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2021-11-24 来源:步旅网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单选题

1.《隋书》认为,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高丽战争运输兵马物资;后世学者认为,其主要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巡幸江南的娱乐需求;当代史学家认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是根本原因。据此可知,关于隋朝大运河开凿原因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C.说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B.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 D.后世学者研究比古代观点可信

2.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 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 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3.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洲际物种交流的影响

B.交通运输不断发展 D.政府均田成效显著

4.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因为远距离运粮成本高昂。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 C.地域性商帮开始兴起

B.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D.运河交通作用凸显

5.据史书记载,汴州(今开封)在中唐时为雄郡,“自江、淮达于河、洛,舟车辐辏,人庶浩繁”,唐诗中对当时的汴州亦有“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之描述。当时汴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汴州的都城地位 C.少数民族的内迁

B.交通位置优越 D.抑商政策废除

6.《东京梦华录》 中记载:“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下列对该现象出现原因的表述,合理的有( )

①东京城内榷场贸易繁荣,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②宋朝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 ③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进步推动了远洋航行

④商业契约应用更广泛,钱铺等金融机构盛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读图《宋代对外贸易图》。由此图能够直接得出,当时( )

A.城市发展依赖对外贸易繁荣 C.北方的陆路交通受到了阻隔

B.经济格局变动助推外贸的发展 D.东南沿海是最重要的外贸地区

8.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9.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远距离运粮成本高企。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反映出( ) A.水运交通发展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 C.区域经济繁荣促进地域性商帮兴起

B.抑商政策废弛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 D.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10.19世纪40年代,中国茶叶从广州到伦敦的运费为30~40银戈比/普特(戈比:俄国货币名称,1普特≈16.38千克),19世纪70、80年代该路线茶叶运费跌落至3~4英镑/吨,据此推测费用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工业革命后轮船具有更大的载重力 C.石油大量开采促进能源动力的革新

B.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航程缩短 D.铁路运输的发展使运力大增

11.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威思(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这表明( )

A.铁路是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

B.中国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

C.新式交通推动社会观念更新 D.妇女在晚清时期率先觉醒

12.这些国际运河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不仅分别成为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文中“两国”指的是( )

A.西班牙、摩洛哥 B.新加坡、马来西亚 C.法国、英国

D.埃及、巴拿马

13.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指出:“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该材料旨在说明 A.交通的发展促进天津城市快速发展 C.交通的进步缩短了人流和物流时间

B.交通的完善改变天津人生活 D.天津人的交通成本大大降低

14.1881年11月8日,唐胥铁路正式通车,拉开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序幕,有学者总结了铁路建设对于近代中国的重大作用,如下表所示。该学者意在强调近代铁路建设( )

A.为洋务运动兴起奠定了基础 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D.适应了近代化的发展潮流

15.1898年5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称建铁路为“自强要策”,正式宣布兴办铁路。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汴洛、道清、胶济,江南的沪宁、沪杭、萍株、株长,华南的广九、潮汕、漳厦,西南的滇越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达9292千米,其中自建铁路达5574千米。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 )

A.反映了列强倾销商品的要求 C.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D.是洋务派自强政策推动的结果

16.20世纪初,江宁马路和宁省铁路的建成,以及马车、火车的出现,使南京下关得以与主城密切联系起来,它们之间的空地始得开发利用,新的建筑纷纷沿主干道向城区东北部建设。这反映出南京新式交通的构建( ) A.促进了城市的空间拓展 C.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水平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B.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 D.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材料一 隋设尚书、门下、内史(中书)、秘书、内侍五省,秘书省类似于后来的馆阁,内侍省则是一个专门的宦官机构,主持中央政权的就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决策者为内史省,长官称内史令;审议者是门下省,长官称纳言;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是尚书置尚书令、左右仆射各一人。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朝修建大运河的决策运作程序和特点。

(2)比较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说明元朝水运路线发生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共同作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自国家 出现以来,交通就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至周代,已有了明确的道路系统,并设置了道路守卫和交通管理人员—司空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东至渤海、南至江浙的两条“驰道”及连接陕甘蒙的军事设施

“直道”,最宽处可供许多驾马车并排行驶。汉代道路修筑和养护已达一定水平,驰道两旁置有林荫。东汉末年以后,交通事业衰落,道路系统变得支离破碎。隋唐时期,全国的道路再现繁荣,修建了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系统。宋朝由于受到辽金的进攻,交通范围大大缩减。元明清时期,中国陆路交通兴盛发达。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古代交通》等

材料二 1715 年,扼守北大西洋入海口的大英帝国,为满足自身对奴隶贸易和工业品贸易的巨大需求,在利物浦建成英国第一个船坞。紧要的地理位置让利物浦从一个500人的小镇快速成长为当时英伦全岛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都市。18—19 世纪,利物浦海外贸易从短途的爱尔兰贸易,欧陆贸易,逐渐扩张到大西洋英美贸易圈。利物浦通过海上航线将西印度群岛和美洲的烟草、蔗糖、棉花运往利物浦港口,然后通过运河或是铁路将物资运往英国内地,同时将经济腹地的纺织品、煤炭通过运河和铁路经利物浦港口远销欧洲和大西洋各地。

——摘编自崔晓火《利物浦:衰败母港的重生》

材料三 1816 年竣工的利兹—利物浦运河,连接了英国东西两大港口城市。1830 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建成通车,此后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一万五千多公里的铁路运输网,远超欧洲和美洲其他国家,英国的交通运输优势得以全面建立起来。利物浦的立体式交通变革,不仅造就了利物浦的港口城市地位,还充当了兰开郡和曼彻斯特工业腹地的进出口门户,推动了腹地经济的繁荣,而利物浦和兰开郡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使英国的工业重心逐渐从东南倾向西北,逐渐减弱伦敦对地方郡市的凝聚力。

——摘编自袁广雪《18—19世纪利物浦的交通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8—19世纪利物浦交通变革的表现,并简析利物浦交通变革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从中、英两国的道路交通发展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1.B2.B3.B4.D5.B6.C7.D8.C9.A10.B11.C12.D13.A14.D15.B16.A 17.(1)程序: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交给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将兴建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特点:决策的环节相互制约,但最终决策权在皇帝。

(2)变化:元朝运河截弯取直,直通大都,缩短航程;开辟了长途海运路线。作用: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巩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使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工商业的繁荣;有利于南北文化交融,促进了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

18.(1)特点:道路系统形成时间早(历史悠久);道路修筑的水平高;发展曲折(与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与战争有密切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政府重视);结构上有辐射性,以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或形成交通网);政府主导;道路管理制度化;设置相关机构与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以都城为中心,以稳定统治及维护统一为目的;为现实统治需求服务;道路建设与战争需求相结合。(任答5点)

(2)表现:海上航线的拓展;运河的开通;铁路的建成。(任答2点)

影响:推动了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英国内地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英国工业重心的转移;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任答3点)

(3)历史启示: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道路交通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是道路交通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在道路交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或政府主导与民间参与相结合);政府要大力推动道路交通发展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可以调动民间资本参与道路交通建设(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道路发展,提升治理水平等)。(任答3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