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2023-04-02 来源:步旅网
读·闻·观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闫明慧

摘要:“整本书阅读”在国民阅读与核心素养的

培养中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相关制度不完善,资源匮乏,教师受制于教学态度、精力、专业素养与教学形式,学生不仅缺乏兴趣,而且受到网络时代的冲击,导致其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建议教师进行课外延伸、书目推荐、层次划分,建立完整的教学计划与多元的评价方式,以改善现状。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教学策略;高中语文;语文阅读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学生汲取经典作品中的营养、增长文化素质、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对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将“整本书阅读与探讨”列为18个任务群之首,还细化了课外阅读的相关内容。因此,现阶段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尤为重要。但当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2.教育资源不充足

对于高中生的阅读活动,必然需要充足的相关书籍,而就现在大多数高中的情况来看,除了部分市立及以上重点高中拥有自己的图书室、阅览室以外,大多数的普通高中都缺少自己的阅读设施,在校期间无法满足学生对书籍的需求。

(二)教师方面

1.教师忽视阅读培养

教师面对高考压力与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很多教师选择了前者。他们更加看重考试成绩,一门心思扑到习题上,把教学重心放在提升成绩上,研究答题技巧,忽视阅读。即使少部分地区教师有所行动,也是随意性较大,流于形式。

2.教师缺乏精力

高中阶段是每个学生的转折点,所以学习进度紧张,课业压力也更大。教师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分配出课时去开展课余阅读活动自然会难上加难。这使得一线教师无法在教学紧张的前提下,占用自己的课上时间,去带领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提升素养。部分老师将阅读留作课后作业,或建议学生在课下阅读。而这种方式带来的弊端则是作业成果无法检测,学生课下时间很少能进行阅读。

3.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还需要处理生活中的琐事,因此缺少日常的阅读时间,在阅读积累上不足,自身阅读习惯较差,农村地区的教师就更是如此。教师自身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就很难影响学生,自身的阅读范围小,视野狭隘,也很难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4.教学形式单一

教师讲课的主要形式还是讲授法,而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阅读教学。讲授法给学生阅读和自主思考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老师的灌输。而对于教师阅读书目的讲授上,一些老师只是解读书籍的经典段落或者精彩的故事情节,或者讲述作者的写作背景,作品的主题思想、时代意义等等。这种学习根本无法使学生获得书籍中的精髓。对于阅读课时,应把充足的时间交给学生,开展一些读书研讨会之类的活动,建立学生阅读交流的平台,形成集体中热爱阅读的氛围,彼此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三)学生方面1.缺乏兴趣

“兴趣是第一任老师”,而当代青少年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缺乏对书籍的长时间阅读,习惯于网络信息的快速浏览,很难回归书本,对长时间的阅读产生兴趣。

2.信息时代的冲击

处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青少年,相比长时间较枯燥乏味的阅读,他们更倾向于借助互联网来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对于阅读任务也是如此。比如说,教师要求学生品读《红楼梦》,少部分学生选择认真完成阅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国民阅读的缺乏

在当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逐渐成为大众浏览信息的主要方式,阅读量少、缺乏深度阅读成为大部分人的现状,青少年更是如此。据统计,我国的国民阅读量排在日、韩、法、美等国家之后。而作为学生,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仅仅凭借教材中的知识与文本,而不广泛涉猎,很难有效提升学生理解事物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因此开展“整本书阅读”是十分有必要的。高中生处在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开展“整本书阅读”必不可少。

(二)核心素养的需要

“新课标”提出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而有效的阅读则是提升语文构建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的必经之路。想要提升核心素养,主要在于知识的汲取,通过阅读来吸收书籍里的养分,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传统文化、经典古籍的熏染丰富个人眼界,逐渐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进而具备当代高中生应具备的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校没有具体的制度规范,尤其是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更多地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分数,更倾向于“立竿见影”的教学方式,而对课外阅读这种并非直击高考的教学内容没有做出更多制度规范。这使得一部分一线教师在这方面的思想意识淡薄,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不够。一些教师则担忧阅读课程的开展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学校有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缺乏制度保障,自然也打消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学校这一的“风向标”做法对于教师十分重要。

(下转98页)

8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艺术大观

言体现出来,就形成了民歌的情韵美。比如“左权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以 “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开头,不论是在听觉上还是在视觉上都使人身临其境。第二句“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直入主题,歌者翻山越岭去找寻她的至爱,令人动容。“锅儿来你就开花,下不上你这米”描绘出歌者的魂不守舍,尤其是“不想旁人光想你呀”体现出了其情有独钟。总之,它旋律优美,意境新颖,感情中洋溢着诙谐、缠绵,充满着艺术的时尚感和婉约浓情。富有深刻迷人的情韵美。

总而言之,这些情歌以自然朴实的语言传达深骨透髓的感情,体现出音乐的情感美,音乐的情感美以其特有的精神内涵引导着人的情感体验,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

综上所述,这些凝结着我们民族最原始最真切最浪漫情感的经典民歌,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启发与感动。[5]经过一代代人的艺术打磨形成了曲调优美,节奏丰富,词曲结合紧密,内在委婉含蓄,意境深邃宽广的音乐美,其所蕴含的人性的真善美,以不朽的艺术价值,迸发出璀璨的光芒,照亮广大群众的精神家园,孕育着中华文明。我们应让祖先和先辈开创的

这些美妙醉人,感奋人心的爱情歌曲发扬光大,世世代代的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5

[2]六年级音乐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S].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5.

[3]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5

[4]吉联抗译注.《乐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5]蔡申.品味《桃花红杏花白》[J].《中学生读书》.2008.第五期

(蔡文娟,1974年生,女,山东金乡人,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工作,主要从事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山东东营,257091。)

【责任编辑】 孙明明

(上接80页)

读任务,绝大部分学生更习惯于打开浏览器搜索书籍

的经典故事情节,或者直接查找故事梗概,这些都是当代高中生司空见惯的方式。

己来制定。在互评上,可以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之间互评,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如由学生撰写读后感,或者以试卷方式考察文本内容。但笔者更提倡创新的评价方式,就文本中具有话题性的问题开展辩论赛,以考察学生对文本及人物的了解。或者对经典的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学生对文本品读的程度和对人物心理的揣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角色扮演,或者针对书籍《平凡的世界》中“倘若田晓霞没有死,她和孙少平的生活会不会幸福?”的辩论赛。

三、“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一)利用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兴趣

课本作为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供教师开发和利用,课文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缩影,每一篇都是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因此可以从课内延展到课外,促使学生接触到优秀阅读作品,激发其阅读兴趣。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可以对作者生平、作品精彩的故事情节有所提及,抛砖引玉,将完整的作品渗透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让好奇心驱使学生去作品里一探究竟。

(二)教师推荐好书引导学生

对于在阅读书目的选择,笔者认为兴趣还是应当放在第一位。在好书的推荐上,教师可以任学生在”新课标”所推荐的阅读书目中选择符合自己兴趣或适合自身志趣的,不要盲目从众。如果在选择书籍的过程中不了解是否符合自身的爱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粗略浏览书籍的前言及目录,以便于筛选自己想要的书籍。

(三)教师将学生划分层次阅读

对于阅读可供选择的作品层次参差不齐,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可以将推荐给学生阅读的数目分成几个等级,使学生能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图书的难易程度,方便学生选择。也可按照年级去划分,这样可以与教材中的文本相呼应,起到预习的作用,或是按照作品类型分为抒情性、叙事性、实用性等来划分。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对于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可以摒弃教师单方面评价的局限,建立自评与互评两种体系。自评作为检验自己阅读成果的评价方式,评价体系可以由学生自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新课标”走进大众的视野,也意味着当下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整本书阅读”作为阅读和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对其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安排[J].文学教育(上),2018(04).

[2]刘勇.整本书阅读后期的整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8(26).

[3]林海清.浅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J].教学与管理,2011(3).

(闫明慧,1997年生人,女,汉族,延边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延边大学中文系,吉林延吉,133000。)

【责任编辑】 孙明明

9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