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爬模施工墩柱混凝土自动养护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2023-11-01 来源:步旅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8309395 U(45)授权公告日 2019.01.01

(21)申请号 201820843094.2(22)申请日 2018.06.01

(73)专利权人 湖南建工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芙蓉南

路一段788号建工新城综合楼12层1201-1232写字间(72)发明人 张洪亮 莫前校 徐志强 胡富贵 

白劢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51)Int.Cl.

E01D 21/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爬模施工墩柱混凝土自动养护装置(57)摘要

一种爬模施工墩柱混凝土自动养护装置,它涉及桥墩墩柱爬模施工混凝土养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墩柱爬模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自动化养护装置。墩柱设置在承台上表面,模板设置在墩柱上端,养护挂篮通过吊链连接至模板底部;多级节能泵与电动阀门设置在承台上表面,多级节能泵与电动阀门都连接至控制主机,并位于墩柱侧边;养护管分为两层且养护管上按照一定间距设置有多个高雾喷头,无线传感器设置在养护挂篮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只需一次安装直至墩柱施工完成,不需吊装等额外工序,方便施工;且无须人为干涉,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并在保证养护效果的同时最大可能的减少了水、电的浪费。

CN 208309395 UCN 208309395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爬模施工墩柱混凝土自动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控制主机(1)、养护挂篮(2)、多级节能泵(3)、电动阀门(4)、输水管(5)、模板(6)、吊链(7)、摆臂喷头(8)、进水管(9)、养护管(10)、高雾喷头(11)、无线传感器(12)、墩柱(13)、承台(14),墩柱(13)设置在承台(14)上表面,模板(6)设置在墩柱(13)上端,养护挂篮(2)通过吊链(7)连接至模板(6)底部;多级节能泵(3)与电动阀门(4)设置在承台(14)上表面,多级节能泵(3)与电动阀门(4)都连接至控制主机(1),并位于墩柱(13)侧边;输水管(5)的一端分为两支,一支连接于设置在墩柱(13)顶面的摆臂式喷头(8),一支通过进水管(9)从模板(6)外面往下连接养护挂篮(2)上的养护管(10),输水管(5)的另一端连接多级节能泵(3)与电动阀门(4);养护管(10)分为两层且养护管(10)上按照一定间距设置有多个高雾喷头(11),无线传感器(12)设置在养护挂篮(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模施工墩柱混凝土自动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雾喷头(11)之间的间距为0.7-1.0M。

2

CN 208309395 U

说 明 书

一种爬模施工墩柱混凝土自动养护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墩墩柱爬模施工混凝土养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墩柱爬模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自动化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铁路建设里程越来越长,对建设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各道工序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关乎工程耐久性与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对混凝土的养护施工的质量的要求被提到新的高度。大多数混凝土预制梁场、混凝土现浇结构都要求采用自动化养护设备以保证养护施工质量,但墩柱的混凝土养护施工由于其施工工况的特殊性,一直没有好的方式解决混凝土养护的问题,现在一般是靠人工用水管洒水的方式进行养护,在墩柱较矮时还可以较好解决,随着墩柱逐节施工越来越高,从底部往下喷淋养护已不可能,而从施工平台上往下喷淋时由于模板的阻碍很难全面覆盖导致墩柱混凝土的养护很难做到位,混凝土在强度形成过程中水化散热时需要吸水降温,由于养护不及时、不恰当往往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足、外观差等现象,有时候甚至导致混凝土开裂,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爬模施工墩柱混凝土自动养护装置,以较简单的方式解决了以往墩柱混凝土养护不到位的现状,成本投入小,养护质量高,具备很好的市场前景与推广价值。[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控制主机1、养护挂篮2、多级节能泵3、电动阀门4、输水管5、模板6、吊链7、摆臂喷头8、进水管9、养护管10、高雾喷头11、无线传感器12、墩柱13、承台14,墩柱13设置在承台14上表面,模板6设置在墩柱13上端,养护挂篮2通过吊链7连接至模板6底部;多级节能泵3与电动阀门4设置在承台14上表面,多级节能泵3与电动阀门4都连接至控制主机1,并位于墩柱13侧边;输水管5的一端分为两支,一支连接于设置在墩柱13顶面的摆臂式喷头8,一支通过进水管9从模板6外面往下连接养护挂篮2上的养护管10,输水管5的另一端连接多级节能泵3与电动阀门4;养护管10分为两层且养护管10上按照一定间距设置有多个高雾喷头11,无线传感器12设置在养护挂篮2上。

[0005]所述的高雾喷头11的间距为0.7-1.0M。[000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利用爬模施工的特点将养护挂篮与模板底部连接并逐节随着模板爬升;通过养护过程中控制主机根据温湿度数据自动进行喷淋养护,不需要技术人员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节能了大量人工。[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只需一次安装直至墩柱施工完成,不需吊装等额外工序,方便施工;且无须人为干涉,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并在保证养护效果的同时最大可能的减少了水、电的浪费。

3

CN 208309395 U

说 明 书

2/3页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养护挂篮2的结构示意图。[0011]附图标记说明:控制主机1、养护挂篮2、多级节能泵3、电动阀门4、输水管5、模板6、吊链7、摆臂喷头8、进水管9、养护管10、高雾喷头11、无线传感器12、墩柱13、承台14。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看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13]第一步:准备工作

[0014]根据墩柱13的尺寸设计养护挂篮2,养护挂篮2的周边尺寸较之墩柱13周边宽30-40cm;根据养护挂篮2的承重计算复核承重能力并选用槽钢、方钢焊接养护挂篮2,在承台14上浇筑好第一节墩柱13混凝土时现场安装;[0015]第二步:养护挂篮安装

[0016]养护挂篮2围绕墩柱13在现场焊接完成以后,沿上下分两层安装养护管路10并每米做固定,同时调整好高雾喷头11的朝向确定可保证养护到该节段的混凝土表面;[0017]第三步:安装输水管、多级节能泵、电动阀门[0018]输水管5底端自外部进水,自墩柱13底部进入墩柱13的空心腔内并沿内壁随着施工进度逐节爬升,并在输水管5的承台14上的位置依次安装电动阀门4与多级节能泵3,并将电动阀门4与多级节能泵3与控制主机1电相连;[0019]第四步:养护管路的连接[0020]输水管5在顶端分为两支,一支连接位于墩柱13顶面的摆臂喷头8以养护顶面混凝土,一支通过进水管9自模板6的外面往下延伸连接到养护挂篮2的养护管10,在养护管10上按照0.7-1.0m/个的间距按照高雾喷头11并调节好方向;[0021]第五步:无线传感器的安装

[0022]无线传感器12置于养护挂篮2内并做临时固定用以监测养护挂篮2内的养护温度与湿度;[0023]第六步:首次养护

[0024]在控制主机1上启动养护,电磁阀门4得电开启,多级节能泵3得电启动,外部水源自输水管5进水直至顶端分为两支,一支通过摆臂喷头8喷洒养护墩柱13的混凝土顶面,一支通过进水管9达到养护挂篮2的养护管10并通过养护管路10上的高雾喷头11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持续3-5min待混凝土表面湿润后自动停止养护;[0025]第七步:自动养护

[0026]无线传感器12将养护挂篮2内的温度与湿度数据传输控制主机,控制主机1内设定好最低湿度与最高温度限制值,当采集的温度超过最高温度限值或湿度低于最低限度限值

4

CN 208309395 U

说 明 书

3/3页

时系统自动启动,否则不启动直至养护条件达到;[0027]第八步:养护挂篮爬升

[0028]养护挂篮2通过吊链7与爬模模板6底部连接,模板往上爬升时,养护挂篮2也随着往上爬升,开始养护墩柱13新浇筑节段的混凝土;[0029]第九步:逐级加压调节

[0030]墩柱13每升高10m则在控制主机1参数设置内将喷淋压力提高0.1MPa,以保证不因高度增加影响喷淋养护效果,保证养护用水输送至养护喷头处的压力为0.25-0.30MPa;[0031]第十步:养护结束

[0032]最后一节墩柱完成混凝土施工以后,在控制主机1上停止系统启动,通过起吊设备将养护挂篮2自墩柱13顶端放下,则该墩柱完成养护。[003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只需一次安装直至墩柱施工完成,不需吊装等额外工序,方便施工;且无须人为干涉,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并在保证养护效果的同时最大可能的减少了水、电的浪费。[0034]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5

CN 208309395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6

CN 208309395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