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导读
【单元导教】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教学本单元课文可以充分借助朗读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体会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在此基础上,借助多种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
学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块 教学关注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古诗·精读 古诗三首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通过古诗中关键字词的解 阅读链接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释,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理解诗句的意思,体格,感悟诗人表达的强烈的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现代文·精读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写了哪三件事,再指导梳理三件事的关系,最后把几件事串联 爱国情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引导学生通过先弄清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起来的方式把握文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博大的志向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现代文·略读 引导学生运用先弄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的高尚气节。 利用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让学生巩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介绍台湾历史背景,感受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心、爱国情。 书 章主要内容。 梅兰芳蓄须 清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这样的方式把握主要内容。 延安,诗歌·略读 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我把你追寻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延安联系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 根据本单元所学,启发学生梳理、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常用方法:一是借助文章题目;二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是先弄清每精神。 语文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串联起来。 园地 2. “词句段运用”让学生掌握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四字词语,感受反问句不同的表达效果。 3.理解背诵《别董大》,感受诗中浓浓的离别情。
写信 要点 明确概念 2. 能正确书写信封。 1. 用简单的文字说明书信的作用,让学生理解书信在我们现代社会依然需要,仍保留着特殊的意义。 2.学生通过观察例文旁批,感知书信内容的特点,明确书信的格式了解方法 要求。书信要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 3.明确了书信格式,学生通过列提纲明确写作内容,书信内容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格式是写作的最后一步,教师出示信封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同桌交流明确信封书写的注意事项。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认识3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1个字和15个词语。 阅读: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和《别董大》。默
写《出塞》《夏日绝句》。
2.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怀。 4.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出词语形容的人物。 5.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口头表达:1.能表达自己的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关注点 1. 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书面表达:1.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
2.能正确书写信封。
21 古诗三首
【课前解析】
关注古诗:
《出塞》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凉州词》描写了出征前将士们开怀畅饮的场面,表现出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怀。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关注学习古诗的方法:
1. 借助文中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根据注释,用字面意思理解诗意。
3.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味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
1. 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了解古诗背后的时代背景,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2. 了解古诗背后的时代背景,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出塞》
3. 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理解“龙城飞将、胡马”等词语的意思。
4. 感受诗人希望边关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的迫切心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1
1.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许多同学都是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接触唐诗的。的确,唐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绚丽的花。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填吗?谁来试试,把这几句补充完整? 出示课件2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教师引导: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重积累,那你们发现没有,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1:这几句诗都是描写的边塞军旅生活。
预设2::这种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出示课件3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教师补充:是啊,边塞只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给人一种荒凉孤寂的感觉。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板书:出塞) 出示课件4
(设计意图:通过诗句及图片的展示,拉近学生与诗的距离,让他们能快速地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引导: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要仔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生字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 出示课件5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标出不会读的生字。
2.学习本课生字词。指名读,分享自己识字的好方法。 出示课件6、7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会认字:塞 秦 征 将 杰 会写字:塞 秦 征 词 催 醉
杰 亦 雄 项
(1)学生自读生字,根据自己的识字经验,交流汇报。 (2)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8-12
教师重点指导:我们在读会认字时要特别注意,“征”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塞”是多音字,不要读错,重点需要掌握“将”字的读音。
指导方法:
(3)学生给多音字“将”组词,并说说字义。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同桌间互相听写生字,互相订正。
(设计意图: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通过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三、了解诗题意思
1教师引导:诗的题目是“出塞”,那“塞”是什么意思?“出塞”又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13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预设1:边关要塞 预设2:到边疆戍守边关 出示课件14
3. 教师展示关于战场、边关的荒无人烟、寂寥的场景图片。
教师引导:图片中的场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心里会产生什么感受? 预设:图片里都是战争的场景,人们生活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甚至还会丢掉性命,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会害怕。
教师追问:如果让你去视频里的地方生活你愿意吗? 预设:这里的生活环境很差,我不想去。 4. 简介作者和背景。 出示课件15
教师引导: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教师小结:边塞诗或悲壮、惋伤,或豪迈、勇敢,或凄厉、惆怅;既有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也有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王昌龄的《出塞》属于哪一种呢?让我们走进诗歌。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边塞生活的痛苦,感受边塞将士的伟大。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为学生研读诗的主题打下基础。)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四、自读注释,通晓诗意
1.教师引导:了解了诗题和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上的注释帮助理解。
2.学习第1、2句,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16
(1)教师引导: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
预设:我觉得是“万里长征”这个词语。 师追问: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
预设1:因为边塞很远,去的地方都很寒冷,离将士的家乡很远。 预设2:将士们出征的时间很长,所以叫万里长征。 教师引导:你还从哪看出时间很长?
预设:我从“人未还”这个词语,也感觉到时间很长,出征了很长时间还没有回来。
教师追问:这些将士仅仅是因为边塞远,才不能回来吗? 预设1:有的将士可能已经战死沙场,不能回家乡了。
预设2:也可能战争的时间很长,有的将士年岁已高,已经老死边关。 (2)学生疑问:“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17
预设:意思是“依旧是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 师引导:那谁能说说你想象中这是一个怎样的边关呢?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预设1:我觉得边关非常的荒凉、冷清,没有人烟。 预设2:我觉得在边关待着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教师引导: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出示课件18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教师引导:请大家思考,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预设1:明月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联系在一起。 预设2:明月与保家卫国联系在一起。 出示课件19、20
教师小结: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融情入景。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诗人发出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带着你们的理解齐读这两句诗。要读出悲壮与无奈之感。(板书:忧思)
5. 学习第3、4句,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21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教师引导:此时此刻,诗人和将士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预设: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教师追问:通过这两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1:通过注释我知道“龙城飞将”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阴山是一个地名,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英勇善战的将领还在,就不能让北方的游牧民族越过我们的阴山。”
预设2:通过理解这两句诗,我感受到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一往直前。 (设计意图:“学会抓住重点句段,理清文章的结构,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学生必备的阅读技能。在教学中,我抓住“明月、边关”这些关键词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白诗中的意象,为理解诗人的情感打下基础。) 五、感悟诗的意境
1.再读古诗,感悟意境。
教师引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千年前的唐朝边塞,再度走进这首诗。(学生齐读诗的前两句)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将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都有谁在盼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板书;抒情) 出示课件22
预设1:我想有白发苍苍的父母在盼望着儿子的归来。 预设2:我想可能是将士的妻子和儿女在盼望着他归来。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想用一个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即“悲”字。这就是战争带给他们的痛苦,此时此刻,他们多么想念能征善战的飞将军——李广。 出示课件23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名将。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师引导: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诗。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
预设1: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 预设2: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来保护我们的国家。(板书:保家卫国)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激情的语言,描绘了“人未还”的悲惨情景,引导学生感受边疆战事惨烈,戍边将士生活艰苦,渴望战事平息回到家乡的心情。) 六、回顾全诗,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24
教师总结:现在,想象你们自己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伫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悲壮情怀吧!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老师也搜集了一首,大家可以看一看,读一读。 出示课件25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生读古诗,分组齐读。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出示课外的边塞诗,让学生增加同类型知识的积累,拓宽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出塞》,并会默写。
2.搜集3首边塞诗读一读,积累下来。 八、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忧思
出塞
保家卫国 抒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单、砚、乾、坤”4个生字,会写“雁、砚、乾、坤”4个字 2.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塞下曲》和《墨梅》整首诗的意思。 3. 反复诵读,体会古诗中表现的人物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习《凉州词》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凉州词》。 出示课件26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出塞》这首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谁掌握的知识多一些?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塞”有三种读音,在“出塞”中读(sài),在“阻塞”中读(sè),在“塞车”中读(sāi)。
2.教师引导:唐代的边塞诗歌,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板书;凉州词) 出示课件27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快速掌握上堂课知识,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因为《凉州词》和《出塞》一样都是边塞诗,因此学生更易接受。)
(二)理解题意。
教师点拨:《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出示课件28、29
同桌互读,相互正音,试着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教师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凉州词》与前一首诗《出塞》不同,理解后,学生会更容易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理解诗句,感悟诗情。 1.学习第一、二句。 出示课件30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教师引导:读一读古诗的前两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时,马上就听到了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和战马的嘶鸣。
预设2:我好像看到在明亮的月光下,战士们正在开怀畅饮,突然听到一声军号声,战士们马上要出征打仗了。 出示课件31
教师追问: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那么谁能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1:我通过阅读旁边的注释了解到“夜光杯”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诗在注释中也有解释,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里盛满了美味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教师小结:结合注释里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是很好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你回答的非常完整,我们来看一看这两句的诗意。(板书:饮酒作乐)
诗意: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将士们正准备举杯痛饮,却听到了战马上弹起琵琶,在催人出发了。
(2)教师指导朗读: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着读一读,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2. 学习第三、四句。 出示课件32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教师引导: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沙场”是什么意思?
预设:“沙场”就是“战场”
教师追问:第三、四句诗是什么意思呢?结合注释,谁来说一说? 预设: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喝醉了酒卧在战场上,你们不要笑我,自古以来征战沙场的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
教师追问:“古来”你解释的很好“自古以来”,“卧”是“卧在”的意思吗? 预设:我觉得人不能用“卧”这个词来形容,应该是“醉卧” 教师提问:换成躺在,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诗意: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返回家乡?
(2)教师点拨:“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将士们豪放、开朗、旷达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呈现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几人回”则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渲染了悲壮的氛围。(板书:杀敌豪情)
(3)教师指导朗读:“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反问句,残酷地展示了战争的后果,深化了古诗的主题。朗读时,要语气加强,声调上扬。(板书:为国而战、视死如归) 出示课件33
学生齐读,教师指名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深入挖掘文本,扎扎实实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二、巩固方法,学习《夏日绝句》
1.教师引导:同学们,放松一下,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月满西楼》,要认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真听哦!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 出示课件34
预设:我感觉这首曲子很美,仿佛眼前出现了美丽的画面。 教师提问: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
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宋代才女李清照。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李清照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 出示课件35
预设:李清照(1084—约1156),号易安居士,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教师补充: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她的词作多是写离愁别绪,婉约缠绵。下面我们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夏日绝句) 出示课件36
(设计意图:“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以情感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知识库,让他们在感受诗人情思的同时,激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感悟,读出韵味。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出示课件37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生展示读,注意停顿。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学生读诗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齐读《夏日绝句》。
(设计意图:积累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品读第三、四句诗。 出示课件38
(1)教师提问:这首诗从哪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怀念项羽呢? 预设: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齐读。
(2)教师引导:那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 预设:从“思”这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的怀念。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教师追问: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 出示课件39
预设: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出示课件40
教师追问: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了吗? 预设:项羽宁愿牺牲自己也决不忍辱负重。
教师补充: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板书:怀古)
教师点拨:同学们,请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个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请你们声情并茂地传递对他的崇敬。
教师引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齐读。
3.教师过渡: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不禁高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学生齐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2)教师引导:李清照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们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出示课件41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人杰”和“鬼雄”的? 出示课件42
预设:人杰:人中豪杰;鬼雄:鬼魂中的英雄。 (4)教师引导: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预设1:活着应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预设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板书:说理)
(5)教师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词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能不为之动容呢?请所有的女生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女生读)你们的决心老师感受到了。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男生读)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吧!(师生齐读) 出示课件43
(6)教师引导:诗中所说的“思项羽”,“思”的其实是什么? 预设:我觉得诗人思念的是项羽这种宁死不屈的情怀。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出示课件44
教师补充: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表达出人活着就要做到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英雄的爱国热情。(板书:壮怀激烈)
教师小结: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令人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情感吧!
(设计意图:以诵读体味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注重在诵读中意会、体味。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让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这样静态的阅读中注入了动态的情景,使隐含的意境逐渐显现。让学生凭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时空,感受诗歌永恒的魅力。)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教师引导: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炽热的情感吧!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课件45
2.教师总结:《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说的。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借历史典故来抒发感情。李清照用项羽宁死不屈的气概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青年。(板书:借古讽今)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设计意图:教师除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学生的骨血,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凉州词》《夏日绝句》
2.古往今来有许多像王冕一样借梅花来表达自己情怀的诗人,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搜集。 五、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饮酒作乐
说理
壮借视为 怀古凉夏死国 激讽州日如而烈今词绝归战 句杀敌豪情 怀古
【课后反思】
《古诗三首》作为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落实“关注人物主要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我主要做到:从古诗出发,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中主要事件以及体会诗人的精神品格。围绕本课的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在我们书中,每首诗的旁边都有注释,这些注释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诗意。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注意旁边的注释,用好注释自己来尝试理解诗意。大部分学生借助注释可以理解诗歌的大概意思,通过看注释,也是交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另外理解诗意,同学们可以逐字翻译,运用字面意思理解诗意。
2. 课前搜集资料,理解诗中事件
本课的三首古诗中,有比较深刻的历史背景,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和“项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羽”,学生如果不了解历史背景,就很难理解古诗含义,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既有助于我在上课时顺利开展教学,也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自学的能力。二、不足之处
本课的教学,教学环节不够简洁,有拖沓感,尤其是在学习第一首古诗《出塞》时,用时太长,教学环节过于繁杂,课堂教学效率体现不足。此外,在具体的教学时,教师的评价语言单调、贫乏,这些都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检讨改正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