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挖掘
【摘要】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整体优化幼儿教育的质量,科学优化幼儿的认知能力,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注重在幼儿盥洗环节中积极渗透生活即教育的科学理念,为广大幼儿的发展与成长打下夯实的基础。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盥洗”是孩子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重复多次又毫不起眼的一个环节,它包括了入厕、洗手。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应该充分挖掘幼儿盥洗环节教育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即教育;师幼意义协商;盥洗环节;教育价值 盥洗是幼儿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盥洗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作用,也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基础。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盥洗相对比较简单,貌似每个幼儿都能够自主完成,但至于幼儿完成的质量如何,需要教师重点把关。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尤其是在盥洗环节中,科学渗透“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教师应该全面分析幼儿盥洗环节中突出存在的問题,运用科学有效的优化对策来整体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帮助他们更好更快的成长。
一、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在幼儿盥洗环节的实践
盥洗虽然是一种基础性的内容,但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未来的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盥洗环节中,教师应该积极渗透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积极将幼儿教育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科学优化幼儿的行为习惯。
1.创设良好的盥洗教育环境
在幼儿盥洗环节的教育实践中,科学培育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督促幼儿养成科学盥洗的认知,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盥洗教育环境。针对幼儿分不清男厕女厕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卫生间贴上相应的图画或者动漫角色,并且标注
“男或女”的汉字,引导幼儿有效识别卫生间。针对幼儿在洗手过程中随意插队或者肆意打闹的问题,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相应的数字号码,让幼儿按照数字号码的大小来有序排队。针对幼儿不清楚洗手的流程或者随意胡乱洗手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洗手池上张贴正确洗手的流程图,让幼儿参照图示规范来进行科学洗手。同时,教师还应该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广大幼儿轮流为盥洗区域打扫卫生,保证盥洗室的干净和整洁,让他们体验和享受环境带来的舒适与快乐。
2.运用形象生动的教育方法
在盥洗环节中,科学培养幼儿入厕、洗手的习惯,教师应该采用形象生动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引导广大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真正学习到真本领。比如在盥洗环节中,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为幼儿选择播放相应的视频,让幼儿参照视频中的洗手步骤以及排队盥洗等内容来开展盥洗工作。再比如教师还可以采用肯定式教育方法,运用口头表扬或者动作表扬等方式来肯定幼儿的盥洗方式和行为,号召其他幼儿像表现优异的幼儿学习。再比如教师还可以采用洗手歌来辅助开展盥洗工作。当幼儿进行盥洗时,教师同步播放洗手歌,引导幼儿按照洗手歌中的流程和步骤来进行科学洗手。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指缝搓搓……”
二、幼儿盥洗环节教育价值挖掘策略
盥洗是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整体培养幼儿科学的盥洗习惯,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认知,教师应该全面渗透生活即教育的科学观念,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全面优化幼儿盥洗工作的成效,指导幼儿养成科学的洗手、如厕、排队等盥洗习惯,为幼儿健康全面成长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盥洗室的洗手环节价值挖掘
盥洗室活动可以分洗手和如厕。首先“为什么要洗手”“什么时候需要洗手呢”,专家统计在园平均每日洗手10次左右,在吃东西前后、上完厕所、玩过玩具、碰触脏东西的时等需要洗手。日常生活中观察,教师发现洗手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形形色色:有的挤了很多洗手液,有的把水龙头开得很大溅了一身水,有
的简单一冲了事,有的开着水龙头玩起了水,有的搓着泡泡玩,有的把手上的水甩到地上,有的没擦手就走了等问题。
1.利用环境与幼儿积极互动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记录,再根据这些问题,追问幼儿该怎么样解决。与幼儿互动中,师生共同找到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方法,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形成动力定型。關于洗手的方法,教师可以开展教育活动,让幼儿先讨论,再通过多媒体规范的操作演示和朗朗上口的儿歌等方式促使幼儿自然习得。在关于用什么洗手的问题上,幼儿又有不同的想法,有的说洗手液,而有的幼儿认为是香皂,教师鼓励幼儿进行讨论—爱上香皂或洗手液的理由,自由表达后,教师总结并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同时告诉幼儿,除了使用洗手液或香皂,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2.灵活机动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无效洗手和安全隐患的问题,需要教师灵活机动,具体问题甄别对待。日常中教师要做一名善于发现、积极解决问题的引导者。例如,幼儿餐前需要洗手,为避免无谓的等待,可以安排一段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放松整理,并自觉地或在教师的提醒下洗手。教师此时对生活环境的创设,还包含对“自然利用幼儿做事的不同节奏和速度”和“给予部分幼儿适当的提醒和关心”的考虑。对于幼儿在盥洗室内的各种让教师“头疼”行为,教师要客观地甄别,哪些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而需要理解的,哪些是因为条件不完善而需要改进的,哪些是因为指导不到位造成误解而需要澄清的。
(二)盥洗室的如厕环节价值挖掘
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如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对其智力、情感、独立克服困难等有重要作用。然而,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统计资料表明,相当一部分事故发生在幼儿如厕环节。因此,如何让幼儿学会正确如厕,利用环境来实现有效的教育效果,成为指导幼儿如厕的关键所在,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探讨。
1.生成并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厕所—作为幼儿园的必备设施,也是一项教育资源,正在慢慢体现它的价值,从厕所教育上升到厕所文化,并不是小题大做。首先,通过调查和组织孩子们讨论的形式,如厕需要什么?有没有危险?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解决呢?鼓励幼儿去讨论和解答。根据生活经验和对盥洗室的实际观察,幼儿知道卫生纸、扶手、遮挡门和冲水阀是必要的物品和设备。接着,通过日常谈话,教会幼儿正确使用卫生纸,在如厕的正确姿势方面,可采用儿歌的形式如“男孩上厕所,人要站站稳,女孩上厕所,腿要蹲蹲稳”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识记。
2.发挥健康墙饰的作用
在如厕台阶处贴上黄色警示标志,地面贴上小脚印作为排队如厕等待标志。师幼共同讨论如厕注意事项,比如留意台阶,善用扶手,便后洗手,衣裤的整理以及不玩水、不拥挤、不打闹、不妨碍别人、等行为,并将相关内容制作成展板贴在盥洗室,充分发挥健康墙饰的作用,方便幼儿自主学习。
3.教师之间互相配合
教师要坚持一致性教育,在如厕环节中互相配合,做到“厕所里只要有幼儿就有老师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自理能力较弱、身体特殊的幼儿,教师应随时跟踪,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最终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总之,学前儿童时期正是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对培养塑造孩子健全、完美的人格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学前儿童期正处于个性品质形成发展的关键期,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礼仪观尚未成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幼儿园、家庭、社会应该重视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徐萍,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与实践研究[J],好家长,2017(9).
【2】管秀芳.细微之处显成效——记盥洗活动中礼仪教育点滴谈[J].祖国:教育版,201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