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22-02-28
来源:步旅网
第32卷第3期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Vo1.32 No.3 2014年9月 JOURNAL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TAIYUAN UNIVERSITY Sep.2014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魏曦英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以多媒体和交互式为显著特.最的新媒体,对新闻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当下的新 闻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课程设置割裂。满足于低层次操作技能的教学,忽略批判探究等能力的培养,实验平 台建设滞后和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文章从课程建设、实践平台建设、提升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注 重新媒体前瞻性研究等方面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素质要求;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016(2014)03—0083一o4 新媒体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 “每一种新的媒 一、新媒体背景对新闻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介形式较之于前都可以称为‘新媒体’①,但是当 1.具备跨媒体传播策划、资讯整合的能力 前的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发展为核心。以多媒 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层出不穷,要求新闻工作 体和交互式为最显要特点”。 新媒体背景下,新 者必须关注新技术.不能固守传统媒体的思维和工 闻传播出现了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媒介融合趋势。与 作方式。例如,媒介融合趋势下催生的“融合新 媒介融合这一趋势并行的,还有社会化媒体、移动 闻”.要求新闻采编人员掌握多媒体的叙事方式, 终端、大数据等。这些新技术因素对新闻业产生了 即在精通各种媒介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一种跨媒体 巨大的影响.使传统新闻传播的优势地位受到了前 传播策划、资讯整合的能力。也就是借助文字、图 所未有的挑战.而基于传统新闻业的结构和运行方 片、视频、音频的整合,使传播策划的新闻能以一 式下形成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面临更为复杂 种赏心悦目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提升内容产品的品 的局面和更为强烈的变革诉求”③。 质和价值。又如大数据时代提升了数据采集、数据 每一次媒介市场的变革都会带来对从业人才素 分析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地位。运用相关软件进行 质的新要求.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怎样才能实现媒 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与挖掘技术的能力,对于以人 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学专业教学。新闻学是一门应 文、社科为基础的新闻人才培养又是一个新的考验。 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强调新闻实践 在这样一个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现代传播形 教学是新闻教育的重要内涵。新闻传播教育中,原 态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几乎交织在一起.谁也无法 本就存在实践教学与业界发展相脱节、新闻专业学 预料层出不穷的新媒介、新技术会在何时以何种形 生就业难的问题,新媒体背景下。又出现了新闻教 式出现,一下子精通这些新媒介、新技术也许不太 育的实践教学相对滞后于新技术发展的新难题。那 可能。但是把握传播技术发展的趋势,了解包括传 么.新技术语境对新闻从业者的素质有何新的要 播技术融合、渠道融合、内容融合、业务融合等媒 求?新闻传播教育实践教学面临着哪些新问题?新 介融合方面的新知识.主动适应跨媒体技术对新闻 闻传播院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策划、采访、编辑、制作和传输的新要求,熟练掌 这正是本文要着力探讨的。 握多媒体传播和现代传媒装备技术.保持开放的心 收稿日期:2014—05—22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i, ̄(FJCGZZ12—012) 作者简介:魏曦英(1972一),女,福建周宁人,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一83— 2014年 魏曦英: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3期 态,随时准备迎接高科技的挑战,是可以做到的. 这也是未来新闻工作者必须准备好的一种素质 2.具有对信息进行分析、选择、解读的能力 传播技术越来越傻瓜化。传播媒介越来越廉价 易得,传播门槛大大降低。这是一个人人可以成为 记者的时代。公民记者和专业新闻工作者合作生产 了浩如烟海的信息,这些夹杂着真实与虚假、公众 观点与谣言的信息,泥石俱下良莠杂陈.让公众眼 花缭乱无所适从.从而对专业传媒工作者产生了更 强的依赖性.对合格的新闻专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一个具有媒介素养的传媒工作者应有高出 普通人的深度、广度和高度,能以批判的思维对繁 杂纷纭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和选择.并作出有深度 的解读,以便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解释和观点.帮 助受众更加真实、系统、深刻地了解和把握新闻动 态,从而通过新闻报道对舆论信息进行合理引导. 充分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履行好社会和公众赋予传 媒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因此,仅仅注重报道的时效 性。能够掌握采编技巧单纯地采集和发布新闻.而 不能以批判的思维对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和解读。 就无法体现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准和行业价值。 3.具备亲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互动性是互联网信息传播与传统单向大众传播 的本质区别。传统的新闻传播是由传播者通过新闻 媒介传向受众.受众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处于被动接 受的地位。但是,在以用户为中心新媒体时代,单 向的传播流程已被改变.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变得 模糊.新闻传播模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互动性传 播.内容生产愈发注重用户体验,必须能引起关 注、喜爱,具备话题性,能引发受众持续的关注和 反馈。传统新闻选择的标准仅仅强调新闻事件的重 大性.而互联网上能引起广泛传播的信息往往更多 地具备接近性、趣味性。 这种新的“互动性”的新闻传播模式促使了新 闻工作者身份的转换.即由传统信息的采集者和发 布者的身份,向信息管理者的角色转换。有时还必 须化身为公共论坛的主持人。为适应角色和身份的 转换。新闻工作者必须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 能够深刻理解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具有亲和力、沟 通力、协调能力。也就是说,虽然在新媒介背景下 不能主导舆论.但可以坚持对新闻事件的处理更加 公开化和多角度化.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更注重原创 性。更倡导对话精神和注重与受众互动。新闻工作 一84一 者如果再按照传统传播单向发送信息的惯性思维. 以高高在上的劝谕姿态来发布信息是行不通的。 二、当下新闻专业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割裂与媒介融合等业界现实脱节 自开创始.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便深受美国密 苏里新闻学院以实务训练为导向的影响.十分重视 新闻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新闻采、写、编、评、摄 (摄影)等实务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了核心 地位。随着新的传播形式的出现,电视摄像、电视 编辑、广播制作等加入到课程群中;新媒体时代, 网络传播、媒介融合等实务课程也相继开设。这种 按照媒介介质不同设置课程的做法.讲授的是同一 种业务技能,又针对不同媒体分设课程,必将造成 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资源浪费;而且过分强调专业 细分,对报纸、广播、网络等专业学生业务技能进 行割裂培养.与新闻实践中各种媒介多功能一体化 的“媒介融合”现实脱节.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 的培养。 2.满足于操作技能的教学.忽略批判探究能 力的培养 从目前来看.新闻专业实践主要包括课堂实践 教学、校内媒体实习、业界媒体实习这三种形式, 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在具体操作过程 中.都有一种把实践简单等同于实务和技能操作的 错误观念。许多高校新闻实务类课程,满足于工作 人门级的技巧或工具的讲授.比如讲新闻采访与写 作满足于一些路人皆知的访问技巧、5W、倒金字 塔结构:讲影视制作,就是如何操作摄像机和编辑 软件:去校内媒体和社会媒体实习,也就是让学生 跟着指导老师跑跑腿、写写稿,关注于一些低层次 的技能操作。按照这样的思路,花了偌大力气的新 闻实践教学.本希望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上岗就 能用的新闻操作力.但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环境 中.毕业生进入媒体可能发现原来学习的实用性技 能已无用武之地.培养出的人才被随时更新的媒介 形式淘汰 3.实验平台建设滞后.缺乏交互式的新媒体 实验环境 针对新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征.多年来国内很 多新闻传播院校已投人大笔资金建设编辑室、电视 演播室.购买摄像器材等,其所建设的实验平台基 本能满足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实践教学的需求。但 随着融合新闻、数据化新闻等新的新闻形态的出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总第112期) 现.新闻的采集、编制和发布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 能提炼出其学理性、规律性。在讲授多媒介技术 变。与此相比较,旧有的器材和实验室已显落伍。 时.引导学生理解传播媒介、传播符号的特色:广 虽然大多数院校也已开展多媒体教学,但只有教师 播的交流感、跃动性,电视的画面感,报纸报道的 拥有电脑.学生和传统新闻传播教学一样处于被动 深度.以最合适的方式呈现新闻。具有形象性和立 接受的状态,连师生间很难有深入交流的机会,更 体感.具有视觉冲击力。 甭提形成交互式的新媒体教学实验环境了。不过兴 注重对实务类课程核心能力的培养。不管任何 建媒介融合实验室.对于大多数新闻传播院校来 科系.思想都比机器设备更重要,一味强调先进、 说.面临着资金紧缺、设备落伍、建设仓促等问题。 高端的仪器设备。实际上是“唯技术论”的一种表 4.缺少新媒体从业经历的师资队伍.影响实 现.依据一时的传播实践发展对学生进行技术培 践教学效果 训。毕业时所学技能早已过时。新闻实践教学的目 近年来。受高等教育体制影响,尤其是综合性 的应当在于“提炼新闻传播学科核心知识,并将其 大学.教育部考评的指标是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 具体化为一门门课程。并创造性地授予学生,让学 造成我国各新闻传播院校对教师队伍的学历要求愈 生具备应对环境变化及挑战的核心能力。才是新闻 来愈高.但是对教师的媒体实践经验和能力有所忽 传播教育以不变应万变的唯一、根本选择”⑦。 视.新闻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往往缺乏业界实 2.实践平台的建设 践经历。据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吴廷 以学校实验中心建设为核心,整合校园媒体, 俊、王大丽对我国五所著名的新闻学专业的65位 向校外媒体延伸。建设一个多功能、跨媒体、可 在职教师的调查.其中只有18位有新闻业务实践 融合的实验教学平台。 经验.仅占总体调查对象的27.97%。④“因为一些 建设或整合已有实验室.构建多功能的课堂实 高校的新闻学教师可能根本没有直接参与过新闻的 训基地 建设或整合校内现有相关的实验室、设 具体操作,对新闻的整个操作程序、操作技法和操 备、人员,规划更具教学实用价值的多媒体融合实 作规范,就只能从理论上加以讲解了。@”导致教 验室.使其功能涵盖平面媒体、电子媒体、数字媒体, 师上课时,尤其是上实务类课程时,纸上谈兵、坐 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而论道、照本宣科式地宣讲别人撰写的新闻教材。 整合校园媒体。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新 难免有以己之“昏昏”,使生之“昭昭”的嫌疑。 闻实践需要稳定的教学基地.重新建设存在经费紧 三、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实践教学的应对之策 张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有效整合校园媒体。可以 1.课程建设 在原有校报、简报、专刊、院报(系报)、广播、 课程设置注重开放性与兼容性。把新媒体技能 有线电视的基础上.建立校园网络电视台、网络电 融入传统课程中讲授,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有助 台和网站 实现人力和设备资源共享,让学生学习 于培养记者和编辑结合新闻题材特点选择最佳媒介 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制作,并在校园网络上提 方式进行报道的能力。比较典型的是,2010学年 供发布的平台。 度.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必修课程的变化:原大 与媒体共建合作平台。与媒体共建合作平台是 众传播概论、大众传播史、传播理论科目融合为传 校内外相互配合的重要教学实践方式.在和传媒实 播与社会;视听传播、媒介写作概论科目则改为传 业界紧密联系的基础上.调整实习基地结构。拓展 播叙事。这些新课程都打破了原来围绕不同媒体具 新媒体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到新媒体实习,让学生 体业务开设课程的做法,不仅视野开阔.且以更加 深入了解业界的实际运作.在媒体专业人员带领下 融合、综合的姿态出现,目的就在于适应媒介融合 以最新技术进行全媒体实战训练.使学生在综合水 时代的到来。⑥ 平的锻炼过程中提高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和策划报道 提升实务类课程的学理性和理论性.把应用性 能力。 和基础性结合起来 为避免新闻实务类课程课堂讲 3.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培养跨 授的知识缺乏生命力,应变瞬息万变的媒介业态, 媒介技能 实务类的课程教授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是新闻实践教学成功的 不要局限于对某一技术的工具层面的掌握.要 决定性因素.这已成为国内外新闻院校达成的共 ~85— 2014年 魏曦英: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3期 识。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的新闻学院里只有 17%的教授没有当过记者。大部分教授认为,是新 未来的新闻业中扮演一个更有活力和重要的角色。 他认为社区中心模式的新闻训练有三个主要特征. 一闻从业经验,而不是博士学位.更是一个聘任新闻 教育工作者的先决条件⑧ 是不再强调职业化.而是和学生完全民主地一起 探索如何和一个社区合作完成责任、职责和美德此 类的目标;二是不再讲授与单向、传者为中心的教 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可以从师资引进时 即开始考虑,不是“唯学历论”,而是要把具有媒 体从业经历作为引进教师考察指标之一.还可采用 “派出去”、“请进来”两种方法提升师资队伍的实 践能力。所谓“派出去”是指鼓励和引导教师走出 校园,去媒体带职实习,参加跨媒体的采、写、 编、评、策划与制作等业务.甚至参与新媒体经营 与管理:所谓“请进来”是指大量聘请业内人士或 育相关的技巧,而是培养适合网络新闻的技能;三 是不再强调走向社会.而是强调在新闻院校内,培 养一种探究的文化。他认为,把新闻当作是一项社 区活动,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将会帮助 教育者和学生们回应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深刻变 革。@ “新媒体改造的不仅仅是媒介形式.也改造了 现实的社会形态。”@新媒体不仅仅是一种数字化 驱动下的技术进程。它已形成了自身的文化逻辑, 对新闻生产、新闻消费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闻 定期开办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随时带来最新的 业内资讯和经验,提高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2007年开始“暨南准大学记者训练营”.其开系列 讲座的均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丰厚学养的业界精 专业教学实践要理解这一趋势。应对之。才能不是 亦步亦趋尾随实践的发展,才能不处于落后、挨打 的境地 注释: 英。因此,他们传授的不是简单的方法,而是从实 践中得来的新闻理念、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艺的有机 整体⑨。 4.注重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实践教学研究的前 瞻性 ①②@施海泉:《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教学课程设置的基本逻 辑》,《当代传播》,2011年,第6期,第89页,第90页。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教学不 ③董广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培养人才的思考》,《新 闻战线》。2009年,第3期,第62-63页。 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生产知识,能否生产知识, 物化知识,是新闻教学传统与现代的分水岭”⑩。 从知网检索的相关文献来看.国内新闻教育界对新 闻实践教学的研究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仔细浏 览一下。便发现这些研究.要么忽略了当下新闻业 ④吴廷俊、王大丽:《从内容调整到制度创新:中国新闻教育 改革出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 第7期,第150页。 ⑤⑩李克:《试析困扰高校新闻教学的三大矛盾》,《甘肃教育 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第101—102页。 态的剧烈嬗变,缺乏时代感.要么则是自己院校新 闻实践教学的经验式的总结.没有普遍性和指导意 ⑥⑦张振亭:《媒介融合与台湾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西南民 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7期,第157页。 义,少有能给业界和新闻教育界启发的前瞻性研究。 相比较而言.Donica Mensing的前瞻性研究就 是一个很有启发意义的新闻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 ⑧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第 616页。 ⑨董天策:(-v业训练营:新闻实践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中 国记者])2009年第3期,第43页。 @Donica Mensing:Rethinking the Future of Journalism Education;journalism Studies,vo1.11,NO 4,2010,511~523. 他指出新闻教育.包括新闻实践教学,应当从产业 中心模式向社区中心模式转型.才能使新闻教育在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Journal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WEI Xi—ying (Humanities of School,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111e new media ̄ammd with multimedia and interaction put up with new requirements to joumalists.Now,the following problems exist in practical teaching in Journalism:The curriculum was too separated;A focus on developing low levels of skill more than engaging in critical inquiry; n1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platform is lagging behind;Teachers lack practical abilities. The author thinks the following aspects could solve these pmblems:redesign curriculum;constructs practical platform;pmmo ̄ teachers practice ability;focus on the new media prospective research. Key Words:New media;Joumalism;quality requirement;practice teaching;pm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一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