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宁县孟家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2022-05-26
来源:步旅网
总第330期 1.1.3新生界。新生界地层分布于北部断陷盆地 南缘,有新近系(N)“红层”及第四系(Q)冲积砂砾 和黄-E组成。 1.2 构造 该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崤山隆断区。 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地层主要为单斜构造。区域 构造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断裂作用,断裂构造分为 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三组。主要断裂特征如 下: F 断裂:位于区域西部,呈近南北走向。带内 岩石破碎,矿化微弱。 F 断裂:为区域最西部。断裂带较宽,断层三 角面发育,早期表现为压性,形成挤压片理、挤压透 镜体和牵引小褶皱;晚期表现张扭性,形成棱角状角 砾岩、碎裂岩。断裂受热液活动的影响,蚀变强烈。 F。断裂:出露于区域西北部,北东走向,北倾, 发育于太华群及熊耳群许山组地层中。带中角砾岩 发育角砾棱角明显,大小杂乱堆积,为松散的岩屑胶 结,局部断面呈弧形,表面光滑,具张扭性特征。断 裂具微弱的黄铁矿化。 1.3 % 凳 本区岩浆活动频繁强烈,有太古宙、元古宙及中 生代多期活动,超镁铁质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 岩均有出露,既有岩浆侵入,又有火山喷发。 1.3.1火山岩。本区火山岩主要有太古界太华群 的中基性火山岩和中元古代火山喷发形成的长城系 熊耳群火山岩。 1.3.2侵入岩。本区岩浆侵入活动可分为三期,太 古宙、元古宙、古生代的岩体规模小,分布广泛,燕山 期最为强烈,以酸性岩体为主。 1.3.3太古宙变辉长岩(Ar u)。出露于区域北部, 侵入于晚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中。一般规模较小, Xla面形态呈椭圆形、不规则状,面积0.16km。~ 1.Okra 。岩体主要是顺层侵入,局部斜切层理,与区 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岩体产状主要为岩床、岩株及岩 饼状。岩石多为辉绿色、暗绿色,粒状变晶结构,变 余辉长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I- 长石、辉石、普通角闪石等。 1.3.4元古宙小岩体及脉岩。以基性、中性及中酸 性岩体为主,规模较小,多呈小岩株、岩脉(岩墙)及 岩枝等产出,且多与熊耳群火山岩相伴随,呈超浅成 一次火山相侵入体。 1.3.5 山期酸性侵入体和脉岩。燕山期岩浆活动 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侵入,主要岩体有:角 闪二长花岗斑岩。 1.4 区域矿产 区内矿产有金、银、铅、铜、钻、铁及萤石等矿种。 以金矿及银铅矿为主。 2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熊耳群马家河 组、第三系(E+N)、第四系(Q)。 中元古熊耳群马家河组(Ptzm):岩性主要为灰 绿、灰紫色安山岩,辉石安山玢岩,角闪安山玢岩,夹 少量安山玄武岩、流纹斑岩、英安斑岩、火山碎屑岩 等。 杏仁状安山岩;灰绿色,脱玻玻晶交织结构,脱 玻间隐结构。杏仁状构造,块状构造。杏仁体Ys-布 不均,含量不等,一般>3 ~25%。杏仁形态复杂, ・ 50 ・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大小不一。多呈圆状、椭球状、不规则状等。粒径为 >O.5mm~5mm,部分为<0.1mm~0.5ram。杏4- 成分复杂,变化大,常见:if-石英、绿泥石、绿帘石、铁 白云石等,次为绢云母、方解石、阳起石等。基质含 量80 ~90 ,常见结构为变余脱玻玻晶交织结 构、变余脱玻交织结构、脱玻玻璃质结构等。主要由 斜长石微晶及脱玻玻璃质组成。 第三系(E+N):主要为红褐色的砾岩,砂砾岩, 分布在矿区南部河谷两侧。 第四系(Q):以亚砂土、砂质粘土为主,分布在 山顶较高部位,厚零至几十米不等。 2.2 构造 矿区位于崤山Au、Ag多金属成矿区南部,区 内构造主要为层间断裂,走向北西,是区内金矿形成 的控矿构造和赋矿构造。 2.3 岩浆岩 除熊耳群安山岩外,区内未见其他岩浆岩出露。 3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 3.1 变质作用 本区以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在断裂构造活动过 程中,形成各种构造岩石并伴随有动力变质作用,在 断裂构造带内,除原岩矿物被压碎变形外,还新形成 绿泥石、绢云母等变质矿物。随变形变质程度不同, 在断裂带内可形成碎裂结构及具有定向构造、角砾 状构造的动力变质岩。该类岩石为热液的运移和矿 物质的沉淀富积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2 围岩蚀变 区内近矿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为主,并具 多次硅化蚀变特征。还有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局部 见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岩化,中浅部有较发育 的高岭土化,氧化带发育褐铁矿化、铁锰矿化。硅 化、黄铁矿化与区内金的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4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化体地质特征 F1号脉:矿石主要成分有黄铁矿、石英、方铅 矿、黄铜矿、孔雀石等;矿石结构主要为碎裂结构,构 造主要为浸染状、块状、角砾状构造。顶底板围岩为 安山岩,细粒结构,偶见石英小杏仁体,块状构造,节 理发育,普遍存在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蚀变作用。 F2号脉:构造岩为硅化碎裂岩,矿化体呈透镜 状,变化大,并具备多金属矿化特征。矿化类型主要 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次为方铅矿化等。矿石主要 成分有黄铁矿、石英、方铅矿、黄铜矿、孔雀石等;矿 石结构主要为碎裂结构,构造主要为浸染状、块状、 角砾状构造。顶底板围岩为安山岩,有不同程度的 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等。蚀 变带成分复杂,主要为蚀变安山N-。 F3、F 号矿化蚀变带在地表露头较少,矿石类 型及矿体特征与F:号脉相同,在此不再累述。 4.2矿石质量特征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褐铁矿),次为 方铅矿、黄铜矿、孔雀石、银金矿等。非金属矿物有 石英、长石、云母等。 矿石的结构主要有:他形粒状结构、半自形一自 形粒状结构、胶状结构、残余交代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破 碎状构造。 根据矿物组合、结构构造、蚀变等特点,矿石类 型应为强硅化蚀变岩型金矿石。 (下转第52页) 总第330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一∞ 一§ 3 2 l 0 ⑦均方差以保康、开鲁为大,≥215.8℃ ・d,以大沁 3结论与讨论 他拉、库伦为小,≤196.6℃・d。 近52a通辽市≥10.0℃积温平均为3 207℃・ 表1 通辽市各地“≥1O.O℃”积温概况 d,倾向率为:66.3℃・d/lOa(P<O.001),52a增加 338℃・d,积温增加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 10年显著,每lOa增加值超过100℃・d,这与全球 气候变暖的速度不断加快的特点相吻合。但各站差 异较大,线性趋势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有5站在O.O01 极显著水平以上,另2站分别在0.O1极显著水平和 0.05显著水平以上。波动性较大,均方差在 176.0℃・d~217.4℃・d之间,极差在813℃・d~ 1 l19℃・d之间。所以不能只看到平均值较大和上 升趋势显著等情景;还要关注其波动性,否则有关决 注:线性趋势 教右上 有“*”或“0 或 ▲”者,显著性水平分剐在O.05、0.O1和0.001水平以上 策可能失误。 2.2未来可能趋势 R/s分析结果表明,通辽市≥10.0℃积温平均 值演变符合赫斯特现象,I-Iurst指数为0.7997,表 示未来一段时间将维持增加趋势,这种情景有利于 减轻或避免低温冷害的影响。 LN(R/S)一l_03+0.7997t3 ̄ti [参考文献] r-13谭方颖,王建林,宋迎波,等.华北平原近45年 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EJ3.中国农业气 象,2009,30(1):19~24. [2] 毛恒青,万晖.华北、东北地区积温的变化[J]. 中国农业气象,2008,29(3):1~6. r-31 张运福,金巍,曲岩.1951—2007年辽宁省农 图2通辽市“≥1O.O℃”积温R/S分析结果 业界限温度变化及其成因探讨[J].气象, “≥10.0℃”积温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热量资源, 2009,35(12):109~117. 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特征和线性趋势是重要的,但探 [4] 季生态,杨明,纪仰慧,等.黑龙江省45年积温 讨其未来趋势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R/S分析结果 变化及积温带的演变趋势[J].中国农业气象, 可对其未来趋势提供有价值的借鉴。R/S分析结果 2009,30(2):133~137. 表明,“≥1O.0℃”积温的L t。与L (R/S)的相关系 E5-] 魏凤英.现代气候诊断与预测技术EM3.北京: 数为0.8935,因而认为“≥10.0℃”积温变化符合赫 气象出版社,2007:1~12,13~37,55~56,63 斯特现象。LNti与LN(R/S)的关系式为:LN(R/S) ~66,76~82. ≈一1.0313-I-0.7997LNti,即Hurst指数为0.7997, I-6-1 罗碧瑜,陈映强,贺双清,等.梅州近5O年气候 也就是:0.5<H<1,未来“≥10.0℃”积温将维持已 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J].气象科技, 有趋势,未来将继续增加(见图2)。这与气候将继 2008,36(3):289~292. 续变暖趋势是一致的。 (上接第50页) 矿化蚀变带内金属矿物多呈细脉 界熊耳群,太华岩群是区域性金的一个重要成矿单 状、星点状。地表黄铁矿多氧化后成为褐铁矿,金矿 元,既是金的矿源层,又是金矿床的赋存部位。后经 化以蚀变带中的硅化蚀变岩为最强,与硫化物矿化 燕山期强烈构造一岩浆活动,Au元素不断活化、聚 关系密切。 集,在太华岩群中或在其上覆地层与太华岩群贯通 4.3 围岩蚀变 性构造的有利部位富集形成金矿床。 围岩为熊耳群安山岩类,主要有安山岩、安山玢 孟家峪金矿处于洛宁崤山成矿区南中部,蚀变 岩等。围岩蚀变沿蚀变破碎带发育,蚀变以硅化、绿 破碎带地表有一定规模。类比分析,该区应具备较 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为 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工作,有 主,蚀变作用以破碎带本身为最强,向两侧蚀变明显 望使该地区地质找矿上一个新台阶。 变弱。其中以硅化、黄(褐)铁矿化与金矿关系密切。 [参考文献] 5矿床成因及远景 [1]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河南省区域地质志[M].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南缘、华熊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台缘凹陷、崤山一鲁山拱褶断束的中部。为一典型 r-23 喻广建,姚改委,赵苏强.地质手段方法在矿 的变质核杂岩构造,隆起核部为太古宇太华岩群地 山采空区调查中的应用浅析[J].地球,2012, 层,盖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地层,二者接触带 (11):15~16. 及其附近发育拆离断层,对该区矿床的形成和分布 F33 河南省洛宁县孟家峪金矿普查总结(2010年 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度)[R].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太古宇太华岩群和中元古 质大队,2010. ・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