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审美本质浅谈
L2 设计四班
刘梦琪
3150200204
这是我第一次思考关于艺术审美本质的问题,既然要研究本质并得出某些结论,那就得有大量的论证材料与切身体会,只有论者先说服本人才有说服他人的可能性.就我本人的阅历而言肯定较各成熟艺术理论研究者差之千里,若是想要卖弄学问从高大上的名家名作着手论证观点定也只是重复他人已有甚至谈烂的说道。综上考虑,我还是从我的成长历程,那些接地气的事例谈谈我对艺术审美本质的认识吧。
艺术审美,或是说艺术欣赏是需要情感的。
“我记得,我读福楼拜的《朴素的心》,是在一个圣诞降临节。傍晚,我爬到杂物间的屋顶上念这本书,因为要躲开那些热闹节日的人们。我完全被这小说迷住了,简直变成了聋子、瞎子.\"这是高尔基谈到他幼时读一部小说时的心情,这像极了小学时的我,放学回家丢下书包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翻开夹着书签的《哈利·波特》,忘记作业、忘记零食、忘记和小伙伴游戏的约定,甚至是肚子咕咕叫时耳边传来妈妈“宝贝,吃饭啦!”的诱人唤声也无动于衷,沉浸于新鲜美妙的魔法世界.“为什么能够使我兴奋到这个田地,我实在难以理会。这里一定藏着不可思议的魔术,有好多次,我想在字里行间找出魔术的秘密,很机械地。想野蛮人所做的一样——我并不是故意夸张——把书向太阳映照着望。”高尔基幼时天真的做法可能在某些可怜的已丢失审美情感的成年人看来有些许可笑,但在有一定艺术素养的
人看来定是感慨的,因为他们感受到了高尔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完全迷恋、兴奋、满足、陶醉。这里“不可思议的魔术”,实际上就是美感或审美情感.于我而言,美好记忆能十年来还保留地那么犹新,也印证了美感对人的影响是重大的。
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美感。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在审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和地位。那位以满腔的热诚和爱去画他母亲的画家丢勒,尽心描绘着一个操劳积虑的老人,那画幅可能使我们震惊,甚至厌恶,然而,只要我们同最初的厌恶感斗争,就会得到丰厚的报酬,认识与理解到画者对母亲真挚的爱,并获得美的享受.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堪称经典,在动画行业迅速发展的时代仍能屹立高台不倒,也正是因这些作品注入了艺术家本人对人性美的赞颂、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使作品不浮于唯美画面,而更有深层蕴意,使作品本身极富艺术价值.同时作品描绘的生活本身便是来源于观者所在的现实社会,哪怕是几十年前的社会,都能轻易地引起观者即欣赏者的共鸣,有了对作作品的审美认识和审美理解,便是激发了审美情感,而认识与理解愈深刻,美感就愈强烈.这就是影视经典的成功之道。
而真正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不光要富有情感,更要遵循美的规律.凡是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形象,离不开生动的形式;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创造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离不开艺术典型;而创造了艺术典型的作品,都必定以其鲜明生动的形式充分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真理。这一点,宫崎骏大师也做到了,就拿他那部最经典的《千与千寻》来讲,片中塑造出形形色色各自代表处于社会不同阶层人的形象,并通过这些艺术形象传达出作者对于社会生活和关系的认知:生命力的发掘来源于社会的沟通,互助关爱是打破孤独、寻回自我的钥匙。揭示的这生活真理,恐怕是很多二三流动画无法企及的.
这公认的好作品讲完,也该谈谈有争议的作品了。这里我不是要具体谈作品本身,而是谈艺术审美主体之间的审美差异。审美对象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争议的产生则是由审美主体间的审美差异造成的,这差异主要是由阅历或者说实践造成的.
就从这年头风行的整容说起,本是平脸的亚洲人非要追求如欧洲人般立体的五官,非要削去下颚骨变成欧美不以为美的小脸,非要尝试各种美白手段获得欧美白人用各种方法想变麦色的雪白肌肤。审美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因为亚洲人大多黄皮肤、大平脸,而欧洲人大多白皮肤、小立脸,“物以稀为贵\",见多了便也普通了。
或许上面的例子只是调侃,但是接下来的应是大家共有的体会了.相信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读的书或是见过的其他作品,几年后或数十年后再看,又会有不同的感受,小时认为有趣的、美的,长大后认为幼稚;小时认为枯燥难懂的、丑的,长大后却觉得意蕴悠长、美丽无限;小时只能粗浅理解大意的,长大后体悟更深内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感知能力,他对美的规律的掌握能力和创造能力,制约着对审美客体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实践的发展,审美客体日益丰富,又反过来作用于审美主体,促进人的审美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日益提高。
而为什么随着实践的发展,审美客体会日益丰富呢?就拿影视剧来论证。为了响应广电号召,各电台争相播放抗战题材电视剧,然而多年抗战片看下来的观众们腻烦了老套的你抄他、他抄我的剧情,于是为了寻找出路的编导们不得不创新,便产生了《伪装者》这样的良心剧,欣赏了这“升级”后的作品,人们的审美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随之提高,便不再想看不是一个“level”上的作品,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审美客体会被改造,新的审美对象也应运而生。
再回到审美差异。不同的人审美观念不同,同个人处在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也会不同。
这些观念有的比较片面、简单、低级,有的比较全面、复杂、高级,于是形成了人们美感上的差异.
我们要做的便是不断地实践、提高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使审美观念逐渐全面、复杂、高级,形成对于美的一整套坚定的观念,实现审美理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