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教学的课堂练习设计

2021-03-15 来源:步旅网
语文教学的课堂练习设计 回樊 盏 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已教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手段, 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应着力从实用性、灵活性、分解性、趣味性四个方面加强中 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练>-j- 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范围广,头绪 变换形式。同一内容可以用 拓展延伸。教师讲授的知识, 多,稍有懈怠,就会导致课堂教 学效率低下,同时也会增加学生 的课业负担。为提高语文课堂教 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 师在备课中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课堂练习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 已教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能力的必 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 途径。因之,中学语文课堂练习 设计应特别注重下面四个方面: 一.实用性 课堂练习的内容必须是学生 应该切实掌握的知识,内容上应 该浓缩,力求精粹;分量上应该 控制,力求实用。切忌主次不分, 陷入题海之中,更不可“抓了芝 麻,丢了西瓜”,枉费学生的宝贵 时间做无用功。所以,练习的设 计,即拟题的范围可包括:有积 极意义的思想内容;有特色可资 借鉴的写作方法;能够体现一般 规律的结构特色;新出现(或用 法有了变化)、容易读错,写错, 用错的字词;有特殊表达功能的 特殊句式的句子;在语法、修辞、 逻辑方面富有典范性的句段;之 前未曾学习过而又必须了解的文 体知识和文学常识。在知识排队 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将上述内 容分别以不同形式配置在练习中, 使学生练得实,学得实。 二.灵活性 课堂练习,切忌变成课文内 容的机械重复,而应该让学生能 够通过练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逐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 境地。为此,所拟课堂练习题一 定要灵活多变。具体方式有: 多种形式表现。由于形式改变, 解题思路也随之变更,这就增强 了思考性;另外,形式一变,可 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从而 激起思考的兴趣。 改变语境。语言现象千变万 化,语言单位的组合也错综复杂, 尽管如此,其组合必须尊循一定 的规律,方可传递出一个准确无 误的意思。基于此,可用改变语 言环境的方法拟题。如就课文中 的词语可重新编写一段文字,将 这些词语有机地组合进去,或填 空,或选择,或解释。 对照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理、 辨别正误优劣的有效手段。比较 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向纵深发 展的过程。在拟题时,可用的方 法有:本体比较,如在同一篇课 文中,开头与结尾比较,前后不 同结构方法比较,描写手法、说 明方法、论证方法等等比较;异 文比较,可选择同类题材,但文 体不同,表现手法不同的文章加 以比较;假设比较,可就一句、 一段文字进行假设修改(调、换、 删、补),让学生比较,在比较中 使学生从“不应该那么写”中学 会“应该这样写”,这是一种训练 思维、培养能力的好方法。 综合整理。教师讲析课文, 通常都是一节一段地分解进行, 然后总体归纳,也就是从局部到 整体。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 能力,教师讲解完毕,可以设计 综合整理题,让学生自己动脑对 全文的思想内容、结构特点、写 作手法等进行归纳。从教师的化 整为零,到学生的化零为整,同 样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毕竟是沧海一粟,大量的知识有 待于学生自己去探索。因此,我 们要通过课堂练习,架起从已知 到未知的桥梁。设计一些内容超 出课本范围,而学生通过努力又 能解答的题目,以培养学生自求 自得的本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分解性。教材中附有的 “研讨与练习”具体体现了每一课 的教学要求,提示了必须掌握的 重点内容。但它往往比较大、比 较粗。为了突出重点习题,课堂 练习设计可将题目进行分解,大 题化小,粗题化细。当然,这个 ‘:化”绝非将原题简单分解,而是 要研究命题者的意图,吃透题目 的实质,再结合教学中学生的实 际,重新设计出具体的习题。 四.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观点分 析,兴趣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完全 集中到要做的题目上去,可以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 能动地、创造地去解题。同时, 也要防止将那些低级的、庸俗的 材料塞到练习中去。那么,如何 使课堂练习带有趣味性?其一, 使文字叙述尽量生动活泼;其二, 出题形式应尽量新颖别致;其三, 尽量穿插一些故事情节;其四, 尽量多结会学生的学习、生活实 际。 总之,课堂练习的设计,是 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复杂工作,需 要我们深入钻研大纲,吃透两头, 多动脑筋,广集资料,博采众长, 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应付自如。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中 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