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哉杂匀哉郧哉粤晕载哉耘运粤晕圆园13年第晕韵援11,圆园11期
13·文献考略·《七略》《七志》《七录》比较研究汪浩1赵子夫2
(1.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辽宁鞍山114001;2.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七略》《七志》《七录》作为我国目录学的鼻祖,不仅对当时的文献学发展影响颇深,也对后世目录学发展影响深远。从《七略》《七志》《七录》出现的历史背景着手,分析了3部书各自的特点及对目录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关键词]刘氏父子王俭阮孝绪《七略》《七志》《七录》比较[分类号]G257
目录书是我们了解各个历史阶段文献著述、收藏、存佚情况的向导,在中国目录学领域中,《七略》《七志》《七录》所1.3阮孝绪阮孝绪
(479~536),梁代目录学家,终身未官。从梁武帝
享有的崇高地位毋庸置疑。作为我国大型综合性的官修目录普通四年(523年)起,阮孝绪开始编撰《七录》,阮孝绪的《七与私修目录,它们的分类体系及著录实践对后期的目录学及录》是出于个人私修,在得到了友人刘杳(南朝萧梁时期的学文献学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者、藏书家)帮助的同时,以梁代收书最多的《文德殿五部目1
三书作者概述
录》为基础,博采古今官、私目录而成。它与那些记载私人藏书的书目又有很大区别。《七录》共12卷,分内外篇,内篇五1.1
录,外篇二录,这七录,是名副其实的七分法。《七录》比较全刘刘氏父子
向(公元前77~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学术思想的面貌,它将这一时期系统目江苏)人。西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刘向自成帝河录建设推到了顶峰,堪称魏晋南北朝书目成就的集大成。
平三年54岁受诏校书,到成帝绥和元年72岁死,校书长达
19年之久。
2三书撰写目录的共同点
刘歆(约公元前53年~公元23年),字子骏,
后改名秀,我国古代自西汉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进行官修目录与
字颖叔,刘向子。“少以通《诗》《书》能属文。”刘向死后,歆复私修目录活动,对文献资源进行大规模的书籍整理工作,在为中垒校尉。歆嗣父业,继续校书。王莽篡位后,因谋诛王莽,文献记载上通称为“校书”。校书完毕后,再将书籍的状况用事泄自杀。
各种形式记载下来,最终成为官修书目与私修目录。
《七略》是刘歆在汉哀帝时通过研探其父《别录》的基础官修目录是我国目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观上反映了上“,撮其指要”
而成。它是我国古代最早对图书、学术进行科当时文化的发展和学术的兴衰。而私修目录由于它特殊的文学分类、著录的图书目录,它摘取《别录》内容成书,比较简化功能及其著录详细,多有提要的特点,对读书治学大有帮略,所以叫做“略”。《七略》是我国目录学史上发凡起例之作,助,对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是研究古代文献学术领是一部体系完备的藏书分类目录,类别详致,它系统而全面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著录了从先秦一直到西汉时代的书目,
开创了我国目录学史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目录学思想,奠定了我国传2.1《汉七略》
代是我国的撰写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昌盛的朝代,随着
统目录学基础,也形成了我国目录学的特点。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重视文化的1.2
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思想的统一,而思想的统一,首先需要王王俭
俭(452~489),字仲宝,南朝齐文学家、目录学家。祖籍文献的统一。汉武帝时曾命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又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王俭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派人到各郡国搜集图书,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命扬仆整名相王导五世孙。他6岁时承袭了父亲的爵位,约在468~469理兵书,编成《兵录》。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朝廷年间,宋王室把他招做驸马,18岁时成为秘书郎,很快就超迁诏光禄大夫刘向负责整理图籍,校经传、诸子、诗赋。完工后,为秘书丞、义兴太守、太尉右长史等职,《宋元徽元年四部书刘向将图书提要编成一册,上书成帝,为《别录》。刘歆依《别目》(官修目录)和依《七略》撰《七志》40卷(私人撰目)是王俭录》奏其《七略》,《七略》对先秦文化学术作了综合概述,较好在目录编纂上的主要贡献。王俭撰
《七志》时利用主管秘书监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典籍和学术流派。
《七略》的分类体系吸图书之便,最后上表献之,这就有如余嘉锡所言“既经表上,取了中国古代的学术分类思想,并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形成则亦同于官书矣”。
了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目录学巨著。
11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栽哉杂匀哉郧哉粤晕载哉耘运粤晕圆园13年第晕韵援11,圆园11期
13·文献考略·2.2《七志》出“史略”一部,没有其独立的位置。魏晋南北朝的撰写时期,由于文献数量与类型的增多,作为我国古代图书目录编撰较多的一个时期,魏晋时期国家组织校3.2《王七志》
俭所编的《七志》体例的体例是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
书6次,南北朝时期国家组织校书10次。图书的整理、校雠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道、佛附见。由此可见,《七志》的和编目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当时,灵活创新的自由天体例是仿照了《七略》
的旧例特征。地对私撰目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私修目录编撰有着不受《七志》的体例是传录体叙录,是比叙录体内容简略的一政治制约与干扰的良好环境,王俭私撰之《七志》被称作是南种体例。即“不论文体,不言作意,专记撰人事迹,问及文章的北朝时期重要的目录著作之一。它不同于以往之藏书目录,流传存佚情况”。首先,它扩大了传录体提要的应用范围;其不是对特定处所藏书的著录,而是综合一个时代所有的存书次,拓展了传录体提要的著录内容。其体例特征是在不掺杂而编撰的图书总目,它开传录体综合性目录之先河,在目录作者思想的前提下详尽地解释说明图书文献之思想,同时著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录了极其丰富的现实书籍(即所谓“今书”),最终达到满足读2.3《七录》者的需要。两晋南的北朝撰写著史蔚然成风,书目编制频繁更迭,成果颇为丰硕,阮孝绪所撰之《七录》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盛况。他根3.3《七《七录》
录》全的目体例12卷,共7大部类,55个子目部,内篇:经典据当时史学发展的实际情况,遍阅大量汉朝以来的目录著作录、纪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
外篇:佛法录、仙道录。及当时的官私目录,将官私书目相互参照,编撰了一部更完《七录》各大类有明确的类名,各大类下划分小类,条理善的目录———《七录》,在《七录》序言中阮孝绪自称,“今所撰分明,内容范围明确,丰富发展了四分法。《七录》与《七志》的录》,斟酌王(俭)、刘(歆)”,《七录》是继刘歆《七略》和王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体现了史部的独立,属于四库分类系俭《七志》之后又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专著,《七录》在编次方法统,在目录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后者仍属于《七略》分方面不同于刘向父子《七略》中依附于《六艺略·春秋》及王俭类系统。
中依附于《经典志》的方法,为了准确地反映当时史学独盛的历史事实及便于查阅书目,将史书抽出来,独立列为4三书的目录学特色
纪传录》。其中纪传录图书多出经典录图书10170卷。由此可见,《七略》《七志》与《七录》撰写条件的共同点:4.1《我国是七略》
最早把分类思想应用到图书编排上的国家。在公
一是由于当时社会进步快,学术繁荣,文献数量多;二是传统元前1世纪就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分类图书目目录存在弊端,当权者对典籍比较重视,官私目录均需完善录———《七略》。
与改进;三是目录学自身发展的需求,即在充分利用皇家图刘氏父子在《七略》的编纂中,首创“互著”“别裁”目录方书馆的文献资源外,竭力做到将各地方的书籍网罗无遗。三法。刘氏父子的分类工作是地道的开创性的拓荒工作。《七者的共同目的不仅是为了收藏书籍、登记目录,也是为了了略》类分文献的原则是以对学科认识意义及文献内容的学科解书籍的内容,为分类编目和后续的文献查找与写作提要做属性为原则,它是类分书目的一种工具。
准备。在目录学方面的意义主要有:首先,集中著录了西汉前3三书体例的异同之处
的文献典籍;其次,将这些典籍按学科分门别类并进行了学术总结;第三,每一书目还有详细的提要。3.1《刘七略》
歆《七的略体例》原本有7个并行的一级类:辑略、六艺略、诸
4.2《《七志》七志》
以著录当代典籍(现存之书)
为主,收录了前代书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在这7个一级类中,目漏收及后代新出之书,创立传录都是前人所无,在图书分并不是把所有书籍划分为7个部类,而是六部分类法,即通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七志》在首卷有《条例》9篇,便是《七过整理,将所有文献典籍分为六大类,其原因是“辑略”等同志》中9个部类的小序。在书目之下采用传录体方式以述作于总论性质的理论说明,它是小序编写的开端,是用来总叙者生平事迹,并介绍书籍内容。王俭在《七志》中将道教、佛教诸书之旨要,不是图书分类,其他六略亦即六部才是真正的经典附在第七部后,扩大了书目的著录范围,它是七分法的图书分类。王充《论衡·对作》曾直接称《七略》为“六略之书”。代表,虽是七分,但却为此后完善四分法打下了基础。
其分类以六艺略为首。六略基本序列确立的原则是:将古代宋代郑樵所著《图谱略》对文献学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学术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分科,
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图书面的作用,在《七志》著录中新增之《图谱志》,确立图谱学为“专貌和学术思想流派。据此可知,《七略》共分7个基本部类。
门之学”,使其有一突出之地位,显示出王俭对图谱学的重《七略》的分类极其细密,如由于当时史部著述还相对较视,肯定了图谱学的兴起与发展。《七志》中的“图谱志”是用少,不足以自成一部,因此在《七略》
的分类法中,没有单独列来著录“纪地域及图书”,主要是指讲地域的地理书。
113《七《七志》《.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年第栽哉杂匀哉郧哉粤晕载哉耘运粤晕圆园13晕韵援11,圆园11期
13·文献考略·钟嗣成与《录鬼簿》丁伟国
(广东白云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450)
[摘要]钟嗣成撰《录鬼簿》的目的是要使那些地位卑贱的曲家流芳后世和为后世的曲家提供借鉴。该书按时间顺序以书类人,记载了丰富的作家作品,并简要地对作家作品进行了评价,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元杂剧的断代目录学专著,影响深远。[关键词]钟嗣成《录鬼簿》戏曲目录学目录学[分类号]G257.3
元朝初期取消科举制度,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十分低通老百姓或娼妓。可是知识分子既不甘心埋没自己的才能,下,统治者根据身份职业,把全国人分为十等,其中,“儒”仅又不得不为谋生而奔走,于是有些儒生便走向勾栏瓦肆,组在“丐”上,因而有“九儒十丐”之说,也就是读书人还不如普成书会,替演员编写剧本。钟嗣成将当时知名剧作家及其在4.3《七录》对图书目录学来说,著录分类的一大原则就是类例要适5三书的重要意义
应著作。这在阮孝绪《七录》目录分类思想中就有着直接的体产生于公元前的《别录》《七略》是汉代重要的学术成果,
现。他在《七录》序中曾用史部分类、诗赋分类说明这一分类成为我国古代校雠学、目录学的良好开端。《七略》不但是我著录的原则。《七录》之所以重新独立史部,无疑是考虑当时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图书分类目录,
同时也是一部十史学与史籍实际而略加变通的做法,后世学者对此变通之举分珍贵的中国古代文化史著作。《七志》与《七录》继承刘氏父笔赞不绝。子编纂书目提要的特点,提倡书目提要的解题形式。《七录》《七录》总结并改进了刘向、刘歆和王俭的分类,在解题的撰写有着明确的经世致用的目的,在继承《七略》《七志》成方面没有采用王俭的传录体,而是尽可能地编写了跟《七略》就的基础之上,博采诸家公私目录分类的优点,根据学术发大致相似的简单说明。它在概括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目工展和图书数量增减的需要,通过创新,因时制宜,调整和创设作的各种成就的前提下,既吸收了这一时期四分法的成果,了许多类目,丰富发展了四分法,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处于承又对丰富发展四分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单独设置记传录,上启下的地位。
著录史籍,最终综合吸收了这一时期的分类体系成果。4.3.1总之,《七略》《七志》与《七录》是诸多学者的血汗结晶,也是全面揭示各朝代整理校勘编目的重要成果。三书重要意《七增录收》文献以官目修录目录为基础,注重吸取宋齐以来私家书目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一是创新了目录学理论;二是完善并发中众多未收入官目的书目,使其著录丰赡翔实,浩博贯综。展了目录的编次类例;三是在官修目录的基础之上为私修目如:为了使后人能够了解许多古籍存亡的过程,《七录·序》在录开启先河;四是增加了文献目录的数量。为使我国古代优所附《古今书最》列举了《七略》《汉书·艺文志》《后汉书·艺文秀文化遗产顺利地传承、积累和传播下来,为使古籍从散乱志》《晋中经簿》等书目亡佚的情况,这也为后代学者的辨伪杂芜的现状达到有序化状态,学者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与辛和辑佚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4.3.2勤的劳动,为文献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阮孝绪创新目《七录录学》类例将“楚辞”独立为图书部类,是以“楚辞”作为分体文学总集基础上的一家之学进行的学术分类,这既是类的体例创新,[2][1]
高路明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1984.
阮孝绪《七录》图书分也是其分类体系完善的籍出版社.古籍,1997.
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M].南京:江苏古体现,更反映了魏晋以来人们对文学的独立与自觉的认识和建构。[3]张新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源———解读《七略》的目4.3.3录学思想[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2):205-208.通过为私大量家目事录实可的滥觞见,《七录》之所以被称为一部具有开创[4]
汪
来新夏浩
.古典男,目录学1969年生浅说,[M].馆员北。京:中华书局,2003.
性的私家目录,其原因是在搜集大量官私目录的前提下,博赵子夫
男,1963年生,
副研究馆员。采并兼容众家之长,同时又注意创新。(收稿日期:2013-05-02;
责编:张欣。)114.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