状况(有无接头外露、绝缘是否完好等)。 4、金属管法兰跨接是否符合要求,(无跨接线,不合规范)使用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5、其他。 1、配电柜、操作盘有无接地。 2、电源进出口密封、防小动物措施。 3、防水防湿措施,排水沟等。 4、变压器围栏及警示牌。 5、地面绝缘橡胶。 6、室内卫生等状况。 7、消防器材。 8、检修空间。 9、其他。 检查方法 检查情况 结论及整改建议 四 电气方面 查现场 ①电气设备防爆选择符合规范; ②车间内6个可燃气体探测器; ③发动机与设备动力匹配,为符合安全要求。 防爆电器; ④照明灯都为防爆等,车间内所有电缆管线都防爆穿管。 现场管理 五 配电间 查现场 ①无绝缘橡皮铺地; ②配电间未设警示牌。 ①应铺绝缘橡皮于配电柜前; ②配电间应设置警示标志。 安全检查表(续4) 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1、贮罐区 ①贮罐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②消防通道及环行通道; ③防火堤是否符合要求; ④进料管及装卸设施(鹤管、紧急切断阀、装油臂或金属软管等); ⑤防雷、防静电接地(贮罐、管道)。 检查方法 检查情况 结论及整改建议 查现场 无 现场管理 六 仓储 2、危险品库 ①与相邻厂房防火间距,门窗朝向; ②是否按标志摆放(有无分区,隔墙等); ③照明等电气防爆、开关设置; ④使用工具是否防爆、防静电,是否铁板手,橡胶管道; ⑤通风排毒措施; ⑥防水、防漏措施(遇湿品架高摆放等); ⑦排水沟有无阻火井; ⑧可燃气体报警器等; ⑨避雷装置。 3、其他。 查现场 ①与相邻厂房间距符合,门外开铁皮门; ②有消防栓2个,MFZL8灭火器4个,推车式MFTZL35干粉灭火器2符合安全要求 个; ③有排风孔10个; ④有3个可燃气体探测器,连接门卫报警器; 安全检查表(续5) 类序检查项检查内容 检查方检查情况 结论及整改建议 别 号 目 压缩机、冷冻机房 1、厂房、建筑物。 2、设备及安全附件。 3、电气仪表。 4、防护装置。 5、其他。 1、厂区安全、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 2、厂区消防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消防栓、灭火器设置是否齐全。 3、下水道是否畅通、盖板有无缺损。 4、现场操作人员劳动保护穿戴情况。 5、现场检修人员能否出示相应作业票。 6、登高人员系安全带、检修带安全帽等。 7、安全警示牌,交通标志,严禁烟火,易燃易爆区警示牌是否明显,数量多少。 8、其他。 法 七 查现场 无 现场管理 八 其他 查现场 ①消防通道畅通; ②消防设施齐全。 符合安全要求 附件7: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评估表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评估标准 序号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构 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委组织托、兼管也可) 安全生产议事制度 机构1 及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安全技术与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危险物品仓储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劳动合同中安全条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从业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及持证上岗情2 从业人员 况 特种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 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人员是否经过培训 作业人员是否熟悉并遵守作业规程 2 1 2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2 0 2 3 是 否 3 1 1 1 2 2 2 2 1 2 2 1 1 3 安全评估项目 评估分评分标自评得评估得值 准 分 分 1 1 1 1 1 0 2 2 2 2 0 2 2 2 1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是 否 从业人员是否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是否全部缴纳职工工伤保险 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情况 生产、储存装备布置、建筑结构、电气设备的选用及安装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 生采用的生产、储存工艺产、 技术是否为国家淘汰的生储存产工艺 3 工艺与装备 备 特种设备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检验、检测合格证 特种设备档案是否齐全 公用工程是否满足生产工艺技术的需要 职工安全防护装置的公用配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工程定 4 与安施 生产、储存装备安全防全设护装置的配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使用的生产、储存装备技术是否为国家淘汰的生产装1 1 1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1 1 1 3 是 否 3 2 是 否 2 2 是 否 2 2 是 否 2 1 1 是 否 是 否 1 1 2 是 否 2 2 是 否 2 2 是 否 2 职工安全防护装置,生产、储存装备安全防护装置,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等安全设施是否定期检验、检测,并建立档案 消防设施的配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是否配备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危险作业场所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是否按照安全检查制度进行检查,并保存记录 生产、储存操作记录是否齐全 有无跑、冒、滴、漏及腐蚀现象 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储存装备安全定期对现有生产、操作 进行安全评价 、 5 对安全检查和安全评3 是 否 3 检查价发现的隐患是否提出整与检改措施,并完成整改工作 修施生产、储存装备是否按2 是 否 2 工作规定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与业 检修 检修施工作业是否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 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在使用前是否进行了检查,并有相应的记录 1 是 否 1 1 是 否 1 2 是 否 2 1 1 3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0 0 3 2 是 否 2 2 1 是 否 是 否 2 1 2 是 否 2 是否对危险源实施监控,并建立档案 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化学事故应急预案 化学事故应急预案是事故6 预防与处理 否按规定向政府部门备案 是否按照化学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及时修订预案 发生的事故是否建立了档案 事故调查处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事故“四不放过”的落实情况 安全技术措施项目投入是否编入年度投入计划 安全7 生产投入 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完成情况 年度投入是否满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需要 事故隐患整改投入完成情况 对新的或危险性不明的化学品,是否按规定委托国家认可的专业技术机构对其危险性进行鉴别和评危险8 物品安全管理 估 编制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是否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危险化学品 销售、购买危险化学品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保存记录 1 2 1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1 2 0 1 是 否 0 1 1 2 2 2 2 2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0 1 2 2 2 2 2 1 是 否 1 2 是 否 2 3 是 否 3 1 是 否 1 危险物品是否建立了档案 危险物品的运输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 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是否是定点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 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是否取得具有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 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评估分数合计 100 1 是 否 1 1 是 否 1 2 是 否 2 1 是 否 1 1 是 否 1 93 附件8:单元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分析评

一、道化学公司的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道化学公司的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第七版)是针对工艺过程中的物质、设备、数量、工艺参数、泄漏、贮运等火灾、爆炸及毒性的危险性、有害性,通过逐步推算的方法,求出其火灾、爆炸等潜在危险及其等级的一种方法。

该法首先确定单元固有的火灾、爆炸指数(F&EI)及危险等级,详见表1。 表1 F&EI危险等级 F&EI 危险等级 1~60 最轻 61~96 较轻 97~127 中等 128~158 很大 >159 非常大 然后,再通过安全措施补偿的办法,以降低单元的危险程度,确定是否达到可接受程度;并进一步确定单元危险区域的平面分布和影响程度,据此,定量计算单元危险系数和基本及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以表征单元危险性的风险程度。具体评价步骤见图1。

选取工艺单元 确定物质系数(MF) 计算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计算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确定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F1×F2) 确定火灾、爆炸指数(F&EI=F3×MF) 确定暴露面积 确定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MPPD 计算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C=C1×C2×C3) 确定暴露区域内财产的更换价值确定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 二、评价单元的确定 1、评价单元的确定 MPPD 确定基本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MPDO 图1“道化法”(第七版)评价程序 确定危险系数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装置的工艺条件,工艺单元中的危险物料及其数量,评价方法中确定评价单元的原则,选择当苯存放量为最大量100吨作为评价单元评价。 2、评价单元基本情况

物质:苯 物质量:100吨 温度:常温 压力:常压

三、评价单元危险系数的求取及火灾、爆炸指数计算 1、评价单元危险物质的物质系数确定 表2评价单元危险物质系数及危险特性 确定停产损失BI 评价 单元 危险品库 危险 物质 苯 MF 16 燃烧热HC BUT/Ib×103 17.4 NFPA 闪点沸点N(H) N(F) N(R) (℃) (℃) 2 3 0 40 232 2、单元工艺危险系数的求取及火灾、爆炸指数计算

按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对评价单元求取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并按F3=F1×F2计算出工艺危险系数(F3),然后再按火灾、爆炸指数F&EI=F3×MF计算出火灾、爆炸指数。详见表3。 表3 危险品库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计算 评价单元:危险品库 确定MF的物质及其MF值: 苯 16 燃烧值:17.4 物质系数当单元温度超过60℃时则标明 1.一般工艺危险 基本系数 A.放热化学反应 B.吸热反应 C.物料处理与输送 D.密闭式或室内工艺单元 E.通道 危险系数范围 1.00 0.3~1.25 0.20~0.40 0.25~1.05 0.25~0.90 0.20~0.35 采用危险系数(1) 1.00 0.85 0.30 0.20 F.排放和泄漏控制 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2.特殊工艺系数 基本系数 A.毒性物质 B.负压(<500mmHg) C.易燃范围内及接近易燃范围的操作 惰性化— 未惰性化— 1.罐装易燃液体 2.过程失常或吹扫故障 3.一直在燃烧范围内 D.粉尘爆炸 E.压力 操作压力—千帕(绝对压) 释放压力—千帕(绝对压) F.低温 G.易燃及不稳定物质的质量/kg 物质燃烧热Hc—焦耳/千克 1.工艺中的液体及气体 2.贮存中的液体及气体 3.贮存中的可燃固体及工艺中的粉尘 H.腐蚀与磨蚀 I.泄漏—接头和填料 J.使用明火设备 K.热油热交换系统 L.转动设备 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 危险等级 3、单元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的计算

0.25~0.50 1.00 0.20~0.80 0.50 0.50 0.30 0.80 0.25~2.00 2.35 1.00 0.40 0.5 0.20~0.30 0.10~0.75 0.10~1.15 0.15~1.5 0.50 0.21 2.11 4.96 79 较轻 生产装置根据有关标准、规范和生产经验,采取了一定安全措施,这些措施可以一定程度地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频率,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进一步降低单元的危险性。因此,需要用这些安全措施对评价单元给予一定的补偿,进一步进行补偿评价。 安全措施可分为以下三类,他们的补偿系数分别用来表示: C1—工艺控制 C2—物质隔离 C3—防火范围

根据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评价单元采取的安全措施选取补偿系数C1、C2、C3并按式C= C1×C2×C3求出单元的补偿系数,见表4。 表4 危险品库安全措施补偿系数计算 评价单元:危险品库 项目 补偿系数范围 采用补偿系数 1.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C1) a.应急电源 b.冷却装置 c.抑爆装置 d.紧急切断装置 e.计算机控制 f.惰性气体保护 g.操作规程/程序 h.化学活性物质检查 i.其他工艺危险分析 C1 2.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C2) a.遥控阀 b.卸料/排空装置 c.排放系统 d.联锁装置 C2 3.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C3) a.泄漏检测装置 b.结构钢 c.消防水供应系统 d.特殊灭火系统 e.洒水灭火系统 f.水幕 g.泡沫灭火系统 h.手提灭火系统 i.电缆防护 C3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 C1×C2×C3 4、单元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汇总

(1)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及其危险等级 危险品库 F&EI值:79 危险等级为:“较轻” (2)暴露半径

R= F&EI×0.84×0.3048m=79×0.83×0.3048=20 m (3)火灾、爆炸时暴露区域面积 S=π×R2=π×38.52=400m 2

(4)火灾、爆炸时暴露区域内财产价值

为了建设单位今后进一步计算的方便和了解采用安全措施后的财产损失的变化,设定单元暴露区域的财产价值为A,据此可以进一步计算。 A=暴露区域内财产总值×0.82×折旧(增值)系数

式中:0.82—扣除了未被破坏的道路、地下管道、基础的损失系数。0.82是经验值,如能精确计算,可以不采用0.82。 (5)危害系数的确定

0.94~0.98 0.95~0.98 0.94~0.97 0.91 0.74~0.97 0.97~0.98 0.92~0.97 0.93~0.98 0.94~0.98 0.98 0.97 0.98 0.98 0.91 0.76 0.96~0.98 0.96~0.98 0.91~0.97 0.98 0.98 0.97~0.99 0.84~0.98 0.96~0.99 0.93~0.99 0.94~0.96 0.91~0.99 0.91~0.98 0.91~0.98 0.91 0.98 0.83 0.98 0.95 1 危害系数是由图或方程式根据单元危险系数(F3)和物质系数(MF)来确定的,对单元的危害系数(y)求取如下: 由F3=4.96 MF=16 求得危害系数y=0.63

(6)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基本MPPD):0.63A (7)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实际MPPD):0.50A (8)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MPDO)和停产损失(BI)

影响停工天数的因数很多,如损坏的设备厂内是否有条件,采购备件的远近、难易等。它和实际MPPD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是MPPD的函数,在很多情况下,停工造成的损失比实际MPPD还要大。经研究分析发现,在一般情况下,MPDO与实际MPPD有着一种比例关系,计算出MPPD后,可查图求出MPDO。但是,如果能精确地确定停产天数,则完全不必按图来查取确定。 停产损失BI按下式进行计算: BI=MPDO/30×VPM×0.70 式中:VPM—平均月产值;

0.70—固定成本和利润占产值的比例。

由于实际MPPD目前还无法计算出准确数值,故MPDO和BI无法算出具体数值。 (9)单元补偿后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及其补偿后危险等级 F&EI’=79×0.76=60 危险等级为“最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