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沿着________的公路,沐浴迎面吹来的熏风,浏览路途中________的风景,大家一路轻松地说笑着,终于来到了________的朝岭村。我们伫立在村头远眺,但见蓝天白云,碧空如洗,群山逶迤,森林蓊郁,围拥着一个优雅娴静的村落,如同进入一个桃花源般的胜境。正值朝食过后的上午时分,在明媚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村子里头云蒸霞蔚,山岚飘拂,飘散着氤氲的雾气,透露出清新凉爽的气息。在青翠明净的山冲里,散落着数十户人家,掩映在无边的绿色当中,绿树葳蕤,幽篁掩映,流泉欢歌,炊烟缭绕,透露出原始自然的风貌,确实是一个________、风景迷人的地方。虽然看上去地域较为偏僻,但是村庄的规模也不是很大,眼前的景象却显得优雅别致,如同一个( ),给人以小家碧玉清新婉约的印象。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尽管看上去地域较为偏僻,村庄的规模也不是很大,眼前的景象却显得优雅别致 B.因为地域看上去较为偏僻,所以村庄的规模也不是很大,眼前的景象却显得优雅别致
C.眼前的景象虽然显得优雅别致,但地域看上去较为偏僻,村庄的规模也不是很大 D.眼前的景象虽然显得清静无为,但地域看上去较为偏僻,村庄的规模也不是很大 【解析】 B项,这三句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关联词语使用不当;C项,文段要突出的是虽然此地看上去偏僻,但景象却显得优雅别致,C项表达的意思与文意不符;D项,“清静无为”不当,文段并没有突出此地“清静无为”之意。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精致而美丽的山水盆景 B.山水盆景那样精致而美丽 C.精致而美丽的山水盆景 D.山水盆景那样精致而美丽
【解析】 A项是对眼前景象的比喻,故选A。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蜿蜒曲折 如诗如画 闻名遐迩 山清水秀 B.连绵起伏 如诗如画 如雷贯耳 鸟语花香 C.蜿蜒曲折 美轮美奂 如雷贯耳 山清水秀 D.连绵起伏 美轮美奂 闻名遐迩 鸟语花香
【解析】 “连绵起伏”,接连不断,多用于修饰山脉、河流、雨雪等。“蜿蜒曲折”,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可用于修饰道路,据此,可排除B、D;“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用于句中不合文意,据此,可排除C、D;“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只能用来修饰人,不能用来修饰物,据此,排除B、C;“鸟
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迷人的景象,文中并没有特指是春天的景象,据此可排除B、D。
4.下面是某出版社推介新书的一则广告,在标点、用词等方面存在五处问题,请指出并加以改正。(5分)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该书囊括了自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史名作中的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顺序编排,涉及哲学、文学、小说、艺术、历史、医学等内容,其中既有《世说新语》《菜根谭》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资治通鉴》等鸿篇巨制。整部丛书经过海内外以及大陆百名专家整理审阅,配有1600多幅相关图片,每部分均撰写了内容提要,全书600多万字。需购买该丛书者,务必于2018年3月底前与我出版社联系,以便及时发货。
【答案】 ①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移到“《国学备览》”后面;②将“囊括”改为“精选”或其他正确的词;_③去掉“小说”或“文学”;④去掉“海内外”的“内”或“以及大陆”;⑤“务必”改为“请”
【解析】 其中标点考查到括号的位置,括号应该紧贴被解释的部分,即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移到“《国学备览》”后面。此外一些用语不得体,如“务必”语气过于强硬。还有语义重复问题,如“文学”中包含“小说”,“海内外”包括“大陆”。最后还有用词不当,如“囊括”。
5.根据示例,概括下面“在一个组织中集体领导力理论示意图”所展示的结论。(6分)
结论:
①任务复杂程度越高,该组织的高管团队越体现出集体领导力。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集体领导力与高管团队有效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集体主义文化属性越高,该组织的高管团队越体现出集体领导力。_环境复杂度在集体领导力对高管团队有效性影响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环境不确定性在集体领导力对高管团队有效性影响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解析】 本题是在一个组织中集体领导力理论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人物复杂程度、集体主义文化、环境不确定和环境复杂对集体领导力的影响,根据结论句①“任务复杂程度越高,该组织的高管团队越体现出集体领导力”可以看出,句②要表述的要素有“集体主义文化”“集体领导力”,根据箭头的方向和“+”可表述为“集体主义文化属性越高,该组织的高管团队越体现出集体领导力”;根据句③可以看出,句④中的要素为“环境复
杂”“环境不确定性”“高管团队有效性”,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和“+”“-”符号可表述为“环境复杂度在集体领导力对高管团队有效性影响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环境不确定性在集体领导力对高管团队有效性影响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②④项的结论。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连用五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比作“__舞幽壑之潜蛟__”和“__泣孤舟之嫠妇__”,将箫声写得具体可感。
(2)《蜀道难》中“__蚕丛及鱼凫__,__开国何茫然__”将笔触伸向远古时代,对秦地沟通、蜀国开国的历史进行描述。
(3)《使至塞上》“__萧关逢侯骑__,__都护在燕然__”将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抑郁孤寂的凄然即刻被兴奋昂扬的爱国之情所淹没。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漳州二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古代的戏剧大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大团圆结尾。这种“大团圆”结尾的结构模式,其成因是多方面的。
元朝的民族压迫和吏治腐败深深地刺痛着报国无门的文人,于是大批公案豪侠剧面世,作家们用戏剧赞扬英雄、鞭笞小人,揭露阴暗、痛斥腐败,以此来宣泄内心的不满与愤懣。然而,这种鞭挞似乎于现实并无太大的影响,他们就把这种扶危济世的理想加以美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以苦开头,以乐结束,用惩恶扬善的结尾,使戏剧洋溢出了浓厚大团圆色彩。如《窦娥冤》中先借窦娥的冤屈揭露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结尾用窦娥的平反昭雪来表达贪官污吏受到惩治的美好愿望。现实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就借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这是元代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
随着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长期压抑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被压抑的情感多少得以宣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在各种爱情婚姻剧作中得以实现。如《西厢记》《倩女离魂》等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在艰辛曲折之后获得团圆,表达了作者对礼教的不满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到了明清两代,思想文化专制愈演愈烈,许多作家把创作转向了神仙道化剧。比如《宝剑记》和《鸣凤记》,尽管是反映沉痛的历史,最终都还是正义被伸张而邪恶被惩治,既批判了政治黑暗,也留了个光明的尾巴。而婚恋剧(如《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则更强烈地反映了作家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戏曲与诗、词、文等雅文学不同,它属于市民俗文学的范畴。戏曲能否搬上舞台,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观众态度的制约。剧作家和演员的经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剧本来维持。因而,戏剧作品更倾向于娱众。中国的老百姓大多善良厚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遭受了冤屈难以讨回公道,舞台上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故事便成为了他们心理的安慰。他们不能接受好人的悲剧结局,容不得坏人没有恶报的结果。他们需要舞台
上的精神安慰,“如果连舞台上的一点正义的呼声都失去了,那么这些戏刷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老百姓花钱看戏的目的是“找乐”,是消愁,是追求心理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至于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他们的愿望。大概正因为如此,从原本《会真记》到后来的《西厢记》、从原本《霍小玉传》到《墙头马上》才发展出了喜剧的结局。
文学可以影响读者,给人以教育。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又使作品成了缓和社会矛盾的工具。同样,老百姓也会把舞台当作教科书。为善的不得好报,作恶的不受惩罚,一旦道德的准绳失去公正,人们的心理和道德的准则便没有了依据。从一定层面上说,戏剧的教化功能也对其“大团圆结局”具有很大的影响。
(选自《浅析中国古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尾》,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
A.由于社会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戏剧都有一个“光明的尾巴”——“大团圆”特点。 B.大团圆结尾借助夸张和想象来惩恶扬善,使戏剧具有了改变黑暗现实的影响力。 C.从“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结局中获得心理安慰,是观众与作者的共同需要。 D.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才使得人们心中产生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强烈愿望。 【解析】 根据原文“中国古代的戏剧大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既批判了政治黑暗,也留了个光明的尾巴。而婚恋剧(如《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则更强烈地反映了作家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A项,“由于社会的原因”“都有”表述绝对化。B项,夸大其辞。“使戏剧具有了改变黑暗现实的影响力”应是使戏剧具有了符合“善恶有报”的心理安慰。根据原文“随着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长期压抑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被压抑的情感多少得以宣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在各种爱情婚姻剧作中得以实现”,D项,“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是因“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才产生。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
A.文章主要从作者与观众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尾”形成的原因。 B.第二段以《窦娥冤》为例,说明“大团圆结尾”也是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 C.第五段着重论证中国戏剧的“大团圆结尾”是受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民族精神影响。 D.结尾写“戏剧的教化功能”,是对“大团圆结尾”成因的补充,使论述更加全面。 【解析】 于文无据。第五段主要分析了中国戏剧形成“大团圆”结局,原因之一是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观众态度的制约。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A.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模式”表明,国人爱找乐,喜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流。 B.出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才有了《会真记》结局具有喜剧性质的蜕变。 C.戏剧的受众决定着其“成败”,戏剧受欢迎,很大程度是因为迎合了观众的好恶。 D.“大团圆结尾”对社会矛盾有缓和作用,因此才能被社会接受,进而形成模式。 【解析】 根据原文“中国古代的戏剧大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大团圆结尾”,“喜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流”推断错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