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化意识
米山中学 张秀丽
《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作了如下要求:“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02)也指出:“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程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如听、读)和语言产出(如说、写、译)的自觉性。这种敏感度和自觉性是可以培养的。”它们均告诉我们不要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语言的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教学,以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
然而,文化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采用一些实用的方法。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提高其人文素养,扩展其视野。
一、创设情景、角色扮演
Jeremy . Harmer在《怎样教英语》中指出:课堂语言教学应该包含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之一是“运用”(activate)。“运用”的典型示范就是“角色扮演”。他认为“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
1
有机会稳妥地‘运用’知识,那么要使语言习得和学习转换成在真实世界的语言运用,就会碰上麻烦。”“运用”是语言在“真实世界的排演”(Harmer, 1998)。中英文语言表达形式不同。要使语言表达得体,体现出异国文化的不同内涵,教师可以依托课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外语的交际氛围。比如,为了使学生自然地运用打电话的惯用语和填写电话留言卡,教师在上仁爱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2 Topic3 Section B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给学生A、B两人各一张卡片,要求他们按照卡片的指令进行“通话”。
A的指令为:You act as Tony.
You call Jennie and you want to tell her that you are going
roller-skating tonight?
You want to know whether she is going with you and when it starts.
You also want her to call you back. Your telephone number is 6856341.
B的指令为:
You act as Jennie’s mother.
You tell Tony Jennie isn’t at home now and ask who is speaking.
You also tell Tony you will tell Jennie about it when she comes back.
2
Your telephone number is 6872582
A、B之间不知道对方的任务,形成了信息沟。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双方在语境中进行信息交流,引导他们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通话”。“通话”结束,教师请B填写电话留言卡,并交A审核。
教材中适合角色扮演的任务有许多,如购物、问路、祝贺、介绍和就医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表演和体验来完成。教师在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应当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关注表情、手势和语气等在日常交际中的作用,以达到理解英语文化内涵的目的。
二、利用教材、适时渗入
目前,学校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但陈光磊先生曾说过,“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所以我们应重点讲解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比方说一个简单的breakfast,人们总是毫不犹豫地把它与中文里的“早餐”等同起来,岂不知摆在餐桌上的东西却迥然不同。如果在教学过程,尽量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除了只教这一个孤零零的单词之外,稍微扩大一下范围,把中式早餐和西式早餐加以比较,则会把词汇教学置于文化背景当中,一举两得,取到事半功倍之效。再如,教学到七年级上册Unit1 Topic2 Section B的“How old are you?”时,须联系英美文化习俗说明清楚:英美人非常忌讳别人问及他们的年龄、工资以及个人活动等私事。所以,当与外国人交谈时,除非他们毫不介意,我们最好不要问诸如“How old are you?”、“How much do you earn?”等这类令他们感到非常尴尬的问题。另外,我在教学数字时,就告诉学生不同文化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幸运数字,中国的幸运数字往往会是“6”或“8”,而比较忌讳“4”,但是加拿大的幸运数字则是“7”,而在英美国家,人们不喜欢“13”
3
这个数字(宗教原因),认为它不吉利。因此在一些高层建筑和宾馆里不设13楼,也没有13号房间,12之后便是14。
三、归纳比较、了解差异
对汉英两种文化的比较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避免语用失误。针对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我们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比如有这么一则故事:一位刚到美国的中国青年,下飞机后住在一位本地人家里。问他:“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他按中国的方式回答:“No, thanks.”,结果主人信以为真,没有为他准备饭菜。因为按照英语习惯,此时不必客气,应照直回答。那个青年在饿了一夜之后,第二天早上只好痛快地回答:“Yes, please.”。否则的话,也许连早餐也吃不上。再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8 Let’s celebrate! 这个话题时,将圣诞节与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同时,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特别是对“Santa Clause,Christmas trees,stocking”的历史渊源的理解。谈及赠送礼物时,就将接受礼物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此外,英美文化间仍有不少差异,包括对一些词的写法(centre和center,maths和mathematics等)、用法(football和soccer)及句子的用法(Thank you all the same和Thanks anyway等)都存在不同的理解。只要教师有目的地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就会做到文化和语言并重。
对两种文化的归纳与对比,可用讨论或评述的形式进行。可在课堂上也可在课后,可口头也可笔头,视难易程度而定。
4
四、课外引导、增补知识
教材中的课文由于篇幅等原因,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学习和掌握外国文化仅仅靠有限的课本和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扩大自己的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知识。所以,教师要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课外多学唱一些的英文歌曲,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促使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名人名言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如九年级上册Unit4 Topic2 Section B中谈论到发明家Thomas Edison时,可引导学生收集增补有关他的格言,“Genius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spiration.”。通过增补名言可以使相应的人物更丰满,具有立体感,同时名言也体现了相应时代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和录像。这不仅因为国外大部分电影和录像的内容本身就是文化的某个侧面的缩影,而且通过观看片中演员的表演,学生还可以了解和学到许多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的非言语交际的方法和手段。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收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借此使学生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
五、专题讨论,加深了解
对课文中的故事所体现的精神或价值进行专题讨论。讨论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让学生达成共识,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赞成或反对;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解、尊重异国文化;使他们在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也不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例如,可先让学生阅读一篇介绍英美文化(如禁忌习俗、风土人情、体态语言等)的材料,然后就材料的内容进行扩展性讨论,最后再与相应的汉文化作对比分析。再如,在初三分册复习阶段,由于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复习到有关“宠物”时,教师可以拟题让学生讨论并写出自己的想法,
5
如“Do you think it is good to keep dogs at home?”“Why do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like to have pets?”等等。在语言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文化习俗进行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容纳异国文化的宽容心态。通过这种介绍、讨论、对比、分析等有意识的活动,还能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使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善于发现目的语文化的特点并乐于了解和学习目的语文化。
六、鼓励交往、丰富内涵
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让外籍教师把自己在中国亲身体会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告诉学生,鼓励学生与外籍人士进行个人交往,这样的交往会使学生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西方人喜用赞辞(即恭维的话),对英美人的称赞语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中国人往往要自谦一番,这是英美人始料不及的,并经常使他们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英美人不知道汉语中的“哪里!哪里!”另有自谦的意思,因此常常闹笑话,所以面对他们的恭维应如何表示谦虚,看以下几个例子:
A: What a beautiful TV set!
B: It came from Japan. I went there on business last month.
A: This dish is very delicious.
B: Thank you, I’m glad you like it!
A: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help me.
6
B: It’s my pleasure.
从学外语的角度来说和讲这种语言的本族人接触是十分重要的。
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熟悉英美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改变过去为语言而语言、为操练而操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对中国学生来讲,英语文化意识不可能自然地习得,要靠教师通过各种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培养。因此,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重点地及时输入给学生增强文化意识的材料,并进行加工、浓缩和简化,使之符合学生的趣味和水平,从而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形成从多种角度领悟异国文化价值的习惯。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