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1-06-11 来源:步旅网
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 1

·································· 6

1.1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1.3 可行性研究概要······················································· 7 1.4 结论······································································ 8 第二章

旅游资源与市场预测 ················································· 9 2.1 旅游资源································································ 9 2.2 市场预测·······························································14 第三章

开发利用条件 ·························································17 3.1 自然条件·······························································17 3.2 交通条件·······························································20 3.3 能源通讯·······························································20 3.4 政策优势·······························································21 3.5 某某景区开发潜力评价·············································21 3.6 现有旅游功能和设施················································22 第四章第五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23 工程设计方案 ·························································25

5.1 景区公路·······························································25 5.2 游山道··································································27 5.3 公厕·····································································28 5.4 标示牌··································································29 5.5 停车场··································································30 5.6 游人服务中心·························································31 5.7 景区输变电工程······················································32 5.8 给排水工程····························································33 5.9 通讯工程·······························································34 5.10 垃圾处理工程 ······················································35 5.11 观景台 ·······························································36

1

5.12 休闲度假村 ·························································36 5.13 民俗展示村 ·························································37 第六章环境保护 ·······························································37

6.1 环境保护规划·························································37 6.2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38 6.3 环境保护工程效益分析·············································38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 ·························································38

7.1 编制原则·······························································38 7.2 工程实施进度·························································39 第八章第九章

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

··································40

景区的投资 ····························································41

9.1 投资估算依据·························································41 9.2 投资分年使用计划···················································42

9.3 资金筹措·······························································42 9.4 近期固定资产投资估算·············································42 9.5 远期固定资产投资估算·············································43 第十章效益评价 ·······························································43

10.1 收益分析 ····························································43 10.2 投资回报分析 ······················································44

10.3 就业机会分析 ······················································44 10.4 结论 ··································································45

2

第一章总论

本项目拟兴建某某景区的公路、供水、供电、通讯、环卫、游览步道、停车场、游人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恢复、培育某某内的绿化,致力改善旅游条件,加快建设以某某为重点的青藏公路中部的旅游度假休闲区;力争在三年内初见成效,以此作为某某地区旅游开发的启动区,促进和带动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1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1.1 项目背景1. 项目开发的机遇

近年来国家对发展旅游产业高度重视,某某自治区更是将旅游产业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中央第三次某某工作座谈会以后,某某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1996]53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当今全球的一大支柱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和很强的辐射能力。

某某地区政府及旅游局也高度重视旅游业,通过对地区东、西部各县(区)的全面详实的旅游资源考察,积极寻找适合某某旅游发展的思路,已制定完成《某某地区旅游业“十五”、“2015”年发展总体规划》,拟在确定某某主景,树立藏北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基础上,以点带线,以线带片,点线结合的有机发展地方旅游事业。

2. 某某地区旅游资源概况

某某在藏语中是“黑河”之意,黑河为怒江源头。某某是青藏公路的重要中转站,自唐代以来就是交通要隘。

某某地处广阔的牧野,藏北万千气象构集于一身,堪称某某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的历史遗迹,神秘的宗教文化内

3

涵、藏北高原的奇山异水,还有自然生息的野生动植物,无一不是多姿多彩、神奇迷人。据相关资料分析,全区共有人文、自然景观资源类,七中类,二十五小类,近三十处景点

某某地区旅游资源分布表

自然景观构成表

中类天景

小类日月星空景观风雪景观气候景观奇峰景观山垭口景观异洞景观温泉景观高原湖泊景观河流景观源头景观冰雪景观草地草原景观物候季相景观野生动物栖息地珍稀动物景观奇花异草景观

分类地域

全区全区全区全区

青藏公路沿线索县附近谷露区某某西南部某某以东格拉丹冬峰格拉丹冬峰全区全区

某某西北部某某西部西北部

代表景观

彩虹、蓝天、白云冬日银装素裹一日四季

念青唐古拉山、桑丹康桑峰唐古拉山口梅木溶洞

谷露温泉、绒玛温泉纳木错、色林错某某、怒江

冰塔林(长江之源)冰塔林(长江之源)冲钦卡多草原

花海、草海、秋景、冬景野牦牛

藏羚羊、黑颈鹤虫草、贝母、雪莲花

2大

地景

水景

生景

人文景观构成表

中类建筑胜迹

小类宗教寺庙景观村镇民居遗址遗迹纪念地游娱场地节假庆典民族民俗宗教礼仪神话传说

分类地域

各公路沿线全区全区某某以南某某镇周围某某全区全区全区

代表景观

孝登寺、巴青路布寺某某镇

象雄王国遗址、骷髅墙亚运点火纪念塔赛马场赛马节藏北风情

佛教、神山祭祀纳木错传说

风物

其中著名的山峰有唐古拉山、格拉丹冬,著名的湖泊有纳木错、色

4

林错、奇林错、当惹雍措等,人文景观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比如骷髅墙、文布穷宗古象雄遗址、加林山早期人类岩画遗址,宗教景观有某某四大名塔之一巴拉曲登、孝登寺、恰如寺等。某某神山神湖相伴有四处,其中两处在某某。另外,广阔的草原上,还栖息着众多的珍贵野生动物,其中有藏羚羊、黑颈鹤、野牦牛、藏雪鸡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无比自在。

每年八月是某某的黄金旅游季节。八月的羌塘草原,绿草茵茵,繁花似锦,风和日丽,是时四乡八邻的牧民齐聚某某镇,短短的时间,草原上就搭起了一座帐篷城。歌舞、祈愿、赛马、角力以及大型的商品物资交易会使金秋的草原生机勃勃。

某某的旅游资源概括有“多、奇、特”的特点,景点众多,以奇观奇闻著称,具有唯一性。但是,就资源分布来看,又有“散、小、乏”的不足之处,景点分散,不够集中,许多景点的规模极少,缺乏深层次的展示。再加上交通的不便,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匮乏,造成了名气大,而效益不高的局面。

因此,开发某某旅游资源,应该充分依托现有的交通条件,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滚动发展,形成区域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

3. 某某景区的区位关系论证

某某景区位于某某北部,某某地区某某县境内,紧靠青藏公路,景区面积37.6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某某景区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山原湖盆地,这里山势浑圆,连绵不断,峡谷纵横,具有藏北高原的典型地貌特征。

·景观环境:某某景区处在拉萨和某某之间,是拉萨通往藏北的必

5

经之路,是以拉萨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景观和藏北草原风光民俗风情的交汇地带,其周围分布了众多的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拉萨是某某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交通的中心,有着世界闻名的布达拉宫,还有大昭寺、小昭寺、罗布林卡、色拉寺、哲蚌寺等旅游景点。另外还有藏族发祥地泽当、抗英名城江孜、高原圣湖羊卓雍错、世界海拔最高的地热发电站羊八井等,北面某某地区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特色鲜明的赛马节。这两个区的旅游发展对某某景区有着较强的辐射作用。

同时,某某又位于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沿线,以青藏公路为例,北有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格尔木、沱沱河、盐湖、唐古拉山口(海拔5800米)、格那丹冬冰塔林、某某孝登寺,南有羊八井、亚运圣火点火纪念塔、念青唐古拉山、桑丹康桑山(海拔6590米)、圣湖纳木错(面积1961平方公里,海拔4713米),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羊八井、谷露温泉等。从拉萨向北沿青藏公路而行,即进入羌塘草原,公路两旁雪山连绵,蓝天草原相映,成群的牛羊象珍珠般洒落绿野,风光旖旎,美不胜收。整个青藏公路沿途景观类型异常丰富,有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而且路况较好,全长有较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文化环境:某某地区曾在某某历史上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和中亚史上以古老的文明而显赫一时。某某在原古时代属文明古国象雄国,象雄作为王国已不复存在,但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象雄文化,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某某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创造了文字,创造了地方传统的土著宗教—“苯教”

古老的象雄文化,而且形成了

1165公里,非常适合旅游开发,具

以牧业为主,兼有农业的历史脉络,产生过极高的古代文明。迄今尚留有规模可观的象雄王国遗址和苯教寺庙巴青路布寺和芭沧寺。

6

同时,某某还有黄教大寺庙孝登寺和赞丹寺。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为该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结论:某某景区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客源市场。同时,其景观类型丰富,兼具雪山、峡谷、古寺、民俗、珍稀动物等多样化的景观,将成为青藏线上最具投资开发潜力的景区。它的开发和建设不仅能投资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对周围的景区景点产生辐射作用,带动青藏线和整个地区的旅游发展。

1.1.2 建设必要性某某地区地处某某北部

,有“某某北大门”之称。其东与昌都接

壤,南靠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阿里毗邻,北与青海格尔木市联接,是某某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辖口36万,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10县和1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人90%以上。

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某某经济的必然选择。旅游业属第三产业,素有无烟工业之美誉。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社会经济文化都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二十一世纪将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自治区政府已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目前,虽然某某地区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区内没有上规模工矿企业,城市化水平不高,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同时,某某是一个纯牧业地区,优质、特色产品份额不大,初级原材料产品比重高。近年来,随着草地退化、沙化面积的增加,可利用草场载畜量处于基本饱和状态。因此,某某的经济发展必须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旅游,走“旅游致富”之路,振兴地方经济。发展某某的旅游开发,是构建青藏黄金旅游线的需要。该景区处于格尔木—某某—拉萨青藏黄金

7

旅游线的主要环节,又是拉萨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区与某某藏北野生动物、民俗民情旅游区的交汇地带。因此,开发该景区不仅丰富青藏公路沿线的景观,而且,填补两区交汇处的空白,形成南北大通道,将拉萨和格尔木的客源引向藏北高原,为开发藏北旅游大市场,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加快某某景区旅游开发,是加强生态综合治理的需要。某某景区处于拉萨河上游,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环境,这对实现拉萨河上游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1.2.1 编制依据

本报告依据以下文件、资料编制: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2001]9号);

2. 《某某地区旅游业“十五”、“2015”年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

3. 《关于某某自然风景区开发建设立项报告》(那旅字[2002]8号);4.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基础资料、图纸等。1.2.2 编制范围

根据某某地区关于“某某自然风景区开发建设立项报告”

,本报告(国发

保持生态平衡,

主要对某某景区的区位条件、景观资源、开发潜力及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对景区公路、游山道、公厕、标示牌、停车场、景区输变电工程、给排水工程、通讯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寺庙的恢复及保护、游人服务中心及观景台等单项工程的建设规模、

方案设计、

工艺技术、投资估算和项目总体社会效益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结论

8

意见,供有关部门决策。1.3 可行性研究概要

1.3.1 主要旅游资源

某某景区位于某某地区境内,是青藏公路沿线的重要景观资源,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景区规划面积37.6平方公里。融雪山、峡谷、古寺、民俗、野生动植物景观于一体,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1.3.2 游人预测

未来20年内,旅游业将成为地区乃至全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长假日、带薪休假等制度的实施,旅游已成为我国群众的生活新需求,假日旅游热就是这种需求的直接反映,因而旅游业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目前,生态旅游正逐步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潮流。某某景区以其独有的景观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其开发前景看好。经预测该景区近期(2005年)游人将达2.8万人次,远期(2015年)游人将达8.5万人次。

1.3.3 建设内容及规模1. 景区公路:新建三级公路2. 桥梁:新建钢架桥一座,长

11km。

20米,宽7.0米。

18km。

3. 游山道:石梯(板)游览步道路4. 公厕:景区内设固定公厕

3座。

5. 标示牌:立标示牌10个。6. 停车场:建设景区停车场

3000m。

1000m。

2

2

7. 游人服务中心:在巴仁多建游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8. 景区输变电工程:架设变电站1座。

10kV输电线路11.6km;谷露区建35kV

9

9. 给排水工程:景区内建设供水能力共计10. 通讯工程:架设谷露到卓玛景区电话

270m/d的供水设施。20门。

640m/d的成套处理

3

3

11. 污水处理工程:在谷露区建设处理能力为设备,另在卓玛景区建设处理能力为

3

160m/d的成套处理设备。

10t的垃圾处理场,景

12. 垃圾处理工程:在谷露区建处理能力为区内设置20个垃圾收集点,1个垃圾中转站。

13. 观景亭:在景区内建设观景台14. 休闲度假村:在谷露区建度假村2500m。

1.3.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

2个。

10000m,巴仁多建民俗村

2

经测算,某某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为资金筹措方案拟定为:申请国家补助资金1.3.5 社会效益评价据初步测算,某某景区

500万元

5530万元。

2005年可实现旅游收入720万元,2015年

实现旅游收入9970万元。就业机会分析预测2005年可增加就业机会240个,2015年可增加就业机会720个。项目实施还可带动第三产业整体发展,促进商品流通、产品开发、信息交流、交通运输、餐饮娱乐业等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1.4 结论

某某地区历史悠久,但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区内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可利用草场载畜量已处于基本饱和状态,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开发利用某某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可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信息交流、商品流通、产品开发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为该地区富民升位、繁荣市场打下坚实的

10

物质基础;而且旅游业的发展还将有力地促进安定团结与社会进步,提高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和科学素质;景区的开发还能有效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环境。

本项目建设为某某卓玛景区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可促进

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项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其建设合理可行。

第二章

2.1 旅游资源

2.1.1 自然风景资源1. 风景资源概况

旅游资源与市场预测

某某景区位于某某自治区某某地区某某县南部,幅员面积37.6平方

公里,处于藏北高原上的唐古拉与念青唐古拉两大山脉之间。念青唐古拉山形成于4万年前的晚期燕山运动,地质构造复杂,组成岩层古老,晚白垩世海退成陆。这些条件是某某景区自然景观资源形成的基本要素。

景区属藏北高原,海拔

4500~6590米。最高峰为桑丹康桑山,海

拔6950米。山高坡陡,为高原丘陵地形。

2. 景区范围

某某景区位于青藏公路中段古路乡境内,北到新格沙淌,东抵青藏公路,西到桑丹康桑山麓,长约公里,面积37.6平方公里。

某某景区地域较宽,地质、地貌等构景要素优越,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千姿百态。峰、石、峡、瀑布、溪流、草甸、灌丛、野生动物、气

141道班,南到出11公里,宽约3.5

11

象景观,无所不备。人文景观更是内涵深远,区内有三座藏传佛教寺庙和遗址(喇嘛庙、尼姑庵和道教寺庙遗址),还有巴仁多藏族村落等等。为某某景区开展多样性自然生态、文化旅游提供了条件。景区划分为五个次级景片,即宗教文化景片、民俗风情景片、高原草甸景片、雪山峡谷景片和高山湖泊景片。

3. 主要景观资源

本景区主要由雪山、峡谷、高山湖泊、藏北草原、寺庙、村落、野生动植物等景观要素组成。

(1)雪山峡谷景观:该区位居青藏高原,以高原地貌为主,有桑丹康桑(海拔6950米)雪山和达若岗、吉拉姆雪山,两侧山峰林立,峰峦叠障,整个峡谷呈东西走向,峡谷前草原宽阔,峡谷里山高坡陡怪石嶙峋,洞穴遍布,鬼斧神工,神奇迷人。

(2)藏北草原景观:峡谷前有广阔的草原,映衬着连绵的雪山。每年6—9月之季,绿草茵茵,鲜花盛开,牛羊成群,河流蜿蜒,蓝天、雪山、草甸、牛羊和牧民的歌声,组成一幅幅美丽的高原画卷,空阔无比,风光无限。

(3)高山湖泊景观:藏北高原有着众多的高山湖泊,景区内雪山脚下距峡谷15公里左右,就有恩错和拉错两个高山湖泊,拉错是传说中米拉热巴的生命湖,湖周山势起伏,映在湛蓝的湖水中,更增静谧秀美,湖中游鱼可数,犹如童话般神奇迷人。

(4)藏传佛教古寺景观:景区内有两座古老的寺庙—巴荣寺、卓玛寺和道教寺庙遗址。两座寺庙历史久远,属嘎举派内的四大派之一巴荣派别。巴荣寺有僧侣50多人;卓玛寺有男主持

1人,有尼姑22人,

有文物唐瓦、金佛像、金字金书三件,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观赏价值。

12

卓玛寺后有大小洞穴四处,传说是著名的佛教修行洞,一洞一景,或宽阔,或狭窄,或洞中有洞,变化莫测,令人感叹。寺后山石上还有雕刻的佛像,藏语的经文和传说中卓玛寺守护神和佛教大师的脚手印,更有那奇石,长数米,宽3米左右,上部平坦如夷,为传说中仙女翩翩起舞之处。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下,在酥油灯火棋布的寺庙殿堂里,如来佛的讳深莫测,观音佛的宁静慈祥、护法神的张牙恐怖,伴随着香火的闪烁,虔诚的膜拜,使得这一方山水都变得神圣起来,具有无比的神秘色彩。

(5)藏族民俗景观:峡谷处口有一处藏族村落巴仁多,有牧民。这里背靠山峰,前临河流,建筑集中布置。共有独立的院落多座,多数是从西向东、背靠山梁,建筑墙体均系夯土板筑,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区内更有那繁多的藏族节日,浓缩了千百年来的古朴民风,观藏戏、逛林卡、赛牦牛、赛力气、背着经书转地头、过藏历新年等,具有独特清新的韵味。婚俗、葬俗、藏族的穿衣着装、食物饮品、生产等都具有其独特之处。景区内有天葬台两处,是了解藏族丧葬历史和风俗的场所。

(6)野生植物景观:每到春夏之际,峡谷外,草原如毯,绿草茵茵;峡谷内,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有点地梅、红景天、杜鹃、红柳、驴蹄草、毛茛、银莲花等,灌丛葱郁,百卉溢香,山清水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7)野生动物景观:景区内还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如獐子、藏雪鸡、狐狸、藏雀、石羊、盘羊、野鸭等,具有珍稀奇特的观赏价值。

(8)气候景观:某某的气温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夏季

820多户

20

月白天气温可达10℃以上,夜间气温降至0℃以下,小溪和水潭上结冰。每年6月,中午最高气温可达27~29℃,给人以盛夏的感觉,傍晚气温

13

下降,又有秋凉之感,午夜气温降至0°~5℃,又似冬季。因此,某某

气候有“一天度四季,全年备寒装”之景象。

2.1.2 景源评价1. 景源构成与分布

本风景区主要由雪山、峡谷、高山湖泊、洞穴、寺庙等景观要素组成,主要分布在某某内。

2. 景源评价(1)评价标准1)评价项目

·自然景观:欣赏价值(美感度)、科学价值(科学值)、环境质量(洁净度)、生态水平(植被率)、旅游条件(可及度)、景源规模(容人度)。

·人文景观:观赏价值(奇特度)、历史价值(人文值)、参与价值(参与度)、保存价值(完好度)、景源规模(容人度)。

·观景点:视线深度、视野广度、视景美度、交通便度。2)评价等级

·一级景源:具有珍稀、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作用,国内著名并具备国际吸引力。

·二级景源:具有自治区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作用,在自治区内外有影响具备省际吸引力。

·三级景源: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地区级吸引力。(2)评价结果

自然景点评价表

序号1

景点名称脚手印

欣赏价值

18

生态水平

20

科学价值

20

旅游条件

18

总分76

级别三级

备注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