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2022-07-08 来源:步旅网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

《中国现代人物研究》系列课程

一、选题背景

1、中国现代史在中国国家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是我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渡的历史,而中国现代史更是记载了辛亥革命后现代民主政治以及现代化思想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我国目前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挑战都是在那段转型期埋下的伏笔。

对中国现代史这一段历史时期进行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我国历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2、人物研究对于历史研究和学生历史理解的作用

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故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切历史都是人物史。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行,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轨迹。故而对历史长河中的人物进行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一种同情心和同理心。

同时,以人物为课程的主角,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时代背景:民国热、知识分子研究热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民国史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研究热潮。无论是学术探讨,还是通俗类的历史读物层出不穷。本课程的设置也是迎合了社会大众对于这一历史问题的兴趣,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社会上流传的通俗读物进行一定的甄别,引导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历史思考。

4、与高中历史课相衔接

在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现代史是缺失的,在1912到1937年间的历史中只有抗日战争出现在了课本里。这就导致学生对中国现代史的认识和了解是很不够的。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可以对此进行一些弥补。

二、课程目标

1、记住并能说出若干个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影响;

2、通过对人物的具体分析,能理解在特定历史情境下不同人物做出的不同选择,并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

3、对中国现代史历程中国家转型的整个过程形成较为宏观的理解,能够对当下中国发展应如何应对西学与东学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4、感悟历史人物为国家发展做出的牺牲与贡献,能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家国情怀。

三、课程内容

1、课程范围

本课程将时间年限设定在1912-1949年,对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分专题的探讨。 2、课程框架

本课程为《中国现代史人物研究》系列,共分三个分支课程,每一课程针对一类历史人物展开,课程内部再分专题组织教学。

课程一:《中国现代史上的军政要员》

课程内容:课程由5个专题组成,从政治、军事和外交三个方面了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艰辛过程,感恩那些对革命事业付出心血的人们,对历史人物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可观的评价。 专题一:辛亥革命时期分裂的革命阵营(4课时)

结束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辛亥革命中,涌现了一批思想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些革命派大多来自由孙中山和黄兴组成的同盟会,他们与保守的改良派持有不同的政治态度,并采取了雷厉风行的军事行动。但在后期,革命阵营出现了分裂局面。本专题包含了在辛亥革命中起重要作用的任务,有孙中山、黄兴、章太炎和宋教仁等人。通过了解各个人物的政治观念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碰撞,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时空框架内评价人物,理解他们的政治理想和选择。

专题二: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4课时)

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混乱局面催生了各个军阀势力,他们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割据一方。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他们之间的关系或是联合,或是冲突。本专题包含了主要的军阀势力的领导人,有袁世凯、段祺瑞、冯玉祥和张作霖等。通过了解各军阀的地方统治、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及军阀之间的联合与冲突,学生对军阀派系有系统的了解,更全面地认识军

阀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作用。 专题三:国民党的军政要员

中国国民党从建党到退出大陆统治的十几年中,曾一度统治大部分地区,拥有大量政治、军事人才,这些人物在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专题包含蒋介石、汪精卫、李宗仁、等高级领导人,也有张学良、何应钦等军事高级将领。通过了解国民党人的政治理念和军事成就,学生对国民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了解国民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专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最终使中国结束了半个多世纪的屈辱,成立了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也在革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壮大实力,吸取来自各个阶层的人才,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专题包含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政治家;还有彭德怀、陈毅等高级将领。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对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怀抱着感恩之心。 专题五: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外交官

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从初入国际舞台到取得一定的国际地位,外交官的努力功不可没。本专题包含了陆征祥、宋子文、陈叔时等从事外交事务的官员。学生结合当时的国力条件、国内政治环境与国际环境,能认识中国在不同时期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与外交冲突。

课程二:《中国现代史上的社会活动家》(暂定)

课程内容:本专题课程主要分为五个专题,每个可专题占2-3个学时(加上讨论课和活动课共计18个学时)

专题一:教育事业工作者

这一专题主要包含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其中有人完善了中国现代的教育体制,提出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如陶行知、蔡元培等;有人致力于平民与乡村教育事业,普及教育,开化民智,如晏阳初、梁漱溟等。

专题二:医疗卫生事业工作者

这一专题主要包含对近代医疗事业与公共卫生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他们其中有人在战时参与医疗救援工作,如红十字会缔造者沈敦和,有人开创了近代中国的检疫防疫体系,如伍连德。

专题三:社会慈善事业工作者

这一部分主要包含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的社会活动家。他们其中有人捐资参与赈灾活动,如熊希龄,有人关怀社会底层孤寡、残障等弱势群体,如实业家陆伯鸿。

专题四:艺术家与民间艺人

这一部分主要包含从事艺术创作传承民族文化的人物。他们其中有名扬海外的艺术大师与文化名人,如齐白石、梅兰芳等,也有来自底层社会的民间艺人,如阿炳等。在动荡的年代,他们不仅保存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用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了他们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怀,如漫画家张乐平、文艺大师丰子恺等。

专题五:外籍援华人士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近现代以来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援助的外国友人。他们有的为中国公共事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有的在战争中救助中国难民,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他们的活动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安全区委员会的成员如拉贝、威尔逊等人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课程三:《中国现代历史上的知识分子》

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四个专题,每个专题3-4课时,共12-16课时。

专题一: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多重面向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既屈辱又伟大的一段历史。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和1930年代中国国力低下的现实,中国知识分子在对日态度上,以及对抗日战争前景的展望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其间出现了周作人、陶希圣等亲日派,出现了在战乱中选择内迁避乱的一派,也出现了进行激烈的反日斗争的郑振铎等人。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希望利用对不同知识分子在国

难面前的选择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抗战时期国家面对的内外危机,以及知识分子深切的家国情怀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专题二:现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主义的失败

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失败原本是一个较为高深的研究课题,不太适合在高中进行讲解。然而高中生正处在叛逆期,他们对于中共和我国国家体制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激。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由学生对现代史上我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进行自主探究,从单个的或者一组人物入手,将他们的主张和自身经历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对我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同理心。

专题三: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

设置这一专题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在我国现代学科建立过程中起到奠基作用的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在未来专业选择上有一定的指导性,让他们对各专业和领域有所了解。具体的如梁思成的建筑学、梁启超等人对历史学的贡献等。

专题四:西学东渐下现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现代史上的中国是一个西学东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产生了很多的质疑,甚至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全盘抛弃。而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知识分子如梁漱溟等人发起对传统儒学等传统的保护和再生。通过对这一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面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从而指导他们在今天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四、课程展开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史料分析和整理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

2、成果展示:以课堂报告、辩论、小论文等形式对小组探究成果进行汇报

3、评价标准:以探究活动开展的积极性、严谨性、学生分工合理性和结论的完整性、科学性等为评价标准,无标准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