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2) 练习题1
一、知识问答
1. 形成于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是( 寇准 )( 林逋 )。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柳永的( 《雨霖铃》 )。
3.王安石词的代表作品是 ( 《桂枝香·金陵怀古》 )。
4.元代四大爱情剧包括:( 《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
5.中国戏剧最早走出国门,介绍给欧洲的一部戏剧是纪君祥的( 《赵氏孤儿》 )。
6.被誉为“南戏之祖”的是高明的( 《琵琶记》 )。
7.竟陵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钟惺 )和( 谭元春 )。
8.明代中期杂剧最杰出的作品是指徐渭的四部杂剧即( 《四声猿》 )。
9.“南施北宋”具体指的是( 施闰章 )和( 宋琬 )两位诗人。
10.清初三老是指( 黄宗羲 )( 王夫之 )( 顾炎武 )等处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文人学者。
11、柳永离别词作的代表是(《雨淋铃》),其中有名句: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12、王安石词的代表作品是 ( 《桂枝香》 )。
13、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杨万里 范成大 尤袤 陆游 )。
14、《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的金代着名文学家( 元好问 )。
15、列举三位《西厢记》中的主人公( 崔莺莺 张生 红娘 )。
16.郑光祖的杂剧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王倩女 )。
17 . 南戏四大传奇是( 《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简称为“荆刘拜杀”。
18 . 晚明小品散文最着名的两位作家是( 袁宏道、张岱 )。
19 .《郁离子》的作者是( 刘基 )。
20.清代诗人袁枚在诗歌创作上倡导( 性灵说 )。.
21.宋末爱国诗人的代表是( 文天祥 )和( 汪元量 )。
22.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的名句有:“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
23. 贺铸词的代表作品是( 《青玉案》 )。
24.元代钟嗣成的( 《录鬼薄》 )是第一部专为剧作家立传的戏曲史专着。
25.马致远最着名的 历史剧作是( 《汉宫秋》 ),小令以( 《天净沙·秋思》 )享誉千古。
二、名词解释
1.“稼轩体” : “稼轩”为辛弃疾号,其词豪放之中不失传统婉约本色,个性鲜明,故名为“稼轩体”。
2.诸宫调 :产生于北宋,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因为它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所以称为诸宫调。
3.临川四梦: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作品即《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因其都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 又因汤显祖室名“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4.“三灯丛话”: 是指明代三部文言短篇小说:《剪灯新话》、《剪灯馀话》、《觅灯因话》。三书后人合称为“三灯丛话”。
5.半山体:半山是北宋着名政治家王安石的号。其晚年退居金陵钟山,多闲适遣兴之作,诗风亦变得含蓄隽永,一般被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
6、江西诗派: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两宋之际的吕本中,在他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指出了江西诗派存在的事实。他把黄庭坚尊为诗的创始人,又列举陈师道等二十五名诗人作为其中成员。宋末元初的方回又进一步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得名原因:江西诗派的始创者是黄庭坚, 因其是江西分宁人,故名。
7.前七子:明代的七位诗人,其中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主要代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粉饰现实的台阁体。在创作上以模拟古人为能,缺乏个人独创,前七子复古运动前后绵延百年。
8.童心说 :《童心说》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文中宣扬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革新思想,把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要点为:(1)、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2)、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李贽的思想主张实际上成了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推动力
9.姜派词人:南宋中后期词坛以姜夔为代表的词人创作上深受周邦彦词的影响,表现为音调谐婉,词句精美,结构严密,这种偏于格律艺术的词风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文学史上称之为格律词派,又称姜派词人。代表作家姜夔、吴文英、周密。
10.临川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也称“玉茗堂派”。其领袖人物是汤显祖。因汤显祖的祖籍是临川(今江西抚州),时人称他为汤临川,汤显祖的戏曲作品总名“玉茗堂四梦”,“临川派”和“玉茗堂派”因而得名。
三、内容理解
1.欧诗的特征和贡献。
他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韩愈以文为诗的传统,首先,体现在对传统诗歌题材的新开拓上。一方面是政治社会意识的强化,另一方面是对日常起居中琐细事物的关注和描摹。这两类内容在欧诗中得到突出表现。其次是句式的散文化。整句中夹杂散句,整散结合,富有变化流动之美。再次是内容的议论化,不仅在本来就是流利开张、便于铺叙的古体诗中有,在格律精严的律诗中也有相当普遍的体现。
2. 马致远的《汉宫秋》在艺术上的特色。
作者继承前人创作成果而为我所用,从而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此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剧在题材处理上的突出特点,即对历史题材的处理与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保持内在的联系。其次,结构紧凑,以精湛的笔法引出一连串的矛盾冲突,使人物性格在冲突中体现,人物思想在冲突中得以升华。另外,作品的词曲具有强烈的音乐性与抒情性,唱词不仅营造辽阔深远粗犷的塞北风情,而且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因而意境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
3.《倩女离魂》的艺术成就。
本剧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艺术描写方面,其特点为: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笔墨细腻但并不感纤巧,文词精美却不显雕琢。例如第二折写离魂月夜追赶王文举的情景,曲词和宾白水乳交融,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把倩
女焦急盼望的心理,慌忙赶路的情形,以及江岸月夜的景色都描绘得十分细致逼真。尤其是写离魂追到江边的几支曲,充满了诗情画意。
4.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首先,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和意境,并以婉转的语调表达特别感伤的情绪;其次,将个人的身世之感打并入男女艳情抒写当中。秦观词的抒情艺术是将传统小令的含蓄蕴藉、秀雅缜密,与柳永那种长调慢词的真率自然和通俗流畅中和之后,所开成的一种新风格。
5.欧晏词的主要特征。
“欧晏词”词体观念仍以“词为艳科”;为“娱宾遣兴之具”;为“诗庄词媚”。多数作者写词仍以小令体为主,体制短小,相应地表现方式比较单一。
6.纳兰性德词的内容和风格特征。
词作主要内容多表现个人遭际、生活情致,或写羁旅生活,或写离情别绪,或写山水风光,无不直抒胸臆,如话家常。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词风特点。 纳兰是清初词坛成就最高的作家。向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为清词大家之一。他的词以小令见长,风格真挚自然,婉丽凄清,不事雕琢,于各派之外卓然而另成一家。
7.黄庭坚的诗学理论。
所谓换骨法,是指撷取前人作品中现成的意象,点化前人词句以为己诗。所谓夺胎法,是指套用前人的构思,甚至模仿前人的意境,创为新诗。此外,又主张写诗应字字有来处,要去陈反俗。黄庭坚作诗, 搬弄典故, 使用古语。他的诗多镕铸了经过精心选择的一些典故而成篇。
8. 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元曲”的发展与繁荣上。其散文重视经世致用,诗歌创作虽说承前与启后,然而诗文的成绩难与戏曲的辉煌相比。因此,元曲(剧曲与它的出现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元代文学的代。
四、艺术析论
1.《三国演义》思想倾向 。
答: (1)极力突出拥刘反曹倾向。(2)强调建立在“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基础上的“义”。十分崇尚智慧。
2.《红楼梦》的悲剧内涵。
答:它的悲剧内涵至少有四个层次:爱情的悲剧;人生理想的悲剧;社会的悲剧;道德文化悲剧。“悲金悼玉”的爱情悲剧成为封建社会诸多青年女性爱情的缩影。《红楼梦》在反映爱情悲剧的同时,又反映人生理想失落的悲剧。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了一群品貌兼优的女子,作者用男性的卑劣衬托出女性的纯洁与伟大,这是对封建的男尊女卑进行了批判。然而这样的女儿们要么被封建社会毁灭,要么被异化。《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不了的命运悲剧之中。从创作与生活的关系角度来说,《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红楼梦》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从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特别是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其所以不幸的原因。
3.《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答:《水浒传》是四大其书中评价最高的一本,也是中国第一部用语体文所写的长篇章回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一直为后人赞赏。
首先是成功地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有神态各异的人物。其次在结构上,《水浒传》的前半部分按人物来分别叙述,最后总归到梁山泊。第三是《水浒传》第一次将白话运用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程度,使它成为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4.结合作品论述苏轼与辛弃疾词抒情风格的主要区别和原因。
答:豪放之中时见沉郁悲凉之气。作为词坛大家,从题材上说可以细分为抗战、抒怨、哲理、民俗、农村、咏物等;以抒情特征上说,可以细分为豪迈奔放,慷慨悲凉,闲适清淡,幽默恢谐,缠绵凄婉等。但辛词的主导风格无疑是以豪放为主,但他的豪放词与此前开派大家苏轼不同,苏词是豪放之中显露旷达和飘逸。他则是豪放之中时时洋溢着沉郁悲凉之气,这种豪放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由时代环境所决定;二是由他个人的特殊经历决定的即由于他一直处在南北分裂时期,又经常受到妥协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因此辛词里也不可能有苏轼那种旷达、洒脱的表现,只能有更多备受压抑,壮志豪情不得舒展的悲凉沉郁。
5.论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答: 在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首先,关剧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其次,关剧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再次,关剧还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他的杂剧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
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在戏剧语言方面,关汉卿向以本色当行着称,他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本派的代表人物。所谓本色是指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富有典雅的艺术韵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毫无雕琢的痕迹。所谓当行,是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无论是曲词还是道白,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6.具体论述《红楼梦》塑造人物的艺术。
答:(1)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又同时刻画出主导性格。例如王熙凤,周瑞家的认为她对下人严酷。李纨则认为她“水晶心肝波粼粼,天下人都被算计去”。然而她漂亮,待人好,有心计。林黛玉来时,人未见,笑声先闻。性格爽朗,人们喜欢他,又怕他,称她“凤辣子”。而她又很严酷,害死了尤二姐,爱钱,为钱而害死了几条人命。还与贾琏合伙偷贾母的银器。 这的确是个复杂但又十分鲜活的人物。(2)把关系亲近的人物写得个性鲜明。例如贾赦、贾政是亲兄弟,贾赦荒淫无耻的老色鬼,贾政是昏愦无能道貌岸然的封建卫道者。黛玉和晴雯长相相似,但晴雯出身于下层人家,性格比黛玉强得多。敢说敢做。另外,黛玉与妙玉两人同是孤高,而黛玉是傲世,妙玉是出世。(3)善于通过典型的环境来写人物。让人物与环境互相映发,衬托出一个个鲜明动人的形象,收到了十分美好的艺术效果。例如林黛玉喜欢竹子,环境幽雅,竹子是岁寒三友,正好象征着林黛玉高尚的节操:一尘不染,宁折不屈。另一方面,泪滴斑竹的神话故事,又隐寓着黛玉寄人篱下的凄凉身世:多愁善感,抑郁忧伤。另外怡红院的富丽堂皇,正好切合宝玉娇生惯养的特性。写稻香村的朴素无华,突出心如死灰的李纨形象。 (4)运用心理描写来写人物。 像林黛玉“牡丹亭艳曲惊芳心”里,黛玉葬花回来,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仔细一听是牡丹亭中的曲子,先是“十分感慨缠绵”,继之“心动神摇”,“如醉如痴”,最后掉下了眼泪。写出了林黛玉听到青春觉醒的曲子时,想到自己的身世,因而产生了细微曲折的感情。另外,写林黛玉听到贾宝玉赞她不说“混帐话”时的感受,十分细腻生动。
7.《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答:首先是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作品写出了窦娥性格的丰富性:在窦娥身上,既有善良温驯、孝顺忠贞的一面,又有刚强倔强、反抗邪恶的一面,同时这些优秀品质还和一定程度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揉和在一起,使之成为下层女子的典型代表;作品也刻画出了窦娥性格的变动性:窦娥从恪守妇道的平凡女子转变为敢于叱天责地、痛斥官府的反抗者,其性格是随着现实矛盾斗争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作者对这一转变过程进行了精心描述,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极富层次感。
其次,作者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营造出浓郁的悲剧氛围,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最后,剧本矛盾高度集中,情节紧凑,冲突叠起,而又环环相扣。此外作品语言通俗平易,明快洗练,形成了独
特的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表现了关汉卿杂剧语言艺术的共同特色。
8.《金瓶梅》的主要内容和社会意义。
《金瓶梅》的主题思想:书中以商绅恶霸西门庆为中心描写了他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种种恶迹以及荒淫糜烂的性生活,反映了一个家庭盛衰的历史,暴露了明后期社会的黑暗腐朽。《金瓶梅》是一部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它在《红楼梦》之前,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推向一个面向人生世情的新阶段。全书明写宋代人,暗指明代事,实是一部透过市民家庭生活全面反映明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经济衰微、道德沦丧等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
《金瓶梅》是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主要社会意义有:(1)揭示金钱铜臭的巨大能量。(2)揭示女性群体的社会悲剧。(3)揭示冷酷丑陋的社会世相。
中国古代文学史(2) 练习题2
一、知识问答
1.( 欧阳修 )的作品风格被形容为“六一风神”。
2.“历城二安”是指( 辛弃疾 )和( 李清照 )。
3.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的名句有:“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
4.张养浩的散曲代表作是(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中有名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5.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李逵负荆》 )。
6.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是史称“三杨”为代表的( 杨士奇、杨荣、杨溥 )。
7.于谦的《石灰吟》中的名句是(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8.吴中四才子指 ( 徐祯卿、祝允明、唐寅、文征明 )四人。
9.清初,(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被称为“江左三大家”。
10.清代阳羡派的代表人物有( 、陈维崧,蒋士铨 )
11.晏殊代表作《浣溪沙》中的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12.《扬州慢》是( 姜夔 )的代表作。
13.张孝祥着有《于湖词 》,他的代表作是( 《六州歌头》 )
14.关汉卿爱情婚姻剧主要有( 《拜月亭》 )。
15.元代着名的维吾尔族作家是( 萨都剌 )。
16.元中期着名作家有(虞集、杨载、范 椁、揭傒斯 )等,号称“元代诗歌四大家”。
17.明代三大传奇是指( 《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 )
18.南戏四大传奇是(《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记》 《杀狗劝夫》 )。
19.竟陵诗派是以( 钟惺 )和( 谭元春 )为代表的诗歌流派
20.一笠庵四种曲是指( 《一捧雪》 《人兽关》 《永团圆》 《占花魁》 )
21.《郁离子》的作者是( 刘基 )。
22.明太祖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文人是( 宋濂 )。
23.“南施北宋”具体指的是( 施闰章,宋琬 )两位诗人。
24.清代前期的词家最着名的三家是( 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 )。
25.李渔戏曲理论见于他的( 《闲情偶记》 )。
二、名词解释
1.山谷体:又称“黄庭坚体”,是对黄庭坚诗总体风格一种概括。黄庭坚倾毕生精力于诗歌创作,工于炼字和用典,并整故为新,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句法尤高,于苏诗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为宋诗创作的一大变局,为后世称为“山谷体”。
2.茶陵诗派:明前期以李东阳为首的诗文流派,因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此得名,针对台阁流弊,李东阳强调散文应高雅,讲究章法,诗则力宗杜甫,并致力于东府古题的写作。
茶陵派创作虽未彻底摆脱台阁遗风,但为后来文学复古运动开创光明,标志明代前期粉饰现实的文风向复古方向转化。
3.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4.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形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繁衍而成的民间艺术的总称。
因其主要用南曲演唱,为了区别元代兴起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南曲”、“南戏”。
5.江湖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6.套数:散曲体式一种,与小令相对,也称为套曲,是把两只或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连而构成的曲,全套无论长短,必须首尾一韵。
7.元代四大爱情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创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代表作,突出体现了发展时期杂剧创作的一些特点,如对“情”的突出描写、对文采的追求等。《西厢记)和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被合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4、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因其都是台阁重臣,故名。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8.小品文:“小品”一词原为佛教用语。佛教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从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
明人使用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转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性情的新体散文。它并不特指某种专门文体,日常使用的例如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等都可以写成小品,都包括其中。
9.“樵歌体”: 又称“朱希真体”,是指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作品。因其词自成一家,故名曰\"樵歌体\"。
主要特征:南渡前风格清丽超旷,近似苏轼,有不食人间烟火之风.南渡后身经国难,则有不少慷慨悲凉、忧时伤世的爱国名篇传世。
三、内容理解
1.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艺术成就。好用曲笔铺叙,又常作倒叙安排。语言精美流畅、声韵协律。“精工富丽”为其主要风格特征。北宋的慢词发展到周邦彦的清真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着称,既无柳永的“词语尘下“之病,又无苏轼的“多不协律”之机,成为后世词人取法的榜样,影响深远。但周邦彦词是一种修琢完美的人工词,创调之才多,而创意之才少,工于造语,而未融于造境;虽然博大精工,却终乏高远之致,情韵之美远不及秦观、贺铸词。
2.《二拍》对拟话本小说体制的主要贡献。
它的出现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它对拟话本小说体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1.《二拍》中的头回在思想内容上与正文取得了统一。2.在韵语的使用上,自创诗词韵语。 3.《二拍》中对人物性格刻画的考究,对细节真实的追求,都表现出文人个人创作的鲜明文学风格。
3.《聊斋志异》作品主题。
(1)婚姻自由主题。即批判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歌颂和赞美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爱情幸福的叛逆精神。(2)反抗黑暗主题。即揭露社会的黑暗和权势者的残暴,并歌颂了民众的反抗精神。(3)抨击科举主题。即抨击和讽刺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4)启示人生的主题。即概括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或者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丑恶现象,能给人以智慧或启示。
4、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贡献。
以诗为词,提高词品。 扩大词境,革新传统词风。
开创词派,创造多彩词风。
5.简述明代后期公安派文学主张。
(1) 反对剿袭,主张通变。
(2)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 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6.《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三不从”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2)、全剧同时安排两条并行发展的线索。(3)、成功塑造了赵五娘这个令人心酸的人物形象
7.“三言”的小说艺术。
《三言》是比宋元话本雅,而比文人传奇小说俗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要点如下:
(1)、篇幅较长,描写容量加大。(2)、更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3)、情节线索更加复杂,体现出小说结构能力的增强。
四、艺术析论
1.辛词的艺术成就。
答:(1)词境特征:雄壮阔大,气魄宏伟。辛词经常是站在一个制高点上来描写空间事物,选取富有阳刚特
征的意象。辛词具有一种非同寻常的雄阔之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沁园春》“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词中表现出来的广阔的空间,雄奇的意象,罕见其匹的气势等,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词的表现手法:多姿多彩,极富创造性。辛词里,有多种表现手法的娴熟运用:运用直接议论的手法抒情,运用即事抒情的手法,运用即景抒情,运用传统比兴寄托的手法,同时也接受了婉约派词人的影响,双关地表现主题
(3)辛词语言艺术:善于融化多种语言成分。融化多种语言成分,是指效楚辞体、陶体、花间体、易安体等。不仅是以古近体诗的句法入词,更表现出了浓厚的散文化特征。吸收民间语言使词通俗化、口语化。
2.陆游爱国主题诗歌的成就。
答:(1) 陆游诗歌爱国主题的丰富性。所谓丰富性,是指陆游诗歌全面反映了自己时代的反侵略,保家园的爱国呼声。
(2)陆游诗歌爱国主题的深刻性。与同时代爱国主题作品相比较,陆游诗歌所表现的爱国思想眼界开阔,视点高远,具体表现为:他的爱国思想和一般狭隘的忠君意识有明显区别。
3.论述《西游记》动物神话的原型精神。
答:(1)、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向往和追求个性的自由是人类共有的天性。而《西游记》前半部分的孙悟空形象正是一个神通广大而又遭受镇压的不幸角色。有关这一母题的各种传说通过各种方法流入到孙悟空的形象中来,就自然而然了 (2).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探索追求精神 在《西游记》的后半部分作者对孙悟空仍然持肯定的态度。与前一原型相比这里的探索追求精神具有造福人类的目的所以是容易被社会所接受的。菩萨要他们去的经是大乘之经,以“普济众生”为目的。因而取经也就成了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精神的象征,成了人类冒险和牺牲的正义和壮丽的事业。取经的过程中要经历艰难险阻,取经人不仅要战胜来自自然和社会方面的阻碍,更要战胜自己内心的私欲,才能以清净无欲之心去完成“普济众生”的使命。艰难险阻是一种象征,他们交相出现,使得人们不难找出它与不畏艰险的探索追求精神的对应关系。(3). 两大原型的深刻蕴涵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对
矛盾统一到一部作品、统一到一个人物身上?它有深层的意蕴。《西游记》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于这种矛盾提出了新的看法。如观音对孙悟空使用紧箍咒,目的不是想将其致于死地,而是在对其限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孙悟空的一技之长来造福人类和社会。两大原型还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4.具体论述《聊斋志异》的写作艺术。
答:首先是采用传奇的方法来志怪,充满浪漫气息。
蒲松龄借用传奇的特长,来写花妖狐魅,使小说内容精彩且充实,情节离奇而生动,展现出极其迷幻曲折的色彩,浪漫气息浓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由鬼狐花、妖所变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书中所塑造的这些形象,既有超现实的、超人的独特个性,又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特征,和蔼可亲,富于人情味。作者善于把这些理想人物的人的特征与非人的特征统一起来,或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性格,或借助夸张手法突出性格特征,或采用心理描写表现精神面貌,不一而足。
其次,情节安排充分显示了“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短篇小说的特点。
作者原本反对“硬铺直陈”,加之写的是花妖鬼狐之事,便于驰骋想象,所以许多作品情节怪异谲诡,变幻莫测,极尽腾挪跌宕之能事。同时,它们也有自身的逻辑性,合乎人情物理。 这说明作者善于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世界,曲折反映现实社会的生活画面。
再次,描写丰美,形象生动;语言精炼,词汇丰富,句式富于变化。
描写方面,如《连琐》开头便写杨于畏“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为鬼女连琐的出场设置了阴森的环境。作品语言方面则继承了诸子散文、史传文学和唐宋诗文传奇的优良传统,并大量吸收了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使用的虽是文言,但很少生硬、板滞、枯涩的毛病,无论写景、状物、叙事、写人、抒情、议论,都能发挥文言精练、简洁、含蓄的长处。常常是三言两语而主旨毕现,言简意赅,令人叫绝。
5.举例说明《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答: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的战争描写。 一般描写战争的作品侧重战场武力较量,而《三国演义》却是在斗智斗勇中展示战争。尤其侧重于“斗智”的策略,将二者结合起来表现战争。以赤壁之战为例。第43至50回铺写赤壁之战过程,具体经过仅为后一回半,前3回为“战略谋划”包括外交斗争,舌战群儒,分析力量对比,激将法增强自信和勇气等。矛盾冲突的线索更是交错展开:孙刘内部,东吴内部,周喻与鲁肃,曹操与东吴之间。冲突各方首先在战略上决逐。其间还将斗智,斗勇结合,又详细描写“战术”,紧紧抓住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如何变不利为有利,如何千方百计克服自身弱点,既写谋事运筹帷幄,又写各种战争场面,使庞大战争场景得以呈现。
全景展现式的战争描写。既写规模庞大战役,又写小规模战斗,有全景、有特写、有水战,有火攻,有陆地战,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形式之繁,堪称世界文学史第一;既写最高统帅,战场指挥;谋士武将,也写到一般士兵,使战争更生动,复杂;战争与政治斗争、外交活动紧密结合,使读者全面深入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战争。
具有个性特点的战争描写。描写大小战役40余次,但从不雷同,每次都有其独特特点,这是因为作者把写战争与写人结合起来,把写战争特点与写统帅个性结合起来。例如赤壁,彝陵之战,两场战争的形式比较相似,战争双方数量对比悬殊,战争结局都是攻方失败,守方胜利,但这两场又有本质不同:曹操失败是骄傲大意,刘备失败是暴怒之中而丧失理智。赤壁之战当中,刘孙一方胜利主要是因为诸葛亮、周喻的智慧,而鄢陵之战是陆逊的忍辱负重,坚守到底最后取得胜利,总之是由于统帅的性格表现,以及战术运用的不同使得两场战争各具特色。
6.苏轼散文的特色。
答:首先是不为空言,真实切实。苏轼论事不尚空言,必就事实立言。又有思想创新的鲜明特征。最后,任心而作,听任自然。
7、陆游诗歌爱国主题的丰富性。
答:所谓丰富性,是指陆游诗歌全面反映了自己时代的反侵略,保家园的爱国呼声。
陆游诗歌爱国主题的深刻性。与同时代爱国主题作品相比较,陆游诗歌所表现的爱国思想眼界开阔,视点高远,具体表现为:他的爱国思想和一般狭隘的忠君意识有明显区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