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人文素质的提升

2023-11-18 来源:步旅网
DOI:10.16493/j.cnki.42-1627/c.2013.s1.043

增刊   2013年6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naUniversitofGeo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      y Su.pJun.2013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人文素质的提升

刘 莉

摘 要:我国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入手,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生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探讨,并从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方面分析如何构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人文素质

)作者简介:刘莉,空军预警学院人文社科部(湖北武汉430019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3S10155020130417--- 收稿日期:2--效果的最优化为目的。我国目前仅有个别的高校开

一、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

一是大学生在日常接触媒介的经验中通过直觉感悟自发地形成了浅层次、低水平的媒介素养。大学生不是通过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以及系统的训练形成自身的媒介素养,而是在日常与媒介接触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直觉、感悟来获得一些零

1]

。大学生接触媒介碎的关于媒介使用的基本素养[

设了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而且大都是针对新闻传播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接受专业、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在理工科院校即便是开设媒介素养的选修课都是一种奢侈。有些学校则把媒介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混合在一起,缺乏系统有效的教育。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群体虽然素质高但媒介素养却偏低,因此媒介素养的理念还没有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来。

的热情较高,但大部分把了解信息、消遣娱乐作为媒介接触的主要动机。在利用传媒资源时,大学生对新闻、娱乐媒介工具熟悉,但对于利用学术资源媒介工具比较陌生。大学生对新媒介如网络、手机等盲目依赖,却不重视图书、报刊等传统媒介,而且不会主动利用媒介获取信息。

二是大学生媒介素养侧重在媒介的技术层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媒介的道德规范认识比较模糊。他们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却无法对媒介信息传播的内容本身做出准确的评价,无法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有效地联系起来,使得他们无法恰当地辨别信息的价值,因此也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由于大众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有的媒介偏重媚俗、猎奇和暴力,如果大学生缺乏信息判断力,就会形成难以抵制的诱惑力,终将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是大学生所接受的媒介素养教育普遍滞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大学生和媒介关系的认知,仅停留在如何在教学情境中使用媒介,如通过组织学生收看视频录像、电影,听广播等方式以实现教学

二、媒介素养教育对提升大学生

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首先,媒介素养教育是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

质的客观要求。大学生涯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事物和多元文化的诱惑,大学生难免把握不住自我。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当今一些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流行文化,也往往带来一些消极的甚至不健康的思想,极大地误导了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各种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信息多元化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容易使大学生陷入信息迷局,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接受专门化、系统化的媒介课程的学习,以此形成媒介批判意识,培养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不良影响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

2]

。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

其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媒介时代的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再是与

—155—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必然会受到大众传媒所制造的大众文化的浸染。媒介技术几乎能无限制地满足视听感官需要,大众文化信息全方位、全天候地影响着高校,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他们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体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方式所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令人耳鸣目眩的大众文化正在通过各种媒介逐步向大学文化渗透。媒介素养教育旨在通过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合理运用大众传播媒体的文化资源,进行媒介素养的系统教育,将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解读媒介信息,有效利用媒介建设性利用媒介完善自我,从而对自己的媒介行为进行合理评价和科学管理。积极探索和发展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构建高校人文精神,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味,丰富大学文化的时代内涵。

堂、影视作品赏析、流行文化解析、新媒体制作等课程,增强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而在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学校,在人文课程体系内既可以开展独立的媒介素养课,还可以把它与其他人文课程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对传播模式、媒介的性质和功能等传播学理论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宏观视野,并能够利用媒介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开设媒介素养课程重在提高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辨别力、赏析力和批判力,因此在讲解案例、欣赏媒介产品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媒介现象和问题的深入思考,进而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媒介素养。

第三,提高学生参与传媒的实践能力。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更多地给大学生创造参加传媒实践的机会,同时将各种校园媒介资源作为大学生接触和参与媒介实践活动的平台,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媒介活动中的实践主体。校园媒体如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电视台等,可以定期、定量地开放给学生参观,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各种媒体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丰富学生对媒介活动的感性认识。高校可以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媒介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媒介的积极性,比如举办校报或校刊设计大赛、博客制作大赛和校园DV制作比赛,主题可以围绕高校和学生学习、生活进行。这些都不失为参与媒介实践的表现,而这些形式多样的媒介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强化媒介素养意识和思想,而且还可以提升其自身的媒介素养甚至人文索质。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无论媒介素养教育还是它包含其中的人文素质教育,都是一种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必须用正确的媒介素养教育来教育大学生,使其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有更多的自我约束,更多的责任意识,不使自己受现代媒介技术发展消极作用的影响,从而正确地认识媒介、理解媒介、运用媒介,获得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并终身受益的素质和修养。

三、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面对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及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应当从现实出发,采取可实施的对策措施,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的优化必须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媒介素养。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充分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时代意义,将媒介素养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的个人素质纳入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建构体系当中,同时,基于其重要程度,可将其列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之中。

第二,确立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不局限于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而是将媒介素养课程作为人文类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刚刚开始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校,可以增加媒介素养类的选修课程,比如设置时事解读、时事大讲

参考文献:

[]袁莉.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军校学员人文素质建构体系[]()语文教学通讯,1J.2012,7-8.[]宋海霞.]()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广西工学院学报,2J.2007,6.

(责任编辑 燕 祥)

—1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