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况-----顶推施工发展简况
1962年德国教授包尔和弗.雷昂特博士首先提出用顶推的方法施工桥梁,其设想对奥地利的阿格尔桥上(Ager)进行研究,该桥为4跨连续梁,(73m+2×85+36m)。1964年在委内瑞拉的卡洛西河桥(caroni)采用预制的箱型梁节段,用预应力联成一体的六跨连续梁,其桥式式为48m+4×96m+48m,节段长9.2m,1979年西德特里希登溪谷桥运用顶推技术,从一个预制厂进行两座相隔不远桥梁联体顶推施工,即先将两座桥梁的梁体结构临时联结为一体,进行顶推作业,当靠近预制场的一座桥梁到达桥位后,解除临时联结,再继续顶推下一座桥梁。
德国顶推法施工技术运用较好,在跨越美因河的费特霍海姆的铁路桥,顶推长度达到1280m,重量为425000KN,跨度由40~61.7m不等并含有一跨152m的混凝土拱,其拱上的梁体也是以顶推法施工的,当拱顶推时,立柱用钢索加固,并在跨度5/7处挂重2000KN,使拱圈受力均衡。另外,随着顶推技术的日臻完善,在曲线梁桥,坡道上桥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成功地在斜拉桥上得到运用。
我国顶推法施工的桥梁起步稍晚,1977年11月建成的西延线上的狄家河桥是我国第一座用顶推法施工的桥梁,其桥式为4×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预制场生产块件,现场拼装,块件长4m。1978年在广东万江大桥上采用了顶推三孔一联共二条的撑架式箱型连续梁,其桥式为40+54+40M,1980年湖南沩江大桥则采用了并联单点顶推,其桥式为4×38+2×38。1990年钱塘江大桥成功地完成3联9×32m箱梁单点顶推工作。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铁路和交通运输业在飞速发展,湖南、广东、福建等地相继施工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桥梁,而江西南昌大桥西引桥的顶推梁施工,则是目前国内节段分划最长(24m);单位长度重量最大(达60T/M);顶推距离最长(12孔×48m);桥面宽度最大(22.7m);单箱单室双层桥面的桥梁。
序号 桥 名 1 2 3 4 5 6
国外几座用顶推法施工的桥梁技术指标
1 2 3 4 桥 名 Rarensbosch(荷) Handsberg(德) Caroni(委) Chafnpny(法) 顶推桥式 42+6×56+42 3×88 48+4×96+48 35+70+35 顶推长度(m) 420 264 480 140 节段长度(m) *15 18 9.2 7.1 节段混凝土M3 150 108 84.4 22.4 单位重量T/M 25.0 ~15.0 17.5 8.0 狄家河大桥 广东九江桥s 江门外海桥E 江门外海桥W 钱塘江大桥 南昌大桥 国内几座用顶推法施工的桥梁技术指标 桥 式 顶推长度节段长度(m) (m) 160 4 4×40 690 15 40+13×50 400 10 10×40 360 10 9×40 288 12 9×32 576 24 12×48 节段混凝土量M3 16 65 45 45 51 ~500 单位重量T/M ~10T 12.5 12.0 12.0 12.5 60.0 荷兰Rarensbosch,一般节段15M,最长段长19M。
从以上资料比较可以看出:南昌大桥在顶推梁施工技术上是快速发展的一例,一些主要技术指标,在国内是处于领先水平的,在世界同类方法施工的桥梁中,也是属于先进水平的。
二、 顶推施工方法
随着桥梁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桥梁结构不断推出新型式如斜拉桥、悬索桥。造桥技术也在不断推出新方法,顶推施工技术就是其中一例。
当桥梁跨越深谷,不可间断地运输线(铁路、公路、河道);难以拆迁的建筑物(地下设施、古迹等);对施工噪音干扰及公害有严格限制的地区,其它有特殊要求而其它施工方法不可能满足其要求时,采用顶推施工方法从空中完成跨越作业,无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因此,六十年代初期在欧、美一些国家就相继采用此法,我国在七十年代后期才开始运用这一施工技术,八十年代才逐渐开始推广运用。 顶推法施工除以上主要优点外,还有:
1、 施工作业场地比较集中、固定,因此就有可能有较稳定的劳动力组合,较准确的作业程序时间,便于组织成工厂化生产模式。
2、 所需的施工场地布置,是最经济的。
3、 生产集中、工点集中,便于管理。对质量有较好的控制。
4、 所需的机具设备是最少最省的,也可以充分发挥机械的使用效率。 5、 在长大桥梁施工中(L>300m),可能是最经济,最快速的。 同任何事物一样,顶推施工方法又不可能避免地存在一些缺点或不足:
1、 因为是逐段顶推施工,梁体在不同应力状态下,要承受反复应力变化,为满足这一要求,梁体内势必要增加钢筋或预应力钢束,由此而带来用钢量的增加。
2、 为适应顶推作业的需要,梁底面应当是平顺的,从目前的梁形而言,只能是等高截面的箱梁(单箱或多箱)、T型梁,槽型梁。从而引起圬工量的增加(截面加大、自重增加)若采用其它梁形顶推,其技术难度加大。
3、 若在不同跨度的多跨连续梁上采用此法,不但设计工作繁赘,且在施工中也增加难度。换而言之,顶推法施工的桥梁最好是等跨连续梁(除两边跨)。
4、 制梁场地及设备要求高,制梁台座基础应当无下沉无变形,底模刚度要求等,且应平整。滑道设置要求也高。
5、 对于变坡度,变曲线半径的桥梁上难以施工。也就是说在单一坡度或单一半径的桥梁上,用顶推法施工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仍有可能完成施工作业。但在多坡度或多种曲线半径变化的桥梁上,若仍用顶推法施工,其困难将会大大的增加。经济上也是不合适的。
三、南昌大桥顶推施工
南昌大桥西引桥中有12孔48为连续梁为顶推法施工,其施工技术另有文章介绍,现根据完成的21个号段,对以下的几个问题解决的比较满意:
一、箱梁制造
1、 台座:由于本桥箱梁截面大,节段分划长,重量大,最大节段重达1500余吨,因此,台座利用了40台41台承台基础,并增加了四根钻孔桩(共18根φ1.2m),台座面积达23.5×25.88m,基础无下沉变形。上部钢结构支撑通过面板、纵梁、横梁、纵梁等多次分配,传至基础,受力均匀。底模面板在滑道部分厚度为20mm钢板,其余部分为8mm钢板。底
层钢结构纵梁,支承在36台200吨分组串联的千斤顶上,油泵集中控制,以便于底模的整体升降、脱模及调整。
脱模后的梁体支承在12台250吨顶面设有滑道板的千斤顶上,以便于顶推作业。 内模及顶模支承在钢支墩或专门设置的车架上,外模则直接支撑在整体式钢平台上,用可调撑杆收紧或松开模板。拆模时,仅拆除内模、车架、顶模、外模随平台升降脱模,悬臂处的钢盒则在每段顶推完成后,在另外的工作平台上拆除。
2、 箱梁混凝土灌注
24m一段的箱梁,一次灌注混凝土达500m3。且每段必遇一个隔墙(墩顶隔墙或跨中隔墙),灌注时将隔墙混凝土带后一个节段,用微膨胀混凝土与梁体同期灌注,例如灌注第20号节段混凝土时,灌注第13号节段的隔墙。
箱梁混凝土采用一次灌注。其工艺为竖向分段,水平分层,由中向外,由后向前灌注。严格控制配合比,不同季节采用不同配合比和附加剂,保证混凝土在3一4天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满足拆模及张拉的要求。
3、 制孔
对波纹管制孔,预以了高度重视,为保证波管孔道位置除用定位网固定外,对直线孔道,曲线孔道则分别采用钢管,钢绞线,硬塑管压重措施。混凝土灌注时派专人负责转动,混凝土灌注完毕即时的拔出压重物件,检孔,发现问题即时处理。经过上述方法办理后,有效地克服波纹管上浮或漏浆堵孔现象。
二、滑道
墩顶滑道必须坚固,刚性要好,无下沉及变形,墩顶滑道用经过刨削的35号铸钢垫块,上盖30mm厚的钢垫块并包覆3mm厚的不锈钢板,铺设时用精密水平仪抄平,误差1mm以内。抄平调整完毕,铸钢垫块下用外能压水泥砂浆。
四氟橡胶板厚10~11mm,中层夹2mm的钢板。其厚度尺寸为3+2+2+3(四氟板+氯丁橡胶+钢板+氯丁橡胶)。尽管对滑道水平度与梁底水平度要求很高,但在顶推过程中难免遇到正负公差的同向组合,而导致墩顶滑道受力不均,因此,四氟橡胶板承压强度选用了较高级别的型号,以避免破损。
四氟橡胶板上留有注油槽,槽中注入硅脂,可以大大降低顶推力,且损耗极少。经上述处理的四氟橡胶板在顶推时初始静磨擦系数可控制0.05以内,恢复后的磨擦系数在0.03~0.04左右,这和有关资料介绍的情况吻合,见图示。
三、 牵引制导技术
多点顶推其本质就是多点同步牵引。南昌大桥多点分布为隔墩设顶,即每隔一个墩设一个顶推墩,每墩设6台YC一75一1000的水平千斤顶。计算按每顶55吨顶力布置,磨擦系数按0.065考虑,牵引索原用Ⅱ○32TVD粗筋,用连接套接长,因倒粗筋麻烦,且不能很好利用顶程,费时费力。后改用4φ12.8钢绞线,顶前、顶后配自动工具锚、以便回顶锁住钢绞线,使顶推速度大大提高。梁上每24m设顶推锚孔六个,锚柱插入孔内后安装好钢绞线及锚头,与墩顶设置的六个施力顶架对应安装。
顶推中如何做到多台顶同步?制导技术关键在哪里?我们的原则是“多点、逐级、限值助顶、单点加载主顶”。单点主顶墩设在39号墩(特别加固墩),其余各墩均为助顶墩,即助顶墩根据以往各段顶推情况计算出的磨擦系数,估算一个本次顶推的初始磨擦系数,设定
一个顶力值,该值应基本接近滑动时的顶力值,但略小于滑动时的顶力值。并使各墩千斤顶基本稳定在这个顶力数值上。而主顶墩在各墩加载完毕后再行加载,此墩的顶力值,可较其它各墩顶力值稍大,此值加上后,梁体就应当移动。也就是说,箱梁的移动主要表面在39墩加载时形成主顶。其余各墩仅管在稳表注油,加载始终受到控制,不让这些墩的顶力之和构成箱梁移动的力量。
当梁体移动后,初始静磨擦逐渐转化为稳定后的静磨擦,表现在磨擦系数降低即由0.05→0.04左右或更小。而其它各墩仍然保持原顶力,39墩则可能较初始顶力要小一些。保持箱梁不断的移动,只需39墩不断加载即可。当顶程接近1m时,千斤面回油,钢绞线利用自动工具锁定。顶头锚片松开,回油后再打紧顶头锚片,继续供油,开始新的1m行程。 箱梁顶推时,在观测站上随时报告梁体位移情况,并即时调整,在墩侧向导向架上不断增减四氟板,以调整梁体横向位移。尽管梁体有数万吨重,但调整起来并不困难。 经验表明:顶推中的制导原则是正确的,原理明确,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箱梁移动平稳每小时综合速度1.5~2m,其位移可以得到±1mm精确控制。
除上述各点外,对大批量的内锚使用,K锚使用,较好地解决了预应力块件分段和长大钢丝束的运用问题,钢导梁的制安,临时墩的设置都较好地解决了起步节段受力和扭转问题。
四、几点体会
一、顶推施工方法是一种新的造桥技术,在选用本法施工时,一定要充分注意到顶推法施工的优点,发挥其特长,否则将是不经济的,在可用其它方法修建的桥梁,不宜优先选用顶推法施工。
二、顶推法施工技术是从钢梁架设泄引拖拉发展而来的。近些年来,钢梁安装采用此法减少了,而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顶推施工却多起来了。随着顶推技术的发展,若钢梁再将此法运用起来,可比以往的拖拉做得更灵活方便,还可以避免混凝土梁的一些不足。更充分发挥钢梁的特性。
三、顶推施工方法对于长大桥梁和有特殊要求的地方施工较好,若现场连续制造,其节段长度宜在12M~24M。节段太短,工期长,造价不一定是经济的。
四、在线路侧面设立预制场,按3~4m一个节段制造,然后组拼,在钢丝束的布置、制造的工期等方面,会更合理一些。
五、对于起步节段,目前一般采用拼装钢导梁的办法来解决最大悬臂时的弯矩,但也可用安装吊索架的方法来减少悬臂端的弯矩。
六、一般来讲,多点顶推优于单点顶推,因为多点将施力点的水平力均匀地分布到各墩(点),墩台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
七、当梁体顶推到位后,需顶梁换支座,以完成所需的结构支承形式,若能将正式支座在顶推前安装就位,并作为顶推时滑道的一部分,则后期工作将大大简化。并可节约大量的临时滑道。
八、磨擦系数与滑道的质量有密切关系,滑道越平顺磨擦系数越小(与梁底面滑道处的平整度也一样)。
且梁体在墩位上停留的时间越长,起动时磨擦力越大。
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往复千斤顶的研制成功,履带式滑道及电脑的应用,顶推施工技术将会更广泛地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