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成:两金属极板,其间充以电介质。 2.指标:电容量 耐压
二、电容(量)(capacity)
1.定义:电容器带电量与其电压之比
QC =V ·电容决定于电容器本身的结构(极板的形 状、尺寸及极板间的电介质情况)和所带 电量无关。 ·单位:法(F) 2.计算
步骤:
设Q D E V C [ SDdS=Q] [D=E] [V=abEdl] [C=Q /V] [例1]求如下球形电容器的电容。 R3 -Q
R2 Q
r2 R1 r r 1 高斯面
[注:图中各界面(电介质与电介质、电介
质与金属极板)紧密接触] 解:·设内、外极板分别带电Q、-Q ·求D:在电介质1中画高斯面,有 S D1dS = Q 由对称性分析可得 D1(4r) = Q
2
Q
D= 21 4r
, (R1 r R2)
电介质2中,同理有
Q D2= 2 4r
电介质1中
, (R2 r R3)
·求E:由 D = E有
E1=
Q
40r1r
2
, (R1 r R2)
电介质2中,同理有
E2=
由
Q
40r2r
2
, (R2 r R3)
此题中E1、E2也可如下得出,
Q
Ef = 4r2
0
及 E= Ef
r
·求V:
R2 R3
V = E1dl + E2dl R2 R1
将E1、E2代入可得
Q 1 1 1 1 1 1
[ (- )] - ) + ( V =
r2R2 R3 40r1R1 R2
·求C: 由C = Q/ V 有 C =
40
1 ( 1 - 1 ) + 1 ( 1 - 1 ) r1 R1 R2 r2 R2 R3
讨论:
(1)电容器中充电介质的好处
·若 r1 = r2 = r ,即球形电容器中充满同 种电介质 有
40rR1R3
C = R - R
31
= rC0
其中C0为真空球形电容器的电容 40R1R3
C0 =
R3 - R1
可见
C = rC0 >C0
电容器中充电介质的好处: 增大电容量; 还可提高耐压。
(2)电介质的击穿
·若电介质中的场强很大,电介质分子的正 负电荷有可能被拉开而变成可自由移动的电荷。大量自由电荷的产生,使电介质 的绝缘性能破坏而成为导体—电介质的 击穿(electric breakdown of dielectric)。
·介电强度:电介质可承受的最大场强。
·电容器上所加电压较大时,有可能被击 穿。可根据电介质的介电强度计算电容器 的耐压。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地方的场强最 大,那里最危险。
(3)孤立导体的电容
·对于孤立导体,可认为它和无限远处的另 一导体组成电容器。
·对一在空气中的半径为R的孤立导体球, 可认为它和一半径无限大的同心导体球面组成一电容器。由球形电容器的结果可 得其电容为: C = 40R
[例2]圆柱形电容器电容的计算 (见相关教材例)
三、电容器的串并联(略) 1.串联:等效电容
1 = 1 + 1 + 1 + … C C1 C2 C3 C1C2
C =
C1+ C2
·若仅有两个电容器串联
2.并联:等效电容
C = C1 + C2+ C3+… 思考:(1)如电容器两极板电量不等,怎样计 算电容量?
(2) 如考虑电容器的边缘效应,电容量怎样变 化(与不考虑边缘效应时相比)?
§2 电容器储能 电场的能量 一、电容器储能
·当电容器带电后,同时也储存了能量。 ·因静电能和具体带电方式无关,以下面方 法给电容器带电:
dq q + dq Q 2dq q 0 E … …
0 -q -(q +dq) -dq -2dq -Q t = 0 t = t
以平板电容器为例,其电容量为C。 ·自t = 0开始,每次自下极板把微量电荷dq移至上极板,电容器间电场逐渐加大, 除第一次外,每次移动外力都要克服静电 力作功。
·至t时刻,电容器已带电q,此时若再移 动dq,外力作功为 dA = dq = (q/C)dq
最后,使电容器带电Q ,则外力作功共
2Q 为
C 2C
外力作的功全部储存在电容器中。
QQq
A = 0 d A 0 ( )d q = =
电容器储能 Q 2
还可有
W = 2C
Q QV CV 2
W = 2C = =
2 2
2 注意:大电容千万不能摸(指极板处)!!! 应用:(1)照相机闪光灯 (2)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利用电容器储存的能量)
演示:闪光灯
二、电场的能量
电容器的能量是储存在电容器的电场中。 1.平板电容器情形
·电容 C = 0rS
d
2220rSEd CV ·储能 W = 2 = 2d
2
0rE = ( )V体
2 2
E
= ( )V 体
2
式中 E 为电场的单位体积中的能量。
2
2
·引入电场能量密度:电场单位体积中的能 量。
DE Ee =2=2 2 2.一般情形
=DEe2 W = ed体 (对全部电场体积积分)
三、能量问题的计算 1.能量的计算 (1)对电容器 ·由储能公式
2Q QV CV 2
W = = =
2 2C 2
·由场能公式 W = ed体
(2)对非电容器
由场能公式 W = ed体
[例]求均匀带电球面电场的能量。
dV体 Q
R dr
· r
解:·离中心r处的场强
Q
E = 240r
·电场能量密度
22
Q 0E
e = = 24320 r 2
·在电场空间取球壳状体积元 d体= 4r 2dr ·电场能量 W = e d体
Q2 2 )4r dr
24 320 r
Q2
= 8R
0
= R ( 2.能量变化的计算 (1)引起能量变化的原因 ·电容器结构情况的变化,如 -Q Q Q
-Q
初态 末态
·电容器中电介质情况的变化,如 Q Q
r
-Q -Q
初态 末态 ·电容器连接情况的变化,如 Q 0 Q
- Q 0
-Q
末态 初态
(2)变化过程中的保持条件
·变化过程中保持电容器的电量不变
(电容器充电后和电源断开);
·变化过程中保持电容器的电压不变
(电容器始终和电源相联)。
[例1] 带电Q的平板电容器板间距为d,现 用力缓慢地拉动下极板,使板间距变为 2d,求
(1)电容器能量的变化; (2)外力所作的功。 Q S Q
d F电 - Q 2d F外
-Q
初态 末态
解:(1)电容器能量的变化
2 Q2 Q
- W = W末 -W初 =
2C末 2C初
21 1 - ] = Q[ 0S 0S
2( ) 2( )
d 2d
222 Qd Qd Qd
= S - 2S = 2S > 0
000
(2)外力作功
练习:如电容器始终与一个端电压为V的电 源相连,板间距由d2d,再作此题。
[例2] 求两电容器并联前后,电容器组的能 量变化(设每个电容器的电容量为C0)。 Q 0
-Q
0
初态
末态
Q -Q
A = Fd = Fd = Q(E)d
外外电上
Qd Q
= Q( ) d = > 0
2S
20S 0
2
可见,是外力作功使电容器能量增加。
解: 22
Q Q
W = W -W 末初= -
2C末 2C初
222
- Q Q Q
- = = 4C < 0
2C 02(2C) 00 能量哪儿去了?
§3相互作用能 静电能 一、点电荷系的相互作用能
点电荷系的相互作用能(interaction energy):把各点电荷由所在位置分散至相 距无穷远的过程中电场力作的功。 1.两个点电荷情形:
W2 U21 1 q1 q2
= q2(2) E1dl = q2U21
U21为q1的电场在q2所在处的电势。
互= (2)q2E1dl
W互= q1U12
同理:
写成对称形式:
1 W互= (q1U12 + q2U21 ) 2
q2 先 作功q(U+ U2.三个点电荷情形
2
21
23)
q1
W互= q2 (U21 + U23 ) + q3 U31
q3
后
作功q3U31
1 W互= (q2 U21 + q1 U12 ) 2
1 1 + (q2 U23 + q3 U32 ) + (q3 U31+ q1 U13)
2 2
1 1
= q1 ( U12 + U13 ) + q2 ( U21 + U23 )
2 2
+ 1 ( q3U31 + U32 ) 2
1 = (q1 U1 + q2 U2 + q3 U3)
2
3.推广至一般点电荷系
1 W互= qiUi2 i
Ui:除qi外,其余点电荷在qi所在处的电势。
二、连续带电体的静电能
静电能(electrostatic energy):把带电体的 电荷无限分割并分散到彼此相距无穷远 时,电场力作的功。
对一连续带电体,可设想把带电体分成无限多个电荷元,它的静电能是指把所有电 荷元从现有的聚集状态彼此分散到无穷远时,电场力作的功。 1.体电荷分布(体电荷密度)
Q
U qi ·
·把带电体分为许多小体积元 i,
每个体积元带电量为 qi = i 把它们看作点电荷。
·由点电荷组相互作用能公式有 1
W相 = 2 qiUi
1 = 2 iUi
令体积元 i 0 ,得
1W = 2 Ud体 由于令i0 ,已将电荷无限分小,这 样得出的无限分小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即是体系的静电能了。
2.线电荷分布(线电荷密度 )
1W = 2 Udl 3.面电荷分布(面电荷密度)
1W = 2 UdS [例1]求一半径为R带电量为Q的均匀带电 球体的静电(势)能。
解:[方法一]利用连续带电体静电能公式。 ·把球体分为无限多个无限薄的同心球壳, 每个球壳看作是体系中的一个带电体。
Q
R RR R
dr ·rdq ·由高斯定理可求出球内外r处的电场
Q r
E内= 340R
Q
E外= 240r
·球内r处的电势(是体系内所有电荷产生 的)
R
U = rE内dr +RE外dr
2
3Q Q r
= - 80R3 + 80R
·由连续带电体静电能公式,球体的静电能
1 为 W U d
= 2
(对球体积分)
其中
Q Q
= = 4 3V R
3
将U、 代入有 3Q2
1 ( )
W = 4 5R
0
[方法二]利用场能公式。 W = e内d体 + e外d体
第一项:对球内电场空间积分
第二项:对球外电场空间积分所得结果同前(请自己作)。
[例2] 估算电子的经典半径,设Wm0c, 电荷均匀分布于电子表面。
111e22WUdqUem0c2e2240re21e15 re1.410m240m0c22re U e
·若将电子看作均匀带电球体,则
3e3e W ,re2540re540m0c
= 1.6810 m
-15
22·由于目前对电子的内部结构和运动情况尚不清楚,把电子看成均匀带电球面或球体都是设想,上面算出的re并不能真实反映电子的几何线度。1980.7.11丁肇中在北京报告他领导的小组的实验结果为
re1018m 。
(第5章结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