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教学大纲(20151001)

2020-07-09 来源:步旅网


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本科预科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

(一年制理科)

一、前言

语文是一门承载着国语教育功能,同时兼具知识性、工 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它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与文学知 识;它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重要的交 际工具;它具有人文性,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陶冶道德情 操、培养人文素质、塑造健全人格、传承人文精神等方面具 有重要作用。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学的主干课 程之一,也是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经历了小学、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语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因此,预科阶段的大学语文课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侧重汉语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再训练,通过补、预结合的方式,继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传承文学经典,增强文化修养,培养人文精神,达到本科各专业对语文能力及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目的

大学语文要承接中学语文教学,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 养。学生通过学习与训练,既要巩固、整合以前所接受的知 识及所

获得的能力,又要在正确、熟练地运用汉语方面获得 提高。

大学语文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涉及广泛的学科领 域: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民俗学等,精粹而具体地展现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既要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又要将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正确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民族文化素质。

大学语文蕴涵人类生动、浓郁、美好的思想情感,它可以感染人,陶冶人,塑造人。它将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渗透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高尚健康的人格,发展个体内在的优雅和卓越。

三、教学要求

掌握必要的汉语文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地阅读、理解一般现代文(包括诗歌),并具有一定的质疑、释疑和评析能力。 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一般的文言诗文。具备一定的文体和写作知识,具备良好的书面表达能

力,做到主旨明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点正确。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了解中外文学常识。 背诵一定量的经典篇章。 领悟学习的方法和精髓,通过个案性的教学,不仅获得知识本身,而且要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强化自学能力。 通过课内文本阅读和课外延伸,使学生在道德情操、人身修养、人文精神等方面得到一定的熏陶。

四、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教材容量丰富,根据预科教学的特点和实 际需要,从该教材的近百篇范文中,选出 42 篇作为精讲篇 目和考试范围,其余作为选讲篇目,其内容不做重点考查, 从而给教师和学生留有一定的教学自由空间。同时,因为要 兼顾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实际情况,所以古 代部分精讲篇目多选定较浅易的文本。

教学范文包括:解题、正文、注释、阅读要求和简析。各单元后附有关于文学简史与少数民族文学简史的内容,也 可适当地简要讲述,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文体的发展简史有 个大概的了解。

(一)中国古典文学 1.古代诗词

(1)《诗经·卫风·硕人》 教学重点:有关《诗经》的常识;风雅颂与赋比兴;《诗经》的地位及其影响;对《硕人》的理解,其修辞之美和影响。

(2)《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

教学重点:“乐府”的概念;汉乐府民歌的背景、主要 内容、艺术特色;“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原则;对《饮马长城窟行》的理解及对其诗歌技巧的赏析。

(3)《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教学重点:陶渊明其人其事及其“归隐”的独特性和文化意义;陶渊明诗歌独特的审美风格和他

对山水田园诗的贡 献、影响;理解本诗要旨及艺术风格。

(4《)南朝民歌·西洲曲 》 教学重点:南朝民歌相关历史地理背景;南朝民歌的内容与风格(可在与北朝民歌的对比中解析);对《西洲曲》 的理解及其双关、象征、比兴等手法的应用。

(5)《宣州谢朓 楼饯别校书叔云》 教学重点:李白其人其事及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李白

诗歌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点;理解本诗的内容及艺术风格, 并能从中开掘李白的人生态度。

(6)《秋兴八首》(其一) 教学重点:杜甫其人其事及其现实主义创作;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及“诗史”价值;理解本诗的内容及艺 术风格。

(7)《秦中吟》(其十) 教学重点:白居易其人其事及其文学主张;白居易诗歌的主要内容、艺术特点;理解本诗的内容及艺术风格。

(8)《八声甘州》

教学重点:柳永其人及其在词史上的贡献;柳永对后世词坛的影响;柳永词的题材、体制和表现手法;理解本词的 意思、表现手法及意境。

(9)《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重点:苏轼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苏轼对后世的影响;苏轼对词的题材开拓及其词作的艺术风格;理解 本词的意思、风格及所表现的情怀。

2.古代散文

(10《论语》)选 教学重点:孔子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化思想史

的重大意

义;概括式介绍孔子的儒家思想;《论语》的主要内容及语 言特点;细读课本中《论语》选段,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体会其包含的思想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11)《宫之奇谏假道》 教学重点:《左传》相关知识;理解《宫之奇谏假道》

的字、词、句的意思,探讨本文在叙事方面的特点;体会本 文的语言艺术;体会历史给予现代的借鉴与启迪。

(12《史记·刺客列传》) 教学重点:司马迁坎坷的一生及对其创作的影响;《史

记》的主要内容、体例、思想及其对后代史学、文学的深远 影响;梳理《刺客列传》词句意思,课文内容;分析司马迁 以人写史的笔法,探讨其写刺客的用意以及他的历史观。

3.古代小说

(13)神话三则

教学重点:神话及中国神话的特点;课本中三则神话的字、词、句解释及各则神话的形象和意义;神话对一个民族 的重要意义。

(14《)世说新语》五则 教学重点:《世说新语》相关知识;《世说新语》对中国后世笔记小说、小品散文的影响;理解五则故事中字、词、 句的意思;体会《世说新语》五则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塑 造人物的方法;魏晋风度及志人、志怪小说。

(15《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学重点:冯梦龙及他编辑的“三

言”“三言”对于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重要意义;解析《杜十娘怒沉;

百宝箱》的 内容及人物塑造方面的特点;试着从不同视角解读杜十娘的 爱情。

4.古代戏剧

(16《)牡丹亭•惊梦》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戏曲的相关知识;汤显祖的生平和

文学成就;对《牡丹亭》曲中字、词、句的理解;《牡丹亭》 的产生背景、内容、主题及影响;对《牡丹亭》中女性青春 意识觉醒的评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二)中国现代文学 1.现代诗歌

(1)《希望》 教学重点:五四以来中国白话诗歌的发展及五四运动对

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胡适的生平及文学成就;胡适《尝

试集》的地位及影响;解析《希望》。 (2)《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教学重点:新月派理论主张、诗歌特点以及对中国白话

诗歌的影响;徐志摩的生平及诗歌成就;解析《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的内容与形式之美。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教学重点:艾青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解析本诗朴实的意

象和画面,忧郁的情调和崇高的境界;理解本诗形式的自由

性和散文美。

2.现代散文

(4)《故乡的野菜》 教学重点:周作人生平和文学成就;《故乡的野菜》的

内容和写作手法;周作人小品文的风格和价值。

(5)《给我的孩子们》 教学重点:丰子恺的生平和成就;本文对孩子们率真天

性的赞美,字里行间表达出的父爱以及朴实自然的文风。 3.现代小说

(6)《补天》 教学重点:鲁迅的生平及成就;鲁迅的创作;鲁迅小说

深刻的内涵和成熟的小说技巧;《故事新编》中对古代神话 的改编和创新,融今于古,古今贯通事物手法;解析本文创 造与破坏、伟大与渺小、崇高与荒谬的矛盾冲突及象征意味。

(7《莎菲女士的日记》) 教学重点:丁玲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探讨这篇小说独特

的形式,对两性关系及女性自我的深刻剖析。

(8)《萧萧》 教学重点:沈从文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沈从文创作的“湘

西世界”及其小说中的独特审美;《萧萧》的内容及散文化 的笔法;《萧萧》中的风俗描写及对这种风俗(描写)的评 析。

(9《)断魂枪》 教学重点:老舍的生平、文学成就;《断魂枪》

的人物

形象、意义及文本的寓意;《断魂枪》中白描、对比与烘托 的运用等写作方法。

(三)中国当代文学 1.当代诗歌

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简史。

(1)《葡萄成熟了》 教学重点:闻捷的生平和诗歌创作;本诗爱情和劳动的

主题;本诗情节的叙述、场景的描绘和人物的内心相结合的 写法;本诗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少数民族色彩。

(2)《有关大雁塔》 教学重点:结合朦胧诗探讨先锋派诗歌特点;韩东及其

诗歌创作;分析《有关大雁塔》,探讨其“反文化”“反意象” “反英雄”的诗歌倾向。

(3)海子诗(二首) 教学重点:海子生平及文学成就;分析这两首诗歌,理解海子诗中“麦地”和“麦子”这两个意象;探讨海子的诗歌理想及其精神世界。

2.当代散文

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简史。

(4)《内蒙访古》 教学重点:翦伯赞的生平和成就;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引用文献资料,有叙有议的写法。

(5)《四方食事》 教学重点:汪曾祺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本文借写“吃”表达出的审美的人生态度;调动多种感官写饮食文化;语言 雅俗杂糅的特点。

3.当代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简史。

(6)《七岔犄角的公鹿》 教学重点:乌热尔图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本文七岔犄角

的公鹿的形象及其意义;成长小说的叙事特点;鄂温克的民 族特色以及典型情境的细致描写。

(7)《棋王》 教学重点:中国寻根文学的发展轨迹;阿城的生平及小说创作;本文主人公王一生形象及其意义;王一生的处世之 道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联系;本文的叙事艺术。

(8)《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教学重点: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小说;扎西达娃的小说创作;本文人物的形象及其意义;本文的结构特点及魔 幻现实主义特色。

4.当代戏剧

中国现当代戏剧发展简史。

(9)《茶馆》 教学重点:老舍的戏剧成就,《茶馆》的创作背景、内

容和结构特色;《茶馆》的人物形象及语言特点。 (四)外国文学 1.外国诗歌

(1)《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赫克托耳之死》 教学重点:概述古希腊古罗马文学;“荷马史诗”的相

关知识以其对西方文学的影响;“荷马史诗”的故事框架; 选文中的人物形象与史诗的语言。

(2)《我女郎的眸子里荡漾着爱情》 教学重点:但丁的生平及其创作;《神曲》的创作;诗

集《新生》的背景知识;本诗的语言与情感表达。 2.外国散文

(3《)瓦尔登湖》(节选) 教学重点:梭罗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本文返璞归真的思

想和对自然的热爱;文中对动物的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3.外国小说

(4)《十日谈·绮思梦达的故事》 教学重点:薄伽丘生平及文学成就;《十日谈》的背景

知识、思想内容;《绮思梦达的故事》内容及思想。 (5)《刽子手》

教学重点:巴尔扎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人间喜剧》 简介;《刽子手》的内容及思想;作者在极短的篇幅中制造 强烈矛盾冲突的写法。

(6《)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杰克·伦敦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本文主人公

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忍顽强精神及其象征意义;富于表现力的

细节描写及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4.外国戏剧

(7)《哈姆雷特》节选 教学重点: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创作成就;《哈姆雷特》

的内容及所体现的思想;哈姆雷特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 的艺术成就。

(8)《天边外》节选 教学重点:尤金·奥尼尔的生平及戏剧创作;诺贝尔文

学奖相关知识;《天边外》题目寓意及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天边外》的现代艺术意识和技巧。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忽视民族团结教育,特别是要 教育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民族关系;要具有中华 民族多元一体的视野,树立爱国主义精神。要使学生正确认 识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汉 民族和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交流 和友好关系;正确看待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历史上的民族矛盾 和民族纷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作家作品以客观、历

史的评价,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二)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灵 活性。由于各地少数民族学生语文程度不平衡,在同班学生 中,注意从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具体掌握教学的起点和难 易程度,灵

活地处理教材,避免不适当地降低或提高教学要 求。对于少数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补课形式,帮助他 们迅速提高,对于少数程度较好的学生,可另外指定课外读 物,指导拓展性自学,帮助他们发挥才能。不论对待哪一类 学生,都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地组织教学,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落实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正确处理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为了使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又有一定的能力,要贯彻精讲 多练的原则,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既要 重视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外教学;既要重视精读课文,也 要加强对泛读的指导;既要重视课文练习、命题作文等实践 形式,也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推广普通话,组织演讲比赛,书法竞赛,诗文朗诵,撰写 读书笔记,开展影视欣赏,组织社会调查,召开主题讨论会 等,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四)加强写作训练,把写作教学与文选教学结合起来。 写作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 的重要组成。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认真研究 写作教学,要加强写作教学的指导性,根据所讲授范文的特

点,开展不同文体、技法的写作训练。可以综合运用日记、 读书心得、新闻报道、社会调查、文学创作等方式,变单一的命题作文模式为全方位、多样化的作文训练;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具体作家作品进行有针对性地评析论述。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

精练,打破人云亦云和平面化的叙述方式,努力形成具有自身风格的、精妙的语言。

(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科学地组织教学,培养 学生获取知识、运用语言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针对不同教学对象、 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倡导学生思考问题,感受作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 解。教学组织形式要不拘一格,或讲述,或启发,或讨论, 或多媒体教学。要引入前沿的学术成果,指导学生的课外阅 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

民族预科一年制(理科)大学语文课程建议学时不少于 128 学时,即每周不少于 4 学时。计算依据如下:每学期 16 周,一学年共 32 周,共计学时:4 学时/周×32 周=128 学时。

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教师要建议学生充分利用 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或阅读课内节选文本的原文(全文), 或阅读教师的指定书目,做到课内外结合。

七、教材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 族预科教材编写组编写,人民出版社 2013 年 9 月出版的《大学语文》(修订版,一年制,上、下册)。 这套教材以文学史为纲,按文体分单元编排,包含了古今中外众多名家名篇。教材重视文学

本体教学,知识涵盖面 宽,是一套兼具文学性、适用性和操作性的教材。

另有同步练习,这是根据预科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 设计的基础训练题,可供作业与训练参考使用。

八、教学测试和评估

大学语文的测试和评估,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其目 的不仅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更重要 的是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谈话、学生作业和平时 测验等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吸收教学的反馈信息; 学期中与学期末一般要采取闭卷方式对学生进行整体考核, 力争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质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科学的考试,既要测量学生对大学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 情况,又要测量学生的汉语读写能力与对文学作品的评析鉴 赏能力,并注意评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命 题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题目要体现教学重点,难易 适当,不出偏题、怪题。要及时做好考卷分析和教学评估工 作,针对发现的问题,调整教学;要注意评估手段和方法的 改革,使测试具有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作为民族预科大学语文会考的 标准和依据。

附件 7:

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本科预科 大学语文

教学大纲(试行)

(一年制文科)

一、前言

语文是一门承载着国语教育功能,同时兼具知识性、工 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它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与文学知 识;它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重要的交 际工具;它具有人文性,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陶冶道德情 操、培养人文素质、塑造健全人格、传承人文精神等方面具 有重要作用。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学的主干课 程之一,也是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经历了小学、中学阶段 的语文教育,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语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汉 语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因此,预科阶段的大学语 文课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侧重汉语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再 训练,通过补、预结合的方式,继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 语言文字能力,传承文学经典,增强文化修养,培养人文精 神,达到本科各专业对语文能力及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目的

大学语文要承接中学语文教学,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与训练,既要巩固、整合以前所接受的知 识及所获得的能力,又要在正确、熟练地运用汉语方面获得提高。

大学语文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涉及广泛的学科领 域:

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民俗学等,精粹而具体地展 现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既要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 智慧,又要将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正 确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民族文化素质。

大学语文蕴涵人类生动、浓郁、美好的思想情感,它可 以感染人,陶冶人,塑造人。它将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 渗透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团 结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高尚健康的人格, 发展个体内在的优雅和卓越。

三、教学要求

掌握必要的汉语文基础知识。 能够熟练地阅读、理解一般现代文(包括诗歌),并具有一定的质疑、释疑和评析能力。 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了解文言句

式的特点,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一般的文言诗文。具备一定的文体和写作知识,具备良好的书面表达能

力,做到主旨明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 通顺,标点正确。

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了解中外文学常识,以及相 关思想史知识。

背诵一定量的经典篇章。 领悟学习的方法和精髓,通过个案性的教学,不仅获得知识本身,而且要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强化自学能力。

通过课内文本阅读和课外延伸,使学生在道德情操、人 身修养、人文精神等方面得到一定的熏陶。

四、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教材容量丰富,根据预科教学的特点和实 际需要,从该教材的近百篇范文中,选出以下篇目作为精讲 篇目和考试范围,其余作为选讲篇目,其内容不做重点考查, 从而给教师和学生留有一定的教学自由空间。同时,因为要 兼顾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实际情况,所以古 代部分精讲篇目多选定较浅易的文本。

教学范文包括:解题、正文、注释、阅读要求和简析。 各单元后附有关于文学简史与少数民族文学简史的内容。

(一)中国古典文学 1.古代文学

⑴ 古代诗词 教学内容:

①《诗经选 · 硕人》 教学重点:介绍有关《诗经》的概况,其时代背景知识。

其在中国文学史的独特地位,以及对后世文学及中国文化、 心理、审美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对《硕人》文字的解释,解 析其独特的修辞之美,以及对后代的影响。

② 《少司命》

教学重点:介绍屈原的生平及伟大的创作。探讨屈原对

于中国文学史的意义及其骚体诗的深远影响;重点分析《少司命》的字句意义,探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内涵意蕴。

③ 《汉乐府民歌 · 饮马长城窟行》 教学重点:对“乐府”这一概念的解析。介绍汉乐府民歌的生成背景、独特艺术魅力、形式特点。着重对其“感于 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原则进行探讨;对《饮马长城窟行》 的字词进行解析,并分析其独特诗歌技巧。

④ 《古诗十九首 · 行行重行行》 教学重点:介绍《古诗十九首》相关的背景知识。探讨其特有的诗歌特征:抑郁感伤,并分析其独特的诗歌手法:情景交融;解析《行行重行行》的创作背景、字词以及所要 表达的意蕴。

⑤《归园田居》 (五首其二) 教学重点: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以及其“归隐”的独特性和对中国文人的深远影响。分析陶渊明的诗歌独特审美风格,并探讨其对山水田园诗歌的影响;解析本诗的字词,艺术风格,以及深远要旨。

⑥ 《南朝民歌 · 西洲曲 》 教学重点:介绍南朝民歌相关历史地理背景。其风格、内容、形式的独特性。在与北朝民歌的对比中解析其形成原 因;解析《西洲曲》字词,着重介绍其双关、象征、比兴等手法的应用,并分析其独特的五言诗体。

⑦《汉江临眺》 教学重点:介绍王维的生活背景,当时唐代的文化氛围。

分析王维与佛教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引入对其诗歌的探讨。分析其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并介绍其全面的对诗歌题材、类型的掌控力。探讨其对中国独特审美的深远影响;解析《汉江临眺》的字词,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⑧ 《宣州谢朓 楼饯别校书叔云》 教学重点:介绍李白生平,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详细分析李白诗歌艺术特点,并探讨其创作风格形成原因。探讨儒、道两家对其创作的深远影响;解析本诗的字词,艺术风格以及李白独特的人生态度。

⑨《八声甘州》 教学重点:介绍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文人的独特意义。探讨其对慢词的创制,及艺术上的铺叙、语言的 通俗化。分析其在词的题材、体制和表现手法方面的贡献及 对后世的影响;解析本词的字词、手法、意境。

⑩ 《木兰花令 · 拟古决绝词》 教学重点:介绍纳兰性德有情且短暂的一生。探讨其词的伤感、清婉的特质。借王国维对其的评价来分析其创作的 特点;解析本词的字词,艺术风格及其深刻内涵。

教学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重点篇章的学习,试图 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有一个轮廓式的了解。清晰地掌 握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脉络,并体会古代诗歌的独特审美、 写作方式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⑵ 古代散文 教学内容:

①《论语》 教学重点:介绍孔子生平以及对中国思想史的重大意义。

概括式介绍孔子的相关学说。探讨《论语》的核心概念;细 读书本中《论语》选段,解析字词,并分析其所包含的儒家 思想。

②《 宫之奇谏假道》 教学重点:介绍《左传》背景知识。探讨其作为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对后代的深远影响;梳理《宫之奇谏假道》的字句,解析其行文之美,探讨本文在叙事方面的突出特点。

③ 《逍遥游》教学重点:着重介绍庄子的思想,简略概括道家的思想

发展变迁。道家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以及儒道文化对于 中国文化的重大意义;梳理《逍遥游》节选段落的字句,着 重探讨庄子在《逍遥游》中所提出的逍遥的境界。

④ 《刺客列传》

教学重点:介绍司马迁坎坷一生,以及生平对其创作的 影响。概括式介绍《史记》的内容、体例及思想,突出其作 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学及文学的深远影响。探 讨司马迁的历史观;梳理《刺客列传》词句,内容。细部分 析司马迁写史的笔法,探讨其写刺客的用意,以及重新思索 人如何去面

对历史的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对古代散文重点篇章的学习,试图让学 生了解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变迁,其行文之美。同时让学生 了解散文背后的思想内涵。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发 展及深远影响。

⑶ 古代小说 教学内容:

① 神话三则 教学重点:概括式介绍神话对一个民族的特殊及重要意

义。结合西方神话探讨中国神话的特点。介绍中国神话中著 名的故事;解析神话三则,探讨三则神话背后的意蕴。

②《 世说新语》五则 教学重点: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探讨其对中国后世笔记小说、小品散文的影响;解析书中选的五则故事,

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内涵及行文特点。

③《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学重点:介绍冯梦龙及他编辑的“三言”。探讨“三言”

在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重要意义;解析《杜十娘怒沉百宝 箱》,探讨其作为白话小说成熟的技巧。同时以女性主义角

度解读杜十娘的爱情。

教学目标:希望通过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学习,可以让学 生了解中国小说发展的漫长过程,并懂得如何品鉴古代小 说。

⑷古代戏剧 教学内容:

① 《牡丹亭•惊梦》 教学重点:介绍中国古代戏曲的简要发展历程。汤显祖的字、号、生平和文学成就。《牡丹亭》的背景知识;本曲 的字、词、句解释。评析曲词的女性青春意识的觉醒。写景、 抒情细致,情景交融以及以词的手法写曲,曲白相生等。

教学目标:试图让学生简略了解中国戏曲史。领略中国 古代最为著名的戏曲中的唱词之美,及深刻内蕴。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 ⑸现代诗歌 教学内容:

① 《希望》 教学重点:介绍五四以来中国白话文的发展变迁,探讨

中国白话诗歌的发展历程。同时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深远 影响;介绍胡适的生平及文学成就。评析胡适《尝试集》对 中国白话诗歌的影响,解析本诗《希望》。

②《 发现》 教学重点:介绍闻一多生平及诗歌成就。同时解析闻一

多的诗歌理论——“三美”理论;分析并领略《发现》独 特的行文及内蕴。

③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教学重点:介绍新月派诗歌特点以及对中国当代白话诗歌的影响。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及诗歌成就,探讨其对中国白 话诗歌发展的重大意义及其诗歌特点;解析《我不知道风是 在那一个方向吹》的内容与形式之美。

④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教学重点:介绍艾青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吹芦笛的诗 人”;解析本诗重点字、词、句。评析本诗朴实的意象和画 面,忧郁的情调和崇高的境界,诗歌形式的自由性和散文美 等。

教学目标:试图让学生了解中国自五四以后的新文运动 及文学革命,了解中国白话诗歌的发展轨迹,并领略白话诗 歌的语言之美。

⑹现代散文 教学内容:

①《 给我的孩子们》 教学重点:介绍丰子恺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解析本文重

点字、词、句。评析本文对孩子们率真天性的赞美,字里行 间表达出的父爱以及朴实自然的文风等。

②《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教学重点:介绍小品文在新旧文学搏斗中的成长。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细读本文,并探讨此文“意在表现自己”的独特行文。

教学目标:试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白话散文的发展历 程,欣赏领略白话散文的语言与内蕴。

⑺现代小说 教学内容: ① 《补天》

教学重点:介绍鲁迅的文学及思想成就,其作为中国白 话小说的奠基性地位。概括式介绍鲁迅具有代表性的小说, 及其小说深刻的内涵和成熟的小说技巧;解析本文重点字、 词、句。评析本文对古代神话的改编和创新,其融今于古, 古今贯通事物手法。同时解析本文中创造与破坏、伟大与渺 小、崇高与荒谬的矛盾冲突及象征意味等。

②《萧萧》 教学重点:介绍沈从文的生平及文学成就。着重探讨其

创作的“湘西世界”及小说的独特审美;细读《萧萧》,解 读

沈从文小说的行文之美,并探讨“湘西世界”的和谐与不 和谐,解析沈从文内心的冲撞。

③《莎菲女士的日记》 教学重点:介绍丁玲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探讨此小说独

特的形式,对两性关系及女性自我的深刻剖析。

④ 《断魂枪》 教学重点:介绍老舍的生平、文学成就及其中国现代杰出的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解析本文重点字、词、句。评析 本文题目的寓意、人物形象特点、意义、出色的白描手法、对比与烘托的运用等。

教学目标:试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变迁, 了解其中重要的作者及重要篇章。学会对现代小说的品鉴, 了解其不同于传统的小说技巧。

⑻当代诗歌 教学内容:

①《葡萄成熟了》 教学重点:介绍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以及闻捷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评析本诗爱情和劳动的主题,情节的叙述、 场景的描绘和人物的内心相结合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少 数民族色彩等。

② 《有关大雁塔》 教学重点:结合朦胧诗与寻根诗来探讨先锋派诗歌特点。突出介绍“诗到语言为止”的创作观;分析《有

关大雁 塔》,探讨其“反文化”“反意象”“反英雄”的诗歌倾向。

③ 海子诗(二首) 教学重点:介绍海子生平及其独特精神世界。探讨海子的诗歌创作原则、风格以及诗歌理想;分析这两首诗歌,理 解海子诗中“麦地”和“麦子”这两个意象。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代诗歌的发展轨迹。理解当代 诗歌不同于传统诗歌的创作原则、方法。同时试图了解当代 诗歌背后的精神世界。

⑼当代散文 教学内容:

①《内蒙访古》 教学重点:介绍翦伯赞的生平和成就;评析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征用文献资料,有叙有议的写法。

② 《四方食事》 教学重点:介绍汪曾祺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评析本文借写“吃”表达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调动多种感官写出食物 的色香味以及语言雅俗杂糅。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当代散文的曲折发展道路。领略 散文多样的写作模式。

⑽当代小说 教学内容:

①《七岔犄角的公鹿》 教学重点:介绍乌热尔图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评析本文

七叉犄角的公鹿对“我”的精神感召。分析成长小说的叙事 构成,鄂温克的民族特色以及典型情境的细致描写等。

② 《棋王》

教学重点:介绍中国寻根文学的发展轨迹,以及阿城的 经历与其独特的小说创作理念;评析本文主人公王一生形象及其意义。王一生的处世之道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联系。探讨其叙事视角的独到设计及其表达功能和语言的平实、朴 拙、瘦硬等。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代小说发展轨迹及几个独特的 小说派别。了解小说创作手法的区别以及小说背后的精神蕴 旨。

⑾现当代戏剧 教学内容:

①《日出》 教学重点:介绍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发展史。探讨曹禺的戏剧创作对于中国戏剧的深远意义。介绍曹禺戏剧的艺术成 就,以其“三部曲”为例讲析;细读《日出》节选,探讨其创

作特点以及背后意蕴。

② 《茶馆》 教学重点:介绍老舍的戏剧成就,以及《茶馆》创作的背景;解析《茶馆》,着重分析其内容及语言上的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戏剧发展史,学习与 领略中国优秀的现当代戏剧作品。 (三)外国文学 ⑿外国诗歌 教学内容:

① 《伊利亚特》节选 教学重点:概括式介绍西方文学源头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介绍荷马史诗的背景知识,以及对西方后世文学的深远 影响。讲述荷马史诗的故事框架;细读文中节选,分析其行 文特点,着重分析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的性格特点。

② 《我女郎的眸子里荡漾着爱情》 教学重点:概括式介绍西方中世纪文学以及文艺复兴文学。介绍但丁的生平,以及对其创作的影响。重点探讨《神 曲》的创作;介绍但丁诗集《新生》的背景知识及艺术特点。 细读本诗,感受其语言与情感的表达。

③《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 教学重点:介绍普希金生平及诗歌创作的特点。介绍浪漫主义诗歌与现实主义诗歌的区别;细读本诗,分析其独特 的语言表达。

④《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教学重点:介绍惠特曼诗歌创作的背景知识。着重探讨美国文学的独特性以及“美国梦”的概念。解析惠特曼《草 叶集》的创作手法与内在意蕴;细读本诗,探讨其表达方式及内在思想。

教学目标:试图让学生了解外国诗歌尤其是西方诗歌的 发展历程。对外国文学有一个轮廓式的了解。学习外国文学 中经典的诗歌篇章,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同时了解相关的 时代背景知识与思想史知识。

⒀外国散文 教学内容:

①《往古时代》 教学重点:介绍乔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解析本文重点字、词、句。评析本文对往古时代的赞美和对现世时代罪恶的批判。

②《 瓦尔登湖》(节选) 教学重点:介绍梭罗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评析本文返璞归真的思想,对自然的热爱,对动物观察和描写的方式等。

教学目标:让学生轮廓式了解外国散文的发展。在经典 外国散文篇章的学习中,领略其独特的文字魅力。

⒁外国小说 教学内容: ① 《十日谈》节选

教学重点: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发展,介绍薄伽丘 的生平及其对欧洲短篇小说的深远影响。介绍《十日谈》的 背景知识;细读文中节选,学习其小说创作技巧及思想内容。

②《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介绍杰克·伦敦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评析本

文的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忍顽强精神及其象征意义。探 讨其富于表现力的细节描写及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等。

③《珍珠项链》 教学重点:介绍毛姆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评析本文的劳拉形象特点,独特的叙事视角,悬念的设置以及简洁严谨的文风等。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外国尤其是西方小说的发展历 程。熟悉西方小说重要的流派,及各种小说技巧,以及小说 不断变化背后的深层理路。阅读著名的小说,领略小说之美。

⒂外国戏剧 教学内容:

①《 哈姆莱特》节选 教学重点:介绍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

概况,以及莎士比亚对英国的意义。探讨“莎士比亚问题”以及概括式介绍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重要阶段。重点介绍其四大悲剧的内容及深刻意蕴;解析《哈姆莱特》选段,评析哈姆莱特的悲剧形 象、叩问复仇的意义、行动的延宕以及诗化的戏剧语言等。

②《 天边外》节选 教学重点:介绍尤金·奥尼尔对戏剧的独特理解和对戏

剧 的革新;分析节选段落,评析本剧题目的寓意、理想与 现实的冲突、罗伯特和安朱、露丝的性格特征以及现代艺术 意识和技巧等。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西方戏剧发展有一个轮廓式了解。 了解戏剧的体式、手法。以及体会伟大戏剧,尤其是文中节 选的戏剧背后深刻内蕴。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忽视民族团结教育,特别是要 教育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民族关系;要具有中华 民族多元一体的视野,树立爱国主义精神。要使学生正确认 识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汉 民族和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交流 和友好关系;正确看待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历史上的民族矛盾 和民族纷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作家作品以客观、历 史的评价,树立正

确的民族观。

(二)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灵 活性。由于各地少数民族学生语文程度不平衡,在同班学生

中,注意从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具体掌握教学的起点和难 易程度,灵活地处理教材,避免不适当地降低或提高教学要 求。对于少数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补课形式,帮助他 们迅速提高,对于少数程度较好的学生,可另外指定课外读 物,指导拓展性自学,帮助他们发挥才能。不论对待哪一类 学生,都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地组织教学,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落实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正确处理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为了使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又有一定的能力,要贯彻精讲 多练的原则,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既要 重视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外教学;既要重视精读课文,也 要加强对泛读的指导;既要重视课文练习、命题作文等实践 形式,也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推广普通话,组织演讲比赛,书法竞赛,诗文朗诵,撰写 读书笔记,开展影视欣赏,组织社会调查,召开主题讨论会 等,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四)加强写作训练,把写作教学与文选教学结合起来。 写作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 的重要组成。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认真研究 写作教学,

要加强写作教学的指导性,根据所讲授范文的特 点,开展不同文体、技法的写作训练。可以综合运用日记、 读书心得、新闻报道、社会调查、文学创作等方式,变单一 的命题作文模式为全方位、多样化的作文训练;还可以引导

学生对具体作家作品进行有针对性地评析论述。引导学生重 视语言的精练,打破人云亦云和平面化的叙述方式,努力形 成具有自身风格的、精妙的语言。

(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科学地组织教学,培养 学生获取知识、运用语言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针对不同教学对象、 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倡导学生思考问题,感受作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 解。教学组织形式要不拘一格,或讲述,或启发,或讨论, 或多媒体教学。要引入前沿的学术成果,指导学生的课外阅 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

民族预科一年制(文科)大学语文课程建议学时不少于 256 学时,即每周不少于 8 学时。计算依据如下:每学期 16 周,一学年共 32 周,共计学时:8 学时/周×32 周=256 学时。

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教师要建议学生充分利用 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或阅读课内节选文本的原文(全文), 或阅读教

师的指定书目,做到课内外结合。文科学生更应该 加大课外经典篇目的阅读量,这不是教学的辅助,而是教学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七、教材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 族预科教材编写组编写,人民出版社 2013 年 9 月出版的《大

学语文》(修订版,一年制,上、下册)。

这套教材以文学史为纲,按文体分单元编排,包含了古 今中外众多名家名篇。教材重视文学本体教学,知识涵盖面 宽,是一套兼具文学性、适用性和操作性的教材。

另有同步练习,这是根据预科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 设计的基础训练题,可供作业与训练参考使用。

八、教学测试和评估

大学语文的测试和评估,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其目 的不仅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更重要 的是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谈话、学生作业和平时 测验等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吸收教学的反馈信息; 学期中与学期末一般要采取闭卷方式对学生进行整体考核, 力争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质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科学的考试,既要测量学生对大学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 情况,又要测量学生的汉语读写能力与对文学作品的评析鉴 赏能

力,并注意评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命 题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题目要体现教学重点,难易 适当,不出偏题、怪题。要及时做好考卷分析和教学评估工 作,针对发现的问题,调整教学;要注意评估手段和方法的 改革,使测试具有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作为民族预科大学语文会考的和依据。

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