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纯德
当大地渴望甘霖的时候即使远天一声雷一朵云也会使人快慰
若是有雨滴飘然而下人们便会欣喜若狂地感谢它大地将永远记住它
《小雨点》是苦旱时候的及时雨
陈衡哲是一位历史学家文学不是她的本行但她 身上每一个细
胞都充满着文艺气息胡适语她是新文学史上颇有贡献的女作家在五
四时期她曾作奋斗的歌吼确乎是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陈衡哲只有一部出版较早的短篇小说集 《小雨点》和两卷《衡哲散文
集》及一些未辑集散篇但她的心血铸造的 小雨点却曾滋润过新文学的 幼苗
1890年陈衡哲生于江苏省武进县那时正值封建社会日趋崩溃的清 朝末年
她在 《自传》里说我的祖父是湖南衡山人但因为我的祖母和母亲
都是江苏武进人我自己又是生在那里的所以就算是武进人
陈衡哲原名陈 雁鸟 字乙睇生在名门她的祖父陈梅生有十二个
子女父亲是幼子当了清朝的官吏有五个儿女陈衡哲排行第二
1897年陈衡哲的舅舅庄思缄到广西广东做官这时她家便从湖南
搬到江苏外祖父那里她从小在家读书没有上过小学但她的思想和才华
是在家庭环境里熏陶出来的大约五六岁时每当舅舅回家省亲时陈衡哲
总是天不亮便起身去看舅舅她向祖母匆匆问了安便一口气跑到还没起床
的舅舅那里要他讲新奇的故事她虽然是个孩子听大人讲故事却特别
认真舅舅在广东省城城经常耳闻目睹欧美文化尤其是医学方面的进步
他的思想很新很佩服西洋的科学和文化更佩服那些到中国来的美国女子
他把所看到的西洋医院学校和各种近代文化生活情形讲给陈衡哲最后一
句话总是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女孩子你应该努力的去学习西洋的独立的
女子当时的陈衡哲最易受感动舅舅最后那句话往往使她热泪盈眶
她问舅舅我怎样方能学像她们呢舅舅说进学校呀舅舅给
她讲了许多中国以外的世界她好像作了一次次的国外旅行那么多东西都
使她惊奇不已那颗幼小的心灵里装满了关于现代世界科学救人妇女
新的使命等知识和认识舅舅还对她说一个人必须能胜过他的父母尊长
方是有出息
没有出息的人才要跟着他父母尊长的脚步走陈衡哲回忆说这
类的话在当时真可以说是思想革命它在我心灵上所产生的影响该是怎样
的深刻她每见舅舅一次要进学校的念头便加深一层后来竟成了她生
命中唯一的梦想
陈衡哲十三岁那年父亲到西南僻远的一个省去做官她由于求学心
切便要求母亲让她到广东舅舅那里去上学这位贤明的母亲深知女儿的
志愿于是同意了秋天当舅舅再次回乡省亲要回广东的时候她讲了一
定要到广东去的诺言
这诺言竟使她热血沸腾痛哭一场她回忆说这哭是为着快乐呢
还是惊惧自己也不知道但现在想起来大概是因为这个决定太重要了
太使我像一个成年的人了它在一个不曾经过感情大冲动的稚弱的心灵上
将发生怎样巨大的震荡呵当她决心离开母亲踏上那条陌生的人生之路
的时候心里曾有过很多痛苦和矛盾但那颗正富于幻想的心却有着高远
的美好追求
在广东她得到了舅父舅母父母般的温情和抚爱她是梦想着上学而
来的所以一到那里便央求舅母到医学校为她报名虽然在我的心中知
道自己是绝对不喜欢学医的但除了那个医学校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学校可进
呢有一个学校可进不总比不进学校好一点吗舅舅认为她的年纪太小
想让她等两年再说但她非要上学不可舅母带她去报名但学校不收不到
十八岁的学生她带着一颗失望与受伤的心回到家里只好仍旧做舅舅的学 生
她的舅舅是一位喜欢教诲青年的人那一年他不但自己教陈衡哲
还请了一位客籍广东的杭州先生教她初级数学和新时代的卫生知识三个月
后舅舅将文作武到廉州统领新军去了又过了三个月家也搬了去舅
舅极忙但每天下午总要穿着新军统领的眼饰骑着马匆匆回家教她一
个小时 《普通新知识》《国民课本》和一些报章杂志然后又匆匆离去她
回忆说舅舅 对于现代的常识也比那时的任何尊长为丰富故我从他的
谈话中所得到的知识与教训可说比书本上得到的要充足与深刻得多经过
这样一年的教诲我便不知不觉的由一个孩子的小世界中走到成人世界
的边际了我的知识已较前一期为丰富自信力也比较坚固而对于整个世
界的情形也有从井底下爬上井口的感想《我幼时求学的经过》
陈衡哲像一只跃跃欲飞的鸟儿虽然羽毛未丰却不畏人世的风险 只
是
想
奋
翅
高
飞
并
不
name=baidusnap2>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留恋生活的顺适和安乐一心想着求学在 1917年
的冬天她被舅母带到上海在蔡元培等人创办的爱国女校读书后来又进
了一所新办的学校上海三年陈衡哲颇感失望但她的英文却打下了一个
很好的基础成为考取清华学堂赴美留学的关键筹码
一个初踏人生征途的旅人都会珍惜和永记亲友或尊长的指点陈衡
哲说督促我向上拯救我于屡次灰心失望的深海之中使我能重新鼓起
那水湿了的稚弱的翅膀再向那生命的渺茫大洋前进者舅舅实是这样爱护
我的两三位尊长中的一位他常常对我说世上的人对于命运有三种态度
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他希望我造命他也相信我能造命
他也相信我能与恶劣的命运奋斗
除舅舅之外姑母也是她命运的导航人在 《纪念一位老姑母》的文
章里寄托了她许多美好的感情她把姑母的影响看作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
页她回忆说这位姑母不但身体高大精力强盛并且天才横溢德行
高超使我们一见便感到她是一位任重致远的领袖人才虽然因为数十年前
环境的关系她的这个领袖天才只能牛刀割鸡似的施用到两三个小小的家族
上但她的才能却并不像普通所谓 才女的一样只限于吟风弄月她除
了做诗读史写魏碑之外还能为人开一个好药方还能烧得一手的好菜
她在年轻的时候白天侍侯公婆晚上抚育孩子待到更深人静时方自己
读书写字常常到晚间三时方上床明早六时便又起身了这样的精力这
样艰苦卓绝的修养岂是那些佳人才子式的 才女们所能有的
姑母的这些影响力深入到她的心灵和精神启迪她磨砺意志开辟 生活
在上海求学时期因父亲命令给她订婚而使陈衡哲陷入黑暗的境地
这时她便跑到乡下的姑母家里一个没有人生经验的女孩子在布满荆棘
的生活中是姑母对她的偏爱给了她一线光明
她的姑母酷爱杜诗有一次吟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叹了一口长气对陈衡哲说这是我从前的梦想现在呵连自己
的儿孙也庇不着了陈衡哲说但是姑母现在是庇着一个苦孩子啊
在她眼里姑母是召唤黎明的一缕霞光使一种黑暗的前途渐渐有了
光明使我对于自己的绝望变成希望使我相信我这个人尚是一块值得雕
刻的材料但在那两三年中我所受到的苦痛拂逆的经验使我对于自己
发生了极大的怀疑使我感到奋斗的无用感到生命值不得维持下去在这
种情形之下要不是靠这位姑母我恐怕将真没有勇气再活下去了《纪
念一位老姑母》
1911年至 1914年正是陈衡哲在上海求学的时期但这里没有理想的
学校学习成绩等于 零这是她至为痛苦的总结由于无书可读她便
常去有着明秀山水环境的姑母家并在一个家馆教了半年小孩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那年夏天清华学堂开始招考留美女学生当
时她自觉程度浅不敢应试但她得到了姑母的鼓励认为大有考取的希望
这种鼓励使她恢复了自信力听了姑母的话到上海应了考考完后仍
回乡下教家馆后来姑姑和舅舅都在报上看到了她的名字并都立刻写信
给她舅舅信上说清华招女生吾知甥必去应考既考吾又知甥必取
吾甥积年求学之愿于今得偿舅氏之喜慰可知矣姑母的信她还没看
完眼泪便如潮水一般的涌出来了这是生活的转折她回忆说这是
我生命中最黑暗最痛苦的一页而引我离开这个境地使我重新走上 造
命大道的却是这位老姑母和她对于我的深信与厚爱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内外矛盾重重仍然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 会
新思潮把陈衡哲冲出了园门并于1914年考取清华学校她到美国后
入美国五所最有名的女子大学之瓦沙女子大学 Vassa College专
修西洋历史同时学习西洋文学在那里她结识了胡适任叔永 鸿隽
杨杏佛梅光迪朱经农胡先 马肃等人并以莎菲为笔名开始写作
当1915年 9月主编 《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的陈独秀发
表著名的 《敬告青年》一文举起反封建文化的大旗后在美国留学的胡适
也是新文学促进派的先锋而梅光迪 觐庄等人或坚决反对或不赞成
胡适的 文学革命的主张一场笔战把他逼上了试写白话诗的道路胡
适说民国五年即1916年七八月间我同梅 觐庄任叔永诸君
讨论文学问题最多又最激烈莎菲那时在绮色佳过夏故知道我们的辩论
文字她虽然没有加入讨论她的同情却在我的主张一方面她不曾积
极参加这个笔战但她对于我的主张的同情给了我不少的安慰与鼓舞她
是我的一个最早的同志《小雨点·胡序》
1918年她在瓦沙女子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又进芝加哥大学继续学
习陈衡哲原是一位不婚主义者为了理想和事业曾决心不结婚但直到
1919年任叔永第二次到美国才由于他三万里求婚的诚意方抛弃了不婚
主义订了婚1920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开放大学女禁先打电话给
陈衡哲聘她为教授这一年她获硕士学位后在新文学革命运动的高潮
中于夏天回国秋天与任叔永结婚1924年到南京东南大学任教半年
1930年又回北京大学教历史一年1927年至1933年她曾先后四次代表中
国出席在美国檀香山日本东京中国上海加拿大班府召开的太平洋学会
的学术会议1935年 9月任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