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意义与对策
2022-05-01
来源:步旅网
教育时空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I ‘‘ 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 育: 意义与对策 陆 明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5)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微时代”正在到来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大学生作为“微时代”的主要群体,其自身媒介素养会影响到对网络资讯的 接收与传播。因此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积极引导弘扬主旋律,应当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微时代”,高校应从构建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打造各级校 园微载体品牌和实践平台等方面着手,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吸收和传播积极健康的网络信息。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251—01 一、引言 “微时代”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 杂语义的时代命题。(杨威,2010)“微时代”赋予交往主体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平 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由表达思想和发表言论的主体,每一个言论的主体发 布的消息都有可能引起社会广大网民的关注和反响。这种新变化正改变着大学 生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行为方式。在“微传播”的环境中,大学生既是能自 己往外推送信息的信息源,也是各种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怎样分辨、处理、 甄别、吸纳、传播这些信息,对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的青年学 子来说意义重大。因此,在“微时代”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积极引导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应当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徽时代”语境下大拳生媒介素养的特点 媒介素养是一种理解、分析、评价与生产各种形式资讯的能力,包括媒介使 用、媒介认知、媒介评价和媒介参与能力,它是影响整个网络生态文明的重要因 素。在“微时代”网络普及的情况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养成过程受到多方面因 素的影响,包括个人道德水平高低、法律知识的知晓、社会网络环境的制约、以 及学校教育等因素。 目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表现在他们对资讯的理解能 力、质疑能力、创造能力、选择能力、评估能力、制作能力土,如果他们在处理资 讯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意识,就会以自己不负责任的信息对 他人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新时期的大学生普遍自我意识强烈,“微时代”语境下, 各种“一对多 的传播方式,迎合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满足了个体希望 受到关注的心理。同时,大学生通过微博关注国家和社会事务,从而培养公民精 神,有利于形成理性的公共态度。 由于对社会上的信息缺乏甄别能力,部分大学生往往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 影响,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世事的感观。在这样的网络语境 下,大学生接触和感觉到的往往只是媒介营造的世界,而非真实的世界,导致他 们走进社会后表现出对事物认知的偏差,有些大学生甚至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 群体利用,加入刻意营造的舆论浪潮,成为网络舆论的“暴民”。实施媒介素养教 育,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育 活动,使学生具有信息处理能力,正确使用信息能力、评价信息能力、创造与传 播信息能力,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发展自己的教育活动。 三.“徽时代”环境变化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的影响 “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 为舆论环境更加多变、文化环境更加多样、社会心理环境更加复杂,这些变化给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载体的应用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微平台使用者 大部分未接受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吸收传播信息内容往往容易根据对传统 媒体使用的经验,对所传互联网信息缺乏评判能力。受传播模式所限,传统的大 众传播时代受众对于信息的反馈有着明显延迟,媒介素养高低并不能左右其对 信息的误传、误读,难以进行扩大化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微小。“微”世界里的去 中心化倾向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传播者,简便迅速的信息传播特点加速了信 息流动,提高了信息发送和接收的频率,却也对受众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在“微时代 显得尤为重要。 四.“徽时代 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 1、形成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目前,大学生接受的媒介素养教育是碎片化的,内容是浅显的,高校想要实 现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策略等方面的改革和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理论、方法的变革,需要探索全新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构建微文化背景 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体系。针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制订培养方案,可 以开设专门的诸如“媒介使用与资源开发”的公共选修课程,有专门的教师系统 讲授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如何搜索、利用信息,如何看待网络上的新闻,如何利用 文献数据库进行学术研究,等等。除了公共选修,还可辅以专题讲座,邀请资深 的媒体人士、社会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等到校讲学,让大学生了解国家有关知识 产权、言论规范、网络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帮助他们明白在社会高度信息化 的环境下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及应用范畴。 2、打造各级校园微载体品牌 现在一个高校的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和官网一样,往往是作为其在网络上 的“名片”,某些高校对校园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高度重视,设有专门的部门和人 员对其进行管理,—个高校的官方微载体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该校的校园 变化。特别是微时代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一所大学传递信息 聚情感 的重要渠道,其影响力不容小觑。高校要将微载体作为舆论的引导高地,通过在 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及时发布信息、表达观点,对校园的思潮进行正确引导, 让学生逐步养成较好的媒介素养,同时还能让校务信息更透明,赢得师生的信 赖。 3、构建实践平台 媒介素养的提高不仅靠理论传授,而且靠实践养成,大学生是高校媒介素 养教育的主体,其主动性、自觉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媒介素养教育实效的 高低,只有让学生在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中不断锻炼,他们的媒介素养才能真 正得以提高。(陈永斌,2014)因此,要积极鼓励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提高综合 能力,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品质,把科学合理运用媒介变为自觉的行为。 高校应该构筑以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为龙头,社团微载体、个人微载 体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网络立体化格局,加强规范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校 园文化舆论,发挥其文化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五.结柬语 随着网络的普及,“微时代”正在悄然而至,大学生成为微时代最为活跃的 群体。在“微时代”,舆论环境更加多变、文化环境更加多样、社会心理环境更加 复杂,这些外部环境的新特点对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年大学生而言 既会带来积极影响,也会产生消极后果。因此,高校不应只作为被动的旁观者, 而应积极主动地介入到大学生舆情引导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 育。 参考文献 [1】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研究, 2010,(4). 【2]王倩.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 [3薛双芬.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策探析[3]J】.文教 资料,2012,(7). [4]郑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J].新闻知识,201l, (4). [5】高国伟,阎高程.微传播语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 建与思想教育,2012,(1O). 【6]姚福清、辛东亮.“微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分析 [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 【7】陈永斌.微文化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思 想教育研究,2014,(6). 科技博览}251