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集体教学中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决定了一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学语言是指教师用于组织教学活动、传递知识、维护活动秩序、和幼儿交流情感的语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用于幼儿的语言的总称。集体教学活动相对集中,师幼互动的频率较高,新手教师经验不足容易出现差错,特别是面对幼儿的各种“突发状况”,新手教师往往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应对幼儿的提问或反馈。有经验的教师善于运用语言架构自己的教学环节,但对于新手教师来说,灵活应用这些教学语言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一、结合实际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导入、陈述、提问、反馈、提出要求、维持秩序等多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教学语言能帮助教师将教学活动有效组织起来,为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及重难点的解决奠定基础。新手教师刚入门时,在教学组织与实施中存在较多的语言组织问题,尤其是提问与反馈,有时一个问题颠来倒去地问,有时不知道如何接住幼儿抛来的“球”,大大降低了教学及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一)提问
提问是集体教学中环节推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学中师幼互动的重要形式。层次清晰的有效提问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在教学组织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征询、选择、启发、追问等不同的提问形式,充分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但新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其本身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在设计问题时容易出现无法切入要点、提问过于封闭、提问主体与对象局限等情况,具体如下。
1.问题偏向封闭式。提问的类型有多种,比如向幼儿征询意见、给予选择、启发思考、二次追问等,不同类型的提问语在不同的情境下有着不同的作用。我们会发现,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会提一些较为封闭的问题,如“这样好不好”“大家看看是不是”“你们觉得对不对”等。相比开放式的提问和有针对性的追问,这类提问对幼儿没有太多的启发性,无法促进幼儿的主动思考与积极表达。可能一些新手教师觉得开放型的问题比较难把控,容易被幼儿的回答“带偏”,害怕收不回来。这是新手教师教学语言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提问主体限于教师。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视或回避幼儿的主动提问。如在教学活动中,一些自主意
识较强的幼儿可能会说:“老师我有个问题。”而且,一名幼儿的主动提问,可能会引发幼儿的集体提问。此时,新手教师由于经验的缺乏,不知如何应对。同时,新手教师又急于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往往会主观忽视、回避幼儿的提问,继续自己的课程。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容易扼杀幼儿的好奇心,还不利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营造民主的班级氛围。
3.提问对象常选集体。新手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容易对着集体进行,且频率较高。前文中提到的一些“好不好”“是不是”等问题,常常就是新手教师对着集体问的。此外,如“大家一起告诉我,这是什么颜色?”等简单的常识问题,新手教师也会选择让幼儿集体回答。也许是由于问题本身比较简单,当幼儿集体回答的时候容易给出教师预设的“答案”,不会出现“意外情况”,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组织就能顺畅地进入下一环节。为了使教学活动张弛有度,偶尔的集体提问是可以的,但如果频率过高,教师就不能及时掌握幼儿个体的学习情况,没有办法为有需求的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一些幼儿的思维长期得不到有效“激活”,他们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教师“兼顾全体和个别”的教育理念也就不能落实。
(二)反馈
教师的反馈语言既是教学组织语言,又是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行为、思维等发展要素的评价语言。有效的反馈不但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还能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被肯定,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和幼儿语言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幼儿的回答,迅速做出判断,并给予适宜的回应,才能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但新手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这个过程往往容易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应答反馈偏于重复。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新手教师在应答时不停重复幼儿的回答,并不作任何评价或总结。比如,当新手教师问幼儿“天上有什么?”时,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天上有小鸟、云朵、太阳、飞机等,新手教师在反馈时,常会把幼儿的回答重复一遍,没有任何的反馈,更缺乏相应的提炼。其实,在幼儿的应答之中,隐藏着很多可以提炼的教育契机,如提炼事物类别、功能等。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可以让幼儿的思维得到启发。幼儿的思维打开后,无论是教学效果或是师幼互动,其有效性都会得到很大提升。
在前面的例子中,一名幼儿说了小鸟,那么接下来连着几名幼儿可能都会说小鸟或某种鸟类,导致师幼间的互动陷入僵局。这时,如果突然有一名幼儿说“飞机”,教师就可以马上反馈:“天上除了有会飞的小鸟,还有一种很厉害的交通工具——飞机,那么除此之外,天上还有什么呢?”这样从类别上进行提炼,很容易帮助幼儿打开思维,从而在师幼的一问一答中层层推进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2.“棘手”情况趋于回避。我们一直相信,幼儿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确会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应对,甚至会“难”
倒教师,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但新手教师并不希望发生这种情况,他们在面对幼儿意料之外的回答时,处理起来有些犹豫,有的教师甚至选择直接跳过,然后叫下一名幼儿继续回答。其实,这种有意义的、意料之外的“棘手”情况往往是教育的“生长点”,是幼儿在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一种体现,教师应该珍视,而不是回避。
3.反馈内容没有针对性。在反馈幼儿的问题时,新手教师常常不知道反馈的重点是什么,就会产生泛化的问题,即所提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对幼儿个体没有提升和启发。这种情况在熟手教师中也会出现,但在新手教师中体现得更为集中。如幼儿应答后,教师以“你真棒”“说得真好”来反馈。教师对幼儿的应答进行反馈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或不足之处在哪里。有经验的教师会肯定幼儿的独立思考,并帮助幼儿提升、总结。
4.候答时间过于短暂。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幼儿积极举手,当教师请他(她)发言时,却什么也说不上来。这个时候,教师怎么做比较合适呢?新手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会急于跳过这些幼儿,候答的时间一般比较短。这对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有经验的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多等一会儿,实在不行,会让幼儿坐下再思考一下,等一会儿再重新发言。这种在师幼互动中兼顾集体与个别的处理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理念和能力是有要求的,是教师儿童观与教学策略的双重体现。
二、有的放矢,打磨提升新手教师的教学语言组织能力
我们通过对以上问题一一剖析后不难发现,很多新手教师在提问与反馈时出现的问题都源于对幼儿经验的不确定、教育观念的不开放以及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和语言素养的欠缺。明白症结所在,新手教师就能有的放矢,从以下几方面去提升教学语言组织能力,增强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一)秉持正确“三观”,坚持教学语言的导向性
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学观是教师反思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镜子,也是矫正教师教学行为的尺子,能够让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思维状态与主动性,关注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发展,从而仔细斟酌、组织教学语言,重视开放式提问和针对性的追问,避免一些无效提问和泛化反馈,做到既能发挥集体回答的有效性,又能激发个别回答的发展性。
(二)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虽然幼儿园教学内容相对其他教育阶段来说比较浅显,但还是会经常碰到一些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问题。为了给幼儿更准确的信息,教师不仅要增加自
己的知识储备,还要注重表述的准确性。这样面对幼儿突如其来的“挑战”,教师就能从容地直面问题,而不是选择回避。比如,在科学领域和数学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涉及一些科学概念和数的概念,教师在表述时一定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词。如果遇到不太确定的概念,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资料、寻找答案,这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究过程。
(三)提升语言素养,增强教学语言的条理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显,是逻辑的体现。精炼、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的教学语言能让幼儿迅速接收到教师发出的信息,同时,出色的语言组织能力也会给教师带来开展教学组织活动时的自信。所以,新手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升教学用语的语境性,并在实践中提高在短时间内有效组织教学语言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加强语言的条理性,从而提升教学活动中提问语的明确性和反馈语的针对性。
(四)做好预设方案,提高教学语言的应对性
很多新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前都会认真、仔细地设计教学方案,但在活动中对可能出现的、接不住的“球”会感到无所适从。实际上,在设计活动时,新手教师如果在了解幼儿经验、性格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环节与提问,做好“互动应答预案”,推测幼儿在活动中可能的回答与反应,就会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应付起来就会从容得多,自身的语言组织、应对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五)均衡提问类型,提升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在集体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的提问类型基本都是开放型的,而不是问“好不好”“对不对”。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具体该怎么提问?新手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反思一下自己和幼儿的应答是不是太简单,自己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兼顾了集体与个别,是否真正启发了幼儿;二是要多向骨干教师请教,平时多留意骨干教师是如何提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与幼儿的相处之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