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2020-04-20 来源:步旅网
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1。1锤击预应力管桩 1、适用范围

锤击预应力管桩适用于各种粘性土、粉土,当需要穿透较厚砂性土中间夹层或含砾卵石较多的硬夹层时,采用锤击管桩效果更佳,但因噪音大,在城市建设中应限制使用。

2、工艺流程

桩预制 桩运输 桩进场验收 桩位复核 桩身检查及标识 桩机就位 稳桩 桩身垂直度检查 复核测量控制网 测放桩位 桩 起 吊 打下节桩 第二节桩起吊 接桩 打上节桩 送桩 接头验收 桩身垂直度检查 检查验收 桩机移位 3、施工工艺 ⑴放线定桩位

1)根据设计图纸编制桩测量定位图,并保证轴线控制点不受打桩时振动和挤土的影响。

2)根据实际打桩线路图,按施工区域划分测量定位控制网,一般一个区域内根据每天施工进度放样10-20根桩位,在桩位中心点地面上打入一支φ6.5长30—40cm的钢筋,并用红油漆标示.

3)桩机移位后,应进行第二次复核,保证桩位偏差小于10mm。

4)桩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桩长在匹配的工程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按从下至上的顺序标明桩的长度,以便观察桩入土深度及记录每米沉桩的锤击数。

⑵桩机就位

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⑶起吊预制管桩

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及索具,管桩在施工中起吊,可采用一点法(位置距桩头0。29L处),启动吊车吊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管桩起吊)

(管桩就位,焊接桩尖并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

⑷稳桩

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桩锤自重将桩插入地下30—50cm,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用线坠控制管桩垂直度)

(两台正交经纬仪双向控制管桩垂直度)

⑸打桩

1)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

2)打桩顺序一般按先深后浅、先长桩后短桩、先大径后小径、先施工大承台桩后施工小承台桩的原则,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分两向对称前进,或自中间向四周进行;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3)管桩表面应每米划线标记,以便做好打桩记录,打桩记录应包括入土深度、送桩深度、桩顶标高、最后贯入度、桩锤落距等施工参数。

4)当遇到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锤击预应力管桩打桩)

⑹接桩

l)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应进行接桩,接桩前用钢丝刷清除接头表面的污物和铁锈,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一般采用电焊接桩,焊接宜在桩四周对称地进行,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第一层焊完后必须把焊渣清理干净,方可进行第二层(的)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焊好后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采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施打.

2)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0。5-lm左右时进行;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接桩就位纠偏时,不得采用大锤横向敲打;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

3)雨天焊接时,应采取可靠的防雨措施.

(焊接接桩)

⑺送桩

1)根据设计桩长接桩完成并正常施打后,应根据设计及试打桩时确定的各项指标来控制是否采取送桩,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0m。当送桩深度超过2。0m且不大于6.0m时,打桩机应为三点支撑履带自行式或步履式柴油打桩机;桩帽和桩锤之间应用竖纹硬木或盘圆层叠的钢丝绳作“锤垫”,其厚度宜取150~200mm。

2)送桩前应保证桩锤的导向脚不伸出导杆末端,管桩露出地面的高度宜控制在0.3-0.5m;当桩顶打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应及时送桩.

3)送桩应采用专用的送桩器,送桩器宜做成圆筒形,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打性;送桩器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的要求,弯曲度不得大于1/1000.

4)送桩器上下两端面应平整,且与送桩器中心轴线相垂直;送桩器下端面应开孔,使空心桩内腔与外界连通。

5)送桩器应与桩匹配.套筒式送桩器下端的套筒深度宜取250~350mm,套管内径应比桩外径大20~30mm,插销式送桩器下端的插销长度宜取200~300mm,杆销外径应比(管)桩内径小20~30mm。对于腔内存有余浆的管桩,不宜采用插销式送桩器。

6)送桩作业时,送桩器与桩头之间应设置1~2层麻袋或硬纸板等衬垫.内填弹性衬垫压实后的厚度不宜小于60mm。

7)桩尖应按设计要求进入持力层,送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参考相同条件下不送桩时的最后贯入度并修正;送桩完成后应及时将空孔回填或覆盖.

(送桩器送桩)

⑻检查验收

桩终止锤击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应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粘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类土及风化岩时,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为辅;贯入度已达到设计要求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并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应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确认,必要时,施工控制贯入度应通过试验确定;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1.2静压预应力管桩 1、适用范围

静压预应力管桩适用于软土、填土、一般粘性土、粉土,尤其适用于居民稠密、危房附近及附近环境要求严格的地区沉桩,其持力层适用于硬塑或坚硬粘土层、中密或密实碎土层、砂土、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层;但不宜用于地下有孤石、障碍物或厚度大于2m的中密以上砂夹层.

2、工艺流程

桩预制 桩运输 桩进场验收 桩位复核 桩身检查及标识 桩机就位 喂桩 桩身垂直度检查 复核测量控制网 测放桩位 桩 起 吊 压下节桩 第二节桩起吊 接桩 压上节桩 送桩 接头验收 桩身垂直度检查 中间检查验收 终压持荷稳定 桩机移位 3、施工工艺 ⑴放线定桩位

同“锤击预应力管桩”中“放线定桩位”。 ⑵桩机就位

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将静压桩机调至水平、稳定,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静压桩基进场就位)

⑶吊桩就位

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及索具,管桩在施工中起吊,可采用一点法(位置距桩头0。29L处),启动吊车吊桩,将预制桩吊至静压桩机夹具中,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夹紧并放入土中,移动静压桩机调节桩垂直度,符合要求后将静压桩机调至水平并稳定。

桩尖插入桩位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压桩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静压桩基吊桩)

⑷压桩

1)压桩:启动压桩油缸,把桩徐徐压下,控制施压进度,一般不超过2m/min,达到压桩力的要求以后,必须持荷稳定。若不能稳定,必须再持荷,一直到持荷稳定为止,持荷时间由设计人员与监理在现场试桩时确定.

(压桩)

2)压桩应连续,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压到底,且最后一节有效桩长不宜小于5m.

3)建筑面积较大,桩数较多时,可将桩基分成数段,压桩在各段范围内分别进行.压桩顺序一般先深后浅,先长桩后短桩,先大径后小径,先施工大承台桩后施工小承台桩的原则,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分两向对称前进,或自中间向四周进行。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压。对于场地地层中局部含砂、碎石、卵石时,宜先对该区域进行压桩.

4)压桩过程中应测量桩身的垂直度。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的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

5)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压桩作业,并分析原因,采用相应措施:

①压力表读数显示情况与勘察报告中的土层性质明显不符。 ②桩难以穿越具有软弱下卧层的硬夹层. ③实际桩长与设计桩长相差较大。

④出现异常响声;压桩机械工作状态出现异常. ⑤桩身出现纵向裂缝和桩头混凝土出现剥落等异常现象. ⑥夹持机构打滑. ⑦压桩机下陷. ⑸接桩

同“锤击预应力管桩”中“接桩”。

(焊接接桩)

⑹送桩

1)测量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头质量,合格后方可送桩,压、送作业

应连续进行。

2)送桩应采用专制钢质送桩器,不得将工程桩用作送桩器. 3)当场地上多数桩的有效桩长L小于或等于15m或桩端持力层为风化软质岩,可能需要复压时,送桩深度不宜超过1.5m。

4)除满足本条上述3款规定外,当桩的垂直度偏差小于1%,且桩的有效桩长大于15m时,静压桩送桩深度不宜超过8m.

5)送桩的最大压桩力不宜超过桩身允许抱压压桩力的1.1倍。 ⑺终压条件

终压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现场试压桩的试验结果确定终压力标准.

2)终压连续复压次数应根据桩长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对于入土深度大于或等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2~3次;对于入土深度小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3~5次.

3)稳压压桩力不得小于终压力,稳定压桩的时间宜为5~10s. 当压桩力已达到终压条件时,应立即进行持荷、复压,填写施工记录,尤其记录最后三次稳定压力时的复压贯入度及桩顶标高。

1。3质量控制要点

1、PC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50,PHC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80,预应力管桩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才能开始打桩.

2、对照地质资料及按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机具,锤击桩采用重锤低击的原则选用桩锤并控制打桩总锤击数,避免桩身混凝土产生疲劳破坏,桩身断裂,静压桩施工时压力不应超过桩身所能承受的强

度。同一根桩的压桩过程应连续进行,压桩时操作员应时刻注意压力表上压力值,并在压桩前排出合理压桩顺序.

3、施工场地应平整,采用静压沉桩时,场地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压桩机接地压强的1。2倍,否则应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打桩前要认真检查施工设备,将导轨调直。

4、按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打桩路线,避免压桩或挤桩。 5、管桩在运输及堆放过程中应正确叠放,管桩宜单层堆放,当场地不允许时,当叠层堆放时,外径为500~600㎜的桩不宜超过4层,外径为300~400㎜的桩不宜超过5层;叠层堆放桩时,应在垂直于桩长度方向的地面上设置2道垫木,垫木应分别位于距桩端0。2倍桩长处;底层最外缘的桩应在垫木处用木楔塞紧;垫木宜选用耐压的长木枋或枕木,不得使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当桩叠层堆放超过2层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拉取桩;吊桩时应轻起轻吊,避免使用前桩身已经断裂.

(管桩堆放)

6、桩尖、桩身质量检查

首先必须对桩尖进行查验、测量,按照管桩有关规范对于桩尖的构造要求和设计图纸要求,对所有到场的桩尖进行测量,对所有到场的管桩进行仔细认真地查验,测量管桩的外径、壁厚、桩身、长度、桩身弯曲度等有关尺寸,并详细记录。特别是管壁厚度,由于静压法施工中的夹持力较大,壁厚不够很容易把桩夹碎。同时应对桩身外观质量进行仔细地查验,检查桩身是否粘皮麻面、内外表面是否露筋、表面是否有裂缝、是否断头脱头、桩套箍是否凹陷、表面砼是否坍落

等情况。

7、桩位放线应采用不同方法二次复核.

8、打桩时要保证桩体的垂直度,避免桩身倾斜;保证桩锤、桩帽、桩身中心线重合,避免打桩因偏心受力导致桩顶破碎、桩身断裂。

9、桩间距小于3.5d时,宜采用跳打,应控制每天打桩根数,同一区域内不宜超过12根桩,避免桩体上浮,桩身倾斜。

10、打底桩时,应采用锤重或冷锤施工,将底桩徐徐打入,调直桩身垂直度,遇地下障碍物及时清理后再重新施工。

11、接桩时焊接要连续饱满,焊渣要清除,焊接自然冷却时间应不少于8min,地下水位较高的应适当延长冷却时间,避免焊缝遇水如淬火易脆裂,对接后间隙要用不超过5mm钢片嵌填,保证打桩时桩顶不偏心受力,避免接头脱落。

12、根据管桩尺寸按要求制作桩帽及送桩器,避免因桩帽和送桩器尺寸不合要求使桩顶破碎及桩身断裂.

13、管桩的截桩应采用专业的切割机具进行截割,严禁采用大锤横向敲击截桩或强行扳拉截桩。

(截桩器截桩) (截桩完成后)

14、要尽量避免打桩机、吊机及其它大型机械在已施打的工程桩上行走.

1.4质量标准

预应力管桩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

间夹角)。

表1、预应力管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

序号 盖有基础梁的桩: 1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2 3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4 (1)最外边的桩 (2)中间桩 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项目 允许偏差 100+0.01H 150+0.01H 100 1/2桩径或边长 1/3桩径或边长 1/2桩径或边长 表2、电焊接桩焊缝质量标准:

项序目 号 检查项目 (1)上外径≥700mm 下节端一般项目 1 部错口 外径<700mm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3mm ≤2mm ≤0.5mm 2mm 2mm 检查方法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焊缝检查仪 焊缝检查仪 焊缝检查仪 直观 按设计要求 (2)焊缝咬边深度 (3)焊缝加强层高度 (4)焊缝加强层宽度 (5)焊缝电焊质量外观 无气孔,无焊瘤,无裂缝 (6)焊缝探伤检验 满足设计要求 表3、静力压桩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主 控 项 目 序号 1 2 3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检查方法 桩体质量检验 桩位偏差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见表1 用钢尺量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10mm,蜂窝面成品外 观 、外形尺寸 角深度1 桩质量 强度 硫磺胶泥质量 (半成品) 电焊接桩:焊缝质般 项 3 目 量 接桩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硫磺胶泥接桩: 胶泥浇注时间 浇注后停歇时间 4 5 电焊条质量 压桩压力 (设计有要求时) min min 〈2 〉7 min 〉8。0 积小于总面积0。5% 满足设计要求 直观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钻芯试压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见表2 2 一 设计要求 见表2 秒表测定 秒表测定 秒表测定 查产品合格证书 查压力表读数 用钢尺量 设计要求 % mm mm ±5 <2 6 接桩时上下节平面偏差 7 接桩时节点弯曲矢高 〈1/1000L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8 桩顶标高 mm ±50 水准仪 表4、锤击预应力管桩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序号 主 控 项 目 3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无蜂窝、露筋、裂缝外观 成 品 1 一 般 项 目 桩 质 量 桩径 管壁厚度 桩尖中心线 顶面平整度 桩体弯曲 电 2 焊缝质量 、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隙 mm mm mm mm ±5 ±5 <2 10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水平尺量 直观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检查方法 1 2 桩体质量检验 桩位偏差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见表1 用钢尺量 <1/1000L 用钢尺量,L为桩长 见表2 〉8。0 〈2 见表2 秒表测定 用钢尺量 焊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min 接 桩 上下节平面偏差 节点弯曲矢高 停锤标准 桩顶标高 mm 〈1/1000L 用钢尺量,L为桩长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或查沉桩记录 水准仪 3 4 mm ±50 注:①表1、2、3、4选自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其中个别数据依据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程》做了相应调整;②表中“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参见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5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预应力管桩施工为即打即隐蔽的工程,出现问题无法在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整改,只能采取补桩等措施补救,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每一步骤都要按照标准严格进行。

1、桩体倾斜 ⑴产生原因

1)施打前未按要求双向校核垂直度。 2)遇有地下障碍物。

3)场地不平整,桩机底盘不稳固水平。 ⑵防治措施

1)施打前,应按要求在桩机的正方和垂直的管桩侧面双向架设经纬仪或线坠,垂直度满足要求(小于0.5%L)后方可起锤,打入约1m左右再用仪器校核一次桩的中心位置和垂直度,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常施打.

2)地下障碍物如果较浅,可以先将桩拔出,清除障碍物后,将坑填实填平,重新放点打桩;如果障碍物较深,无法处理,可会同监理、设计院等单位商议解决办法,更改桩位。

3)场地应平整坚实,一般不宜大于9°,符合桩机行走条件.桩机下方应垫好枕木,保持桩机底盘稳固水平。

2、焊缝不饱满,接桩处开裂

⑴产生原因:未按规定进行焊接作业,未分层焊接。 ⑵防治措施

1)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水份等必须清理干净,

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焊接时必须将内层焊渣清理干净后再焊外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电焊厚度宜高出坡口1mm。

3、贯入度剧变 ⑴产生原因

1)地质情况不明,地下存在有空洞、溶洞、夹层、古墓等。 2)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 3)桩身破碎断裂. ⑵防治措施

1)在施打过程中,出现贯入度突然变大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可采取超前钻等方法,先探明桩位处的地质情况,将空洞、溶洞等先用中砂或粘土等填塞密实后再重新打桩,或改用其他形式的基础处理方法。

2)在即将收锤时,遇到贯入度突然加大的情况,一般均因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导致桩身折断或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这种情况下,采用从桩身内孔吊灯和吊重物检查桩身的完整看是由何种原因造成.

①如是因地质起伏大造成的,则需采用特殊桩尖,采用嵌岩力强的桩尖进行施工。

②如是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则需对进场的管桩质量进行检查,采购质量合格的管桩;管桩桩身强度必须达到100%时方可使用;同时,在施打过程中,要控制好总锤击数,P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000,最后1m锤击数不宜超过250;PH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500,最后

1m锤击数不宜超过300。

4、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⑴产生原因

1)桩基础密集,土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浮起。

2)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的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⑵防治措施

1)采用“植桩法”(先钻孔,钻透硬夹层,将桩插入孔内,打至设计要求)以减少土的挤密及孔隙水压力的上升。

2)采用开口型桩尖,让部分土体进入桩空腔内,减少土体挤密;同时采用“跳打法\"施工,控制每天打桩根数,同一区域内不宜超过12根桩.

3)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4)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地质情况、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定,一般应在两周左右。

5、桩身断裂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

⑴产生原因

1)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2)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3)稳桩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移架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4)两节以上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5)制作桩的砼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⑵防治措施

1)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钻探了解。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2)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3)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

6、桩顶掉角、碎裂 ⑴产生原因

1)预制的混凝土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或养护时间短,养护措施不足.

2)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3)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掉角。

4)沉桩时,桩顶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 5)桩锤过大,跳动过高。 ⑵防治措施

1)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桩顶的加密箍筋要保证位置准确;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

2)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有无凹凸现象,桩顶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使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

3)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加垫等处理才能施工.

4)沉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要有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时要更换。

5)施工时应根据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选择桩锤。并采用“重锤低击\"的方法,严格控制桩锤的跳动高度,禁止高起高落.

7、沉桩达不到要求

管桩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作为施工最终控制,一般情况下,以最终贯入度控制为主,结合以最终桩长控制参数,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⑴产生原因

1)勘探点不够或勘探资料粗,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对持力层起伏标高不明,至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长有误。

2)勘探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

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混凝土块等.压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

3)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或穿越较厚的砂夹层,由于其结构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沉入到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达到贯入度或容易穿越砂夹层,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后会有沉不下的现象。

⑵防治措施

1)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作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

2)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法及压桩顺序。 8、先打桩后挖基坑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在部分有地下室的工程中,由于基坑不大,开挖后无法进桩机施工管桩基础,只能采取先打桩后挖基坑的方法进行施工.

施工时,坑内的桩尽可能采用长送桩器送至基坑底部,但因地质情况不明确,部分仍不可避免高出基坑底部。为此,在开挖前,应标明高出的部分桩的位置,开挖时采取环向开挖的方法,以保持高出的部分桩四周的土体开挖基本上在同一个平面位置。不得先在一侧开挖,使桩两侧的土体形成一个落差很大的土壁。这样容易使土的侧压力过大导致桩体倾斜,甚至断桩。

在基坑上口和基坑壁的桩,由于不可避免的形成两侧土体高差过大,容易将桩挤偏挤断,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一方面,采取保险系数较大的基坑支护方法,降低基坑壁的水平位移;另一方面,可以

在该部分管桩上口采用钢丝绳、钢筋等拉结,牵拉至后方不受基坑土方影响的位置上锚固,抵消部分土体侧压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