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某工程0#支洞开挖支护施工技术分析

2021-09-22 来源:步旅网


浅谈某工程0#支洞开挖支护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主要阐述了0#支洞钻爆设计,并分析了支洞支护施工技术,最后针对不良地质段施工措施与塌方预防进行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0#支洞,支护施工,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根据首部引水隧洞进水口的施工工期要求,在2008年4月30日完成闸室及启闭机部分混凝土浇筑,由于进水口混凝土浇筑工期紧,将控制着1#施工支洞上游工作面,同时与进水口混凝土浇筑交叉工作干扰较大,为按时完成取水口闸室混凝土浇筑,又不影响引水隧洞的开挖及浇筑;保证隧洞开挖及取水闸室混凝土浇筑两不误的情况下特增设0#施工支洞。 二、钻爆设计 1、计划循环进度

根据我单位在本工程洞挖施工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的地质条件,计划ⅱ、ⅲ、ⅳ围岩全断面洞挖单循环进度为2.3m,钻孔孔深2.5m,爆破率90%。ⅴ类围岩上层洞挖单循环进度为1.5m,钻孔孔深1.5m,爆破率100%

ⅴ类围岩下层明挖单循环进尺计划不小于5m,以减少下层明挖时对上层围岩的影响。

钻爆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地质情况、爆破器材及钻孔

设备等条件确定爆破参数。爆破参数确定后要通过现场试炮验证,并作适当调整、修改,以便达到一个最佳的爆破参数。 2、炮眼的布置

掏槽型式采用平行直孔的单空孔菱形。掏槽孔深度比其它眼深0.2m,装药量增加20%。炮眼深度为2.7m。

根据经验,ⅱ、ⅲ类围岩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即周边眼到崩落眼的最小距离)取w=0.8m,周边眼的密集系数k=e/w取0.75(e为周边眼间距),因此周边眼间距为0.6m。ⅳ、ⅴ类围岩周边眼最小抵抗线取w=0.7m,k=e/w取0.75,周边眼间距为50cm。在形状突高的边界线,周边眼间距为0.4m。眼底向设计轮廓线方向倾斜,眼口到设计轮廓线距离为0.05m。其深度为2.5m。 崩落眼数目n按下列公式计算: n=qs/γη

q:单耗,ⅱ、ⅲ围岩取q=1.84kg/m3,ⅳ围岩取q=1.54kg/m3,ⅴ围岩取q=1.16kg/m3该数值宜在施工中不断调整,以便达到一个最佳值。

s:超前掘进部分的面积,15.9m2。 η:炮眼装药系数,取=0.7。

γ:炸药每米长度的质量,340g/m,可根据炸药的密度和药径求出。

按上式计算出崩落眼数目n,然后均匀分布于周边眼和掏槽眼

间。但要保证崩落眼到周边眼的最近距离70~85cm。 3、装药结构

若孔内有水采用防水的乳化炸药,否则采用不防水的销铵炸药。 ⑴ 掏槽眼和崩落眼:单孔装药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η1γ

η:炮眼装药系数,与岩石坚硬程度有关。根据本工程的岩性取=0.7。

1:炮眼深度,1.5m。

γ:炸药每米长度的重量,由所使用的炸药种类确定,1kg/m。 按上式计算出的装药量,对于掏槽眼应再增加20%装药量。装药采用连续结构装药,堵塞长度约0.5m,堵塞材料为黄土。 (2)周边眼:周边眼为光面爆破。药卷直径为φ25。参照类似工程装药集中度ⅱ、ⅲ类围岩取q=0.3~0.35kg/m,ⅳ、ⅴ类围岩取q=0.2~0.3kg/m,不偶合系数大于2.0。则单孔装药密度为: q单=q/(l-δl) q单单孔装药密度,1kg。

三、支洞支护施工技术分析 支洞支护施工主要为开挖临时支护。 1、锚杆施工 锚杆采用砂浆锚杆。

锚杆施工采用简易台车作平台,手风钻钻孔,砂浆现场拌制,注浆机注浆,锚杆在钢筋加工厂制作,梭车运至施工现场,人工安装。

锚杆钻孔孔位、角度、深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严格控制质量。锚杆安装长度和沙浆饱满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锚杆安插采用“先注浆后安装锚杆”的程序施工。砂浆凝固前严禁碰撞和摇动锚杆,锚杆到龄期后按规范要求进行拉拔试验抽检验收。 工艺要求: ①造孔

a、钻头选用要符合要求,钻孔点有明显标志,开孔的位置在任何方向的偏差均应小于100mm。

b、锚杆孔的孔轴方向应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施工图纸未作规定时,其系统锚杆的孔轴方向应垂直于开挖面;局部加固锚杆的孔轴方向应与可能滑动面的倾向相反,其与滑动面的交角应大于45。钻孔方位偏差不应大于5,锚孔深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孔深偏差值不大于50mm。钻孔完成后用风、水联合清洗,将孔内松散岩粉粒和积水清除干净;

c、对钻孔的孔径、孔向、孔深及孔清洁度进行认真检查记录。 d、如果不需要立即插入锚杆,孔口应加盖或堵塞予以适当保护,在锚杆安装前应对钻孔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重新清洗。 ② 钻孔直径

选用先注浆后安锚杆的程序,则钻孔直径需大于锚杆直径15mm以上。

③ 锚杆的安装及注浆

采用先注浆后插锚杆时应注意:

a 、锚杆插送方向要与孔向一致,插送过程中要适当旋转(人工扭送或管钳扭转);

b、锚杆插送速度要缓、匀,有弹压感时要作旋转再插送,尽量避免敲击安插。 2、喷砼及挂网施工。

喷砼采用湿喷工艺。正式施工前,按规范进行喷砼生产性试验,以确定喷射作业参数。喷砼材料采用早强型p.0.42.5水泥、坚硬的中沙或粗沙,细度模数控制在2.2~3.0之间,粒径<15mm坚硬的小石,并加速凝剂,砼配合比由实验室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永久支护的喷砼按规范及实验室提供的配比掺加钢纤维或聚烯纤维。喷砼料在拌和站集中拌制,用东风车运至现场。人工抱喷头分层施喷,并插标志控制喷层厚度。

喷射砼作业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自下而上,先边墙,后顶拱依次进行,边墙按4~6cm一层施喷,顶拱按3~5cm分层施喷,后一层在前一层砼终凝后进行,若超过1h再行喷射,先用风水清洗喷层面。喷砼前用高压水或风冲洗干净岩面,对遇水易潮解的泥化岩层,采用高压风清扫岩面;在受喷面滴水,淋水部位设截

水圈,埋设导管排水。

初喷砼后,即进行锚杆施工及钢筋网安装,安装完毕后再进行分层复喷至设计厚度。

钢筋网利用简易台车架现场挂设,利用锚杆头点焊固定,中间用膨胀螺栓加密固定,使钢筋网紧贴壁面,网间用铅丝扎固。 工艺要求:

各工序作业首先要认真遵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各工序作业要点如下: a、现场试验

只有通过试验才能确定最优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参数。结合以往施工经验,通过试验即可优化选择出既满足施工需要,又符合设计要求的喷射砼生产工艺参数和配合比。用各个工地的成功经验指导现场生产性工艺试验,以确定使用配合比和工艺参数。其方法步骤如下:

①通过室内试验筛选2~3组配合比,并编写试验大纲报批用于生产性试验;

②选择场地(或监理指定),按围岩类别和部位不同选6~9个有代表性部位进行生产性试验;

③按设计和试验大纲要求,采用筛选出的配合比分别进行喷射作业,喷射范围暂定10m2(或一个单位体积),按规范要求在喷射岩面设足够的木模或无底钢模(检测抗压、抗拉、抗渗、与岩面粘

结强度等),同时按试验规范分别取样做标准试块,按相同条件进行养护;

④将符合设计要求的试件的物理特性进行对比(含爆破影响程度);

⑤整理分析试验记录,综合回弹量、强度保证率以及施工工效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参数,报送设计监理单位审批。

b、准备工作

埋设好喷厚控制标志,作业区有足够的通风照明,喷前要检查所有机械设备和管线,确保施工正常。对渗水面做好处理措施,备好处理材料,联系好仓面取样准备。 c、拌和及运输

拌和配料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精确配制搅拌,搅拌时间要足够,拌合料运输、存放要防雨、防污染,入机前严格过筛,其运输、存放时间应符合有关技术指标。 d、清洗岩面

清除开挖面的浮石、墙脚的石渣和堆积物;处理好光滑岩面;用高压风水枪冲洗喷面,对遇水易潮解的泥化岩层,应采用压风清扫岩面;在受喷面滴水部位埋设导管排水,导水效果不好的含水层可设盲沟排水,对淋水处可设截水圈排水。仓面验收以后,开喷以

前对有微渗水岩面要进行风吹干燥。 e、钢筋网

钢筋网由屈服强度为240mpa的光面钢筋(i级钢筋)加工而成。钢筋网与锚杆联接要牢固(通常采用点焊连接),且尽量紧贴岩面。对有凹陷较大部位,可加设膨胀螺杆拉紧钢筋网,挂网喷混凝土的洞段,先喷3cm~5cm厚混凝土,再挂钢筋网,并与锚杆和附加插筋(或膨胀螺栓)连接牢固,再分2次至4次施喷达到设计厚度。 喷射要点:

喷射砼要沿一定方向分区、分块、分薄层均匀施喷,边墙应自下而上施工,避免回弹料覆盖未喷面。喷头距施喷面要合适,喷射推进要有序,尽量减少回弹,刚喷射完的部分要进行喷厚检查(通过埋设点、针探、高精度断面仪检测)不满足厚度要求的,可及时复喷处理。挂网处要喷至无明显网条为止。喷射作业要连续,因故中断则需及时清理机械管道,防止管道堵塞。 养护、检测:

喷射砼终凝2小时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部位应为7天,重要部位为14天。在开挖降层前应及时取芯检测、按期汇总检测报告,并及时进行质量评定和工程质量验收。 四、不良地质段施工措施及塌方预防 1、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措施

①在挤压破碎带采用短进尺,少药量光面爆破方法,以尽量减

少对围岩的扰动;

②本标段引水洞过沟段和局部围岩破碎段,开挖采用浅炮眼、小药量、短进尺。方法上采用先开挖顶拱,钢支撑或锚喷支护好后再进行边底开挖,开挖后立即进行边墙的支护;

③超前支护法。如有必要,可自开挖面向前方的围岩插入锚杆、钢管以防掘进时顶拱围岩失稳塌落;

④渗水采取合理的引排方法,对于地下水丰富处采用防水炸药,采用打排水孔,超前引排水;

⑤对自稳时间较短的围岩,钻爆后暂不出碴,经安全处理、平碴后,立即施作一次支护,采用砂浆锚杆、钢支撑、挂网喷混凝土等支护手段,形成一柔性封闭环,确保围岩稳定。在爆破后6h内离掌子面1.2m范围内锚杆支护施工完成,在爆破后的45min(或更短的时间)内,在通风和危石撬除后,出渣前,对暴露的围岩立即实施第一次喷混凝土支护,喷射厚度不小于4cm。钢支撑安装距开挖掌子面的距离不大于1.2m。

⑥施工监测措施:成洞后按设计要求及时埋设各种观测仪器,并开始观测。通过勤量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开挖支护施工,确保成洞稳定和施工安全。 2、塌方预防

防止塌方,是保证安全施工和快速掘进的关键。必须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施工过程中,随时观察和监测地质情况有无异常,

仔细研究岩体和地下水变化规律,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爆破参数。根据我公司长期地下工程的施工经验,总结出发生塌方前有以下预兆:

a、岩石风化和破碎程度:有粘土、岩屑等断层充填物出现; b、当岩石节理密集且方向趋于一致时,前方可能有与节理走向大致相同的断层;

c、岩石强度降低,纯钻进速度增大,但起钻困难甚至出现卡钻现象;

d、爆破后岩石多沿风化面破裂,块度相对减小,部分石块表面附有黄色或褐色含水氧化铁等物质;

e、风钻供水沿节理、裂隙漏走,水的反溢量相对减少,并逐渐浑浊;

f、原来干燥的岩体突然出现地下水流,或地下水活动规律变化异常,渗水量突然增大,或产生渗流的位置变换不定; g、沿裂隙面的岩块相继脱落,且有块度和频率逐渐增加; h、支护结构发生变形,出现扭断、弯曲,有时伴有响声; i、埋设的观测仪器读数异常,岩石表面或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纹; 预防塌方的方法是:勤观测、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与超前管棚法。勤观测即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观察和量测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变化情况,研究变化规律,据以制定施工对策。隧洞挂网支护及钢支撑不含在本标报价项目范围内。短开挖即在不良地质洞段

开挖时,应严格控制进尺和用药量,以保护围岩不受过分扰动和减少因爆破造成的局部应力集中。在通过断层破碎带时,尽量用锹、镐刨挖,少放炮,必须放炮时,也应多打孔,少装药,放小炮。强支护即对开挖出的不良洞段围岩及时进行“一锚、二网、三加筋(或轻型工字钢)、四喷”的强支护,及时稳固后方,逐步进占支护前方的工法。

注:文章内的图表、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