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戏曲教案
【篇一:高中音乐《音乐的戏剧》word教学设计】
音乐的戏剧――歌剧
[所用教材模块]
湘艺版高中音乐课程教材《音乐鉴赏》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对歌剧的网络学习,使学生对歌剧有初步的了解。
2、展示部分优秀及劣质歌剧网页给学生鉴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别能力。
3、在介绍中西方歌剧的异同时,选择播放世界著名歌剧,展示了歌剧的魅力,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歌剧的了解。
二、活动目标
分组讨论、创作歌剧,主动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能力。
三、情感目标
介绍中国歌剧《白毛女》,让学生懂得“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哲理;引导学生欣赏《洪湖赤卫队》,体味中国歌剧的魅力,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中西方歌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其风格及特点的不同。
2、欣赏中西方歌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水平,并让学生了解歌剧的基本特点。
3、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音乐。
[教学策略]
1、通过听、辨、创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分组讨论,创作歌剧,主动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
3、运用直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效果。
4、通过学生课前的网络学习,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预习了该课,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导入
音乐进入课堂,播入歌剧《白毛女》的录音片段,以歌剧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尽快进入音乐的情景中
二、阶段性学习
1、介绍西方歌剧
提高:“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歌剧是怎样的一门艺术呢?”
欣赏世界著名歌剧――威尔第的作品《阿依达》的第一段,观看歌剧《阿依达》后,请同学们谈谈歌剧艺术。
明确:歌剧是将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以歌唱为主。
欣赏歌剧《阿依达》中的《凯旋进行曲》,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观看歌剧阿依达,使学生对“什么是歌剧”有了感性的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并由他们自己概括歌剧的概念。然后,再由教师引出歌剧的概念。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感觉西方歌剧的魅力。
2、知识探究
分小组讨论⑴歌剧《阿依达》中的声乐演唱方法是什么?
⑵请说说歌剧《阿依达》的剧情。
⑶西洋歌剧的渊源是怎样的?
⑷常见的歌剧体裁有哪些?
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出来回答问题。
明确:西洋歌剧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其后,法国、英国、德国等国相继出现自己的歌剧,从而歌剧广泛传播至欧洲各地。歌剧是西洋音乐舞台上最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按其性质特点及流传时、区有所不同,体裁分有:⑴正歌剧(严肃庄重,多取材于希腊神话或历史)。⑵大歌剧(辉煌华丽,多取材于历史故事,不用说白)。轻歌剧(小巧、富喜剧性、通俗风格)。⑶乐剧(声乐、器乐并重,用音乐描写戏剧,强调声乐、器乐与剧情的有机结合)。⑷喜歌剧⑸趣歌剧等类型。通常情况下,歌剧全剧由独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道白、序曲、间奏曲、舞曲等因素构成。由老师对西方歌剧进行介绍、归纳、使学生对其有了理性的认识。
3、知识拓宽
欣赏一首由中国歌唱家演唱的西方歌剧《弄臣》中的《女人善变》。
感受、思考中国与西方歌唱家在演唱西洋歌剧风格上是否相同,让同学们列举世界著名的歌剧。
鼓励学生课前主动地参与网络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列举西方十大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弄臣》、《赛维利亚的理发师》、《茶花女》、《奥赛罗》、《卡门》、《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等。
三、介绍中国歌剧
让同学位列举在课前网络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国歌剧,鼓励学生课前主动地参与网络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列举中国著名歌剧:《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草原之歌》、《红珊瑚》、《洪湖赤卫队》、《江姐》、《伤逝》等。
让同学们说说歌剧《白毛女》的剧情。
欣赏歌剧《白毛女》第一场的第一幕《北风吹》《扎红头绳》,感受中国歌剧的魅力所在,让学生知道中国的歌剧文化资源丰富。
知识探究:1、让学生走上讲台提出听后所想到的问题。
2、然后,由同学们来回答他们的问题。
分小组讨论:1、歌剧《白毛女》中的声乐演唱方法是什么?
2、歌剧《白毛女》有何风格特点?
3、中国新歌剧的渊源是什么?
4请说说中国新歌剧的发展与特点。
明确:
1、歌剧《白毛女》中的音乐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突出,主题音乐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调加以变化发展而成。整部歌剧是以西方歌剧结合中国民间音调创作而成的。
2、中国新歌剧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中国歌剧的前身是中国戏剧,西方人称我国的“京剧”
为我国早期歌剧就说明了这一点,我国近现代出现的新的戏剧音乐形式被称作新歌剧。“五四”期间,中国音乐家们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
四、学生活动,拓展与探究
1、学习演唱《洪湖赤卫队》选曲片段,体会这首歌剧选曲的特色。
2、聆听歌剧《小二黑结婚》的片段,再选听一段西洋歌剧选曲《晴朗的一天》,进行对比分析,谈谈中国民族歌剧与西洋歌剧在风格上有哪些不同?
3、例举你知道的西洋歌剧和中国歌剧的名称。
五、课堂小结:
我国的歌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又继承发扬了我国戏曲音乐创作的优良传统,歌剧音乐的一般特点是:音乐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中几乎集中了所有的演唱形式,如独唱、重唱、合唱等。器乐除为歌唱伴奏外,通常还演奏序曲和
间奏曲,歌剧音乐不仅有力地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而且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角色形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因此,具有个性化角色化的特点。
【篇二:音乐教案戏曲】
教案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梨园百花
(第一课时)
燕楼中学 刘钦兰
课题:第六单元 梨园百花
教学内容:
义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梨园百花》第一课时欣赏部分, 40---45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特色与悠久的历史,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戏曲艺术,热爱民族文化。
2、 通过欣赏体验几个代表性的剧种:昆曲,越剧、评剧、黄梅戏、秦腔、豫剧的风格特点,初步了解他们的发展概况。
3、 通过听辨练习判断出戏曲的剧种。
教学重点:
欣赏《原来姹紫嫣红》《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报花名》《闹花灯》《四十年血和泪哪里吐冤》唱段。
教学难点:
体会并辨别地方戏曲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了国粹京剧,今天要学习第六单元《梨园百花》进一步体会我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幻灯片展示课题)首先我们看几段视频资料。
1、 播放戏曲功夫的视频资料,给学生直观展示戏曲的表演技巧:翎子功,帽翅功,水袖功和矮子功。
2、 请学生模仿矮子功,学演员蹲着走路。以积极参与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欣赏
1、同学们模仿得很像,我看很有学习戏曲的天分哦。其实戏曲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凄美的故事中蕴含美丽,质朴的音调中显现悲壮,爱的情感冉冉升腾,美的乐波潺潺流淌。听,犹如山泉正静静地流进我们耳朵的是昆剧《牡丹亭 游园》选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播放《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视频资料。简介《牡丹亭》故事概要并介绍昆曲的发展和特点。
2、如果说昆剧犹如静静的山泉,那么越剧就像是竹林间优美的小溪,极
富江南地区的诗情画意,接下来我们欣赏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起体会一下它优美抒情的风格。
播放《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视频资料,重点介绍越剧的发展和特点。
3、山泉小溪汇进了河流,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流呢?应该是一条涛涛流淌的河流吧。这就是评剧给我的印象,请听评剧《花为媒》选段《报花名》。
播放《报花名》视频资料,介绍剧情,重点介绍评剧的发展和特点。
4、接下来我要带大家去湖北黄梅县,听到这个地名,大家肯定猜到我们要欣赏的戏曲了吧?对,就是黄梅戏。黄梅县有将近30个湖泊,然而黄梅戏就像这些家门口的湖泊一样亲切朴实,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播放黄梅戏《夫妻观灯》选段《闹花灯》,介绍此选段的情景,重点讲解黄梅戏的发展和特点。
5、这节课我们欣赏的最后一段戏曲是秦腔《祝
福》选段《四十年血和泪哪里吐冤》。秦腔的特点最明显,粗狂朴实,直起直落,高亢激越,就像豪迈的大瀑布从上宣泄而下。来,我们一起体会一下粗狂的秦腔。
播放《四十年血和泪哪里吐冤》视频资料。介绍秦腔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三、 小结
1、众多的山泉、小溪、河流、湖泊、瀑布都会流进大海,这些各个地方的戏曲最终汇成了我们中国地方戏曲的海洋。现在请每位同学认真阅读45页“音乐网上行-----中国地方戏曲”,找到戏曲的特点(戏曲源于民间;有地域性,一般而言,南方戏唱腔细腻婉转,北方戏粗狂豪放;生活化;通俗易懂)。
2、幻灯片展示已归纳好的昆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秦腔的特点。
四、检查效果
1、听辨戏曲:通过地方语言、地方风格辨认地方戏,巩固已学内容,拓宽视野。
2、分别播放豫剧《朝阳沟》选段,评剧《刘巧儿》选段,越剧《祥林嫂》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和拓展戏曲粤剧《昭君出塞》,让学生听后完成47页连线练习并检查答案。
五、结束部分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戏曲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你们也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一节课我们只能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欣赏,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能从对中国地方戏曲的认识中,喜爱上我们的戏曲艺术,热爱上我们的民族文化。
下节课我们将学唱戏曲,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
【篇三:音乐教案】
第五课 京韵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 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是中国人》、《京调》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3.聆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内容:
1、聆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京调》
2、学唱歌曲《京调》、《我是中国人》
3、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本单元的聆听与表演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
体会“京韵”
课时:
两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2、表演《我是中国人》
教学重点:
1、了解京剧
2、“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每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品格。京歌《我是中国人》表现了当代中国人自尊、自豪的形象。
教学难点:
感受京剧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聆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沙家浜》(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并作简介。
3.复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感受其韵味。
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6.聆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二、表演《我是中国人》
1、引出戏歌概念,播放京剧唱段《我是中国人》
2、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 “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
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3、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
4、请基本模唱像样的1—2位学生试唱。
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京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三、课后小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京调》
2、学唱歌曲《京调》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并能区分西皮和二黄。
2、通过欣赏《京调》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能分辨乐曲的基本结构。
3、在听、唱的欣赏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我国“国粹”的兴趣与喜爱。 教学重点:
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并能区分西皮和二黄。
2、欣赏《京调》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能分辨乐曲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音乐,分辨《京调》的乐曲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二、介绍京剧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2、请学生表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我们就要请出我们班里的四大名角来为我们演出,请同学们来做票友,如果他表演得好,就给他喝彩鼓掌,好不好?
3、师拿出京锣伴奏,四位学生分别着生、旦、净、丑的服装依次出场表演、造型。
4、请学生分辨角色,教师还可以为生角加上假胡须,以分辨老生与小生。
三、欣赏《京调》
1、聆听《京调》第一主题
师: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
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竹笛,情绪是欢快的。
师:我们把这第一主题叫做a
2、聆听第二主题
师:想一想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在节奏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生:节奏慢下来了,情绪变得优美、舒缓。
师:我们把这第二主题叫做b
(板书:引子+a+b)
3、欣赏第二部分音乐
问:这部分音乐当中你听到熟悉的旋律吗?
生:有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旋律
问:那它们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a+b+a
4、聆听结尾部分
5、完整欣赏
三、学唱《京调》
四、课后小结
第六课 百花园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花之歌》
2.表演《编花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河南小调《编花篮》
2.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味道
教学过程:
一、聆听《花之歌》
1.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
2.欣赏《花之歌》。
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
3.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
(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
(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比赛。
(3)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
4.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5.将收集到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在下节课我们开一次班级音乐会。
二、表演《编花篮》
1.设问:
在座的同学有没有老家是河南籍的?能说一两句河南的地方语言吗?聆听范唱。
2.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